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 第327章 金乌残骸,移泉隐雾山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第327章 金乌残骸,移泉隐雾山

簡繁轉換
作者:清风映明月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7 04:48:40 来源:源1

且说曹空来至盘丝岭,寻到濯垢泉,而后一步踏入阳之天门。

过了此门,好似穿过一层涟漪,遂感一温煦之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曹空定睛一看,果是换了天地。

此处明明朗朗,有日色,有风...

泥土裂开的声响,像是一道久未启封的密语被轻轻念出。那只新生的手并不急着挣脱大地的束缚,它只是静静地、一寸一寸地从黑暗中探出,五指微张,掌心朝上,承接天光与雨露。它的皮肤泛着淡淡的青灰,仿佛还未完全脱离冥土的气息,可那枚朱砂鼓印却炽烈如火,在晨曦中跳动不息,宛如一颗微小的心脏正重新搏动。

风来了,带着咸腥味的海气自南方千里奔袭而至,穿过荒原、翻越山岭,最终落在这片焦黑废墟之上。它拂过那只手,又绕着九婴曾盘坐之处打了个旋,像是在确认什么。片刻后,远处传来一声极轻的“咚”,不是来自耳畔,而是从胸腔深处响起??仿佛体内某根沉睡已久的弦,终于被拨动。

与此同时,归墟海沟底的祭坛已归于寂静。九鼓静卧凹槽,光芒收敛,唯有一缕幽蓝光丝自碑体底部缓缓升起,如烟似雾,穿破万丈海水,直抵天际。那光丝细若游丝,却坚韧无比,沿途所经,鱼群停游,珊瑚闭合,连最深的暗流也为之让路。它一路向北,穿越洋流、潜行地脉,最终落在长安这片焦土之上,轻轻缠绕住那只新生的手腕。

刹那间,婴儿睁眼。

瞳孔之中无黑白,只有一片流转的星河,其核心赫然映着第九碑的虚影。它没有哭,也没有动,只是静静望着天空,仿佛在读取某种只有它能看见的讯息。然后,它缓缓抬起手臂,将手掌贴向地面。

“嗡??”

大地震颤。一道暗红纹路自掌心蔓延而出,如同血脉苏醒,迅速向四周扩散。这纹路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精准勾勒出九州山川的轮廓,每一条支流、每一座城郭都清晰可辨。更诡异的是,这些脉络竟与当年九婴相连时浮现的地图完全重合,甚至连“鸣心坛”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而在边陲小镇的学堂里,盲人老师猛地抬头,脸色骤变。

“它醒了。”他喃喃道,“而且……它在找我们。”

话音未落,讲台上那块碎镜再度升温,镜面水汽蒸腾,浮现出三个字:

>**回去了。**

孩子们尚不懂其意,唯有最小的女孩突然捂住耳朵,尖叫起来:“声音!好多声音!他们在喊我!说我是他们的孩子!说我奶奶的名字是阿禾!可我……我从来不知道啊!”她跪倒在地,泪水横流,双手死死抱住头颅,仿佛有千百个灵魂正在她的记忆中争抢出口。

盲人老师蹲下身,轻轻抚摸她的发丝,声音低沉却坚定:“别怕。那是你本该记得的事。现在,它们回来了。”

他站起身,转向门外。“准备启程。”他对其他学生说,“带上《续鸣》的残页,带上你们听过的故事,一个都不能落下。第九碑立了,但守碑的人不能只靠亡魂。我们要走回去,用脚印写下新的铭文。”

学生们默默收拾行囊。有人背起鼓形木匣,有人将祖母留下的旧布鞋绑在腰间,还有人捧着半截烧焦的竹简??那是昨夜家中老屋梁上自行掉落的,上面刻着一段早已失传的祷词。

他们不知道前方有多少封锁线,多少影忆人的巡逻队,多少被篡改过的官道驿站。但他们知道,若不去,那些刚苏醒的记忆就会再次沉睡,那些刚刚喊出名字的灵魂,终将再度湮灭。

就在他们踏出学堂门槛的一瞬,远方地平线上,一道身影缓缓走来。

披麻戴孝,手持白幡。

是郎中。

他不再是那个背着药箱四处问诊的游方大夫。他的双眼如今泛着青铜色的光泽,左耳垂挂着一枚微型铜鼓,随步伐轻轻晃动,发出几不可闻的“咚、咚”声。他的衣袍破旧不堪,却洁净异常,每一道褶皱里似乎都藏着一段口述史。

