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末隐龙 > 乾清议政

明末隐龙 乾清议政

簡繁轉換
作者:傻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0 15:25:34 来源:源1

乾清议政(第1/2页)

乾清宫内,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尽显皇家威严。粗壮的殿柱之上,金龙盘旋,龙须仿若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栩栩如生,恰似随时都会破壁腾飞一般。空气中,龙涎香的馥郁与大臣们朝服上的熏香相互交融,使得整个宫殿的氛围压抑得让人窒息,胸口仿若压着巨石,喘不过气来。崇祯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努力挺直脊背,试图展现出天子的威严。然而,他那浓重的黑眼圈,却将他近日的疲惫暴露无遗,深陷的眼窝仿佛能藏下两枚核桃。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饱含无奈,随后慢悠悠地伸出手,翻开桌上那本泛黄的账册。账册的纸张边缘磨损严重,犹如被老鼠啃咬过一般,上面详尽记录着大明朝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

“上月宣府镇加急奏报,军需短缺竟高达二十万两白银。再瞧瞧这国库……”崇祯皇帝猛地将账本狠狠摔在蟠龙案上,力气之大,使得朱砂砚中的墨汁四溅,在案几上洇出一片乌黑的污渍,“现银还不足五万两,去年工部修缮三大殿时虚报的三十万两亏空,至今仍无法补上!”

大臣们听闻此言,瞬间噤若寒蝉,整个乾清殿安静得可怕,唯有温体仁轻轻摩挲翡翠扳指发出的细微声响,在这死寂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刺耳。林宇目光冷峻,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去年之事。彼时,工部尚书因贪墨巨额款项遭弹劾,朝堂瞬间炸开了锅。而带头弹劾之人,正是眼前的温体仁。弹劾之时,温体仁言辞恳切,义正言辞地痛斥工部尚书的贪腐行径,引得诸多大臣纷纷附和。然而,这场弹劾闹得沸沸扬扬,那消失的三十万两银子却如石沉大海,至今毫无下落。民间早有传言,称温府新修的花园中,假山怪石造型奇特,皆从遥远的太湖运来,这一趟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所花银钱必定不是小数目。如此想来,这笔失踪的巨额银子,或许与温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年前试行‘摊丁入亩’,此政策仅推行三个月,便因各方阻力被迫叫停。老百姓的税负未曾减少,国库依旧空虚,一两银子都未增加。”崇祯突然冷笑一声,笑容中满是苦涩与愤懑,指甲不自觉地深深掐进龙椅扶手,仿佛欲将心中的不甘与无奈尽数发泄出来,“各位爱卿,如今我大明朝内忧外患,这困局究竟该如何破解?”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瞬间乱作一团。大臣们迅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聚拢在一起,交头接耳,一时间,嗡嗡声不绝于耳,整个乾清宫都被这喧闹的声浪所淹没。户部侍郎郑大人满脸通红,额上青筋暴起,正为背后江南商贾的利益据理力争。他说得慷慨激昂,双手在空中挥舞,似要将心中的诉求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大有不将对面的工部郎中说服便不罢休的架势。而一旁的礼部员外郎则眼神闪烁不定,身子微微前倾,与身旁的同僚小声嘀咕着,还不时用余光偷偷瞄一眼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他心中正反复思量,如何表态方能在各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既不得罪朝中权贵,又能为自己捞取最大好处,那模样,恰似走钢丝一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林宇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眼前这混乱的场景,心中暗自苦笑。他回想起三年前试行的“矿税新政”,那本是一项从富商手中征税、充实国库,以缓解财政危机的良策。新政刚一出台,林宇满怀期待,认为可借此扭转朝廷日益窘迫的财政局面。然而,谁能料到,仅推行半个月,便被一帮官员以“伤民”为由强行废止。林宇心里明白,这些富商大多是温体仁的门生故吏,在温体仁这棵大树的庇护下,轻而易举地避开了税收,继续逍遥自在地大肆敛财。

