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七十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四)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七十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四)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1 03:50:09 来源:源1

第七十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四)(第1/2页)

萧琰带领士兵们赶到“一线天”峡谷时,只见峡谷口被李成栋的大军死死守住,李乘风和赵虎带领的残余士兵们被困在峡谷内,处境十分艰难。

峡谷内,“忠义军”的士兵们个个疲惫不堪,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李乘风手持长枪,奋力抵抗着朝廷士兵的进攻,脸上布满了汗水和血丝。赵虎则守护在李乘风身边,斩杀了一个又一个冲上来的朝廷士兵,身上的伤口不断流出血来。

萧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悲痛万分。他知道,若不尽快想办法突破敌人的包围,李乘风和赵虎他们迟早会被李成栋的大军消灭。

萧琰仔细观察了一下峡谷的地形,发现峡谷两侧的悬崖十分陡峭,但悬崖上长满了藤蔓和树木。他灵机一动,对身边的士兵们说:“兄弟们,我们可以从峡谷两侧的悬崖爬上去,绕到敌人的后方,发动突然袭击,打乱敌人的阵脚!”

士兵们纷纷点头,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萧琰挑选了二十名身手敏捷的士兵,让他们携带绳索和短刀,跟随自己一同爬上悬崖。

他们小心翼翼地爬上悬崖,悬崖上的岩石十分光滑,稍有不慎,便会坠入峡谷。萧琰带头攀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绕到敌人的后方,救出李将军和赵虎他们。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艰难攀爬,萧琰终于带领士兵们爬上了悬崖顶部。他们沿着悬崖顶部,悄悄向敌人的后方移动。

此时,李成栋正站在峡谷口,得意洋洋地看着被困在峡谷内的“忠义军”士兵们。他以为,“忠义军”已经是囊中之物,很快就会被他消灭。

就在这时,萧琰带领士兵们从敌人的后方突然发起了袭击。他们手持短刀,冲向朝廷士兵,斩杀了一个又一个毫无防备的朝廷士兵。

朝廷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四处逃窜。李成栋见状,心中大惊。他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从悬崖上爬下来,绕到他的后方发动袭击。

李乘风和赵虎在峡谷内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他们趁机带领残余的士兵们发起反击,向峡谷口冲去。

朝廷士兵们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很快便失去了抵抗能力。李成栋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带领残余的士兵们狼狈逃窜。

“忠义军”的士兵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他们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包围,保住了性命。

萧琰走上前,对李乘风和赵虎说:“将军,赵兄,你们没事吧?”

李乘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多谢萧参军及时赶到,否则我们今日恐怕就要葬身于此了。只是,我们这次损失惨重,不仅士兵们伤亡过半,粮草和武器也损失殆尽,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萧琰沉默片刻,说道:“将军,虽然我们这次损失惨重,但我们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放弃我们的青云之志。如今,李成栋的大军虽然撤退了,但他们肯定还会回来的。我们必须尽快补充兵力和粮草,做好应对的准备。”

赵虎也点了点头:“萧兄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东山再起!”

李乘风看着萧琰和赵虎坚定的眼神,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点了点头:“好!我们就按照萧参军的建议,尽快补充兵力和粮草,准备迎接李成栋的下一次进攻!”

当晚,“忠义军”的残余士兵们在“一线天”峡谷内安营扎寨。萧琰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酒坛,倒了三碗酒,递给李乘风和赵虎。

“将军,赵兄,今日我们虽然侥幸逃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敬你们一碗,愿我们能早日实现青云之志,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萧琰举起酒碗,高声说道。

李乘风和赵虎也举起酒碗,与萧琰碰杯,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酒液入喉,带着一丝辛辣,却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斗志。萧琰望着峡谷外的星空,再次吟出一首诗:

“一线天中破重围,忠义将士志不摧。

哪怕前路多艰险,敢教日月换新辉。

青云之志永不忘,定让百姓笑开眉。”

诗句回荡在峡谷内,激励着每一个“忠义军”士兵的心。他们知道,虽然前路依旧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推翻**的朝廷,建立一个清明的新政权。

