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六章身隐囹圄怒出手(下)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六章身隐囹圄怒出手(下)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8 02:33:35 来源:源1

第六章身隐囹圄怒出手(下)(第1/2页)

苏州府的雨总是缠绵的。萧琰站在阊门外的码头,看着乌篷船在雨雾中穿梭,青石板路上的苔藓被雨水浸得发亮。他已换上一身湖蓝色的长衫,腰间的玉佩换成了普通的羊脂玉,乍看之下与江南的富商无异。

“大人,李修的布庄就在前面那条街。”刀疤脸撑着油纸伞走过来,他如今扮作萧琰的随从,脸上的刀疤用膏药遮了大半,“小人已经打听清楚,这家‘锦绣庄’表面卖布,实则是江南盐商的总据点。”

萧琰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那座两层小楼的门楣上挂着块烫金匾额,门口站着两个精壮的汉子,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过往行人。雨丝落在匾额上,“锦绣”二字被冲刷得格外刺眼。

“我们进去看看。”

刚走到门口,就被汉子拦住:“请问先生有何贵干?”

“想做批绸缎,给北方的商号。”萧琰说着,递过一块成色极佳的玉佩——这是从周泰府中抄出的,据说曾是某位藩王的赏赐。

汉子眼睛一亮,立刻换了副笑脸:“里面请,我们掌柜的正好在。”

布庄内弥漫着樟木和丝绸的香气,柜台后坐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手指上戴着枚硕大的玉扳指。看到萧琰,他连忙起身作揖:“在下钱通,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姓萧,做些皮毛生意。”萧琰故意露出袖口的貂皮,“听说钱掌柜能弄到南边的货?”

钱通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萧先生想要什么?”

“盐引。”萧琰压低声音,“越多越好。”

钱通的笑容僵在脸上,端茶的手微微一抖:“萧先生真会开玩笑,盐引是朝廷管制的东西,小店可不敢碰。”

“是吗?”萧琰把玩着玉佩,“可我听说,李修李大人在这里,做得风生水起啊。”

钱通猛地站起来,脸色煞白:“你到底是谁?”

就在这时,后堂传来脚步声。一个身着锦袍的男子走出来,面容与李默有七分相似,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阴柔——正是李修。

“萧京兆大驾光临,真是令小店蓬荜生辉。”李修皮笑肉不笑,“不知萧大人千里迢迢来苏州,是为了公事,还是私事?”

萧琰直视着他:“自然是公事。我要查你勾结藩王、私卖盐引的案子。”

李修拍了拍手,十几个家丁从两侧涌出,手持棍棒堵住门口:“萧大人怕是忘了,这里是苏州,不是长安。”

萧琰缓缓抽出短刀,刀疤脸也握紧了腰间的铁尺。雨还在下,敲打着布庄的窗棂,发出急促的声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打斗伴奏。

打斗只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萧琰的短刀精准地挑落了钱通手中的账本,刀疤脸则打翻了墙角的油桶,让家丁们滑倒在地。

“撤!”李修见势不妙,转身往后堂跑。

萧琰紧追不舍,穿过堆满绸缎的库房,来到一处临水的后门。李修跳上一艘乌篷船,船桨一点,便消失在雨雾中。

“追!”萧琰也跳上另一艘船,刀疤脸奋力划桨,木船劈开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两岸的白墙黑瓦在雨雾中倒退,萧琰忽然注意到李修的船在一座石桥下拐了个弯,便不见了踪影。他让刀疤脸停船,仔细观察石桥——桥洞两侧刻着些奇怪的符号,像是某种标记。

“这是藩王的私兵记号。”刀疤脸突然开口,“我在边关时见过,是靖王的人。”

萧琰心中一沉,靖王是皇帝的胞弟,镇守江南,向来与朝廷离心离德。若李修真与他勾结,事情就难办了。

回到布庄,钱通已被王勇制服。萧琰翻开那本账本,上面记录着每月运往靖王府的货物清单,除了盐引,还有大量的铁器和硫磺。

“这些东西是给谁的?”

钱通颤抖着说:“是……是给靖王的卫队打造兵器用的。李修说,等时机成熟,就要……”

“就要什么?”

“就要逼宫。”

萧琰猛地合上账本,雨水从窗缝溅进来,打湿了纸页上的字迹。他忽然明白,李默、张侍郎、周泰,都只是这盘大棋上的棋子,真正的棋手,是远在江南的靖王。

“王勇,带钱通回客栈看管。”萧琰对刀疤脸说,“你去查靖王府的动静,我去见苏州知府。”

苏州知府是个老油条,听闻萧琰要查靖王,吓得连连摆手:“萧大人,靖王是皇亲国戚,下官实在不敢……”

“不敢?”萧琰将账本拍在他面前,“等靖王谋反成功,你以为你能活命?”

知府看着账本上的记录,冷汗直流:“那……那下官该怎么办?”