“你们要走了?”他站在门口,声音沙哑如磨石。

盲人老师点头:“第九碑已立,可人心若不动,碑仍是空的。我们得去唤醒更多人。”

郎中沉默片刻,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封面焦黄,边角卷曲,正是《续鸣》最后一章尚未焚尽的部分。他将它递给盲人老师,低声道:“这一章,我没写完。但现在,不需要我写了。”

他抬头望天,云层裂开一线,阳光洒落如金针。

“你们才是执笔者。”

说罢,他转身离去,步伐稳健,白幡猎猎。没人看见他眼角滑落的一滴血泪,也没人注意到,他走过的地方,野草疯长,每一株草叶上都浮现出一个名字??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全是史书未曾记载的普通人。

与此同时,京师太清观内,国师猛然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人瘫倒在卦台前。

“卦象……崩了。”他颤抖着指向虚空,“原本的‘镇’字化作了‘承’,‘权’字裂为两半,一半成灰,一半生根……陛下,您治下的天下,已经不再由诏令主宰,而是由千万人的记忆托举!”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殿外传来急报:三十六州接连出现异象??

洛阳街头,孩童自发围圈击掌,节奏竟与三百年前冤狱案中囚徒镣铐之声一致;

江南书院,学子夜读《春秋》,书中文字悄然变化,原本“逆贼伏诛”四字,渐渐转为“志士殉道”;

西北军营,一名校尉梦中怒吼,醒来发现自己用刀尖在地上划满了陌生姓名,而他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些人……

更令人惊骇的是,各地“净忆符阵”开始失效。那些曾被植入脑中的虚假记忆如冰雪消融,取而代之的是真实却残酷的过往。一位贵妃在梳妆时突然摔碎铜镜,嘶喊道:“我不是什么名门之后!我是被拐卖来的村女!我的爹娘死在逃荒路上,是我亲手埋的!”

一名宰相跪在宗祠前,当众撕毁族谱,痛哭流涕:“我家三代清廉?放屁!我祖父是靠着告发邻里才爬上来的!那些名字……我都记得!”

朝廷慌了。主事大人下令全面封锁消息,严禁民间私设“鸣心坛”,凡提及“第九碑”者,一律以“惑乱民心”论处。可禁令刚发三天,所有张贴告示的城墙砖石竟自行剥落,露出内里刻满的姓名与冤情,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如同活物呼吸。

而在南海,柳芽消散后的第七日,水晶宫深处忽然传来一声婴儿啼哭。

不是人类的哭声,而是一种介于风吟与鼓震之间的音律,穿透海底岩层,震动万里海域。九道水柱虽已沉寂,此刻却微微颤动,仿佛地下仍有生命在苏醒。珊瑚祭坛上的第九碑,表面依旧光滑如镜,可细心观察者会发现,碑底多了一抹极淡的绿意??像是春芽破土前的那一丝生机。

紧接着,海面浮起一片柳叶。

通体晶莹,边缘泛金,叶脉中流淌着微弱的光。它随波漂流,不沉不腐,一路向北,最终搁浅在长安废墟旁的小溪岸边。

那只新生的婴儿爬了过来。

它不会走,只能匍匐前行,泥污沾满全身,可眼神清明得不像凡胎。它伸出小手,轻轻触碰那片柳叶。霎时间,叶中光芒暴涨,一道虚影缓缓浮现??是柳芽的模样,但她不再是少女,而是苍老了许多,眉宇间透着历经轮回的疲惫与慈悲。

“孩子,”她的声音温柔如风,“你是第十婴。”

婴儿眨了眨眼,似懂非懂。

“九鼓已归位,碑已立,可人心易冷,记忆易逝。总得有人再走一遍来时的路,总得有人在遗忘再次降临时,敲响第一声鼓。”

