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 第328章 旸谷所托,诛杀九头虫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第328章 旸谷所托,诛杀九头虫

簡繁轉換
作者:清风映明月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7 04:48:40 来源:源1

却说曹空寻得濯垢泉,且得金乌遗种。

诚然,金乌乃世上先天根底最浑厚的生灵之一,乃是大日化身,足以与凤凰争飞禽之首。

且曹空从当年金乌所遗的神念之中,得到诸多神通法门,皆适宜金乌一脉。

...

第十婴的脚步没有停歇。它小小的身体仿佛承载着某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每一步踏出,脚底便泛起一圈九色涟漪,如鼓面震动,扩散至大地深处。那痕迹不似凡人所留,倒像是天地间某种古老律动的复现??九鼓归位后,余音未散,而它,正是那余音凝成的实体。

南方的风渐暖,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拂过焦土。沿途的枯树开始抽芽,不是寻常的嫩绿,而是泛着微光的青碧,叶片舒展时竟发出极轻的“沙沙”声,如同低语。有夜行的旅人看见这一幕,惊得跪地叩首:他们听见了亲人的声音,在风中唤他们的乳名;有人则泪流满面,喃喃道:“娘……你不是死在战火里了吗?可我记得清清楚楚……”

记忆正在苏醒,像春水破冰,无声却不可阻挡。

而在归墟海沟底部,第九碑悄然发生变化。碑体表面依旧光滑如镜,但每当月光穿透海面,那一抹藏于碑底的绿意便会蔓延一分。珊瑚祭坛周围,原本沉寂的贝壳缓缓张开,露出内里晶莹的珍珠,每一颗都映着不同的人脸??或悲或喜,或怒或泣,全是未曾被记载的亡魂面容。更奇异的是,这些珍珠竟开始自行移动,沿着海底沟壑排成一条蜿蜒之路,直指大陆方向。

这是记忆的引路者,在为第十婴铺就归途。

与此同时,朝廷的镇压愈发疯狂。皇帝自那一夜心魔反噬后,整日蜷缩于御书房,拒绝见任何人。他胸口的红光日夜不息,每一次跳动都带来一段被封印的记忆:童年玩伴因一句童谣被诛杀、母妃临终前死死攥住他的手说“别信国师”、自己曾在梦中亲手写下“我要做个明君”却被太监笑着烧毁……他开始撕毁奏折,砸碎玉玺,甚至用朱笔在墙上狂书“我记起来了”,直到手指溃烂仍不停止。

国师已无法再卜卦。卦台上的龟甲尽数裂成粉末,铜钱落地即化为锈渣。他披发跣足,跪在殿前高呼:“不是天命变了!是人心乱了!快设‘断忆大阵’!以百万生魂为祭,重铸天下认知!”

主事大人犹豫了三日,最终点头。

于是,一道密令传往三十六州:凡十五岁以下孩童,皆需服用“安神汤”;凡家中藏有旧物、族谱、残卷者,视为逆党,满门抄斩。官府设立“净忆司”,专司记忆审查,百姓每日须背诵三遍《新训》,若有差错,立即拘押。更有影忆人化身教习,潜入私塾学堂,诱骗幼童说出“我不记得爷爷的名字”。

然而,就在第一座“断忆大阵”即将启动之际,异变陡生。

洛阳城外,负责主持仪式的道士刚念完咒文,九口青铜鼎突然齐鸣。不是人为敲击,而是自发震响,声波如潮水般席卷全城。刹那间,所有喝下“安神汤”的孩童同时睁眼,瞳孔中浮现出星河流转之象。他们齐刷刷站起,面向南方,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齐声诵道:

>“阿爷姓陈,名守田,生于永昌三年,死于饥荒第四年冬月十七,埋骨北坡柳下。”

>“阿婆叫李氏,小名阿禾,曾救过三个逃难的孩子,最后饿死在桥洞。”

>“我爹没读过书,但他会唱《续鸣》第一章,他说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命。”