次日清晨,李乘风、萧琰和赵虎带领残余的士兵们离开了“一线天”峡谷,前往狼牙山深处的一个隐蔽山谷。那里曾是“忠义军”的一个秘密据点,储存着一些粮草和武器,或许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路上,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许多士兵因为连日的战斗和奔波,已经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些士兵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萧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若不尽快鼓舞士气,“忠义军”恐怕真的会就此解散。

这日,他们来到一个名为“清风岭”的地方。清风岭山势平缓,风景秀丽,山谷中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李乘风决定在这里暂时休整,让士兵们恢复体力。

萧琰独自一人来到小溪边,看着清澈的溪水,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望湖楼的酒肆,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一同饮酒作诗的朋友。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实现心中的青云之志,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与朋友们再次相聚。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兄台,为何独自在此叹息?”

萧琰转身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白衣的中年男子站在不远处。男子面容俊朗,气质儒雅,手中拿着一把折扇,看起来像是一位读书人。

萧琰拱手道:“在下萧琰,乃‘忠义军’参军。只因我军近日遭遇惨败,士气低落,心中烦闷,故而在此叹息。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白衣男子微微一笑:“在下苏墨,乃一介布衣书生。久闻‘忠义军’为解救百姓而战,心生敬佩,今日能在此遇到萧兄,实属有缘。”

萧琰闻言,心中一动。他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遇到一位知晓“忠义军”的书生。他连忙说道:“苏兄过奖了。我‘忠义军’虽有心解救百姓,却能力有限,近日更是遭遇惨败,处境艰难。”

苏墨叹了口气:“萧兄不必气馁。如今朝廷**,百姓困苦,‘忠义军’的义举早已深入人心。只是,仅凭‘忠义军’一己之力,想要推翻朝廷,确实困难重重。若能有更多的义士加入,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萧琰眼前一亮:“苏兄所言极是。只是,如今朝廷势力庞大,许多义士都不敢轻易加入我们。不知苏兄可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招募更多的义士?”

苏墨笑道:“萧兄放心,在下在江湖上还有一些朋友,他们大多不满朝廷的**统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组织。若萧兄不嫌弃,在下愿意为‘忠义军’奔走,招募更多的义士加入。”

萧琰闻言,心中大喜。他连忙拱手道:“多谢苏兄相助!若能招募到更多的义士,我‘忠义军’定能早日实现青云之志,解救天下百姓!”

苏墨点了点头:“萧兄不必客气。解救百姓,乃是我辈读书人的责任。只是,招募义士需要一些时间,而且还需要一些钱财来筹备粮草和武器。不知‘忠义军’目前的粮草和武器储备如何?”

萧琰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军近日遭遇惨败,粮草和武器损失殆尽,目前只能依靠之前储存的一些粮草维持生计。”

苏墨沉吟片刻,说道:“萧兄放心,钱财的事情,在下自有办法。在下家中尚有一些积蓄,愿意全部捐给‘忠义军’,作为招募义士和筹备粮草武器的费用。”

萧琰闻言,心中感动不已。他没想到,苏墨竟然如此慷慨,愿意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忠义军”。他连忙说道:“苏兄,这可使不得!你的积蓄乃是你多年的心血,怎能让你全部捐出?”

苏墨笑道:“萧兄不必担心。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为解救百姓出一份力,乃是在下的荣幸。”

萧琰知道,苏墨心意已决,再多说也无益。他只得拱手道:“多谢苏兄!我代表‘忠义军’的全体将士,向你表示感谢。他日若能平定天下,我定当报答你的恩情!”

