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四十九章萧书生进殿解围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四十九章萧书生进殿解围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28 03:03:28 来源:源1

第四十九章萧书生进殿解围(第1/2页)

风卷起他的战袍,猎猎作响。远处传来捷报,说雁门关已守住,张巡的母亲也被救了出来。他笑了笑,眼角却滑下一滴泪。

这场因一纸婚书而起的灾难,终于以惨烈的代价换来了平静。只是那三家的鲜血,早已浸透了大乾的土地,成为史书上一段沉重的记载。

多年后,有人在雁门关的城砖缝里,发现了一块绣着半只老虎的丝帕。那时风沙早已磨平了上面的血迹,却磨不掉那细密的针脚,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女子,在乱世中最后的坚守。

而在江南的某座庭院里,两位白发老妪正坐在海棠树下,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其中一位指着树上的花苞,轻声说:“你看,今年的海棠,开得比往年都好。”

另一位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半个世纪的风霜,也藏着劫后余生的温柔。

天启三年深秋,紫宸宫的琉璃瓦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檐角的铜铃被北风吹得呜咽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宫廷深处的暗流。李府的管家李忠抱着一件素色锦袍,在宫墙下已经站了整整两个时辰,靴底的寒霜融化成水,又在脚踝处结了层薄冰,可他连跺脚取暖的勇气都没有——怀里的锦袍里裹着的,是足以让李家满门抄斩的三道婚书。

“李管家,陛下今儿个在勤政殿议事,怕是没空见你。”守门的禁军统领赵武凑过来,压低声音道,“昨儿个吕尚书在殿上碰了钉子,额头磕出的血印子到现在还没消呢。”

李忠喉头滚动,从袖中摸出块玉佩塞过去:“赵统领,求您再通禀一声。这婚书若是今儿个递不上去,咱们三家……”话没说完,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青灰色的烟尘里,一道素色身影翻身下马,正是萧琰。

“萧公子?”李忠眼睛一亮,连忙迎上去,“您可算来了!”

萧琰掸了掸身上的雪沫,目光落在李忠怀里的锦袍上:“婚书带来了?”他指尖微凉,接过锦袍时触到里面硬物的棱角,眉头不自觉地蹙起——传闻中被篡改的婚书边缘,竟有皇家秘监特有的云纹烙印。

“三家的嫡女本定下月与镇北王三子成婚,可前日礼部突然验出婚书有误,说咱们用了假印。”李忠声音发颤,“吕家小姐已经被禁足在府里,张家更是被搜出了与废太子往来的书信,说是……说是借联姻谋逆。”

萧琰掀开锦袍一角,三道暗红色的婚书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印玺果然比制式小了半分,边缘还有刻意打磨的毛边。他指尖在纸面划过,忽然停在“永安二十三年”的落款处:“这日期不对,镇北王三子去年才满十六,永安二十三年时还未满十岁,怎会定下婚约?”

李忠猛地一拍大腿:“可不是嘛!可礼部侍郎说,婚书是三年前就备好的,只等今年行聘。咱们百口莫辩啊!”

萧琰将婚书重新裹好,转身走向勤政殿的方向。青石板路上的冰碴子被他踩得咯吱作响,玄色直裰的下摆扫过阶前的枯草,露出腰间悬挂的羊脂玉牌——那是十年前他随先帝南巡时,先帝亲手所赐的“宸翰”牌,凭此可直入勤政殿。

“萧公子,您真要去?”李忠追上来,“女帝陛下晨起时刚杖毙了两个进言的御史,此刻殿里怕是……”

“李管家回去吧。”萧琰回头,眸子里映着宫墙的飞檐,“婚书的事,我见过女帝再说。”

勤政殿的金砖地被炭火烤得发烫,却驱不散殿内的寒意。女帝萧月瑶斜倚在龙椅上,玄色凤袍上用金线绣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转,她指尖把玩着一枚白玉棋子,目光落在阶下跪着的吕尚书身上,语气听不出喜怒:“吕大人说婚书是伪造的,可有证据?”

