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90章 伤口比奖状更亮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90章 伤口比奖状更亮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第90章伤口比奖状更亮(第1/2页)

消毒水的气味裹着晨间的凉意在病房里漫开,像一层薄纱缓缓渗入鼻腔,肖锋盯着天花板上斑驳的水渍——那团灰黄的痕迹像极了低洼村地图上被雨水泡胀的田埂。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在耳畔跳动,金属针尖随心跳微微震颤,竟比帐篷外连绵不断的雨声更让他安心。

膝盖处的钝痛像团烧红的炭,从骨髓深处往外渗着热,皮肤下仿佛有细小的火苗舔舐着神经。

他试着动了动脚趾,只换来更尖锐的抽痛,冷汗顺着脊背滑落,浸湿了病号服贴在腰间的布料。

医生说半月板撕裂,至少得躺半个月,可他心里清楚,台账还没归档,整改闭环机制的第三项还没过审。

“吱呀”一声,病房门被撞开条缝,木门边缘蹭过墙皮,留下一道浅白的划痕。

肖锋刚要唤护士,就听见老杨带着颤音的大嗓门:“让开让开!咱给肖主任送锦旗的,又不是来闹事!”

十几个村民挤在门口,老杨举着面红底黄字的锦旗,边角还沾着露水,微光在“扎根基层解民忧”七个金漆大字上跳跃,刺得人眼眶发酸。

他身后的婶子拎着竹篮,鸡蛋堆得冒尖,蛋壳上还残留着母鸡体温的余热;

几个壮实汉子扛着蛇皮袋,里头隐约能看见新摘的青菜,叶尖滴落的水珠砸在地板上,发出细微的“啪嗒”声。

“都别堵门!”护士举着病历本拦在中间,塑料封皮被她捏得咯吱作响,“病人需要静养——”

“大妹子,就看一眼。”说话的是陈阿婆,小孙子攥着她的衣角,眼睛肿得像两颗红樱桃,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她颤巍巍摸出个布包,布面洗得发白,针脚歪斜却结实,“我煮了红糖鸡蛋,肖主任夜里淋了雨,暖身子……”

肖锋喉咙发紧,像被一团湿棉花堵住,撑着床头要坐起来。

手掌压进床垫的瞬间,弹簧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膝盖刚受力,冷汗“唰”地浸透病号服,他咬着牙闷哼一声,手背的输液管跟着晃,针头牵扯着皮肉,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痒。

“肖主任!”老杨冲过来要扶,被护士瞪了一眼又缩回手,眼眶通红,声音劈了岔,“您躺着!我们就是来告诉您……”

他喉结滚动两下,把锦旗按在胸口,布料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前儿王总塞我烟的时候,我直接扔沟里了。咱村往后谁要贪占重建款,我老杨第一个拽着他去纪委!”

屋里静了一瞬。空气仿佛凝滞,连监护仪的滴答声都放慢了节奏。

肖锋看见老杨后颈的红痣——那是他上次来村里调研时,老杨拍着胸脯说“王总给的是辛苦费,不拿白不拿”时,他盯着看了半天才忍住没说的。

此刻这颗红痣跟着老杨的哽咽一起抖,像团烧起来的火,灼得他心口发烫。

他忽然想起那个暴雨夜,老杨蹲在泥地里数重建款账目,手电筒的光晃在他脸上,那时他眼里还有犹豫,如今却只剩决绝。

“杨叔。”肖锋哑着嗓子笑,声音像砂纸磨过铁皮,“您这锦旗,比我办公室那堆奖状都沉。”

“沉好!”人群里有人抹了把脸,掌心蹭过胡茬发出粗粝的声响,“咱老百姓的心意,就得沉得压塌那些歪心思!”

门口忽然传来清越的脚步声,高跟鞋敲击地面,节奏利落如秒针走动。

苏绾提着公文包站在那儿,发梢还沾着机场的风,几缕碎发贴在额角,带着长途奔波的倦意。

她身后跟着两个穿白大褂的男人,听诊器在胸前轻轻晃荡。

她扫了眼满屋的村民,又看了看肖锋泛白的嘴唇,眉峰微蹙:“杨支书,肖主任需要休息。”

老杨立刻搓着手后退:“对不住对不住!我们就是来表个心意……”

他冲村民使眼色,竹篮青菜被悄悄放在墙角,锦旗端端正正挂在床头,金属挂钩与墙壁轻碰,发出清脆的“叮”声,“肖主任,等您能下地了,咱村新晒的米,头锅先给您送!”

