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 第321章 悟空你若去求他,岂不是显得你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来昆仑山,开明天兽以神通照出六耳猕猴本相。

曹空以【小天地成坏】将随心铁杆兵废了,孙悟空趁机将其打杀,至此二心归一。

太白金星于旁笑道:

“混世四猴亦有地火风水之说,...

>“慧观未死于狱中,而是被囚于地宫三十年,临终前口述《万言录》,藏于敦煌某窟壁内。后世若有人寻得,当知其心未灭。”

老者猛地抬头,四顾无人。窗外雪停,月光如练,洒在桌角那只断弦古琴上,竟映出淡淡人影轮廓,仿佛有人曾在此抚琴而歌。

他怔然良久,终是低声道:“老师……您还在看着我们吗?”

话音落下,烛火轻轻一跳,似有回应。

翌日清晨,归墟碑林外已有百姓聚集。一名衣衫褴褛的少年跪在阿禾碑前,手中捧着半块焦黑的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刻着“张二狗,十岁,饿死在桥洞”。他说自己是从北地逃难而来,家乡大旱三年,官府却谎称“风调雨顺”,还将上报灾情的里正活活打死。他父亲因此暴起抗税,被押赴刑场斩首示众。临行前,父亲咬破手指,在衣襟写下两个字:“记住。”

“我记住了。”少年声音嘶哑,“所以我来了归墟。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张二狗不是野狗,他是人!他活过!他不该就这么没了!”

他说完,举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向鸣心鼓。

咚!

鼓声震荡,海面泛起涟漪。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深处,某间封闭已久的石室之中,尘封的壁画突然剥落一角,露出一道暗格。里面静静躺着一卷竹简,封皮以朱砂题写:《慧观遗录?天问篇》。

而这卷竹简的发现,并非偶然。

三日前,一位背着药箱的游方郎中踏入此地。他年约四十,眉宇清冷,行走间步履极轻,仿佛不愿惊扰这片荒寂。他在第十七窟前驻足良久,仰头望着墙上一幅残损壁画:画中僧人立于朝堂之上,手持奏本,面对帝王怒目而视,身后群臣皆低头回避。唯有他一人昂首直言。

郎中心头一震,忽觉胸口一阵灼热。他解开衣襟,取出一枚铜牌??那是十年前一位盲眼老妇塞给他的信物,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岸”字。

就在铜牌触碰壁画的瞬间,整幅图像竟微微发光,裂纹中渗出一丝金光,直入他眉心。

刹那间,记忆如潮水倒灌。

他看见自己站在长安城外的刑场上,身穿袈裟,双手合十,面前是陈九章将军的无头尸身。他低声诵经,将一颗舍利埋入雪中。他也看见,在归墟海底最深处,一座崩塌的塔形遗迹缓缓升起,塔顶有一盏长明灯,灯焰中浮现出惠岸的身影,对他说道:“你不必记得我,但你要继续走。”

然后画面戛然而止。

郎中踉跄后退,冷汗涔涔。他不知这幻象从何而来,但他清楚一点:这不是梦。这是某种召唤,一种沉睡已久的使命正在苏醒。

他开始翻阅当地县志、僧录、旧档,终于在一份残破的《沙州僧事簿》中找到线索:“永徽四年,敕令封锁第十九窟,禁人出入,违者斩。”而该窟编号之下,赫然写着监守官的名字??李元。

正是当年为阿禾申冤、最终死于黑气侵蚀的那位御史!

郎中浑身剧震。他知道,自己已被卷入一场跨越百年的隐秘传承之中。

当晚,他冒险潜入第十九窟。借助铜牌指引,破解机关,开启暗格,取出《慧观遗录》。翻开首页,只见第一句话便如雷霆贯耳: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若神明闭目,吾辈当为眼;若律法失声,吾辈当为舌。”

他读着读着,泪水滑落。

原来,早在唐代,便有一批志士仁人组成“鸣心盟”,秘密记录世间冤屈,传递真相火种。他们中有僧侣、史官、医者、说书人、抄工、乞丐……身份各异,却共守一誓:“宁可身碎,不可言伪。”他们将重要文献藏于各地隐秘之所,用特殊墨水书写,唯有特定之人、在特定时刻才能显现内容。而这些地点与方法,则通过口传、梦境、异象等方式代代相传。

