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 紫宸定鼎·经纬万方·赤土新章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紫宸定鼎·经纬万方·赤土新章

簡繁轉換
作者:紫霄流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8 03:22:50 来源:源1

紫宸定鼎·经纬万方·赤土新章(第1/2页)

胡泉一步踏进政务院那朱红大门,仿佛是跨过了一道时空的门槛。天极宫这座堪培拉的心脏,将华夏殿堂的雄浑气派和澳洲土著的奔放灵动,奇妙地糅合在了一起。门上跳跃的袋鼠铜钹,檐下明黄琉璃瓦衬着的古老岩画浮雕,与殿内层叠的飞檐斗拱交相辉映。

议事大殿里静得很,政务院使司张子轩和十二位尚书早已按序坐定。胡泉走到主位,声音在这空旷的大殿里荡开,带着金石般清越的调子:“炎华立国快一年了,这是我头一回召集政务院尚书会议。国基初定,咱们今日只议安邦定国的大事。司礼部,说说你们外交上的方略。”

司礼部尚书陈怀远闻声抬起眼。他身上那绯红官袍,金线密绣,肩章上盘绕着金龙与袋鼠的图纹。这位中年文士不紧不慢地用银针挑了挑面前的油灯,灯花噼啪一炸,如远天滚过的闷雷。“禀大统领,”他开口了,声音沉得像一口古钟,“司礼部自去年设立,已同沙俄、德国、法国等七国建了邦交。眼下我们议定了三条路:第一,在堪培拉仿古例设‘万国商馆’,让各国使节有个落脚理事、兼做买卖的地方;第二,派‘同泽号’船队下南洋,以货易货,也传扬我炎华教化;第三,在圣彼得堡和伦敦开设‘炎华学馆’,教他们的汉话,讲‘同泽’的道理,这叫‘以文怀远’。”他顿了一顿,又说,“大统领,高卢、伊万、郁金香三国都来了照会,他们吃惊不小,说咱炎华的工业是‘奇迹’。汉斯人更急,想要与我们通商。”

胡泉目光扫过去。司财部尚书张仲谋起身拱了拱手,玄色蟒袍袖口里玉佩相碰,叮咚轻响,像极了这新国财政脉搏的跳动。“恭候多时了。”他道,“按《国有工业税收条例》算,单是昨天,卧龙岗钢铁厂的税银,十万龙元已经到账。够修新都到墨尔本这条铁路的了。”

胡泉看向林志玲。这位由“系统”显现的企业治道高手,已被他任命为司商部尚书。“林尚书,贸易的事,今天你有话说?”

林志玲手腕一振,腰间算盘珠清脆一碰,大殿梁上悬着的海关铜铃仿佛有感应,也跟着嗡嗡轻鸣。“英国人给咱的毛呢抽三成税。我已令布里斯班织坊另起炉灶,改织袋鼠绒混纺料子。”她抖开一卷新织的布,金棕色的底子上,银丝线隐隐闪烁,“里头嵌入了土著的点画纹路,洋人贵妇管它叫‘旷野星河’,价比原来高出五倍还供不应求。”布角“炎”字水印在光下流转,竟与海关火漆的印鉴如同一源。

她又趋前一步:“大统领明鉴。商部已制《通商则例》:铁矿、煤炭这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只准官办企业出口;像棉布、蔗糖这些民生物品,民企可与外商做买卖,但要纳三成关税。另在各港口设‘市舶司’,专查货物税收,严查鸦片流入。昨日,还有德国商人想用克虏伯炮钢的技术换咱的羊毛。这等‘以技易货’的法子,商部以为,可行。”

