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 第322章 斩业非斩人,三藏识错请悟空

“超度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吧!”

话音落下,猪八戒和沙悟净各举宝兵,毫不犹豫的斩向众匪徒。

一蓬蓬鲜血自此飞溅,泼洒在墙壁之上,划出道道血痕。

是时,有僧人念经声响起,其声颤颤巍巍,...

海风拂过归墟书院的檐角,铜铃轻响,如低语呢喃。沈青萝站在阿禾碑前,指尖抚过碑文上那道深深刻下的“张二狗”三字,仿佛触到了百年前那个雪夜少年颤抖的手。她身后,数百名弟子肃立无声,手中捧着新抄的《鸣心盟秘典》副本,纸页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金纹??那是信光符之力渗透墨迹所留下的印记。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灰衣青年踉跄奔来,脸上沾满尘土与血痕,怀里紧抱着一只漆黑木匣。“青萝师姐!”他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北境……出事了。”

沈青萝神色一凛,蹲下身扶起他:“慢慢说,怎么了?”

青年喘息片刻,才断续道:“慈航真人的‘安宁观’……已在三十州设坛施药。我们派去卧底的七人,三人被焚尸灭迹,两人失踪,剩下两个……回来了,但眼神不对。”他颤抖着打开木匣,里面静静躺着一片干枯的舌苔,边缘焦黑,中央却浮现出诡异的符文,“这是从一名服药致死的老妇口中取出的。郎中前辈验过,说是‘安魂汤’炼化记忆时残留在体内的‘识烬’。”

沈青萝凝视那片舌苔良久,忽而闭目。她运转“记忆免疫学”心法,以意念探入符文深处。刹那间,脑海中炸开无数画面:孩童笑着焚烧家书,母亲亲手撕毁亡儿遗照,书生高呼“太平盛世”而焚烧《昭雪志》……每一张脸都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却空无一物。

她猛地睁开眼,额角渗出血丝。

“这不是简单的遗忘。”她声音冰冷,“他们在用痛苦反噬真实??将冤屈、愤怒、不甘这些情感本身,炼成维持‘安魂汤’效力的燃料。越是曾受苦难之人,服药后越易沉沦,因为他们的记忆太重,一旦选择逃避,便再不愿醒来。”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所以慈航真人并非邪修。”沈青萝缓缓起身,目光如刀,“他是执念的共谋者。他知道人心不堪重负,便以‘安宁’为饵,诱使人主动交出记忆,换取虚假平静。而这忘川瘴,并非来自归墟海底,而是由百万颗被压抑的心共同滋生??它本就是我们的一部分。”

话音未落,天边骤然阴云密布。一道赤红闪电劈开苍穹,映出云端之上一座悬浮道观的轮廓,匾额上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安宁观**。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外,那位手持信光符的郎中正藏身于一座破庙之中。他面前摊开着《慧观遗录?天问篇》,笔尖蘸着混合了舍利粉与心头血的墨汁,正在誊写最新调查所得。突然,胸口符?剧烈发烫,他闷哼一声,抬头望向窗外??

一轮血月高悬。

庙门外,脚步声渐近。不是一人,而是成群结队。他们衣衫整洁,面带祥和微笑,手中提着陶壶,壶中飘散淡淡幽香。为首的是一名白须道士,身穿杏黄道袍,眉心一点朱砂如泪,正是慈航真人。

“善哉。”他立于门槛之外,声音温润如春风,“世间苦厄,皆因执念。放下即是解脱。施主何必苦苦执守那些过往?不如饮下一碗安魂汤,得清净自在。”

郎中不语,只将手中毛笔轻轻搁下,右手缓缓抚过怀中的铜牌??那枚刻着“岸”字的旧物,此刻正微微震动,似有悲鸣。

“你不是真正的道者。”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定,“真正的慈悲,是帮人直面伤痛,而非替他们忘记。你不过是个逃兵,一个当年不敢为亲人申冤、如今便要天下人都失忆的懦夫!”

慈航真人笑容不变,只是眼中闪过一丝裂痕般的痛楚。

“你说得对。”他竟点头,“我女儿死于官府酷刑,只因她写了本《冤民录》。我抱着她的尸体跪在宫门前三天三夜,无人理会。后来我明白了,这世道不需要真相,只需要‘太平’的幻象。既然如此,何不让所有人……都活得轻松些?”

