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魏晋不服周 > 第40章 不进步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魏晋不服周 第40章 不进步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簡繁轉換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30 来源:源1

第40章不进步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第1/2页)

孔函谷中,姜维带兵已经走了一天一夜,深入二三十里远了。黄昏之时,探马来报,诸葛绪已经带着魏军约三万人,离开了阴平桥头向北,准备在孔函谷中堵截他们。

大军离开,守备必然空虚。此刻阴平桥头的城楼内,也就五百兵马驻守而已!

听到这个消息,姜维这才面露微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区区诸葛绪,一合之敌罢了,虽然姓诸葛,却没有传承到丞相的哪怕一点智慧。

姜维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了诸葛绪一番。

“传我军令,折返回阴平!”

姜维对向充下令道。

哈?

参军向充惊得说不出话来。

“大将军,此番折返回来,我们的行动必定瞒不过诸葛绪的探马。到时候诸葛绪也会带着兵马返回阴平。我们退,诸葛绪也退,岂不是又要正面较量?

等赶到阴平桥头,我们人困马乏,魏军却在阴平桥头的城楼内喘息休养,到时候邓艾追兵又至,如何抵挡?

诸葛绪比我们走得晚,回来的时候,必定先到!请大将军三思啊!”

向充抬手拦住姜维的去路,不让他走,可谓是声色俱厉。

不着急不行,这回一个不小心,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既然他们后出发,那我们就要走快点!”

姜维大喝一声,拔出佩剑,拨开向充的手臂。

“加速行军!先到则生,晚到则死!丢弃辎重,让士卒们跑起来!”

姜维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已经开始加速了。压根就不管陷入错愣呆滞的向充。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脚步声变得急促,夕阳下人影晃动,向南而去。日头渐渐沉入山间,将翠绿的山林染红,天色也渐渐变暗。

几个时辰以后,姜维所率蜀军精锐再次折返的消息,被魏军斥候探知,然后心急火燎的送到了诸葛绪那里。

军中诸将都要急疯了,然而诸葛绪却说:姜维用兵狡诈,如果我们连夜赶路,可能会遭遇夜袭。在这谷道之中被夜袭,不死也要脱层皮。不如暂且歇息一夜,明日天亮以后再走。

都这个节骨眼了,诸葛绪居然还跟个刚刚起床的老头一般磨蹭时间,众将立刻就不淡定了。

有副将问诸葛绪:如果姜维先到阴平桥头,那里只有五百魏军弱兵,根本守不住,最后姜维跑了怎么办?

诸葛绪说:姜维先到不了,因为我们是后出发的,走的路比蜀军少。

即便是歇一晚上,也肯定是我们先折返回去。九章算术没学好,你要好好补一下课。

诸葛绪镇定自若。

既然主将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魏军只好在山中谷道内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天亮后,再慢吞吞的行军。

结果,路上军队走散了又停下来重新整队,又是士兵中暑了要休息,硬是拖了两天时间,诸葛绪才返回阴平桥头。

等他们到阴平的时候,只见城楼大门敞开,拒马早就被搬到一旁,城关内到处都是尸体。

说是彩云之南的大象来这里肆虐了一番,也会有人相信的。

此情此景,姜维有没有来这里已经不问可知。急于通过阴平桥头的蜀军,定然是早就溜号,跑得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诸葛绪脸上倒还绷得住,不过其他将领就没他那么乐观了,一个个都像是死了爹妈,感觉大祸临头!

就在诸葛绪带兵返回阴平桥头几个时辰之后,邓艾带着追兵赶到,看着这里一片狼藉,这位西北军统帅似乎明白了什么。

邓艾带着麾下众将,以及西北边郡的几个太守走进阴平桥头的城楼,就看到诸葛绪带着手下迎了出来。

一见面,胡须花白的邓艾就看向诸葛绪,厉声质问道:“姜维呢?”

姜维去哪了?

邓艾的这个问题诸葛绪不好回答,甚至问一下都会令人尴尬。

诸葛绪只好无奈叹息道:“姜维狡诈,他看到阴平桥头被我军占据,便带兵向北走孔函谷道。于是我亦是带兵向北,想堵住他。没想到姜维半道折返,最后我就……”

诸葛绪脸上悔恨交加,看起来恨不得想找根柱子撞死。实际上内心毫无波澜。

听到这话,邓艾用关隘智障人士的目光打量着诸葛绪。邓艾身边的将领,一个个都面面相觑,不敢相信军中主将居然有这种傻缺存在。

“你为何不死守阴平桥头呢?姜维强弩之末,他如何能过此关口?”

邓艾问道,一脸不爽,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诸葛绪叹了口气道:“他突然带兵往北面的孔函谷道而去,我就是怕他绕过阴平桥头路跑啊,所以去谷道里堵他。”

邓艾又问:“孔函谷道那么窄,他们怎么可能从这里绕路呢?”

“怎么就不能绕路呢?姜维就是绕路了啊,某麾下将士数万人目睹。”

诸葛绪反问道。

“绕路你就不能追击吗?人困马乏的姜维能比你们跑得快?”