更不必提去年提议铸新币之事。彼时,私铸货币之风甚嚣尘上,市井闾阎,诸多不法之徒受暴利驱使,如蝇逐臭,肆意私铸钱币。大量粗制滥造的劣质货币,似汹涌暗流,毫无阻碍地涌入市场,搅乱了原本井然有序的经济秩序。一时间,物价犹如脱缰野马,直线飙升,百姓生计艰难,民生陷入泥沼,苦不堪言。林宇身为朝中屈指可数的有识之士,见此乱象,忧心忡忡,与数位志同道合、目光如炬之人,紧闭门户,日夜钻研。他们遍览历代典籍,细究当下经济形势,反复权衡利弊,最终笃定,发行新币乃是拨乱反正、稳定经济秩序的不二良方。

然而,当这凝聚心血的方案满怀期许地呈至朝堂之上,恰似巨石投入静谧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御史台的一众守旧官员,仿佛被触及逆鳞,一个个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将这一方案斥为“乱祖宗法度”。他们身着庄重官服,正襟危坐,摇头晃脑地搬出一堆尘封已久、不合时宜的典章制度,好似这些陈旧规矩仍是金科玉律,能化解当下所有难题。但他们对民生疾苦、经济困窘的现实却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与竭力阻挠下,这项饱含心血、本可力挽狂澜的改革提议,犹如风中残烛,转瞬即逝,那刚刚燃起的改革火苗,就这样被无情扑灭。林宇满心无奈与愤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暗自叹息。

林宇的目光如寒星般,缓缓扫过众人。平日里,这些官员身着华服,在朝堂上正襟危坐,高谈阔论治国理政之道,举手投足尽显庄重肃穆。可此刻,在这乾清议政的紧要关头,他们却全然没了朝堂上应有的仪态。只见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双眼圆睁,为了各自背后势力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情绪激动得甚至撸起了袖子,口中唾沫横飞,全然不顾朝堂礼仪与规矩。林宇心里明白,在这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下,想要推行改革,无异于逆水行舟,难如登天。这情形,恰似驾驶一艘孤舟,在暗礁密布的茫茫大海中艰难前行,稍有不慎,便会触礁沉船,粉身碎骨。这时,他眼角余光瞥见自家老爹宁王。宁王脸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双手也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那模样,一看便知肚子里憋了一肚子话,急于倾诉。林宇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他太了解老爹这冲动急躁的性子了,若是贸然开口,必定会被朝堂上的守旧派抓住把柄,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林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踏出一步,身上的大袍随着动作“呼”地扬起一阵风,颇有几分潇洒决绝之意。“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兴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知识……”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在空旷高大的大殿中不断回响,恰似往深潭里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温体仁听闻此言,原本阴沉如墨汁的脸,瞬间变得铁青,恰似结了一层厚厚的霜。他那一把花白的胡子气得根根倒竖,活像一只被彻底激怒、炸了毛的刺猬,浑身散发着腾腾怒气。他“嚯”地一下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动作过猛,带起一阵劲风,衣角猎猎作响。紧接着,双手用力一拍面前的桌案,“啪”的一声巨响,在这空旷的殿内久久回荡,余音不绝。案上的茶盏被震得剧烈摇晃了好几下,盏中的茶水险些泼出,有几滴溅落在案几上,洇出一小片水渍。“简直荒谬!”温体仁扯着嗓子大喊,声音尖锐而高亢,似要将这殿内凝固的空气撕裂开来。“堂堂华夏,自有千年传承,岂能用那蛮夷之学?这不是丢祖宗的脸吗?”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被林宇的话气得不轻。