吕尚书花白的胡须颤抖着:“陛下,小女与镇北王世子的庚帖还在府中,生辰八字与婚书上所写相差三月,这便是铁证!”

“哦?”萧月瑶抬眼,凤眸微挑,“可镇北王昨夜递上的折子,说三年前确与你家定下婚约,还附了当时的媒人画押。”她将一叠纸扔下去,“吕大人要不要自己看看?”

吕尚书捡起折子,脸色瞬间惨白——媒人是他远房表亲,上个月刚病逝,如今死无对证。

“陛下!”殿外传来通报声,“萧琰求见!”

满殿文武皆是一怔。萧琰虽是先帝亲封的文林郎,却已五年未曾入宫,如今突然出现,恰逢三家婚书案发,不由得让人多想。户部尚书张启年悄悄抬头,见女帝握着棋子的手指紧了紧,忙低下头去——他女儿的婚书,此刻正压在女帝案头的奏疏下。

萧琰一身素衣走进殿内,对着龙椅行叩拜礼,动作从容不迫:“臣萧琰,参见陛下。”

“免礼。”萧月瑶的声音缓和了些,“五年不见,子瑜倒是清减了。”子瑜是萧琰的字,女帝直呼其字,让不少老臣暗暗心惊。

萧琰起身时,目光扫过阶下的吕尚书,又落在张启年发白的指节上,朗声道:“臣近日在江南采风,听闻京城李、吕、张三家因婚书获罪,特回来呈上一物。”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纸轴,“这是永安二十三年,先帝为镇北王三子定下的婚约原件,当时臣恰好在场,亲眼所见。”

殿内顿时响起窃窃私语。礼部尚书王显立刻出列:“陛下,萧文林郎所言不实!永安二十三年先帝正在南巡,怎会在京中定亲?”

萧琰展开纸轴,上面的朱印虽已褪色,却能清晰看出比伪造婚书的印玺大了半分:“王大人有所不知,先帝南巡至扬州时,恰逢镇北王击退北狄,便在龙舟上拟了这道婚约,命臣带回京城交由礼部存档。只是后来镇北王世子坠马伤了腿,婚事才耽搁下来。”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至于王大人手中的假婚书,怕是有人借故篡改,意图构陷三家吧?”

王显脸色骤变:“你、你血口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萧书生进殿解围(第2/2页)

“是不是血口喷人,一问便知。”萧琰转向龙椅,“陛下可还记得,永安二十三年龙舟上的掌印太监是刘福全?他去年告老还乡,现居通州,只需传他入京对质,便能辨明真伪。”

萧月瑶指尖的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一声:“传刘福全。”

刘福全是被一顶小轿抬进勤政殿的。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太监刚踏上金砖地,便对着龙椅泣不成声:“奴才参见陛下!陛下还记得奴才,真是折煞奴才了!”

“刘伴伴,”萧月瑶的声音柔和了些,“你看看这两道婚书,哪份是真的?”

刘福全颤巍巍地拿起两份婚书,手指抚过真迹上的朱印,忽然老泪纵横:“这道是真的!先帝当时用的是南巡行宫里的临时印玺,比大内的印玺小了半分,却在侧边刻了个‘南’字,奴才亲手盖上去的!”他指着伪造的婚书,“这道印玺边缘光滑,定是伪造无疑!”

王显额头青筋暴起:“你个老东西,收了萧家多少好处,竟敢在此胡说!”

“王大人休要狡辩。”萧琰上前一步,“臣还有一事不明。三家婚书的副本,按例应存于礼部档案库,钥匙由王大人与侍郎共管。可臣昨日去档案库查档,却发现永安二十三年的婚书档案不翼而飞,不知王大人能否解释?”

王显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张启年趁机出列:“陛下,臣有本要奏!上月臣去礼部核对婚期,曾见王大人深夜在档案库逗留,当时还以为是公务,如今想来……”

“够了!”萧月瑶猛地一拍龙案,烛火剧烈摇晃,将她的影子投在殿柱上,忽明忽暗,“王显,你可知罪?”