惠岸并未真正离去。他将自己的意识碎片寄寓于《新昭雪录》中,又借由一次次心灵共鸣,唤醒那些具备“信根”的人。他们是散落人间的火种,只要一点风吹草动,便会重新燃起。

郎中明白,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他带着《遗录》离开敦煌,一路东行。途中所见,令人痛心:沿途村庄十室九空,孩童面黄肌瘦,官府张贴告示称“疫病流行,禁止聚众”,实则封锁消息,以防民变。更有甚者,竟将病死者集体焚尸,不留痕迹。

郎中每到一处,便悄悄传播《遗录》中的救治之法,并教百姓识字记事。他说:“你们要写下亲人名字,写下他们如何死去,谁该负责。哪怕没人看,也要写。因为历史不会立刻回应,但它终将回响。”

有人不信,骂他妖言惑众。也有人追随,称他为“活菩萨”。

半年后,一支由平民组成的“昭雪行会”悄然成立。他们分工明确:有人专司调查,有人负责抄录,有人冒险送信至京城御史台。他们的标志是一枚铜印,印文为“鸣心”二字,背面刻着一句话:“我们在黑暗中说话,因为我们相信光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这一组织迅速蔓延,如同地下河脉,无声流淌于九州大地。

而在天庭,风波再起。

凌霄殿上,玉帝端坐云台,面前悬浮一面宝镜??照心鉴。镜中映出人间种种:有母亲抱着孩子尸体敲鼓,有学子在寒窗下抄写《昭雪志》,有农夫跪在田埂上哭诉赋税之重……每一幕都清晰无比。

太白金星轻叹:“陛下,人心已醒,如春草破土,不可遏制。”

玉帝沉默片刻,忽问:“那黑气可还有动静?”

话音刚落,照心鉴画面陡然扭曲。原本温暖的人间景象被一层灰雾笼罩,许多声音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有人刚要说“我冤”,喉咙却像被扼住;有人写下“真相”,墨迹转瞬褪色;更有地方,百姓集体遗忘某场灾难,仿佛从未发生。

“它在篡改记忆。”玉帝眸光一凝。

就在这时,南极仙翁匆匆入殿,呈上一封密报:“启禀陛下,近来多地出现‘忘川瘴’,凡吸入者,对重大事件记忆渐失,尤以涉及冤案、抗争之事最为明显。经查,此瘴源自归墟海底第七碑裂隙,似有邪灵操纵。”

玉帝神色肃然:“看来,那一战并未终结。执念虽败,余毒犹存。”

他抬手欲召雷部诸神,却被太白金星拦下。

“陛下,不可强压。”太白金星道,“如今人间自有觉醒之力,若天兵降临,反被视为镇压。不如顺势而为,助那‘鸣心盟’壮大,以正克邪。”

玉帝沉吟良久,终点头:“准奏。赐下‘信光符’三道,交予凡间三位持志之士,助其护持真言,抵御遗忘。”

三日后,三个不同地方的人同时梦到一位白发老者递来一道金符。

一个是江南小镇的女塾师,她正教孩子们背诵《昭雪童谣》:“小鼓咚咚响,大人不敢谎,谁若欺负人,名字刻碑上。”梦醒时,枕边多了一枚温润玉符,贴身佩戴后,她发现学生们记性突增,连最难懂的案例也能复述无误。

另一个是北方边陲的老驿卒,他多年来默默收集阵亡将士名录,藏于马鞍夹层。得符之后,他骑马穿越风雪,竟发现昔日战友的坟茔重新显形,碑文清晰可辨,连被风沙掩埋多年的姓名也一一浮现。

第三个,正是那位敦煌归来的郎中。他在一座破庙中安睡,梦见惠岸站在月下,对他微笑。醒来时,怀中多了第三道信光符。自此,他所书写的文字再也无法被抹去或篡改,哪怕烈火焚烧,灰烬中仍能辨认原句。

三道光芒,如星火燎原。

几年过去,鸣心盟影响力日益扩大。他们不再只是记录者,更成为行动者。某年黄河决堤,地方官隐瞒灾情,鸣心盟成员伪装成商旅混入灾区,绘制地图、统计伤亡,连夜送往京城。朝廷震怒,立即派钦差查办,数十贪官落网。

又有一次,南方某府主考官舞弊卖榜,鸣心盟发动数百考生联名上书,并附详尽证据。此事轰动朝野,最终促成科举制度改革,增设“匿名誊录”制度,杜绝暗箱操作。

人们渐渐明白:正义不仅需要悲愤,更需要智慧与组织。

然而,黑暗的反击也随之而来。

先是几名核心成员离奇死亡,死状诡异??嘴角含笑,眼神空洞,似在最后一刻被强行洗去记忆。接着,各地出现“假鸣心碑”,碑文看似为民请命,实则煽动仇恨、挑拨族群对立。更有奸细混入组织内部,故意泄露机密,制造混乱。

