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91章 考场外,民心才是考题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91章 考场外,民心才是考题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第91章考场外,民心才是考题(第1/2页)

晨光刚漫过市行政中心顶楼的国徽时,肖锋的出租车已停在考场大楼前。

苏绾先下车,转身伸手。

他的手指刚触到她掌心,膝盖就传来锥刺般的疼——昨夜换药时护士说,旧伤未愈又强行负重,软组织怕是要和骨头黏连了。

但他还是松开拐杖,借她的力站直,病号裤下的绷带被晨露洇得发潮,裹着肿成馒头的膝盖,湿冷的布料紧贴皮肤,像一层不肯散去的寒霜。

“要不我去和监考老师说?“苏绾盯着他发白的嘴唇,声音发颤。

肖锋摇头,弯腰捡起拐杖。

金属杖头叩在青石板上,“咔“的一声,惊飞了台阶上啄食的麻雀,翅膀扑棱声划破清晨的寂静,几片羽毛打着旋儿落在湿漉漉的石缝间。

他抬头望了眼“2023年正处级领导干部选拔笔试“的横幅,八年前周梅把他简历摔进雨里的场景突然闪回——那时他蹲在楼道里改方案,冻得笔都握不住,却总想着要站得比谁都高。

现在他才懂,站得稳的前提,是先弯下腰。

考场入口,监考老师张姐的眼镜片闪过一道光。

她盯着肖锋的拐杖和卷到膝盖的裤管,喉结动了动:“肖主任,您这情况......要不申请延时?“

“不用。“肖锋把准考证递过去,掌心沁着冷汗,纸面微微发皱。

拐杖头在地上敲出轻响,“规则里没说带伤不能考,我能坐满两小时。“

张姐还想说什么,身后突然传来沉稳的男声:“按规则办。”

考场里霎时静下来。

肖锋能听见后排有人小声嘀咕“这不是低洼村那个跪泥里救人的主任吗“,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敬畏;

能看见前排大姐悄悄把自己的坐垫往旁边挪了挪,布面摩擦椅背发出细微的“沙”声,仿佛怕惊扰了某种庄严。

他扶着椅背坐下时,膝盖撞在桌角,疼得倒抽一口气——这声闷哼像颗小石子,砸进原本紧绷的考场,荡起细碎的涟漪。

邻座考生下意识缩了缩肩膀,空气里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试卷发下来时,肖锋的额角已沁出薄汗,汗珠沿着太阳穴滑落,带来一阵微痒。

第一题是案例分析:某县推行乡村振兴政策,却出现“干部填表格、群众晒太阳“的落实困局。

他握着笔的手稳了稳,笔尖悬在纸面三秒,突然想起陈阿婆昨天在病房里抹着眼泪说的话:

“肖主任,我们不要墙上贴的漂亮方案,要能喝上干净水的井。“

那声音沙哑而恳切,像风穿过老屋的窗缝。

钢笔落下,墨迹晕开:“政策落地走样,根子在决策者眼里只有文件,没有百姓。“

第二题是对策题:“如何让政策落地不走样?“

他顿了顿,想起昨夜在病房里,老杨发给他的视频——

二十多个村民挤在村部,举着歪歪扭扭的纸条念:“肖主任,我们想和你一起商量新房子怎么建。“

画面里,火炉上的水壶正咕嘟冒泡,热气模糊了镜头,也模糊了他眼眶。

笔尖重重一顿,八个字力透纸背:“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考场外的蝉鸣渐起时,老杨带着二十多个村民正挤在警戒线外。

阳光炙烤着柏油路面,蒸腾起一层晃动的热浪,远处树影被晒得发白。

刘婶举着伞,伞面歪向肖锋所在的三楼窗户,汗水顺着她鬓角滑下,在衣领洇出深色圆圈;

王大爷拎着保温桶,姜汤的热气裹着八角香,在人群里飘来飘去,混着泥土与汗味,竟不觉刺鼻,反有种家常的暖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1章考场外,民心才是考题(第2/2页)

孙倩的直播镜头扫过“肖主任,我们等你回来!“的红底白字横幅,手机屏幕瞬间被“求定位““这是哪个考场“的弹幕刷满。

“各位观众,现在是上午九点四十分。“她的声音带着鼻音,“我身后这些自发来‘陪考‘的村民,手里拿的不是应援灯牌,是给肖主任的姜汤;

他们举的不是明星海报,是自己用红纸写的横幅。“镜头扫过张奶奶颤巍巍举着的鸡蛋,蛋壳上还沾着草屑,“奶奶说,肖主任救她孙子时膝盖撞在石头上,她煮了二十个土鸡蛋要给他补补。“

这时,苏绾穿着月白棉麻衫、青布面鞋,正从街角走过来。

阳光透过伞面洒在脸上,照出眼尾的红:“我......“

“肯定是!“刘婶拍着大腿笑,“上回肖主任在安置点熬夜画图,就是你给他送的热粥!“

苏绾低头看手里的鸡蛋,蛋壳上还沾着草屑。

她想起昨夜在病房,肖锋翻着村民照片时说的话:“他们信我,我就得对得起这份信。“喉头发紧,轻轻点头:“我也觉得,他很好。“

考场里的钟指向十一点整时,肖锋的右手已握得发酸,指节泛白,笔杆在掌心留下一道浅红印痕。

最后一笔落下,他抬头看向窗外——能隐约看见楼下攒动的人头,能看见那面红横幅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歪歪扭扭的“低洼村全体村民“。

交卷铃响的瞬间,他扶着桌子想站,膝盖却像被人用锤子猛砸了一下。

眼前发黑的刹那,有人从身后托住他胳膊——是老杨,带着泥腥味的布衫蹭过他手背,粗糙的织物摩擦皮肤,却莫名让人安心。

“肖主任,我们接你回家。“

孙倩的镜头及时切过来。

老杨粗糙的手和肖锋缠着绷带的手交叠,王大爷的姜汤、张奶奶的鸡蛋堆在脚边,连监考张姐都红着眼眶帮着扶人,指尖微微发抖,像是压抑着某种情绪。

老周站在楼道拐角,对摄像师点头:“录下来,这才是官民该有的样子。“

返程车上,肖锋靠在车窗上闭着眼。

手机在裤袋里震个不停,省委组织部的来电、市委书记的微信提示音此起彼伏,震动声在狭小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苏绾轻轻抽走他手机,调至静音:“你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等结果。“

他嘴角微扬,像极了八年前在雨里捡简历的少年。

那时他的锋芒藏在自卑里,现在却藏在温和的笑里——藏得住,却亮得出。

车过十字路口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

苏绾正要关掉,却瞥见发件人显示“匿名“。

她犹豫片刻,把手机递过去:“有短信。“

肖锋睁眼,屏幕上只有一行字:“王总回来了。“

他的目光瞬间冷下来,像把淬了冰的刀。

指腹摩挲着手机壳上陈阿婆孙子贴的小国旗,低笑一声:“好啊,这次,我不光要他认错,还要他认命。“

窗外不知何时落了雨,又在此时停了。

天光穿透云层,照在他缠着绷带的膝盖上。

那处旧伤还在疼,却比任何勋章都亮。

手机突然震动,孙倩的来电显示在屏幕上。

肖锋刚要接,苏绾按住他手背:“先睡会儿,我帮你接。“

他没反对,闭眼时听见苏绾温声说:“孙记者,肖主任刚考完试......什么?

市委收到匿名信了?“

雨声渐起,模糊了后半句。

肖锋的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嘴角却勾着势在必得的笑——该来的,终究要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