“自太祖皇帝提剑开国起,孔孟之道便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稳当当地成为我朝治国理政的根本。太祖皇帝出身草莽,却深知儒家教化对百姓的重要性,以仁政、礼教治国,百姓方能归心,社稷才能安稳。历经数代先帝不遗余力地推崇,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修撰《永乐大典》,将儒家经典尽收其中,使其广为流传;仁宗、宣宗以仁孝治理天下,遵循儒家德政理念,开创了仁宣盛世。儒家学说早已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朝堂上下处处可见其影响。如今朝堂之上,官员们皆以儒家经典为行事准则,一举一动皆依照其中的教诲,从日常的公文往来,到朝堂议事时的言辞用语,无不透着儒家的纲常伦理;学子们更是日夜苦读,在四书五经中探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们寒来暑往,于昏暗的书房中,伴着孤灯诵读经典,只为有朝一日能踏入仕途,以儒家之道辅佐君王,造福百姓。”

温体仁越说越激动,在殿内来回踱步,袍袖挥舞,仿若指点江山。“难不成,要让我大明这些满怀壮志、一心报国的学子们,舍弃传承了上千年、能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反倒去钻研那些蚯蚓如何钻洞、水车怎样运转之类不入流的奇技淫巧?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他说得义愤填膺,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熊熊怒火,眼中满是对林宇提议的不屑与愤怒,那目光犹如利刃,似要将林宇生吞活剥。“温大人,您可还记得?”林宇神色镇定自若,丝毫不为所动,仿若温体仁的怒火于他而言不过是一阵微风。说时迟那时快,他突然从宽大的袖子中掏出一本破旧不堪的《天工开物》,书页已然泛黄,边缘还有些许磨损,一看便知被翻阅了无数次。书页中还夹着半片干枯的荷叶,荷叶脉络清晰可见,宛如岁月镌刻下的独特书签,记录着过往的点滴。“四年前,徐光启大人凭借西洋历法,精准算出农时,提议提前播种,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使百姓免受饥荒之苦,为我大明社稷增添福祉。然而结果如何?却被御史台那些人斥为‘崇洋媚外’,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御前。徐大人一生满怀抱负,欲革新历法、造福苍生,却处处受阻,抱负难以施展。如今这改良税制之事,恰似为漏风的屋子修补窟窿,过程或许极为艰难,会触动诸多利益,但总好过眼睁睁看着屋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最终坍塌吧!”此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仿若空气都凝结了。大臣们面面相觑,表情各异,有的满脸惊愕,有的低头沉思。林宇这一番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要害之处。往昔那些蕴含革新智慧的举措,在守旧派的打压下,皆被扼杀于摇篮之中;那些能使国家走向昌盛的绝佳机遇,也因朝堂众人的因循守旧,如沙子般从指缝间悄然溜走。这些令人痛心的过往,此刻宛如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无情地刺痛着每一个尚有良知之人的心。温体仁,作为保守势力的核心人物,长期凭借权谋在朝堂上翻云覆雨,亦是诸多保守行径的幕后推手之一。此时,他顿感浑身不自在,犹如芒刺在背,呆立在原地,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平日里那能言善辩、巧于诡辩的口才,此刻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封印,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嘴唇微微颤动,却吐不出一个反驳的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乾清议政(第2/2页)

接下来的争辩,犹如一场早已注定的闹剧。林宇神色淡定,从宽大的袖子中不紧不慢地掏出铁皮匣子、玻璃瓶等物,逐一摆放在众人面前。那铁皮匣子质地厚实,表面纹理清晰,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冷的光泽;玻璃瓶晶莹剔透,内中所装之物一目了然。他一边展示,一边开口,言辞既带着几分戏谑,又极为犀利,每一句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守旧派观点的要害。

“各位大人,且看这铁皮匣子,材质坚固耐用,可用于装载珍贵物品,防鼠咬防虫蛀,远比传统木匣实用得多。再瞧瞧这玻璃瓶,透光性极佳,在制药、观察等诸多方面皆大有用处,又怎能被视作无用的奇技淫巧呢?”林宇说得斩钉截铁。