邓艾又问,紧紧的握住双拳,火气已经上来了。

看起来,像是立刻就要扑上去将诸葛绪痛打一顿出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章不进步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第2/2页)

“你不是一直在追吗?那你追到了吗?”

诸葛绪怼了一句,直接往邓艾肺管子戳。

听到这话邓艾立刻不说话了,他不想和二傻子争论。

两人互不统属,又是鸡同鸭讲,当即不欢而散。两军在阴平桥头分开扎营,并不协调军务,各管一摊也算是泾渭分明。

很显然,邓艾不可能放过诸葛绪,他一定会给司马昭打小报告,说姜维是诸葛绪故意放跑的。而诸葛绪做贼心虚,他也一定会写信向司马昭禀告军情,陈述利害,为自己辩解。

两边扯皮谁会获胜很难说,但姜维已经跑路却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姜维和他麾下这支蜀军精锐要怎么处置,对于邓艾等人来说实在是个大问题。无论是诸葛绪还是邓艾,回营之后都在思考后续的仗该怎么打。

正当诸葛绪被姜维耍弄的同时,蜀国这边的增援却到了。

姜维在前往阳安关的路上,遇到了刘禅派来支援阴平的廖化和他麾下数千兵马。在得知阴平桥头失守,魏国陇右兵马南下阴平之后,廖化也不含糊,与姜维合兵一处,一同前往阳安关。

很快,蜀军前出的斥候就来禀告,阳安关已经失守,随处可见魏军斥候。得知此事后,姜维也是无可奈何。

阳安关丢了,也就意味着汉中已经丢了。眼看事不可为,姜维在与廖化等将领商议了一番之后,只好带着蜀军精锐进入离自己最近的白水关。

考虑到山路崎岖,关隘之中存粮不多,蜀国国力孱弱。

姜维觉得如果在此地御敌的话,一旦粮秣无法从后方送来,都不需要钟会动手,守关的蜀军饿都要饿死了。

况且白水关城小,无法容纳重兵,这里防守要采取“分兵据守,层层阻击,多线埋伏”的方法。蜀军新败还丢了汉中,人心浮动之下,一旦分兵,很难保证不出现“进步之人”。

蒋舒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于是姜维只好带着所有蜀军继续南下,退到汉寿,权衡利弊之下,又从汉寿退到剑阁!

剑阁是从东面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再往西就是成都平原了。对于姜维来说,成都那边的粮秣,平安高效送到剑阁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条战线虽然是蜀国最后一道防线,却也是最坚固最稳妥的防线。

姜维决心在此地拦住钟会所率的十多万魏军主力,一兵一卒都不让他们穿过剑阁!

很快,得刘禅之命,从南方而来增援阳安关的张翼和董厥,也带着本部人马抵达剑阁,蜀军主力集中,兵力也变得雄厚起来了。

击退钟会或许很难,但守住剑阁却是易如反掌。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雄关天成,再加上距离成都相对较近,精兵也汇聚于此。

因此姜维打定主意,在此挡住魏军主力,一定要给钟会一点教训。

蜀军的动向,自然是瞒不过天天都放出探马侦查军情的钟会!

得知白水关一夜间走得人去楼空,钟会大喜过望,派兵占据白水关。

随后姜维放弃汉寿继续后退,钟会就跟着带兵占据汉寿。最后两军在剑阁对峙,打得很有默契。

不知道钟会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敬佩姜维的人品和能力,也可能只是心理攻势,他居然给姜维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劝降信。

劝降信是这样写的:公侯您文武全才,超世谋略,功扬巴、汉,声播华夏,远近无不推崇。每每思念以往,我们同朝共沐大魏教化(姜维曾经在魏军中担任军官),吴季札、郑子产的友谊,可用来譬喻我们之间的关系。

这封信写得十分露骨,丝毫不忌讳表达对姜维的崇敬之情,希望姜维能够投降,和他钟会同朝为臣。

然而,钟会的热脸却贴了冷屁股,这封信送到剑阁以后被姜维已读不回,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外人都看得出来,姜维似乎不太瞧得起钟会。

……

前线的变化,邓艾一直都在关注。

平心而论,邓艾打仗还是很厉害的,而且他也看出来了,钟会压根不可能突破剑阁!

要破剑阁,就只能等着姜维投降,除此以外,压根就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要入蜀的话,就只能出奇兵。

深夜,邓艾还在看地图,有一条介于“能走”和“不能走”之间的小路,引起了他的注意。

姜维放弃了白水关,而白水关,则是连通阴平桥头和阳安关、剑阁之间的三岔路口。很显然,如果白水关还在姜维手中,那么蜀军理论上是可以反攻阴平的。

论实力,姜维麾下蜀军在这里也未尝不能一战。

阴平这里,有很多路都可以绕过剑阁,直接抵达涪城。既然白水关拿到了,那么魏军走小道,就不怕被姜维端了阴平桥头。

所以,只要走通这条路,那就……赢了!

邓艾顿时心中火热,他看到了蜀军防御圈的破绽!

以及出兵的时机!

“我今年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时日无多了。再不搏一搏,此生便潦倒而过,愧对先祖。”

邓艾坐在军帐中的桌案前,长叹了一声。他在心中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