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9章 生命啊!它璀璨如歌!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第9章 生命啊!它璀璨如歌!

簡繁轉換
作者:爱吃番茄炒蛋的猫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35 来源:源1

第9章生命啊!它璀璨如歌!(第1/2页)

楚地南方某个镇子的驿站前,镇长亲自为复兴军的移民队伍送行。七十二个孤女坐在卡车上,她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个包裹,装着复兴军给她们的馒头和衣服。

"孩子们!"

"复兴军是你们的恩人,会带你们去有饭吃、有书读的地方。“

“将来出息了,别忘了给家乡寄封信。"

负责护送的军官挨个检查孩子们的包裹,

"有没有带家乡的辣椒种子?到了安南,种上从楚地带来的辣椒,可以让你们永远记得自己家乡在哪里,不会迷路。"

在卡车上,十岁的小穗想起几天前遇到复兴军的场面,她偷吃了复兴军的粮食。在被复兴军的军人发现后,对方并没有责骂她,反而给了她两个热乎乎的馒头,那是她吃过最好的一顿饭了。

小穗摸着包裹上写着"穗"字的印记,这是小穗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另一辆卡车上还有二十几个被家人"换"来的女孩子互相整理衣襟,她们中有的是不被重视的女儿,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家里女儿太多的。

现在她们眼里没有悲伤,只有对未来的期望和忐忑。

这时,复兴军的军人唱起了《月光光》的调子。

“月光光,秀才郎,“

“迁安南,换米粮,“

“妹仔读书郎扛枪,“

“新田新谷满粮仓。“

在歌声中,复兴军的红底稻穗旗帜在迎风飘扬,旗帜抚过孩子们的头发,像母亲的手,轻轻抚去了孩子们最后的不安。

1950年春,八桂边境,燕京军第41军的巡逻队遇见了复兴军的移民队伍。

十七个小女孩蜷缩在油布下,最小的巧儿抱着复兴军女军官的小腿在瑟瑟发抖,巧儿看见前面的战士蹲了下来,解下腰间的搪瓷缸,递给她

"别怕,给你们煮了姜汤。"

移民队伍带队的女军官王雪认出对方臂章上的标志,知道对方是边境的巡逻队后说道。

"我们去水口关那边!"

"那边有船等着我们!"

王雪递给赵铁一张盖着复兴军大印的移民证,移民证的后面印着"每接收一名女性,给救济粮三斗"的条款。

巡逻班长赵铁接过证件,借着手电筒的灯光看见了女孩们的衣服上都用红线绣着家乡名字,有的是漓城,有的是平乐,有的是榕江。

看着这些瘦弱的小女孩,赵铁想起自己家乡的妹妹,饿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哥,我不饿。“

"把我们的粮食分一半给她们。"

赵铁转身对战士们说道。

"你们两个人护送她们过土匪窝,在天亮之前要赶到渡口。"

“小心一点,遇到危险就记得及时求援!“

离开前巧儿塞给赵铁一块,自己偷偷藏起来的姜片。

"叔叔,给,驱寒!"

巧儿笑的很甜!

燕京军的黄布军装和复兴军的卡其色军装在大雾中相互交错。

王雪看着燕京军巡逻队离开的方向,发现他们把粮食和一本《新华字典》留给她们,《新华字典》的扉页上写着学会识字,才能给家乡写信。

“班长,难道她们只有去了安南才有活路吗?我们能找到让她们不再受苦的路吗?“

“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清晨的一缕阳光穿过树林,照在边境岗哨那一面红旗上,显得格外的温暖,驱散了大山的寒冷。对面的红底稻穗旗帜同样在阳光下发出同样的光芒。

在渡口,燕京军的巡逻队发现了一艘怡红院姑娘的红船。

在渡口的码头上,复兴军的士兵正在和一群人进行交易,复兴军的军医林芝正在给生病的阿花姑娘治疗。在码头上,堆着二十多袋面粉,这是复兴军用来交换船上姑娘的粮食。

"需要帮忙搬粮食吗?"

燕京军巡逻队的连长陈建国来到码头上说道,他看见岸边有几个姑娘正在用针线缝补着同伴的布鞋。不禁想到,她们的双手曾经在胭脂巷里给达官贵人捏肩,现在却要为自己的生活忙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章生命啊!它璀璨如歌!(第2/2页)

林芝认出了赵建国,他们已经遇到过很多次了,每次赵建国都会帮忙。

"我们有盘尼西林,能送我们到边境吗?"

燕京军的士兵登上红船后,发现这些女孩的手腕上系着红绳,那是老鸨给的平安符。

燕京军的士兵张雪,摘下自己的红领巾,系在年纪最小喜儿的手腕上。

"以后想回来了,就跟着红领巾的方向走,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

张雪摸了摸喜儿的头,温柔的说。

喜儿摸着手上的红领巾,想起被母亲卖掉时说的话,让她以后不要回来了。

燕京军的士兵正在向船上搬运粮食时,听见红船的船舱内传出阵阵哭泣声。

"她们哭什么?"

"哭,终于有人把她们当人,而不是货物!"

陈建国听着船上的哭泣声,想起自己母亲说过的话,生女如栽柳,风一吹就断。或许她们去了安南后,改变一切了,那里没有认识她们过去身份的人,这让她们可以自由的活下去。

林秀芝递给陈建国一个铁皮盒后就带队离开了。这里面是鹰酱产的磺胺粉,陈建国接过后发现盒底刻着这一行小字。

留给伤员用,每个生命都该被温柔对待!

“连长,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

一个从小就在燕京军中长大的士兵,向陈建国疑惑的问道。

“这是禁锢了人民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那我们去教育他们,跟他们讲清楚不就好了!就像我们教育被俘虏的士兵一样,看看他们打仗多英勇。“这同志很天真的问道。

“你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几千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吗?“

“你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的麻木、冷漠、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一日之功吗?“

“那是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需要你和我们一起去奋斗!“

1950年冬,安南和八桂的边境,今天这里来了二十多个衣衫褴褛的人。

陈阿婆牵着六岁的小孙女,向对面安南的岗哨,跪了下来,乞求安南的复兴军可以收留她的孙女。

而在她身后四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愿意抚养这个"赔钱货"。

复兴军的巡逻队来到这边。

"阿婆,起来吧!"

复兴军的女军官李晓珍蹲下身,给小女孩擦了擦脸上的脏东西。

“你们真的会让女孩吃饱吗?“

陈阿婆最后再确认一遍。

“真的!“

“阿婆,你放心,我们会照顾您的孙女的!“

"你的孙女过来后还可以读书写字,而且长大以后还能当护士,到时候您的孙女赚到钱后,还可以寄粮食。"

晓珍掏出一些去到安南后,女孩的照片。

“您看!这些女孩都安置好了!“

“这是在学校读书的,这是在纺织厂做工人的,这是在医院做护士的,还有在幼儿园当老师的!“

陈阿婆看着这些照片,心里的担忧就放下了,照片里的女孩笑的很开心,很甜,她们过得一定很好。

她不禁想起,在一年前她的大孙女被带走时的场景,自己躲在灶台后面哭,现在看来大孙女想必在安南也会过得很好。

而如今,小孙女过去后估计也会过得很好。

"带她走吧!"

陈阿婆把小孙女的手放到晓珍的手里,最后在孙女的口袋里塞了把家乡的泥土。

"让她姓安吧!别再姓陈了,省得被说是赔钱货,一辈子都活不明白!"

小女孩看着安南的灯火,那里有她从未见过的电灯和学堂,而她身后的亲人,正用她的未来换了可以用来救命的面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