胡泉点点头,目光落在司学部尚书赵明德身上。这儒雅的老者五十出头,怀里抱着赵丽颖设计的“自强学堂”课业簿子,指头捻着一册翻开的《天工开物》,纸页上印着蒸汽机与袋鼠并驰的奇景。“学部草拟了《劝学章程》,”赵明德说,“各府各县设蒙学,凡炎华子民,不论贫富,都可免费念书;悉尼、墨尔本要立大学堂,分设矿冶、机械、医学诸科。前天自强学堂出了第一批学生,有个矿工的儿子,竟能自个儿画出蒸汽机的图样,这是‘教育兴邦’的好兆头啊!臣建议,学堂里加一门‘民族融合’课。爪哇来的华人子弟,多懂爪哇话,若能用两种言语授课,那积年的隔膜,就有望化解。”他突然举起一枚新铸的龙元银币,烛光下,币面上纠缠的龙纹与袋鼠图腾流淌着金芒,“更妙的是,那‘系统’新开的‘文明共鸣’门径,让我们能把《诗经》里的古金文和土著岩画的符号,同刻在一本册子上。小学童们念着‘周虽旧邦’,竟能和骨笛吹奏的土著《自由颂》声韵相和,一点不拧巴!”

胡泉的手抚过案头那玄铁剑鞘的纹路,龙与袋鼠图腾在晨光里交相生辉:“老师讲得很是。但教化的根本,既要承炎华的故礼,也要纳西方的新学。大学堂里,可专设一门‘同泽经义’,把李冰…呃,李尚书写的《同泽三论》列作必修,让学子们明白‘平等共生’的道理。此外,要选派学生去沙俄、德国留洋,学他们的技艺,回来再融会贯通。”

随即,胡泉翻开赵明德编的《蒙典》,声音沉毅:“育人如铸剑,淬的是民族的魂。但凡在炎华的疆土上教书,塾师必带着学生诵《同泽三问》:

一问:‘吾土何在?’答:‘赤道以南沧海西!’

二问:‘吾魂何寄?’答:‘袋鼠龙纹并擎旗!’

三问:‘吾道何往?’答:‘万族同舟星河济!’”

他心头猛地一动,忙问:“这‘共鸣’的路子,用到宗教上可行么?”

角落里一个沉冷的声音响起:“大统领。”是司刑部尚书魏铁衣。这位独臂的官员,空荡荡的袖子垂着,腰间悬挂的铁制法剑在烛影下泛着青光:“臣已从英军俘虏里筛选出几个教士,他们把新都城里的忏悔堂腾出来,改作了‘信仰融合所’。现在规矩是,教士每日得先用爪哇语念一章《圣经》,再用华夏语讲一章《道德经》。前儿有个爪哇苦力听讲,竟把耶稣受难和伏羲画卦相提并论,叹为‘天地同悲’。”

胡泉的目光转向魏铁衣,看他按剑而立,那獬豸纹的官袍下摆扫过金砖,沙沙轻响:“魏尚书,开国之初,该以什么法度治理?”

魏铁衣见胡泉有赞许之意,接着说:“刑部已制《炎华刑律》,枢机院已议定。自今而后:凡杀人越货的,斩!贪墨公家钱财的,绞!勾结外敌的,凌迟!另设‘都察院’,专司监察弹劾百官,此为‘以法治国’。昨日审一个黑矿主克扣工钱案,依新律判他赔付受难工匠终身抚恤。此例一开,劳工们的心,才算真安。”

一阵清雅如泉石相激的古琴声适时响起。抚琴者是司乐部尚书王韵秋,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袍子上绣着澳洲琴鸟与华夏凤凰盘绕的纹样,身后屏风上画着巴达维亚唐人街的皮影场景。他起身时,腰间玉佩轻碰铜环,叮当悦耳:“臣以为,教派的融合,该以文化为舟楫。乐部已令人将土著特有的迪吉里杜管乐曲,译成咱们的工尺谱。前日在总督府宴上,土著长老吹起《大地之息》,炎华的琴师用七弦琴竟能合上他的调,满座的人,无不惊叹。”