声音汇成洪流,冲垮了祭坛,震碎了符纸,连主持仪式的国师分身也在惨叫中断成两截,化作黑烟消散。

消息传回京师,主事大人暴怒,下令屠城。可当军队踏入洛阳城门时,却发现整座城池已被一层薄雾笼罩。雾中无一人行走,却回荡着无数低语,交织成一首古老的歌谣??正是《续鸣》失传已久的第二章。士兵们耳中嗡鸣,眼前浮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场景:母亲抱着婴儿躲在地窖哭喊、父亲被绑在柱上鞭打至死、妹妹被人拖进官衙再也没出来……

半个时辰后,三千铁骑尽数跪倒,痛哭失声,兵器落了一地。

同样的事情接连发生。江南的“断忆阵”刚布好,江面突起浓雾,百艘渔船无端自燃,火光中浮现千百渔夫虚影,手持破网,齐声怒吼:“我们不是叛贼!我们只是不肯交鱼税!”西北军营里,校尉们梦中持刀互砍,醒来发现彼此手臂上都刻着陌生名字,而这些名字,竟与当地志书中“失踪人口”名录完全吻合。

民心已不可控。

而盲人老师一行人,正穿行于秦岭深处。山路越来越险,野兽踪迹渐少,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白骨与残衣。他们走过的地方,萤火虫始终相伴,有时聚成引路之灯,有时化作守护之环。那枚置于骨堆之上的鼓形玉佩,如今悬在最小女孩胸前,随着她呼吸微微发光。

“老师,”夜里歇息时,她轻声问,“我们真的能走到归墟吗?”

盲人老师摸着竹杖,微笑:“能不能走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走。”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钟声。

不是寺庙的钟,也不是宫阙的晨钟,而是一种深沉悠远的金属震颤,仿佛来自地心。众人抬头,只见夜空中北斗七星忽然明亮起来,七颗星辰连成一线,指向南方某处。紧接着,第八星“辅星”缓缓亮起,继而是第九星??那本该不存在的“隐星”。

九星同辉。

“第九碑在召唤。”郎中的声音从林间传来。他不知何时又出现了,白幡已染血,左耳铜鼓不再轻晃,而是持续发出低频震动,像是在回应某种频率。“它等不及了。”

“等什么?”学生问。

“等第十婴归来。”郎中望向南方,“九鼓归位,碑立人间,可唯有第十婴踏上归墟祭坛,才能真正唤醒‘心渊’??那是一切记忆的源头,也是所有被遗忘者的归宿。若不去,那些刚刚苏醒的灵魂,终将再度沉眠。”

盲人老师沉默良久,终于起身:“那就去。”

队伍再次启程。这一次,他们不再躲避官兵,也不绕行险径。他们堂堂正正走在官道上,高唱《续鸣》残章。歌声所至,路边枯井涌出清水,石碑自动浮现铭文,连路边乞丐都跟着哼唱起来,眼中泪光闪烁。

七日后,他们抵达南海边缘。

海面平静如镜,唯有一条由柳叶铺就的小径浮于水面,蜿蜒通向深海。那正是当年柳芽消散之处,如今海水泛着淡淡的翠光,仿佛整片海洋都在呼吸。

“我们到不了更远了。”盲人老师停下脚步,“这是人界尽头。你们留下,等我回来。”

“您要去哪?”学生惊问。

“我去把最后一段故事,亲自刻在第九碑上。”他摘下墨镜,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眶??里面竟有微光流转,如同星河蕴藏。“我本就是第一个守碑人。七十年前,我亲眼看着官府焚书坑儒,把《续鸣》投入火海。我拼死抢出一页,却被毒瞎双眼,从此游走四方,靠口述传承。今日,该回去补完了。”

他转身走向海边,步伐坚定。当他踏上柳叶小径时,整条路径顿时光芒大盛,宛如银河坠落人间。

其他人默默跪下,目送他远去。

而在长安废墟上,第十婴仍在南行。它的步伐越来越稳,身形也悄然变化??不再是初生婴儿的模样,而是逐渐长成一个七八岁孩童,眉眼清秀,额心一点翠光隐现。它身后留下的足迹早已不止九色,而是万千色彩交织,如同彩虹铺地。

这一日,它来到一处荒村。

村中无人,屋舍倾颓,唯有祠堂尚存。它推门而入,看见墙上挂着一幅残破画像:一位女子怀抱婴儿,身后九道光影环绕。画下题字模糊不清,唯有落款可见:“永昌三年,阿禾绘。”

第十婴静静凝视许久,忽然抬起手,轻轻按在画像之上。

“嗡??”