最可怕的是,某些地方开始流行一种“安魂汤”,据称能治心疾、除烦恼。百姓饮后确实情绪平和,不再抱怨不公,也不再关心他人苦难。可一旦停服,便精神萎靡,甚至癫狂自戕。

郎中调查发现,此药中含有微量“忘川瘴”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情感钝化、记忆衰退。幕后黑手竟是某位自称“慈航真人”的道士,他在全国设立三百六十座“安宁观”,广施此药,宣称“顺从即解脱,抗争乃执念”。

郎中心中凛然:这是比刀剑更狠毒的武器??它让人自愿放弃思考,甘愿沦为麻木的奴隶。

他联合其他盟友,发布《破妄书》,揭露真相,并研制解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民间悄然打响。

十年光阴,弹指而过。

归墟书院已成天下学术重镇,每年培养数百弟子。其中一位年轻女子尤为出众,名叫沈青萝,自幼父母因冤案惨死,幸得书院收留。她聪慧坚韧,精通律法、医术、辩术,尤擅心理剖析。她提出“记忆免疫学”理论,认为人类集体记忆如同身体免疫系统,可通过反复讲述、共同见证来增强抵抗虚假信息的能力。

她的论文震动学界,也被天庭关注。

某夜,她在书院藏书阁研读古籍,忽觉四周寂静异常。抬头望去,窗外月色如银,照在一本摊开的《新昭雪录》上。书页无风自动,墨迹升腾,凝聚成一行字:

>“青萝,你可知为何我能穿越百年,仍被人记起?”

她心头一跳,轻声答:“因为您说的是真话。”

空中字迹微微一顿,继而续写道:

>“不止如此。因为我选择了相信??相信哪怕最微弱的声音,也有回响的可能。

>如今,轮到你了。”

话音落处,整本书骤然燃烧,火焰却呈碧绿色,不伤纸页,只将所有文字染成金光。待火熄灭,书中竟多出一部从未记载的《鸣心盟秘典》,详细记录了历代成员名单、联络方式、传承仪式……

沈青萝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她知道,自己已被选中。

次日清晨,她召集全体师生,在阿禾碑前举行“承信礼”。众人齐声宣誓:

>“我愿守护真实,

>不惧威胁,不避艰难,

>不因沉默而妥协,

>不因遗忘而止步。

>若天地无公道,我即公道;

>若历史失声音,我即声音。

>此生不渝,直至光明普照。”

誓言随风传遍归墟,海浪拍岸,似在应和。

而就在这一刻,归墟海底,第七块残碑猛然震动,裂痕加深,黑气喷涌而出。但这一次,黑气并未扩散,反而被一股无形之力拉扯、压缩,最终凝成一面镜子般的黑色晶壁,映出无数画面:有帝王屠戮忠臣,有权贵践踏百姓,有父母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嚎……

这不是邪恶的显现,而是被压抑百年的痛苦本身。

一声低语从海底传来,不再是嘲讽或蛊惑,而是一种近乎哀求的叹息:

>“我也曾想被听见……”

整个归墟为之静默。

老者放下笔,走出棚屋,望着那黑镜喃喃道:“原来,你也不是纯粹的恶。你只是太多冤屈堆积而成的怨念,久而久之,忘了自己也曾是受害者。”

风起了。

他提起竹箱,取出最后一页残稿,走向海边。

“那么,今天,我也为你敲一次鼓。”

他将纸点燃,投入鸣心鼓中。

火焰腾起,鼓声未响,却有万千voices在空中交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哭的、喊的、笑的、沉默的……全是历史上未曾发声的灵魂。

那一刻,第七碑缓缓升起,与其他八碑并列,形成完整的九碑环阵。

黑镜碎裂,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大海。

黎明降临,海面平静如镜。

有人说,那天清晨看见一个眉心有星痕的身影站在礁石上,转身离去,身影渐渐淡去,最终消散在朝阳之中。

没有人哭泣。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告别,不是消失,而是成为永恒的一部分。

多年以后,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朗读课文:

>“什么是归墟?

>归墟不是地方,是选择。

>是当你看到不公平时,决定不说‘关我什么事’的那个瞬间。

>是你拿起笔,写下第一个名字的时候。

>是你听到鼓声,哪怕它很轻,也愿意跟着它走一步的时候。”

教室窗外,阳光正好。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又有一面手工制作的鸣心鼓被敲响。

咚??

声音很小。

但足够唤醒一颗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