村民们鱼贯而出,脚步杂沓,拖鞋拍地,像一场退潮。

陈阿婆的小孙子挣脱她的手,扑到床边把布包塞进肖锋手里,又飞快跑开,童鞋在地板上留下一串清脆的哒哒声。

肖锋打开布包,红糖的甜香混着鸡蛋的暖热涌出来,蒸腾的热气拂过鼻尖,烫得眼眶一酸。

他低头时,一滴泪砸在包布上,洇开一朵深色的花。

“这是省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苏绾关上门,转身时语气软了些,指尖拂过他手背的输液贴,凉得像片雪,“他们说你需要暂停工作,静养两周。”

穿灰西装的专家推了推眼镜:“肖主任,您的PTSD筛查结果显示——”

“不用查。”肖锋打断他,把布包按在胸口,布料粗糙的纹理摩擦着掌心,红糖的余温透过皮肤渗进心里,“回头看机制刚写入全省文件,现在松手,之前那些台账、走访记录,全得作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0章伤口比奖状更亮(第2/2页)

苏绾没说话,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沓材料。

纸页翻动,发出沙沙的轻响。

肖锋瞥见封皮上“基层干部心理韧性评估”的字样——是她上次在党校讲课时提到的课题。

她坐在床边,指尖掠过他手背的输液贴,凉得像片雪:“你总说怕被人看轻,可你看轻了自己的命吗?”

肖锋一怔。

他见过苏绾在常委会上拍桌子驳倒副市长,见过她蹲在田埂上给农妇算种植补贴,却从没见过她此刻眼底的慌——像看见精心培育的秧苗被暴雨打弯了腰,根须还连着泥土,却已无力挺立。

“绾绾。”他轻声说,声音低得几乎融进监护仪的滴答声里,“我爸当年是工厂的技术员,机器爆炸时,他扑上去关电闸。后来有人说他傻,可我妈说,他要是不扑,车间里二十多号人都得跟着遭殃。”

他望着窗外摇晃的梧桐叶,叶影在墙上碎成一片片晃动的光斑,“我现在才明白,我爸不是傻,是他知道——总得有人先跪下去,才能让更多人站起来。”

苏绾的手指顿在材料上,指甲边缘有一道浅浅的裂痕。

她忽然握住他输液的手,力道重得几乎要掐进肉里,却又慢慢松开,替他把被角掖紧,棉布摩擦过皮肤,带来一阵细微的静电。

“我让人把群众反馈数据整理了,你要看的话……”

“孙记者的采访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了。”老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他拎着保温桶,身上还沾着纪委的油墨味,桶盖旋开时,鸡汤的香气混着姜片的辛辣扑面而来,“这事儿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有好有坏的评价,省委党校把‘北大才子跪百姓’当案例了,说是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

肖锋扯了扯嘴角:“有人骂我作秀吧?”

“骂的不少。”老周在椅子上坐下,倒出桶里的鸡汤,瓷勺碰着桶壁发出清脆的“当”声,他舀了勺汤吹凉,“可也有人说,现在的官要是都能跪得下去,老百姓的腰杆才能直得起来。”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你小子,当时就没想过解释那一跪?”

“解释什么?”肖锋望着床头的锦旗,布面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解释我怕他们不信我能救他们?解释我膝盖旧伤发作疼得想喊?”他摇头,声音轻却坚定,“解释了,就成表演了。”

老周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摸出张纸条:“我跟组织部提了,给你申请个疗养基地。他们说……”他顿了顿,“正处级笔试定在三天后。”

肖锋接过纸条,指尖触到“省委组织部”红章的凸起,墨香还带着油印机的温度。

他忽然想起八年前,周梅把他的简历摔在雨里时,他蹲在楼道里改方案,冻得手指都握不住笔,雨水顺着屋檐滴在纸上,字迹晕成一片模糊的蓝。

那时他总觉得,要证明自己就得站得比谁都高;现在他才懂,站得高的前提,是先弯下腰。

深夜,病房里只剩监护仪的滴答声,像时间的脚步,缓慢而坚定。

肖锋翻着手机里的照片——村民们挤在临时安置点笑,陈阿婆的小孙子骑在他脖子上举着红旗,老杨拍他肩膀时眼里的光。

不知什么时候,苏绾靠在床头睡着了,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呼吸轻得像风吹过纱帘。

手机突然震动。

肖锋划开屏幕,是省委组织部的短信:“正处级笔试定于三日后举行,请准时赴考。”

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手指悬在键盘上,最后按下“好”。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他缠着绷带的膝盖上。

那里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却比床头那面锦旗更亮。

第二天清晨,护士来换药时,看见肖锋扶着床头柜站在窗边。

他的病号裤管卷到大腿,膝盖肿得像发面馒头,却仍在对着手机念文件:“整改闭环机制的第三项……”

“肖主任,您这是何苦?”护士叹气,棉签蘸着碘伏擦过伤口,凉意刺进皮肉。

肖锋转头笑,眼里有星子在闪:“等三天后考完试,我想去趟低洼村。”

他摸了摸床头的锦旗,布料粗糙的触感让他指尖微颤,“答应孩子们的新房子,该动工了。”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什么。

谁也没注意到,他藏在背后的左手,正攥着一副银色的拐杖——

那是苏绾昨夜悄悄放在床头柜上的,金属表面还留着她指尖的温度,凉中带暖,像一句未说出口的叮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