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镜主 > 第215章 脸皮也挺厚

镜主 第215章 脸皮也挺厚

簡繁轉換
作者:雪满弓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26 来源:源1

“卫公,既然要进京,容我回家跟家父说一声,免得他担心。”

吴澜不得已,将靖忠侯搬了出来,叹息道:“子炎刚死,我又得进京,家父年事已高,担心他身体出问题。”

“不用麻烦。”

李擎天淡淡...

山道渐陡,石阶被苔藓覆得几乎辨不出轮廓。阿昭拄着拐杖,一步步往上攀,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他已走了一月有余,从南岭出发,穿过了三座荒村、两片毒瘴林,如今正逼近北境边缘的“忘川谷”。据闻那里有个村落,名为“静水屯”,全村人每逢朔月便焚香祭天,说是为祈风调雨顺,实则是在掩盖一场血案??百年前,因饥荒蔓延,族长下令活埋三百老弱病残于谷底枯井,而后篡改族谱,称其“自愿赴死,以全宗族”。

没人提过那口井。

没人梦见那些手抓井壁、指甲剥落的画面。

甚至连光蝶飞到那里,都会莫名熄灭。

阿昭知道,那是心门闭死之地。

他在半山腰歇脚,取出干粮啃了一口。竹篓里只剩几包药粉、一本薄册子(是念奴临行前悄悄塞进去的《守坛录》),还有谢七留下的铜铃。铃不响,可每当有人开口忏悔,它便会微微发烫。

远处传来犬吠,夹杂着孩童惊叫。

阿昭皱眉起身,循声而去。翻过一道矮坡后,眼前景象让他心头一紧:一群孩子围住一个瘦小少年,将他推搡在地,往他头上倒泥浆,嘴里嚷着:“瘸子也配读书?你娘可是偷汉子才生下你!”少年蜷缩着,双手护头,一声不吭。

阿昭缓步上前,轻声道:“住手。”

孩子们回头,见是个跛脚老头,衣衫陈旧,便嗤笑起来。“你是谁?讨饭的吗?别管我们的事!”

“你们说他娘偷人?”阿昭问。

“当然!”一个稍大的男孩挺胸,“我爹说的,她半夜爬墙出去,回来时肚子就大了。后来男人跑了,她吊死在槐树上??这贱种还是她留下的祸根!”

阿昭蹲下身,伸手扶起少年。指尖触到对方手腕时,忽觉一阵刺麻,像是某种记忆在共鸣。他凝视少年双眼??漆黑、沉寂,却藏着极深的痛。

“你叫什么名字?”阿昭问。

少年嘴唇动了动,终于挤出两个字:“……阿灰。”

“阿灰。”阿昭点头,“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如我给你取个新名?”

孩子们哄笑:“他还想给人取名?怕不是疯了!”

阿昭不理他们,只望着阿灰,缓缓道:“你心中有火,只是被压住了。以后,你就叫‘明烬’吧??**光明将熄未熄之时,正是重生之始**。”

少年怔住,眼中闪过一丝微光。

就在这时,铜铃忽然震动了一下,极轻,却让阿昭脊背一凛。

他知道,这是“听见”的回应。

当晚,阿昭借宿在村尾一间废弃祠堂。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但他早已习惯。他点燃一小堆柴火,翻开《守坛录》,发现念奴在末页写了一段话:

>“今日又有三人留下血书。其中一人竟是当年参与毁镜的陆家族老之后,他说他父亲临终前烧掉了所有证据,自己却每夜梦见过往哭嚎。他跪在玉簪前说:‘我不是来赎罪的,我是来还债的。’火焰燃起那一刻,他的影子竟与祖先重叠……阿昭,你说得对,**悔意一旦萌芽,便不可阻挡**。”

阿昭合上书,望向跳动的火光,忽然想起那个被倒泥浆的少年。他闭目冥想,试图感知对方的存在,却只听见风穿过破窗的呜咽。

直到子时,门外传来??声。

他睁眼,看见阿灰??不,现在该叫明烬??站在门口,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一本书。

“你怎么来了?”阿昭问。

“我……我想看看你说的‘别人的故事’。”少年声音颤抖,“我偷了学堂的书,但他们说我不配读。可我……我想知道真相。”

阿昭接过书,是一本残缺的《归墟志异》,纸页泛黄,边角焦黑。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静水屯,原名‘望魂村’,因百年前井葬三百无辜,天地怨气不散,遂更名以避灾。”

少年盯着那行字,脸色惨白。

“你知道那口井在哪吗?”阿昭轻声问。

“我知道……”明烬咬唇,“我奶奶临死前说过,每逢下雨,井底就会传出敲击声,像人在拍打石头。她说那是冤魂不肯走……可村里人都说她是疯了。”

阿昭沉默片刻,起身披衣:“带我去。”

深夜山路难行,雷云低垂,仿佛随时会炸开。两人一老一少,在泥泞中跋涉近两个时辰,终于抵达一处荒废院落。院中央塌陷一口古井,井口被巨石封死,上面压着一座石碑,刻着“清净井”三字。

