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6章 风起青云夜未央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6章 风起青云夜未央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巡视组的中巴车刚转过镇政府的梧桐路,赵国栋办公室的茶杯就砸在了门框上。

瓷片飞溅的声音刺破沉寂,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玻璃碎裂时的冷气。

刘组长说好干部?他扯松领带,后槽牙咬得咯咯响,皮鞋跟碾过地上的碎瓷片,发出尖锐的摩擦声,像是某种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他当这是表彰大会呢?

扶贫考核要是黄了,谁替我背处分?

站在办公桌前的小赵缩着脖子,手指把工作笔记的边角揉出毛边。

他能感觉到空调风口吹下的冷风贴着脖颈滑下,汗珠顺着脊梁往下淌,衣衫早已湿透。

他前天刚被赵国栋从党政办调过来当专职秘书,此刻后颈全是冷汗——

赵书记平时最讲究官威,茶杯是景德镇定制的,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红漆字,此刻在地上裂成几片,那抹红色在地毯上格外刺眼。

去把郑敏叫来。赵国栋突然扯过椅子坐下,手指重重叩着桌面,声音像钝刀划过木板:

那个扶贫台账,肖锋查了三个月?她天天在党政办,会不知道数据有问题?

小赵的喉结动了动。

他记得昨天汇报会上,郑敏攥着笔记本的手一直在抖,肖锋念出那些真实数据时,她睫毛颤得像被雨打湿的蝴蝶,在窗外的阳光下微微颤动,似乎随时会坠落。

可他不敢说,只应了声是,转身要走时又被喊住。

等等。赵国栋眯起眼,目光像两柄藏在雾中的利刃,你去查查肖锋的社会关系。

他从抽屉里摸出包软中华,抽出一支却没点,烟纸上的纹理在灯光下泛着微弱的光泽:

北大毕业的,选调生,之前在企业干过半年.…..他突然这么硬气,背后没点人撑着?

小赵的后背贴上冰凉的门板,那种触感让他浑身一激灵。

他知道赵书记说的查是什么意思——镇里上次查副镇长的小舅子吃空饷,可是翻了人家三代的档案。

他应了声,出门时听见屋里传来打火机的轻响,金属盖弹开又合拢,混着赵国栋压低的骂:

老子在青云镇干了八年,轮得到个毛头小子来教我做事?

肖锋是在食堂吃晚饭时接到陈书记电话的。

食堂里飘着葱花炒蛋和红烧肉的香气,王婶舀菜的动作比平常多了一丝迟疑,最后还是在他碗里多添了半勺红烧肉。

几个科员的目光跟着他往二楼走,像一串被线牵着的木偶,机械而沉默。

陈书记的办公室飘着茉莉花茶的香。

老领导正蹲在落地窗前给绿萝浇水,白衬衫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晒得发红的皮肤——那是下村调研留下的痕迹。

听见脚步声,他直起腰,指了指沙发:坐。

肖锋坐下时,瞥见茶几上摆着今天的汇报材料,自己手写的批注在页脚占了半页。

墨迹还未完全干透,散发出淡淡的油墨味。

我在县委二十年了。陈书记往两个粗陶杯里倒茶,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见过太多年轻人,有的太愣,撞得头破血流;有的太滑,最后连自己都找不着。他推过茶杯,粗陶杯壁上传来温热的触感。

肖锋的手指触到杯壁的温度,想起八年前在出租屋改简历时,母亲坐在旁边织毛衣,说做人要像你爸修机器,该紧的螺丝不能松,该留的缝不能死。

赵书记压力大。陈书记突然笑了,笑声有些沙哑,他老婆在县医院当护士长,儿子今年高考,想报省城的大学。

他端起杯子抿了口,茉莉花茶的清香在室内更浓了些,我不是说他做的对,只是...年轻人要会看风向。

肖锋垂眸盯着茶里的茉莉,花瓣缓缓沉浮,像一个个未出口的秘密。

他知道陈书记没说出口的话:赵国栋是县委书记的老部下,去年刚进常委候选名单;而他肖锋,不过是个刚转正的镇党政办副主任。

我明白。他抬头时目光清亮,但那些住在漏雨土坯房里的老人,等不起风向转。

陈书记望着他,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股子劲,像我当年在公社当文书。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牛皮纸袋推过去,纸张摩擦的声音清晰可闻,这是我整理的近五年全县扶贫项目资金流向,你要查华辰建设的事,或许用得上。

肖锋的手指顿在纸袋上。

他想起上周三凌晨,自己蹲在镇政府后巷的公用电话亭,用变声器给省纪委打了匿名电话,说青云镇扶贫安置楼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中标方华辰建设与镇里有利益输送。

