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末隐龙 > 工坊愁云铸币困境

明末隐龙 工坊愁云铸币困境

簡繁轉換
作者:傻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15:35:24 来源:源1

工坊愁云铸币困境(第1/2页)

硝烟味还未散尽,运输队的骡马便踏着碎雪冲进涂山工坊。青石板路上,十辆满载银料的马车碾过弹坑,车轮与碎石摩擦发出刺耳的吱嘎声,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寒鸦。驾车的士兵裹着染血的披风,腰间的燧发枪还挂着未干的冰凌——他们刚在三十里外击退铁刀帮的偷袭,马车上的银箱留有十余道刀痕,那是山贼用弯刀砍出的凹印。

工坊正门的“宝泉局“匾额裂成两半,被人用粗麻绳草草系在门楣上,新刷的“林“字徽记在暮色中泛着暗红,那是林宇昨夜用普通红漆写的,墨汁被风雪打湿,在木匾上晕出不规则的边缘。匾额下方的对联已剥落,只剩“宝货流通“的“宝“字还清晰可见,与角落的新徽记形成刺眼的对比。

踏入工坊,扑面而来的热浪裹挟着硫磺与金属的焦苦,让人眼眶发涩。三丈高的熔炉正在第七次点火,赤红的火舌舔舐着炉壁,将工匠们的影子投在青砖墙上,随火星明灭不定。老周的青铜护腕撞在铸币台上,发出比往日更沉的闷响——他第十三次将无孔银币抛向空中,看着币面在火光中旋转,边缘锋利的齿纹闪着冷光,与传统方孔钱截然不同。

“大人,第三炉模具又裂了。“老周盯着林宇袖口露出的银簪,那是其母临终前的遗物,簪头是常见的方孔钱样式,“账房先生们联名上书,说无孔币穿不得钱串,商铺收税时只能一枚枚清点,费时费力。“他腰间的验银戳记刻着“足陌“二字,是二十年前在应天府任职时的旧物,“他们习惯了钱串,说无孔币像散沙,抓在手里不踏实。“

林宇接过摔在台上的银币,边缘的齿纹在掌心划出浅痕,想起七年前江淮的暴雨:老妇人抱着散钱的竹篮坠入运河,因为钱串断裂,散钱随水漂走。“上个月在成都府,“他将银币按在温热的模具上,留下清晰的齿印,“粮商用五枚薄如纸片的私铸钱,骗走了农妇的耕牛,那牛价值三十枚足银钱。我们的无孔银币虽没方孔,但足银三钱六分,成色九二,能实实在在护住百姓的血汗钱。“

老周从牛皮袋倒出十二枚私钱,三枚铁钱已锈穿,轻轻一掰便断成两截,露出里面的铅芯。“不是老朽守旧,“他指向正在给骡马喂料的士兵,他们手中的无孔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您看这些弟兄,发饷时要数三遍,生怕拿到的是掺铅的假币。无孔币没有方孔,连穿绳做记号都不行。“学徒捧着开裂的模具过来,青铜碎片上的“林“字缺了半撇,裂缝中嵌着未清的铅渣,“第三次开裂了,都是‘林‘字笔画最细的地方。“

林宇蹲下身,用炭笔在砖面勾勒改良图,银粉混着砖灰落在袖口的补丁上——那是用普通布料缝的。“这里的‘林‘字徽记笔画太细,受力集中,“他指着模具裂痕处,“把徽记笔画加粗两倍,再在边缘加一圈凸棱,既加固模具,又能让百姓摸起来有手感。“老周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应天府,年轻的林主簿也是这样,用算盘算穿了私铸党掺铅的把戏,“当年您算清每千钱的含银量,现在又要从模具上找解法。“

“当年布政使弹劾我坏了祖制,“林宇忽然停笔,炭笔在砖面留下深深的划痕,“可祖制没说官钱能掺铅,没说百姓要用命换钱。“熔炉突然发出闷响,银浆溅在砖面上,将他画的改良图烧出焦洞,“蜀地的布政使若阻难,就让他看看这些私钱——“他踢了踢脚边的牛皮袋,里面的私钱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哑响,“看看百姓被坑了多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工坊愁云铸币困境(第2/2页)

更夫敲过戌初,后院传来兵器相撞的脆响。巡逻队押着三个衣衫褴褛的山民进来,他们腰间的碎银里掺着铁砂,正是私铸党常用的手段。林宇接过搜出的半枚断刀,刀身没有任何标记,“把这些废铁熔了,掺进炉料里。“他平淡地说,“废铁也能成有用之物。“

子时三刻,工坊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熔炉的轰鸣与更夫的梆子声交织。老周盯着开裂的模具,突然想起年轻时见过的波斯银币——虽然无孔,却用特定大小的皮袋分装,十枚一袋。他一拍大腿:“有了!咱们做专用钱袋,牛皮缝制,刚好装十枚银币,袋口刻上与齿纹对应的凹痕,一摸就知道有没有少。“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工坊的破瓦,老周兴奋地向林宇展示牛皮钱袋雏形,袋口边缘刻着与银币齿纹吻合的凹槽:“十个币装一袋,袋口卡紧后晃不出声,商铺收税时直接数袋,和钱串一样快。“林宇摸着袋口的凹槽,点头道:“再在袋身绣上‘林‘字徽记,既防偷换,又能宣传咱们的币。“

熔炉重新点燃时,老周让学徒们试着用新钱袋装币,十枚银币刚好填满,齿纹与袋口凹槽咬合紧密。工匠们围拢过来,老周示范着晃了晃钱袋:“听,没响声就是十枚,比穿绳还利索。“学徒们纷纷称奇,立刻动手缝制更多钱袋。

正午时分,林宇站在工坊门口,看着士兵们用新钱袋装饷银。有人晃了晃钱袋,满意地说:“这下不用怕数错了,十枚一袋,清楚得很。“老周蹲在地上,用炭笔在青砖上画着钱袋改良图,“以后还能做五枚装的小袋,方便百姓零用。“

“老周,“林宇指向远处背着重担的百姓,他们正好奇地翻看士兵的钱袋,“看到了吗?无孔币虽没方孔,但咱们给它配了更结实的‘钱串‘。“老周抬头,看见一位老汉接过士兵递来的钱袋,摸着袋口的凹槽笑了:“这袋子比绳子结实,再也不怕钱掉河里了。“

酉时三刻,模具房传来欢呼声——改良后的模具连续铸造十炉未开裂。新模具上的“林“字徽记加粗了笔画,边缘的凸棱在火光中闪闪发亮。老周摸着模具,感慨道:“这次不光解决了开裂,还让无孔币有了新用法,百姓会喜欢的。“

当夜幕再次降临,工坊的灯火依然通明。老周看着林宇靠在模具旁打盹,手中紧攥着母亲的银簪。桌上摆着新制的牛皮钱袋,袋口的凹槽与银币齿纹严丝合缝。他知道,这场关于无孔币的困境突围,不在于改变百姓的习惯,而在于用更贴心的设计,让新币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

铁刀帮的探子远远望着工坊透出的灯光,看不懂那些忙忙碌碌的工匠在做什么。他们不知道,那些看似普通的牛皮钱袋,正成为无孔币流通的关键,让百姓们渐渐忘记了方孔钱的存在,只记得这种足值、好用的新币,和保护他们的钱袋子的用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