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魏晋不服周 > 第20章 监军的日常

魏晋不服周 第20章 监军的日常

簡繁轉換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30 来源:源1

第20章监军的日常(第1/2页)

冬季如期而至,关中大雪茫茫,银装素裹。

石守信和那一千“监军部曲”,被安置在长安城外的营地,并且不允许入城。

当然了,这是钟会在给他们下马威,毕竟,这次钟会才是主将。

卫瓘并非是钟会的“自己人”,所以这位关中都督,也是故意在给卫瓘脸色看看,让他们这些监督钟会的人,提前适应适应。

寒冬腊月,看着别人进城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自己在城外大营吹冷风,心情肯定不会好。

卫瓘是这样,石守信也是如此。

这天军帐外北风呼呼的刮着,卫瓘和石守信二人围在火盆旁边烤火。北风时不时就能吹进军帐,带来一阵冷意,倒是无须担忧一氧化碳中毒。

“钟会目中无人,待春暖后出兵伐蜀,只怕这一路上不会那么太平呀。”

老硬币卫瓘骂了钟会一句。

不过石守信却没有接茬,只是非常客观的评价道:“大都督在关中毫无根基,甚至可能连军中将领都没认全。他给监军难堪,是做给军中将领看的。既然无法笼络人心,那么让众人畏惧,也是统帅大军的一种方法。”

听完这话,卫瓘瞥了他一眼,若有所思没有接茬。

正在这时,外面一阵喧哗之声。

“卫监军,右将军胡烈求见。”

一个亲兵走了进来,凑到卫瓘耳边低声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

卫瓘微微点头道,面色平静。

事实上,因为对蜀国的战事,胡烈刚刚已经被封为征蜀护军,比右将军提了一级,作为钟会的副将伺候左右。

而卫瓘是镇西将军军司,监军持节。虽然没有指挥权,但是拥有绝对监察权。钟会要处置军中哪个将领,理论上都必须由卫瓘点头才行。

所以面对胡烈,卫瓘还是有心理优势的,一点都不怂。

不一会,胡烈走进军帐,一眼就看到了石守信,顿时大喜过望。

不过卫瓘在此,他还不敢造次,连忙对卫瓘行礼道:“卫监军,先锋军今日开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请派一监军与先锋军同行,此乃常例。”

三国时期战争为先,即便是先锋军在前面开路,也是要有监军随行的。要不然这年头又没有电话网络,前锋军或是怯战,或是投敌,那岂不是要坏大事?

所以胡烈此番来这里,并不是找卫瓘的麻烦,而只是例行公务而已,他也不是钟会的亲信!

“大都督命你来的么?”

卫瓘翻了翻眼皮,一脸不悦的样子。

这个天气催促先锋军出征,钟会的手腕可不简单,就是故意给下面人难堪的。

不去?呵呵,钟会正想借某个人的人头来用一用,震慑三军呢!

你不去试试!

“卫监军,您就别为难末将了,军令在此,请您过目。”

胡烈掏出一张帛书,递给卫瓘。他是直接听命于钟会的,又受卫瓘钳制,可谓是两头受气。

“敢当啊,你带着本部一百人,随军出发吧。天寒地冻的,多带几条毯子御寒。”

卫瓘面色淡然吩咐道,这不算是职场霸凌,但很明显也是有困难就让下属先上。

“卫监军请放心,石某这便出发。”

石守信微笑接令,没有任何怨言。胡烈很是感激的看了他一眼,二人一起出了军帐。

“请兄长放心,石某一定配合你出征,有事尽管吩咐。”

离开军营之后,石守信对胡烈眨了眨眼道。

哪知道胡烈一脸苦笑,摇摇头道:

“如果这次是我和你同路出征,那可快活得紧,我什么也不用担心。但此番出征我乃副将,要在大都督身边随时待命。

这次先锋军主将是牙门将许仪,他是魏国名将许褚嫡子。而我原本坐镇荆州,也是被调到关中不久,跟他一点也不熟。”

原来如此!石守信好像明白了什么!

现在魏**队的中下层军官,还是跟着曹操起家的那批将领的后人,他们无所谓谁掌控朝廷,但是彼此之间关系盘根错节。

这些人,跟司马家的亲信并不是完全一条心,也对曹氏没什么同情,或者简单点说,就是抱有那种每月八百块的打工人心态。

胡烈的身份倒是很明白,他是西北地头蛇安定胡氏的胡遵之子。

胡遵则是司马懿的亲信,自然是跟许褚的后人没什么交情,也说不上话。

这里头弯弯绕绕的,各类人各类心思,加起来八百个心眼子!