阿昭伸手抚摸碑文,指尖再次传来刺痛。他闭眼,耳边骤然响起无数呻吟、哭泣、呼救……还有女人最后的呢喃:“**别忘了我们……别忘了我们……**”

他猛地睁开眼,发现明烬已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我……我做过梦。”少年哽咽,“梦里有个女人站在我床前,拉着我的手说:‘你是我的儿子,也是他们的孙子。你要替我说话。’可我醒来就不敢信……我以为是鬼……”

阿昭蹲下身,握住他的手:“不是鬼。是血脉里的记忆醒了。”

他从竹篓中取出琉璃碎片,放在井沿上。刹那间,碎片泛起微光,映出井底景象:层层叠叠的尸骨堆叠如塔,许多头颅仍睁着眼,口中含着泥土。而在最深处,一具女子骸骨怀抱婴儿,指骨紧扣,至死未松。

“她是你曾祖母。”阿昭低声道,“也是当年唯一反对活埋的人。她说:‘若为活命而杀亲,那活着的也不过是行尸。’可没人听。”

明烬伏地痛哭,额头撞向地面,一声接一声。

阿昭没有阻止他。他知道,这一拜,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整个村子欠下的命。

就在少年第九次叩首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正中石碑!

轰然巨响中,碑裂为二,露出背后一行被掩埋的铭文:

>**“吾等共誓:此罪永藏,若有泄露,天诛地灭。”**

字迹猩红,似以血书写。

紧接着,井口巨石自行移开三寸,一股腐寒之气冲天而起。风中传来断续歌声,是古老的童谣,歌词却是:

>“三百魂,埋井深,

>一家清,万家沉。

>若有儿孙记此恨,

>莫待白骨唤亲人。”

阿昭仰头望着乌云翻涌的夜空,忽然笑了。

他知道,光蝶虽未至,但心门,已经开始松动。

第二天清晨,明烬没回学堂,而是独自站在村口高台上,手中捧着那本《归墟志异》。村民们陆续出门,见状纷纷围拢过来,怒斥他“亵渎祖训”。

“我没有!”明烬大声喊,“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真相!那口井里埋的不是叛徒,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为了‘清净’亲手杀死的亲人!”

人群骚动。

“闭嘴!”一名老者怒喝,“你小小年纪懂什么?那是为了大局!若不牺牲他们,全村都会饿死!”

“可你们骗了所有人!”明烬流泪,“连自己的子孙都骗!你们怕的不是饿死,是良心不安!”

一片死寂。

就在此时,阿昭拄杖而来,站在少年身旁。

“你们以为隐瞒就能安宁?”他环视众人,“可你们每一代都在做同一个梦??梦见井口伸出的手,梦见孩子的哭声,梦见自己也被推进去。为什么?因为人心不是石头,压得住一时,压不住一世。”

一位妇人突然掩面哭泣:“我……我娘临终前说,她小时候亲眼看见奶奶把妹妹抱进井里……她说那一夜,全村人都听着哭声睡着了……”

另一人颤声接话:“我家传下的铜碗,其实是从尸体身上扒下来的……我一直不敢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低声诉说,有些是听长辈提过的片段,有些是自己梦中的画面。恐惧仍在,但另一种东西正在升起??**羞愧之后的清醒**。

阿昭从袖中取出裴仲言的玉簪,轻轻插在高台中央。

青光微闪,一朵虚幻莲花缓缓绽放。

刹那间,风停云散,阳光破雾而下。一只光蝶自南方飞来,翅膀残缺,却执着前行。它绕着玉簪盘旋一周,最终落在明烬肩头,化作一点金芒渗入皮肤。

少年浑身一震,眼中浮现出无数前世画面:他曾是那个抱着婴儿跳井的女人;也曾是拒绝动手的年轻族老;甚至,他曾是百年前第一个提出“活埋减负”的谋士??那时他以为自己在拯救苍生,却不曾想过,**所谓拯救,不过是把罪恶转嫁给最无力反抗的人**。

他跪下,对着全村人深深叩首:“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所有人。因为我曾经选择沉默,所以你们也学会了遗忘。”

人群哗然。

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怒吼。

良久,那位老者缓缓摘下帽子,颤巍巍跪下:“我也……对不起。”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到最后,整条街道上百人齐齐跪地,哭声如潮。

阿昭站在高处,看着这一切,掌心印记滚烫如火。

他知道,承愿之火虽未在此燃起,但**悔意的种子,已经破土**。

三天后,阿昭准备离开。

明烬追出村外十里,递给他一封信:“这是我写的,关于静水屯的一切。您带去南岭吧,让更多人看到。”

阿昭接过,放入竹篓。

“您还会回来吗?”少年问。

“我不知道。”阿昭微笑,“但只要你愿意说,就一定有人听见。也许是我,也许是别人,也许是一阵风、一片叶、一只蝴蝶。”

他转身离去,脚步坚定。

身后,少年久久伫立,肩头隐约浮现出半只光蝶的轮廓。

接下来的日子,阿昭继续北行。

他走过冻土荒原,进入西域边境的一座死城??“赤砂城”。这里曾是商路枢纽,百年前列强争夺水源,权贵们谎称“敌国投毒”,煽动百姓互屠,导致万人坑填满三条街巷。事后,他们立碑纪念“忠勇烈士”,却将幸存者逐出城外,严禁提及往事。

阿昭混迹难民之中,住在地下窑洞。他不说话,只是每日熬药施医,渐渐赢得信任。某夜,一位瞎眼老妪拉住他:“你身上的气味……和我死去的儿子一样,都是带着墨香的。”

阿昭不动声色:“你儿子做什么?”