胡泉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身着深蓝官袍的司农部尚书李耕稷。老者正翻着今年的粮册,册页边缘金线绣了饱满的稻穗。他袖口微滑,露出半截祖传的象牙农事筹。“农事是国本,”胡泉沉声道,“司农部,可有把握在新南威尔士,把澳洲那耐旱的好麦子推种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紫宸定鼎·经纬万方·赤土新章(第2/2页)

李耕稷起身,从袖中摸出一封泛黄的信笺,朱砂批着“稻作改良”四字。展开一看,是幅地图,特别标着袋鼠国独有的红土范围:“大统领,臣已从江南调了十五位农桑博士来,他们会和当地土著联手开试验田。这红土看着贫,却含铁丰厚,正好适合种耐旱作物。”他手指在案几某处一按,“咔哒”一声,一颗暗红色的麦粒从机关盒弹出,“这叫‘铁麦’,原是华北旱地的种引来的。今年在昆士兰试种,亩产已过百斤。”

他又展出一卷绘在桑皮纸上的农桑图,图里红色的国营农场与蓝色的民企田庄犬牙交错:“大统领,农部今年打算推行‘井田新制’:在新南威尔士州设国营大农场,用蒸汽铁犁耕种万亩麦田;昆士兰那边的土著牧区保留,咱们派农技员下去教畜牧。昨儿土著长老卡鲁来报,用了农部配给的改良种牛,每头能多卖五龙元!另外,各州要设‘常平仓’,丰年按市价收农人余粮,遇上荒年,就平价粜出,这叫‘藏富于民’。”

“大统领,”一个清亮的声音从旁侧传来。是司土部尚书赵丽颖。这位“系统”赐予的建筑设计大师,被胡泉安排来管土地和营建,正是人尽其才。她捧来最后一块闪亮的琉璃瓦,瓦片上细密刻着牺牲者的姓名,用的是新得的纳米功夫。“这是致远阁顶上压阵的瓦当。”她说,“图案是袋鼠与龙,共衔一枚橄榄枝。”她发髻边那根玉簪忽然轻轻震动,与手中瓦片共鸣——那簪子是用断龙峡战役缴获的英国望远镜镜片改的,永远映着东方的那颗启明星。

胡泉接过瓦片,指尖触到瓦背那行刻得极深的小字:“以血为墨,以骨为笔,书此山河。”他胸口一热,不禁想到那句古话:家国如楼,一砖一瓦皆系民心。抬眼望去,漫天晚霞如火。殿外,那面蓝底金龙旗在宫城最高处猎猎飞扬,旗角绣着的蓝花楹,金粉飘落,像是这片古老大陆终于挣脱镣铐,淌下的自由之泪。

胡泉的目光落回赵丽颖脸上,见她正抚摩腰间的地契铜印。“土地,国之命脉。该如何规制,立个章程?”

赵丽颖正色拱手:“土部正在草拟《土地法》,待完稿后提交枢机院表决。我的考虑是,今后所有无主荒地,许民开垦,十年免税;凡属国有的矿山、森林,严禁私采。另在乌鲁鲁圣山设‘国家公园’,命土著世守,每年由国库拨付廪米。昨儿勘探队在大分水岭探得大铁矿,已插下界桩,归官办企业开采。”

一旁的司典部尚书文载道,手捧一部泛黄旧籍,封皮赫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密档标记。“典部已收集前朝文书、土著岩画共万余件,正着手编纂《炎华通志》。昨儿在一堆旧纸里翻出个稀罕物——百年前华人矿工手写的《淘金日记》,里头竟也提到了‘同泽共济’的心气,跟咱们今年的新政不谋而合。典部建议,要广收天下图籍,建起‘炎华史馆’,这叫‘以史鉴今’。”