电话亭的铁皮墙壁冰冷潮湿,风穿过缝隙带来远处的犬吠。

谢谢陈书记。他把纸袋收进公文包,起身时听见窗外的蝉鸣突然拔高,像根细针挑破了暮色。

手机在这时震动。

来电显示是025开头的固定电话,省纪委的区号。肖主任?男声很年轻,带着点金属质感的电流声,我们收到些关于华辰建设的线索,需要你配合提供份详细说明材料。

肖锋握着手机走到窗边。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墙上像柄未出鞘的剑。

他想起抽屉里那个旧U盘,里面存着三个月来拍的安置楼裂缝照片、村民签字的投诉信、华辰建设工商信息里重叠的股东名单。

那些照片的像素不高,却记录着无数个夜晚他打着手电筒穿梭在现场的身影。

今晚十点前,我送到县纪委信访室。他说,声音稳得像块压舱石。

夜里九点,肖锋坐在办公室的台灯下。

桌面摊着六沓材料:项目合同复印件、现场勘测记录、村民访谈录音整理稿,最上面是他手写的《关于青云镇扶贫安置项目问题的情况说明》,每一页右下角都标着证据链第X部分。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他左手背上,那道浅白的疤仿佛也泛着银光。

那是半年前周梅把咖啡泼在他简历上时烫的。

那时她冷笑说北大毕业又怎样,连个招商经理都当不上,而今天,他在汇报会上念出青云村实际脱贫率47%,非统计口径63%时,周梅作为县招商局长坐在第一排,指甲把会议记录本抠出了个洞。

手机屏幕亮起,是苏绾的短信:云溪茶楼改咖啡馆了,明晚七点,县政府旁的半糖。

肖锋把材料装进黑色公文包,锁好抽屉时,听见楼下传来汽车鸣笛。

他探头望去,看见陈书记的老捷达开走了,尾灯在夜色里红得像团火,拖出一道长长的光痕。

第二天傍晚,肖锋推开半糖的玻璃门时,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带着点秋凉。

咖啡馆里飘着现磨蓝山的香,暖黄的壁灯把木桌照得发亮,角落的卡座里,苏绾正低头翻书。

她今天穿了件米色风衣,领口露出点珍珠项链的光泽,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肖锋注意到她手边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翻到第127页,那章讲的是基层财政资源错配的制度性根源——和他上个月在《经济内参》上读到的她的文章,论点几乎完全吻合。

肖主任。苏绾抬头,眼尾的弧度像被精心勾勒过,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我以为基层干部都很忙。

守时是基本礼貌。肖锋拉过椅子,坐下时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水味,混合着咖啡豆的焦香,竟意外和谐,何况是和苏主任约。

苏绾的手指在书脊上敲了两下:你在汇报会上说扶贫不是数字游戏,可你知道吗?

上周我去邻县,他们把敬老院的老人集中到新建的安置楼拍照,拍完又送回漏雨的老房子。她端起拿铁,杯沿沾了点奶泡,所以我好奇,你为什么选在这个节骨眼捅破?

肖锋望着她杯里的涟漪,一圈圈荡开,像他心中久久不散的疑问。

他想起三天前在张奶奶家,老人攥着他的手说娃,我这把老骨头住哪都行,就是不想让你们为了我在纸上脱贫;想起昨天在安置楼,施工队用水泥糊裂缝时,粉尘落进他的领口,像撒了把针。

因为再不说,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会被永远困在纸里。他说,造假能让某些人过关,却救不了张奶奶的老寒腿,修不好安置楼的承重墙。

苏绾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三秒,突然笑了。

那笑容让她整个人都柔和下来,仿佛卸下了什么伪装。

她从风衣口袋里摸出名片,背面用钢笔写着行小字:市发改委有个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财政资源配置优化的课题,需要懂基层的人。

肖锋接过名片,指尖触到纸张的纹路,那种粗糙的质感让他想起了很多事——

陈书记给的资金流向材料、省纪委要的说明、抽屉里那个旧U盘……所有的线索,此刻像被根无形的线串了起来。

我愿意试试。肖锋说。

离开咖啡馆时,夜风吹散了他额角的碎发。

抬头望夜空,月亮刚爬上县政府的楼顶,像枚银色的图章,盖在这片他为之坚持了八年的土地上。

次日清晨,肖锋刚走进镇政府大院,手机就弹出新邮件通知。

他点开,落款处苏绾两个字在晨光里格外清晰——市发改委正式邀请他参与课题调研组,会议时间定在三天后上午九点。

他把手机揣进兜里,往办公室走时,听见传达室老王喊:肖主任,县纪委的同志找你!

阳光穿过梧桐叶,在他肩头落下斑驳的影。

他脚步一顿,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三天后的市发改委会议室里会有谁?

是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还是和他一样的基层干部?

他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