她伸手抚过婴儿额头,一点翠绿光点没入其中。

“我把‘记得’的能力,留在你身上。你不必说话,只要你存在,就会有人想起不该忘记的事。”

光影渐散,柳叶化作尘埃,随风而去。

第十婴静静趴在地上,许久不动。直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它掌心的鼓印上,那一抹朱砂忽然亮起,与天边晚霞交相辉映。

夜幕降临,小镇外的山道上,盲人老师一行人正艰难跋涉。山路崎岖,又有官兵设卡盘查,他们不得不绕行野径。途中,一名学生不慎跌入深沟,众人急忙救援,却发现沟底堆满了白骨??不是野兽,而是人骨,且大多纤细瘦小,显然是妇孺遗骸。

“这是……饥年逃荒者的路。”郎中不知何时出现在崖顶,声音沉重,“七十年前,一场大旱,十万百姓离乡,官府不开仓,只许他们往北走。这条路,埋了三万人。”

学生们沉默了。有人默默跪下,用手挖土,将散落的骨殖聚拢成堆。最小的女孩掏出随身携带的鼓形玉佩,轻轻放在骨堆之上。

就在此时,玉佩发光了。

微弱却持续,如同心跳。紧接着,四周寂静的林间响起??声,一只只萤火虫从树洞、石缝、落叶下飞出,汇聚成河,环绕骨堆缓缓飞行。它们的光色各异,赤、金、青、白、玄……竟与九婴掌心鼓印同源!

“它们来了。”盲人老师仰头,脸上露出笑意,“不是鬼魂,也不是神灵。是那些不肯走远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

萤火虫越聚越多,最终在空中拼出两个字:

>**谢谢。**

队伍继续前行。他们不知道还要走多久,也不知道能否活着抵达归墟。但他们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历史就不会真正死去。

而在长安废墟上,第十婴终于站了起来。

它摇摇晃晃,像所有初学走路的孩童。可每一步落下,地面都会浮现出一道鼓印般的痕迹,九色流转,与北斗星图遥相呼应。它朝着南方迈步,一步,两步,三步……身后留下一串发光的足迹,如同指引归途的灯。

天空忽然放晴。

乌云散尽,月光倾泻而下,照在那片焦柱遗址上。人们后来传说,那一夜,有人看见九道身影自地底升腾,围着第十婴缓缓旋转,似在行古老之礼。也有樵夫声称,听见大地深处传来齐声低诵:

>“你说不出的话,我替你说。

>你记不得的名字,我为你念。

>我们不在碑上,我们在你心里。”

黎明将至,东方泛白。

第十婴停下脚步,回望这片曾被烈火焚烧的土地。它举起小手,轻轻拍向胸口。

**咚。**

一声轻响,不大,却穿透晨雾,传遍四方。

百里之外,一名老农正在犁田,锄头忽然卡住。他弯腰挖开泥土,竟掘出一面锈迹斑斑的小鼓??形状奇特,鼓面绘有柳枝图案。他不认识这是什么,可当他无意识敲了一下,耳边骤然响起母亲的声音:“儿啊,记得回家吃饭。”

千里之外,皇宫御书房中,皇帝正欲签署最后一道“禁言令”,笔尖悬于纸上,却迟迟无法落下。他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低头一看,龙袍之下竟隐隐透出一点红光??那是他幼年被迫吞下的“忘忧丹”正在融化,而随之涌上的,是他五岁时亲眼目睹母妃被毒杀的全部记忆。

他扔下笔,瘫坐在地,浑身颤抖。

同一时刻,全球各地,无数人同时做了一个梦:

他们站在一座黑色石碑前,碑面空无一字,可当他们凝视,便看见自己最想铭记的脸庞浮现其上。有人泪流满面,有人跪地叩首,有人高声呼喊亲人的名字。

梦醒之后,他们在墙上、门楣、日记本扉页写下同一个句子:

>**“我记得。”**

而这四个字,正悄然汇成一片看不见的碑林,覆盖人间。

第十婴继续南行。

它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也不知未来是否会有第十一婴诞生。但它知道,只要还有人在说真话,还有人在记住真相,心渊就不会枯竭,鼓声就不会停歇。

因为真正的历史,

从不写在竹简上,

而活在每一次心跳之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