“兄长不必介怀,你的面子我肯定给。许仪不管怎么闹腾,我都会配合他把事情办好,不会让你丢人。”

石守信对胡烈作揖行礼道。

“好!贤弟你放心,出征之后有什么事情,胡某都会护着你,断不能让你被人暗害了。”

胡烈信誓旦旦的保证道,顿时觉得石守信此人非常仗义,跟自己很合得来。

半个时辰之后,队伍行进到长安城西的一处军营,石守信估算了一下,从营帐数目看,这应该是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是曹魏军中常见的步军编制。

通常,这样规模的队伍,会被主将分配用来扼守据点,前进开路,绕后偷袭什么的,打打佯攻之类的,执行一些除了决战以外的日常任务。

石守信从前也是不知道这些信息,他最近天天都在读军法,自然是对军中编制,以及用兵规律有了更多更直观的认识。

不一会,营门处走出来一个瘦高的将军,他懒洋洋的对胡烈行礼道:“胡将军,我乃门牙将许仪,全军已经整装待发,敢问这次随军的监军何在呢?”

许仪自然是看到了石守信,只不过他看着眼前这位长得人模狗样,气宇轩昂的年轻人特别不爽,故意装作没看见而已。

“这位是石守信字敢当,本将军的义弟,作为监军和你一同出发。他身后的百人是参与执法的本部人马。”

胡烈故意提了一嘴,石守信给他面子,他自然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听到胡烈介绍,许仪这才收起心中的轻视,没有再阴阳怪气的说话了,只是对着石守信微微点头道:“石监军入营吧,我跟你说说行军路线,胡将军现在可以回去复命了。”

他对胡烈也没什么好脸色。

军中称职务,哪里有什么义弟!人家父子兵还以官职相称呢?

许仪心中暗暗鄙夷胡烈任人唯亲。

石守信感受到了一种被疏离的沉闷气氛,只好跟在许仪身后进入大营。他手下那队百人的监军队,也一声不吭的跟在后面。监军单独节制的部曲,从军服到军帽,都与许仪的手下都有极为明显的差别,可以一眼辨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监军的日常(第2/2页)

仗还没开始打,内部的潜规则就已然开始运转了起来,这让石守信有些担忧。两军对垒,敌弱我强的大势只能确保司马昭伐蜀成功,却并不能保证石守信本人不会死于非命。

此前他与羊徽瑜多番探讨,都感觉此行不会一帆风顺。

在大营内饱餐一顿之后,三千人的大军即刻拔营起寨,向西行军。在武功县那边,有一个供给军粮的粮库。据胡烈所说,他本人之后会率部作为大军主力,走褒斜道。

而许仪此番开路,也是走褒斜道,说白了,就是作为胡烈大军的先锋军。

另外一路大军,则是走傥骆道,由前将军李辅率领,两军分进合击,在汉中汇合。

好巧不巧,钟会并不会和李辅同路,而是会跟胡烈一起走褒斜道。其实这样安排的原因也很简单,李辅曾经是司马懿的部将,在军中资格非常老,钟会使唤不动李辅。

所以只能折腾资历较浅,又不善言辞的“二代子弟”胡烈。柿子捏软的,本就是人之常情。

但是石守信知道,比起卫瓘和胡烈来,他和许仪则是“更软的柿子”。

此番行军在入山之前,沿途都有军粮供给,可以敞开吃没问题。但是入山后走褒斜道,后勤就没那么顺畅了,冬季更是运输不便,一路上估计只能吃干粮,少不得挨饿受冻。

这也是许仪如此大怨气的原因。或者说,是钟会在故意刁难他们这些人。

来到武功县县城外,许仪下令在城外扎营,并不进县城修整。武功县县令派人送来热菜热饭,虽无酒但有肉,算是很用心了。

石守信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过问。入夜之后,他来到许仪所在的军帐,单独与这位门牙将闲聊。

已经是中年大叔的许仪,虽然看不惯石守信这种从来没有提过刀的“小白脸”,但碍于胡烈的面子,他还是屏退了亲兵,一边烤火一边老神在在,打算听听石守信到底会说什么。

“许将军,难道你就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妙的事情么?”