司乐部尚书王韵秋整了整衣冠,怀里那支骨笛发出清越回响:“乐部拟了《雅乐章程》:集土著歌谣,融华夏古曲,谱成《炎华颂》;各州设‘乐坊’,教百姓鼓瑟吹笙。昨儿试了用骨笛和西洋钢琴合奏《同泽歌》,音韵甚为和谐,此谓‘以乐和民’。”他略一沉吟,眼中透出忧思,“乐部以为,境内有基督、伊斯兰、佛教诸教并存,当设‘宗教司’,允许各自布道,但严禁聚敛钱财、干涉政务。昨日有英国传教士愿将教堂田地捐予‘同泽学堂’,此等‘以教助学’之举,乐部以为可行。”

胡泉听完乐和雅的陈奏,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指尖轻轻敲在玄铁的御案案面上:“诸部所议,皆合‘同泽共生’之理。尚有一事需议:炎华境内,土著与华人、英人遗民杂居,当以何策安定?”

王韵秋立即上前一步,袍角上象征民族团结的纹饰在晨光中闪耀:“乐部已制定《民族和睦条规》,枢机院通过。今后凡炎华子民,不分族裔,皆称‘炎华人’,权利同享,义务共担;在土著聚居地设‘劝学所’,教汉话,授农技;华人聚居的商埠则设‘同泽会馆’,联络乡谊。前日有土著长老与华人掌柜在会馆共饮‘民族团结酒’,称得上‘万族同春’了。”

胡泉点头嘉许,随即取过王韵秋呈上的《结社册》,朱笔批下红字:“信仰如江河,堵则溃决,疏则流远。凡立教者须报司乐部存档,聚众超百人由司乐部核备——此为备案,非审批!”

胡泉目光转向司劳部尚书李匠石。这位精干汉子腰间皮尺缠着粉线,开口声如铁砧撞锤:“悉尼船厂新招了三十名爪哇工匠,只是那族人多怕冷畏高。”他呈上《劳工体质谱》,不同人种对应的数据排列精密,“臣拟设‘三班轮作制’,在熔炼厂值夜班的增发羊皮袄,干高处活计的每日另补肉羹两碗。”册页末尾附有女工金线绣的《同泽劳作图》:巨大的蒸汽铁锤下,各族工人的脊背紧密相抵,严丝合缝,如同咬合的齿轮。

议事到了日头高悬。胡泉忽向司典部尚书文载道一指:“民族如鼎之足,缺一倾覆。今立三策:

其一‘书同轨’:官文必附土著谚语译本,议会增设土著长老专席;

其二‘祭共器’:基督教堂让出半殿供岩画神祇,孔庙偏殿悬土著先祖木雕;

其三‘血融脉’:奖励跨族通婚,赐田十亩,名曰‘同泽田’;所生子女免试入学。”

胡泉望向殿外,只见那无形的“系统”金光正席卷龙首山峦。他深吸一口气,声如洪钟,震动殿宇:“诸部所议,皆切中要害。今年国是之纲,当是:‘外交怀远、教育兴邦、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司其职,同筑炎华万世基业!”

言毕,他取过紫宸殿赤金御玺,朱砂印泥重重按在《政务院尚书会议决议》首页,与殿外“自由钟”第十二声洪大的余韵严丝合缝地合在一处。钟声回荡中,胡泉仿佛望见炎华商船劈开远海巨浪,朗朗书声响遍赤色原野,各族农夫共耕一片热土,诸教信徒和睦为邻——好一幅“赤土同泽,经纬天下”的盛世图景。

诸部尚书鱼贯而出时,紫宸殿铜铃恰奏起《同泽歌》。胡泉望着他们沉稳离去的背影,想起李冰冰那句警言:“真正的治世之道,不在那些堂皇典章,而在于让每一个活着的炎华人,心头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活。”殿外,初升的太阳将巍峨的龙纹蓝底国旗染作璀璨的金红。旗角那蓝花楹刺绣上,晶莹的金粉仍在无声飘落,仿佛这片大陆初获自由时,喜极而泣的热泪。遥远的海平面上,“同泽号”商船队的汽笛正划破长空,那雄浑的声浪遥遥与紫宸殿的钟鸣交织,在这南半球辽阔的海岸线,共同奏响了炎华国走向不朽辉煌的序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