王显“噗通”跪倒在地,冷汗浸透了官袍:“陛下饶命!奴才是一时糊涂!是……是镇北王的政敌,北境将军赵承宗给了奴才五千两黄金,让奴才篡改婚书,想借陛下之手除掉三家,断了镇北王在京城的助力啊!”

满殿哗然。赵承宗与镇北王素来不和,这事朝野皆知,却没人敢摆在明面上说。

萧琰却摇了摇头:“王大人此言差矣。赵将军远在北境,怎会知晓三家婚书的细节?况且伪造皇家印玺乃是灭族大罪,五千两黄金未免太少了。”他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吏部侍郎李嵩,“倒是李大人,前日在醉仙楼宴请过王大人的管家,不知可否解释一二?”

李嵩脸色骤变,手中的朝笏“啪”地掉在地上。

李嵩的供词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简单。他女儿本与吕尚书之子有婚约,却因吕家与镇北王联姻而被退婚,故而怀恨在心,联合王显篡改婚书,想让吕家身败名裂,没想到牵连了李、张两家。

“陛下,”萧琰捡起地上的真迹婚书,“三家并无过错,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还他们清白。”

萧月瑶看着阶下的三家代表,忽然笑了:“吕尚书,你女儿的庚帖确实与婚书不符,这又如何解释?”

吕尚书叩首道:“陛下恕罪!小女当年染上天花,怕镇北王府嫌弃,便改了生辰,想等病愈后再说明实情啊!”

“那张家呢?”萧月瑶又问,“搜出的与废太子往来的书信,总不是假的吧?”

张启年连忙解释:“陛下,那是犬子年幼无知,临摹废太子的笔迹玩耍,并非真迹啊!臣已将那些书信带来,请陛下过目!”

萧月瑶接过书信,与案头的真迹对比,果然看出模仿的痕迹,不由得叹了口气:“都起来吧。三家婚书有效,婚期照旧。王显、李嵩勾结外臣,伪造印玺,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陛下圣明!”三家代表齐齐叩首,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哽咽。

萧月瑶的目光落在萧琰身上,带着几分暖意:“子瑜,五年不见,你的眼力倒是精进了。”

萧琰躬身道:“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倒是陛下,明察秋毫,才让真相大白。”

殿外的北风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婚书的朱印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李忠抱着被换回的真迹婚书,脚步轻快地走出宫门,檐角的铜铃在阳光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这场风波画上圆满的**。

三日后,李府的梅园里摆起了谢恩宴。吕尚书亲自为萧琰斟酒,眼眶通红:“子瑜,大恩不言谢!若不是你,我们三家怕是早已化为灰烬了。”

萧琰举杯回敬:“吕大人言重了。陛下本就睿智,只是需要有人点破迷局罢了。”他看向窗外飘落的梅花,忽然想起勤政殿里女帝最后说的话——“子瑜,朝堂需要你这样的人。”

张启年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子瑜心细。若不是你注意到婚书的日期不对,我们怕是真要被冤死了。”

“其实还有一处破绽。”萧琰放下酒杯,“王显伪造的婚书用的是今年的贡纸,而永安二十三年的贡纸边缘有特殊的云纹水印,这是只有先帝时期才有的工艺,他不知道,自然仿不出来。”

众人恍然大悟。李忠端着一盘刚出炉的梅花糕上来,笑道:“公子尝尝,这是按您当年教的方子做的。”

萧琰拿起一块,入口清甜,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的那个雪夜。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在御书房里陪先帝练字,女帝还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公主,偷偷塞给他一块梅花糕,说:“子瑜哥哥,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你一定要来帮我呀。”

如今,她真的成了一代女帝,而他,也终于回到了这座宫墙之内。

夜色渐深,萧琰告辞离去。马车行至朱雀大街时,他掀起车帘,见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碎银。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又一下,沉稳而坚定,像是在诉说着这座京城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