苏墨摆了摆手:“萧兄不必如此。只要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在下就心满意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四)(第2/2页)

随后,苏墨便告别了萧琰,前往江湖上招募义士。萧琰则回到营地,将苏墨的事情告诉了李乘风和赵虎。

李乘风和赵虎闻言,心中都十分高兴。他们没想到,在“忠义军”最困难的时候,竟然能遇到这样一位义士。

接下来的日子里,“忠义军”的士兵们在清风岭休整,恢复体力。萧琰则利用苏墨捐出的钱财,派人去周边的城镇购买粮草和武器。

半个月后,苏墨带着一群义士回到了清风岭。这些义士大多身怀绝技,有的擅长武艺,有的擅长谋略,有的擅长医术。他们的加入,不仅壮大了“忠义军”的兵力,还为“忠义军”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乘风十分高兴,在营中设宴,欢迎苏墨和新加入的义士们。宴会上,萧琰再次举起酒碗,吟出一首诗:

“清风岭上遇义士,忠义大军获新生。

粮草武器皆齐备,将士同心志更坚。

待到他日挥师进,定叫**朝廷亡。

青云之志终实现,天下百姓乐安康。”

诗句刚落,营中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新加入的义士们被萧琰的壮志豪情所感染,纷纷举杯响应,誓言要与“忠义军”共进退,一同推翻**朝廷。

苏墨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他走上前,对萧琰说道:“萧兄这首诗,不仅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更点燃了大家的斗志。有这样的士气,何愁大事不成?”

萧琰拱手笑道:“苏兄过誉了。若不是你带来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义士,又慷慨解囊相助,‘忠义军’也难以有今日的生机。这份恩情,我们永远铭记。”

李乘风也站起身,举杯对众人说道:“今日有苏先生和各位义士加入,‘忠义军’如虎添翼!从今日起,我们便是一家人,当同心同德,共赴国难。待到天下太平之日,我必与诸位同享荣华,不负今日之约!”

众人齐声应和,举杯痛饮。营帐内的气氛热烈非凡,此前因惨败而低落的士气,此刻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烧的斗志。

宴会过后,萧琰与苏墨一同来到帐外,望着夜空中的明月,闲聊起来。苏墨问道:“萧兄,如今兵力渐盛,粮草也已补足,下一步你打算如何应对朝廷的围剿?”

萧琰沉吟片刻,说道:“李成栋此次虽败,但实力未损,必定会卷土重来。而且朝廷得知我们复兴,恐怕会派更多兵力前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需先主动出击,夺取周边城镇,扩大根据地,同时收拢更多流民,补充兵力。”

苏墨点了点头:“萧兄所言极是。不过,周边城镇中,‘黑石镇’和‘柳林城’乃是战略要地,且守军薄弱,若能拿下这两座城池,不仅能获得更多粮草,还能阻断朝廷的补给线路。”

萧琰眼前一亮:“苏兄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正想先取这两座城池。只是,柳林城守将张彪虽无能,却手下有三千兵力,且城池坚固,硬攻恐难奏效。”

苏墨微微一笑:“萧兄不必担忧。我有一故友,名为陈默,现任柳林城校尉,此人不满朝廷**,早已心生反意。我可修书一封,劝他内应,届时我们里应外合,拿下柳林城易如反掌。”

萧琰大喜:“若能如此,那便再好不过!有劳苏兄尽快修书,我们也好早日制定进攻计划。”

次日,苏墨便将书信送出。三日后,陈默便派心腹回信,表示愿意内应,并约定三日后深夜,以火把为号,打开城门,迎接“忠义军”入城。

李乘风得知消息后,当即任命赵虎为先锋,率领五千士兵,随萧琰、苏墨一同前往柳林城;自己则留守清风岭,防备李成栋的突然袭击。

三日后深夜,萧琰与赵虎、苏墨率领五千士兵,悄悄来到柳林城外。此时,城门楼上突然亮起三盏火把,正是陈默约定的信号。城门缓缓打开,陈默带着一队亲信士兵,早已在城门内等候。

“萧参军、苏先生,快请入城!”陈默拱手说道,语气中满是急切。

萧琰等人连忙率领士兵入城,刚一进城,便听到城内传来一阵厮杀声。原来是张彪的亲信发现了异常,正在组织兵力抵抗。

赵虎见状,大喝一声,手持长刀,率领士兵冲了上去。陈默也带领亲信士兵,与赵虎一同夹击敌军。张彪的士兵本就无心恋战,在“忠义军”的猛攻之下,很快便溃不成军。张彪见势不妙,想要弃城逃跑,却被赵虎一刀斩杀。