“他是书记官。”老妪低语,“他知道真相,却被灌了熔铅封口。临死前,他用血在地上写了三个字:‘别信碑’。”

阿昭心头剧震。

翌日,他潜入废弃官府,在倒塌的档案库中挖出一块焦木板,上面残留着半份名单??正是当年被屠杀者的姓名与籍贯。他在月下拓印下来,又用草药处理,使隐墨重现。

当夜,他召集十余位流亡老人,在篝火旁朗读名单。

每念一个名字,就有人失声痛哭。

有人认出了失踪多年的兄弟,有人找到了从未谋面的父亲。一名青年听完后突然拔刀劈向自己大腿:“我爷爷杀了你爹!我今天代他受罚!”

阿昭拦下他,沉声道:“血偿血,只会让仇恨延续。真正的赎罪,是记住,并说出来。”

于是,他们决定重建一座“无碑之墓”??不用石料,而是用陶片拼凑,每一片上刻一个死者的名字。完工那日,第一只光蝶穿越沙漠而来,绕墓九圈,化作一道虹光注入地底。

大地震动,泉水自干涸百年的井中涌出。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流民返回故土。他们不再争抢残垣,而是合力清理万人坑,将遗骨一一安葬。

阿昭悄然离去。

他并未停下。

他穿越风暴海峡,登上南方海岛。那里世代供奉“海神”,每年选一名童男投入深渊,谓之“献祭换平安”。渔民们坚信这是祖训,否则台风必至,渔船尽毁。

阿昭扮作渔夫,参与捕鱼。他发现所谓的“神迹”实为巧合??台风多发季恰与祭祀时间重合,而真正原因在于海底火山活动引发气流紊乱。他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却被长老视为邪说,险些遭沉海惩罚。

关键时刻,一名少女挺身而出??她是本届祭品之妹,聪慧过人。她偷偷保存了十年来的气象记录,证明台风次数与祭祀与否毫无关联。

两人联手,在村民大会上揭穿谎言。

愤怒的祭司欲杀人灭口,阿昭挡在少女身前,举起琉璃碎片:“你们真以为海神要的是孩子?看看这个??它映出的,是你们心中的恐惧!你们害怕未知,于是编造神明;你们不敢承担责任,于是让无辜替死!”

人群哗然。

当晚,海边突现奇景:千百只发光水母浮上海面,排列成一面巨大镜影,映出历年被推下海的孩子们的笑脸。

哭声四起。

次日黎明,祭坛被自发拆除。人们将童男雕像砸碎,改立一块石碑,上书:“**此处无神,唯有良知**。”

阿昭离开时,少女送他一枚贝壳,内壁刻着一句话:“你说得对,真正的神,是不愿再欺骗自己的人心。”

他收下,放入竹篓。

一路行走,一路见证。

他不再只是倾听者,也成为点燃者。

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有时仅仅是一个眼神。他教会人们如何面对过去,如何区分“传统”与“谎言”,如何在沉默中找到发声的勇气。

三年后,一封快信由光蝶携带,飞抵阿昭所在之地??他正卧病于北方雪原的小木屋中。

信是念奴所写:

>“南岭祭坛已有九十九种真心悔悟汇聚,只差一种??**主动加害者的眼泪**。昨日,一名男子前来,自称是当年纵火烧村的凶手之一。他说他活了下来,享尽荣华,却夜夜梦见哭嚎。他跪在玉簪前说:‘我不要宽恕,我只想让世人知道,那场大火,是我们为了抢粮放的。’话音落下,承愿之火再度燃起,化作你的模样,对他点了点头。”

>

>“阿昭,归墟回来了。”

>

>“我们等你回家。”

阿昭读完,久久不语。

窗外,暴风雪渐歇,晨曦初露。

他挣扎起身,收拾行囊,将这些年收集的所有信件、残卷、血书仔细捆好。竹篓已旧得发黑,拐杖也磨短了一寸,但他眼神清明如初。

他知道,最后一段路,该返程了。

当他踏上归途的第一步,天地间忽有万千光点升腾??那是各地新生的光蝶,感应到了归墟复苏的气息,纷纷振翅南飞。

它们不为朝圣,只为传递一个信念:

**镜子从未消失,它一直在人心深处,静静等待被重新点亮**。

而阿昭,依旧走在路上。

风起了,铃声响了。

他的身影融入晨光,仿佛从未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