“给我调三百衙役,包围李修的宅院。”萧琰盯着他,“另外,备一份公文,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告诉陛下,江南有变。”

夜幕降临,雨还没有停。萧琰带着刀疤脸和十几个精壮衙役,悄悄来到李修的宅院外。这座宅院临河而建,院墙高耸,四角都有瞭望塔,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东南角的守卫最松。”刀疤脸指着一处阴影,“那里有棵老槐树,能爬进去。”

萧琰点点头,让衙役们在外面接应,自己则和刀疤脸攀上槐树,翻进了院墙。院内静悄悄的,只有巡逻的家丁脚步声在雨夜里回荡。

两人借着假山和花丛的掩护,摸到正房窗外。里面传来李修的声音:“王爷放心,兵器都已准备妥当,只要陛下南巡,我们就……”

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萧琰正想听得更清楚,忽然听到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竟是十几个手持弩箭的黑衣人,正对着他们瞄准。

“抓住他们!”李修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萧琰拉着刀疤脸就跑,弩箭嗖嗖地从耳边飞过,钉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他们冲进一间厢房,反手锁上门,却发现里面堆满了棺材——都是空的,棺底有暗格,里面藏着的,竟是一件件崭新的铠甲。

“原来他们把兵器藏在这里。”刀疤脸抽出铁尺,“大人,拼了!”

“等等。”萧琰看着棺材,忽然有了主意,“把铠甲穿上。”

两人换上铠甲,刚打开门,就见李修带着人冲过来。萧琰故意压低声音:“王爷有令,带这两人去地牢。”

家丁们没认出他们,果然让开了路。萧琰和刀疤脸押着“犯人”(其实是彼此),顺利穿过庭院,来到地牢门口。

地牢阴暗潮湿,弥漫着血腥味。萧琰借着火把的光,看到角落里绑着个老者——竟是苏州府的通判,据说三天前就失踪了。

“通判大人!”

通判看到他,激动得说不出话:“萧……萧大人,他们在地道里藏了……”

话没说完,就被一支飞箭射中胸膛。萧琰转身,看到李修正举着弩箭,狞笑着站在门口。

“萧琰,你没想到吧?”李修一步步走近,“这地牢是你的葬身之地。”

萧琰将刀疤脸推向地道入口:“走!”自己则拔出短刀,迎向李修。

刀光在火把下闪烁,雨水从地牢的缝隙渗进来,与地上的血水混在一起。萧琰身上很快添了几处伤口,但他眼神中的怒火却越来越旺。他想起狱中那些无辜的冤魂,想起被周泰害死的边军,想起通判临死前的眼神——这些人,都不能白死!

激战中,萧琰一脚踹翻火把,地牢里顿时一片漆黑。他凭着声音判断李修的位置,猛地掷出短刀。只听“啊”的一声惨叫,李修倒在了地上。

萧琰摸索着找到火把,重新点燃。只见李修胸口插着短刀,奄奄一息。他指着地道深处,想说什么,却最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章身隐囹圄怒出手(下)(第2/2页)

萧琰顺着地道往前走,里面越来越宽敞,竟能容两人并行。墙壁上每隔一段就有一盏油灯,照亮了前方的路。走了约摸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道铁门。

“这应该是通往靖王府的密道。”刀疤脸推了推门,纹丝不动,“锁得很紧。”

萧琰观察着门锁,发现是特制的机关锁,需要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他正想找东西撬开,忽然听到门后传来脚步声。

“谁?”一个低沉的声音问道。

萧琰灵机一动,模仿李修的声音:“是我,李修。”

门后沉默了片刻,传来开锁的声音。铁门缓缓打开,一个满脸横肉的守卫探出头来。萧琰不等他反应,一拳将他打晕,和刀疤脸一起冲了进去。

里面竟是靖王府的军械库,堆满了刀枪剑戟和弓弩,还有几门崭新的火炮。一个工匠模样的人正在擦拭火炮,看到他们,吓得瘫倒在地。

“这些火炮是给谁的?”萧琰厉声问道。

“是……是给王爷的水军准备的,要在陛下南巡时,在江上……江上伏击。”

萧琰心头一震,皇帝果然要南巡!他立刻让刀疤脸带着工匠从密道出去,通知知府调兵,自己则继续往里走,想找到更多证据。

军械库后面是间密室,里面放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从江南到京城的路线,每个重要关卡都画着红圈。旁边还放着一封书信,是靖王写给北方某部落首领的,约定南北夹击,共分天下。

“好一个狼子野心!”萧琰将地图和书信收好,正准备离开,却听到外面传来靖王的声音:“李修呢?让他来见我。”

萧琰连忙躲到书架后面。靖王走进来,他穿着龙纹锦袍,面容与皇帝有几分相似,只是眼神更加阴鸷。

“王爷,李修不见了,地牢里只有一具尸体,像是被人杀了。”一个侍卫报告说。

靖王脸色一变:“不好,有内鬼!封锁王府,仔细搜查!”