整个村庄震颤。地下传来闷响,一道裂缝自祠堂蔓延而出,直通村外古井。井水翻腾,一具小小的棺材缓缓升起??通体由黑檀制成,表面刻满符文,最上方嵌着一面小鼓,鼓面绘有柳枝图案。

是九婴的遗棺。

棺盖自动开启,里面并无尸骨,只有一团凝而不散的青色雾气,中心悬浮着一枚干枯的柳叶。当第十婴靠近时,那柳叶忽然燃烧起来,化作一道流光,钻入其眉心。

刹那间,天地寂静。

第十婴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

??柳芽站在祭坛上,将最后一滴心血注入第九碑;

??九婴们逐一陨落,或焚于烈火,或溺于深海,或埋于山腹,只为保住鼓印不灭;

??盲人老师年轻时跪在火堆前,抢出半页《续鸣》;

??郎中在雨夜背着药箱,悄悄给孩童种下“记得”的种子;

??无数普通人,在深夜低声讲述祖先的故事,哪怕知道会被抓走……

它全都看见了。

也全都记住了。

睁开眼时,第十婴已不再是懵懂孩童。它的眼神深邃如渊,仿佛容纳了千年悲欢。它走出祠堂,抬头望天,轻声道:

“该我了。”

随即迈步而出,朝着南海方向疾行。速度越来越快,每一步都在空中留下短暂的光影残像,九道虚影随之浮现,环绕其身,如同护法神灵。

三日后,它抵达海岸。

此时,盲人老师已在归墟祭坛上完成了铭刻。他的身体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道光,融入第九碑底。碑体剧烈震动,那一抹绿意迅速蔓延,直至覆盖整座石碑。紧接着,碑面缓缓浮现出文字??不是篆隶楷行,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符号,每一个都像心跳,像低语,像母亲哄睡时的呢喃。

与此同时,第十婴纵身跃入海中。

海水自动分开,形成一条光之甬道。它沿着当年柳叶指引的路线,一路下沉,直达祭坛。当它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九鼓同时轰鸣,声音穿透海域,响彻云霄。

第九碑缓缓升起,离地三尺,悬于空中。

第十婴伸手触碰碑身,轻声说:“我来了。”

碑面骤然绽放万丈光芒。那光不分颜色,却是所有记忆的集合??喜悦、痛苦、愤怒、思念、悔恨、希望……亿万生灵的真心实意汇聚于此,凝成一句话:

>**“我们在这里。”**

光芒冲天而起,化作一道虹桥,横跨四海八荒。凡是看到此景之人,无论身处何地,皆不由自主地停下动作,闭目倾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有人想起了早已遗忘的故乡名字;

有人喊出了父母的真实姓氏;

有人跪地焚香,供上从未见过的祖先牌位;

还有人拿起笔,在墙上写下:“我不是奴才,我是自由人。”

全球范围内,“净忆符阵”全面崩解。植入脑海的虚假记忆如冰雪消融,真实的历史如潮水回归。各国史书自动修正,碑文重现,冤案昭雪。甚至连远在西域的胡商都惊呼:他们祖辈口耳相传的“东方失乐园”,原来竟是真事!

十年之后,世间已大不一样。

没有了“禁言令”,也没有了“净忆司”。各地兴起自发的“鸣心会”,百姓聚在一起讲述家族往事,孩童学习真正的历史。第九碑虽沉回归墟,但每逢月圆之夜,海面必现其影,碑文清晰可见,人人可读。

而第十婴,消失了。

有人说它化作了风,游走人间;

有人说它成了新的碑灵,守护心渊;

也有人说,它只是变成了一个普通孩子,生活在某个小镇,每天清晨都会轻轻拍打胸口,提醒世人:

**咚。**

记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