他说完,挥手洒出一片雾气。庙内顿时弥漫起甜腻香气,郎中只觉头脑一晕,眼前浮现女儿幼时笑颜,妻子临终哀求:“别查了……放过自己吧……”

他的手开始颤抖,泪水滑落。

就在这时,胸前信光符猛然爆发出璀璨金芒,将迷雾尽数驱散。郎中咬破舌尖,清醒过来,怒吼一声,抓起桌上的《遗录》残卷掷向空中,以血指凌空画符:

“**真言不灭,万相破妄!**”

书页燃烧,化作漫天火蝶,每一只翅膀上都浮现一段被篡改的历史原貌。火光中,无数冤魂齐声呐喊,冲击着慈航真人的心神。

道士身形剧震,嘴角溢血,却仍痴笑:“你看,他们还是不肯放过我……哪怕我已经给了他们安宁……”

轰!

一道碧绿鼓声自归墟方向遥遥传来,穿透千山万水,直击此地。

是沈青萝敲响了鸣心鼓。

这一次,鼓声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引发共鸣。各地隐藏的鸣心碑同时震颤,百姓家中私藏的《昭雪志》无风自动,字迹泛光;边关将士坟前石碑重新显形;甚至连那些已服下安魂汤的人,也在梦中听见亲人的哭诉。

慈航真人终于露出惊惧之色。

“不可能……明明已经抹去了……为什么还会回来?!”

“因为你忘了。”沈青萝的声音仿佛跨越空间而来,“记忆可以被遮蔽,但情感不会消失。每一次讲述,都是对灵魂的一次唤醒。你们压制得越狠,反弹就越强。现在,百万颗心正在同步跳动??它们记得痛,也记得爱。”

血月下,安宁观崩塌一角。

而在天庭,照心鉴再次浮现人间景象。玉帝看着镜中那一幕幕觉醒的画面,久久不语。

太白金星轻声道:“陛下,信光符已激发凡人内在之力。此战,不在神通,而在信念。”

玉帝点头:“传令下去,开启‘九霄回音壁’,将历代忠烈事迹、民间义举,借星辰之力投射于夜空,让天下人抬头即见。”

“可若有人不信?”南极仙翁担忧道。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着。”玉帝眸光深邃,“当千万人同时见证同一段历史,谎言便再也无法立足。”

当夜,万里晴空突现异象。北斗摇曳,银河流转,一幅幅巨大光影浮现苍穹??有阿禾伏阙上书的身影,有张二狗父亲临刑前写下“记住”的瞬间,有郎中在疫村分发药方的背影,也有沈青萝点燃《新昭雪录》时那团碧绿火焰……

百姓仰头观望,老者流泪,孩童发问,壮年握拳。

从此,每逢月圆之夜,九霄回音壁便会显现一段尘封往事。人们开始自发组织“观星会”,一边看天,一边记录,再传给下一代。

然而,黑暗并未退场。

数月后,一场“大赦诏”突然颁布,宣称所有旧案一律不予追究,“以免扰民”。紧接着,朝廷设立“清言论司”,专查“煽动民心、虚构冤情”之举。数十名鸣心盟成员被捕,罪名竟是“制造集体记忆紊乱”。

更令人震惊的是,连部分曾经支持正义的官员也开始转变立场,公开批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何必翻旧账?影响稳定。”

沈青萝意识到,敌人已进化。他们不再否认事实,而是用制度化的手段将其“合法化遗忘”。

她召集核心成员,在归墟海底第九碑下召开秘密会议。八碑环绕,海水澄澈,唯有第七碑仍残留些许黑晶碎屑,如同未愈的伤疤。

“我们必须改变策略。”她说,“不能再依赖单一渠道传递真相。我们要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不可摧毁的记忆载体。”

于是,《鸣心盟秘典》中一项尘封已久的仪式被重启??**种心术**。

此术源自唐代慧观大师,原理是以特殊音律配合呼吸法门,将重要信息编码进潜意识深层,再通过梦境、口诀、童谣等形式代际传承。即使**死亡,只要还有人唱起那段歌谣,记忆便会复苏。

第一代“心种者”共有九人,分别前往九州各地。他们中有说书人、绣娘、樵夫、渔女、戏班伶人……每个人都被植入一段核心记忆:关于阿禾之死的真相,关于归墟九碑的意义,关于如何识别安魂汤的毒害。

他们不再书写,而是吟唱。

一首首看似寻常的民谣悄然流传: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人高楼饮美酒,几人冻死桥下头?