不到一个时辰,柳林城便被“忠义军”彻底拿下。萧琰下令,严禁士兵抢掠百姓,如有违反,军法处置。同时,他还打开粮仓,发放粮食给城中百姓,安抚民心。

百姓们本就对张彪的残暴统治怨声载道,如今见“忠义军”军纪严明,还为他们发放粮食,纷纷拍手称快,不少年轻百姓更是主动报名参军,加入“忠义军”。

拿下柳林城后,萧琰又率领士兵,乘胜追击,向黑石镇发起进攻。黑石镇守将听闻柳林城已破,吓得魂飞魄散,未作抵抗便弃城而逃。“忠义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黑石镇。

接连拿下两座城池,“忠义军”士气大振,兵力也扩充到了一万余人。萧琰派人将消息传回清风岭,李乘风得知后,欣喜不已,连忙率领大军前来柳林城汇合。

汇合后,李乘风在柳林城内设宴,庆祝胜利。宴会上,将领们纷纷向萧琰、苏墨敬酒,称赞他们的智谋。萧琰再次举起酒碗,望着满座的忠义之士,吟出一首诗:

“连下两城势如破竹,忠义将士勇无前。

百姓归心粮草足,再挥铁蹄向中原。

青云之志终可遂,敢教腐朽换新天。”

诗句激昂,满座皆惊。众人纷纷举杯,高声附和,营帐内的气氛再次达到**。

第九章内奸潜伏藏危机

拿下柳林城和黑石镇后,“忠义军”声威大震,周边不少流民和义士纷纷前来投靠,兵力很快便扩充到了两万余人。李乘风任命萧琰为军师,总揽军政要务;苏墨为参军,协助萧琰处理政务;赵虎为大将军,统领全军;陈默为副将,协助赵虎操练士兵。

“忠义军”在柳林城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萧琰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同时设立学堂,教化百姓。不到一个月,柳林城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忠义军”赞不绝口。

然而,就在“忠义军”蓬勃发展之际,一场潜伏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这日,萧琰正在帐中批阅文书,苏墨突然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地说道:“萧兄,大事不好!我们派往青州城打探消息的斥候,至今未归,恐怕是遭遇了不测。而且,我还收到消息,李成栋已率领十万大军,正向柳林城进发,预计三日后便会抵达。”

萧琰闻言,心中一惊。他连忙站起身,说道:“李成栋来得如此之快,想必是有人向他泄露了我们的消息。否则,他不可能如此精准地得知我们的动向。”

苏墨点了点头:“萧兄所言极是。我怀疑,我们军中恐怕有内奸。”

萧琰沉默片刻,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尽快查明内奸的身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苏兄,你立刻暗中调查军中将领,尤其是近期加入的人,看看是否有异常。我则去与李将军、赵兄商议应对李成栋的计策。”

苏墨拱手道:“好!萧兄放心,我定会尽快查明真相。”

萧琰来到李乘风的大帐,将苏墨带来的消息告知了李乘风和赵虎。李乘风闻言,面色凝重:“没想到军中竟有内奸!若不尽快揪出此人,我们此次恐怕难以抵挡李成栋的大军。”

赵虎怒道:“哼!若让我查出是谁泄露了消息,我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萧琰说道:“将军,赵兄,现在不是发怒的时候。李成栋三日后便会抵达,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应对之策。柳林城城墙坚固,我们可以依托城墙,坚守不出,同时派一支奇兵,绕到李成栋大军的后方,切断他们的粮草补给。只要断了他们的粮草,他们必不战自乱。”

李乘风点了点头:“好计!只是,派谁率领奇兵前往呢?”

萧琰沉吟片刻,说道:“赵兄武艺高强,经验丰富,此事非他莫属。只是,赵兄离开后,城中的防守重任,便落在了陈默身上。不知陈默是否可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