石守信沉声问道,这一问就把许仪给问住了。

“有何不妙?”

许仪收起脸上漫不经心的神色,开口反问道,心中暗暗警惕。

“关陇与汉中之间山道崎岖,寒冬腊月并非出征的好时机,再怎么说,也该是春节后再动身。

开春之后,蜀国百姓要在田间劳作,难以组织兵马抵抗,对我们有利无害。

虽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常态,但天气严寒,冻土难以挖掘,流水结冰无法走船,无论是开山还是搭桥都颇为不便。

大都督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石某窃以为,这次的军令,很有些不同寻常。”

石守信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当然了,他不可能直接说钟会图谋不轨。

“言之有理,真要说起来,确实不太正常。”

许仪点点头,不再轻视石守信,对他的敌视也淡了许多。

“石某心中有个想法,反正褒斜道的入口是郿县,许将军不妨在大军抵达郿县后停留三日不走,看看大都督会不会派人来催。

若是派人来催,许将军则回复说大雪封山不便行走,或者将军也可以事先派人去长安禀告大都督。

到时候大都督若是不同意,或者再次派人来催促,许将军到时候勉强同意便是。

真要这样,说明石某的猜测是正确的,到时候我们再说。

若是无人来催,那只能说石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事后多少要当面给大都督(钟会)赔个不是。

许将军以为这样处断行不行?”

石守信一脸诚恳建议道。

许仪听后揣摩了一番,微微点头没有反对。这一招,就是故意停在褒斜道入口一两日,看看钟会是什么反应。

他看向石守信说道:“倘若真如你所言,大都督真的派人来催,那许某倒是要跟石监军赔不是才对。”

“那就歇息一夜,明日继续行军前往郿县。”

石守信对许仪作揖行礼道。

似乎是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人的诚意,许仪对石守信的态度好了很多。他勉强笑道:“好说好说,石监军也多保重。这寒风刺骨的,冻到了可就麻烦了,野外连医官都找不到。”

“年轻人火力旺,石某不会耽误行程的。”

石守信笑着说道,随即转身离开了许仪的营帐。

第二天,大军立刻开拔,只是天公不作美,居然下起了鹅毛大雪。郿县就在武功县以西不远,走了一天的路,到傍晚的时候,队伍已经抵达县城郊外。

许仪下令在此地扎营,同样是派人进县城催要军粮。结果同样也是和武功县一样,县令亲自带人送来热食,一点都不含糊,一板一眼做得没有任何破绽。

石守信拉住这位李姓县令问道:“我等此番行军,沿途各县都有充足供应,你们平日里的准备,都有这般充分么?”

三千人的队伍说多不多,说少也真不少了。因为并非每一处粮仓都在县城之内,所以要保证大军充足供应,不提前准备是不行的。粮食就算有,也需要专人短途转运,时间未必来得及。

郿县县令笑道:“大都督早有部署,我等岂敢怠慢。各县粮仓都已经准备妥当,别说是供应三千人吃饭了,就算是再多三千也是无碍的。”

石守信连忙对他千恩万谢,态度非常恭敬。

这县令也是小官,平日里少不得受窝囊气,受到石守信尊重,他自然是心情大好。

石守信趁机向他打听了不少关于褒斜道的事情。这不听不打紧,一打听瞬间感觉大事不妙。

原来,郿县县令告诉石守信:褒斜道确实是关中到汉中的主要路线不假,但是因为多年战乱,山间栈道很多地方都有损伤或者塌陷,甚至其中一些还是蜀军专门派人来破坏的。

此刻进山开路,修复栈道估计是难免了。

从时间上说,修复栈道肯定是来得及的。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冬天里修栈道,不吃点苦头怎么可能呢?

石守信好言好语送走郿县县令,却是没有将打听到的事情告知许仪。

大军在郿县外扎营后,许仪派人快马前往长安,告知钟会风雪太大进山很危险,等雪停之后,大军会即刻进山开路。

果不其然,派去传信的亲兵被钟会下令打了二十军棍,不能下地走动只好在长安养伤。钟会派他自己的亲兵前来郿县向许仪传达军令:接令后即刻进山,不得有误,否则军法从事。

那位传令兵扔下军令就走,压根就没有跟许仪解释的意思。事情果然如石守信所说,阴谋的气息渐渐笼罩,这下许仪彻底不淡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