>若问冤屈何处诉,请听归墟鼓声吼。”

又有:

>“爹娘教我三件事:认得字,记得痛,不怕说。”

这些歌谣旋律简单,却蕴含精神共振频率。听者不知不觉铭记于心,多年后某个雨夜,或许只为一句“桥下头”,便会潸然泪下,继而追问究竟。

慈航真人察觉异常,下令全国禁唱此类曲调,违者以“惑乱人心”论处。可越是禁止,传唱越广。有人因此被捕,临刑前高歌不止,围观群众跟着哼唱,歌声如潮水般蔓延。

三年后,慈航真人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在京城最大的安宁观中设坛讲经,宣称将展示“终极安宁”??能让整个城市进入无梦长眠,永离烦恼。

当晚,全城百姓齐聚观前广场。

郎中、沈青萝、老驿卒三位持符者同时感应到危机降临。他们各自取出信光符,遥相对望,默然发动最后力量。

三道金光冲天而起,在高空交汇,凝聚成一面巨大的透明屏障,覆盖整座城池。

慈航真人登台,正欲施法,忽然停住。

因为他看见,台下万人齐声吟诵《昭雪童谣》。声音起初微弱,渐渐汇聚成河。孩子们清澈的嗓音穿透夜空,与九霄回音壁上的星光呼应。

他的身体开始颤抖。

“不……停下……你们不该还记得……”

可记忆如洪流倒灌。他看见自己年幼的女儿趴在桌上写字,烛光映着她稚嫩的脸庞;看见她被人拖走时回头喊“爹”;看见她尸体上层层叠叠的鞭痕……

“我记得……我都记得……”他跪倒在地,放声痛哭,“我对不起你……对不起所有相信我的人……”

那一夜,慈航真人**于观中。临终前留下遗书:

>“吾以安宁之名行奴役之实,罪无可赦。愿余烬化风,吹散迷雾。若有来生,宁做执鼓之人,不做安魂之医。”

安宁观自此衰败,三百六十座道观相继关闭。安魂汤配方被彻底销毁,唯有一味药材幸存??名为“醒心草”,据传乃当年慧观大师埋骨之处所生。

战争并未结束,但天平已然倾斜。

又十年。

归墟书院迎来第一百届承信礼。沈青萝已是白发苍苍,却依旧挺立碑前。她身后,新一代弟子手持竹简、布帛、瓷片、木牍,甚至有人将文字刺在皮肤之上??只为确保真相永不消逝。

忽然,海面波澜再起。

第九碑缓缓下沉,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全新的石碑浮出水面。碑身洁白如玉,上面无一字迹,唯有一面光滑如镜的平面。

沈青萝走上前,伸手轻触。

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的容颜,而是万千众生的脸:有笑,有泪,有怒,有思。

一个声音响起,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仿佛来自时间尽头:

>“从此以后,鸣心碑不再由一人树立,而由万人共铸。

>每一个敢于说出真相的人,都在为它添一笔。

>它不在归墟,不在敦煌,不在天上。

>它在你开口的那一刻,诞生于人间。”

沈青萝笑了。

她转身面向大海,举起右手,轻轻一挥。

咚??

鼓声响起,轻如叹息,却又穿透时空。

不知何处,一个小男孩正用炭条在墙上写字。他写得很慢,一笔一划,极其认真。

>“王阿婆,六十八岁,饿死在村口槐树下。

>她临死前说:‘告诉外面的人,我们没偷粮,是官府抢走了。’”

写完,他摸出口袋里仅剩的一颗糖,放在墙角,当作祭奠。

然后,他走到院中那面小小的鸣心鼓前,拿起鼓槌。

轻轻一敲。

声音很轻。

但足够唤醒一颗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