萧琰知道不能再等了。他趁侍卫们不注意,从后窗跳了出去,落入冰冷的河水之中。雨还在下,江面漆黑一片,只有远处的渔火在风中摇曳。

他奋力向对岸游去,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水声——是靖王的追兵。萧琰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顺着水流漂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冲到一处浅滩。挣扎着爬上岸,浑身湿透,伤口火辣辣地疼。他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靖王府灯火通明,显然还在搜查。

就在这时,一艘小船划了过来。船头站着个渔翁,看到他,惊讶地说:“先生,你没事吧?”

萧琰认出他是白天在码头见过的老渔翁,虚弱地说:“我……我是朝廷派来的官员,被靖王追杀,求你救救我。”

老渔翁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他拉上了船:“快上船,我送你去安全的地方。”

小船在雨夜里悄然驶离,萧琰躺在船舱里,听着雨声和水声,终于忍不住昏了过去。

萧琰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简陋的渔屋里。老渔翁正给他换药,刀疤脸坐在旁边,脸上满是担忧。

“大人,你醒了!”刀疤脸激动地说,“知府已经调兵包围了靖王府,可是他们说没有圣旨,不敢擅自进攻。”

萧琰挣扎着坐起来:“公文呢?送到京城了吗?”

“已经送出去了,估计明天就能到。”老渔翁说,“不过靖王也派人去拦截了,能不能送到,还不好说。”

萧琰皱起眉头,如果公文被拦截,皇帝就不会知道江南的危机,南巡的队伍就会陷入险境。他必须想办法阻止靖王。

“老丈,附近有没有能过江的渡口?”

“有是有,不过都被靖王的人守住了。”老渔翁叹了口气,“除非走‘鬼门关’。”

“鬼门关?”

“那是一段险滩,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平时没人敢走。”

萧琰眼神坚定:“我走。”

次日清晨,雨终于停了。萧琰换上老渔翁的衣服,带着刀疤脸,坐上小船,驶向鬼门关。江水在这里变得异常汹涌,小船在浪涛中颠簸,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

快到对岸时,他们看到靖王的船队正在江面上巡逻。萧琰让老渔翁把船藏在一块巨大的礁石后面,自己则和刀疤脸泅水上岸。

岸上的树林里,藏着靖王的一支精锐部队,正在擦拭兵器,准备迎接南巡的皇帝。萧琰悄悄数了数,足有上千人。

“我们得想办法拖延他们。”萧琰对刀疤脸说,“你去放火,烧他们的粮草,我去通知附近的驻军。”

刀疤脸点点头,摸向粮草营。萧琰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跑去,希望能找到驻军的营地。

跑了约摸一个时辰,他终于看到了一面熟悉的旗帜——是边军都指挥使派来的援军!原来皇帝接到苏州知府的加急公文后,立刻派了五千边军南下,正好赶到。

“都指挥使,靖王的人就在前面的树林里,准备伏击陛下!”

都指挥使脸色一变:“立刻进攻!”

五千边军如潮水般涌向树林,靖王的部队猝不及防,很快就溃不成军。萧琰站在山坡上,看着这场激战,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马蹄声。回头一看,竟是皇帝的南巡队伍!

“陛下!”萧琰连忙迎上去。

皇帝勒住马,看着他满身的伤痕,赞许地点点头:“萧爱卿,辛苦你了。”

“陛下,靖王还在王府里负隅顽抗,请陛下下令进攻。”

皇帝抽出腰间的佩剑,指向靖王府的方向:“叛逆不除,国无宁日。传朕旨意,拿下靖王,彻查所有同党!”

靖王府的攻坚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当萧琰带着士兵冲进王府时,靖王正坐在书房里,对着一幅江山社稷图发呆。

“靖王,束手就擒吧。”

靖王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输了,但我不服。凭什么他能当皇帝,我就不能?”

“因为你心术不正,为了权力,不惜勾结外敌,残害忠良。”萧琰冷冷地说,“你看看这江南的百姓,他们想要的是安稳的日子,不是你的野心。”

靖王看着窗外,那里有他曾经种下的一棵玉兰树,如今已开满了洁白的花朵。他忽然笑了,笑得很凄凉:“也许你说得对。”

他摘下头上的王冠,扔在地上:“带我走吧。”

平定江南后,萧琰留在苏州处理善后事宜。他查抄了靖王的家产,救济了受灾的百姓,还为那些被冤枉的官员平反昭雪。

一个月后,他终于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船行在江南的水道上,两岸的风光依旧秀丽,但萧琰的心境却已不同。他经历了太多的生死和阴谋,也明白了为官的真正意义——不是权力,不是富贵,而是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宁。

回到京兆尹府的那天,长安城阳光明媚。赵忠和王勇早已等候在门口,看到他回来,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人,您可回来了!”赵忠递上一封奏折,“这是陛下的旨意,说您平定江南有功,要升您为御史大夫。”

萧琰接过奏折,却没有打开。他走到府衙门前,看着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赵忠,王勇。”他转过身,目光坚定,“长安城的案子还很多,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赵忠和王勇重重地点点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京兆尹府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