只见那户部侍郎,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阴沉下来,犹如被乌云遮蔽的晴空。他的双手剧烈颤抖,仿若被狂风肆虐的秋叶,几乎难以自控。紧接着,他仿若疯狂一般,猛地伸出瘦如柴火棍儿的手指,指向朝堂上新呈上来的物件。此刻,他双唇紧闭,牙关咬得咯咯作响,这是内心愤怒冲破理智的表现。随后,他大声怒喝:“这些新奇玩意儿,乍看之下外表的确颇具吸引力,然而细细思量,却大逆不道至极,与祖宗传承数代的规制全然不同!此乃不折不扣的奇技淫巧,只会蛊惑人心、扰乱视听,乃是祸乱朝堂的开端,恰似星星之火,若不加管束,必将成燎原之势。倘若贸然将其引入朝堂,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犹如蝼蚁筑穴,悄无声息间便能使千里之堤瞬间崩塌,朝堂纲纪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被搅得一团糟。我大明祖宗,历经百余年征战,方创立如此稳固的基业,又怎能因这些荒唐之物毁于一旦呢!”礼部尚书在旁见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赶忙向前跨出一步,身子微微前倾,显得极为恭顺,口中连声附和:“列祖列宗传下的规矩,乃国家之根本,是维持纲常稳定的基石,神圣庄严,不容丝毫亵渎,后世子孙又怎能随意更改?这些突如其来的新奇玩意儿,实乃不祥之物,或许会触怒上苍,招来天灾**,危及我大明社稷。望陛下圣明,洞察其中利害,切勿轻信这些东西背后的蛊惑之言!”一时间,乾清殿里吵得不可开交,各方势力疯狂对线,都想在这场决定国政走向的大辩论里拿捏住全场。那场面,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混战,吵得人脑袋嗡嗡的,根本停不下来。直到崇祯皇帝抬手,脸上带着当皇帝的威严,又透着为国家操碎了心的疲惫,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这一下,跟施了定身咒似的,殿内瞬间安静如鸡。大臣们都吓得一哆嗦,赶紧低头站得笔直,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惹得皇帝不开心,只能乖乖等着皇帝拍板。

“朕命你三日后呈上详细方案。”崇祯目光犀利,先是扫过温体仁那张因为紧张和期待而有点变形的脸。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在朝堂上那是相当有话语权,此刻正眼巴巴地盼着自己的提议能被皇帝采纳。接着,皇帝的目光又落到林宇脸上,林宇一脸自信,仿佛早就胸有成竹。林宇出身宁王府,这次提出的见解特别新奇,直接把朝堂搅得风云变幻。崇祯不紧不慢地接着说:“若能说服各位爱卿……”

“陛下!”温体仁微微欠身,长袖在地面轻轻一拂。抬眸间,眼底那抹阴鸷一闪而过,跟夜猫子盯上耗子似的。最近这段时间,他在自家密室里反复琢磨,早就把林宇当成京城头号大麻烦,恨不能立刻除之而后快。林宇在朝堂上建言献策,人脉越来越广,风头正劲,这可严重影响到温体仁辛辛苦苦搭建的权力版图。听说林宇可能要去蜀地,温体仁心里暗爽,心想着要是能借此机会,把林宇赶出京城,让他远离权力核心,就能大大削弱他的影响力。要是条件允许,偷偷安排人手,在林宇去蜀地的路上设个埋伏,直接把这根扎在心头的刺拔掉,那才叫一了百了,能解他心头大患。这么想着,他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下子从朝臣队伍里蹦出来,那着急的样子,一看就是要拼个鱼死网破。他脸都涨红了,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显然把这场赌局当成翻身的关键。“老臣愿跟宁王世子打个赌。要是这方案最后没法施行,就让宁王世子去蜀地历练整整三年!”说到这儿,他眼角微微一挑,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活像黑夜里准备捕食的恶狼。蜀地那地方,又偏又荒,到处都是山,交通还不方便,经常闹匪患,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简直就是个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温体仁这一招,可谓是老谋深算,算盘珠子都快拨冒烟了。朝堂上,林宇老是直言不讳,对他的主张各种反对,早就成了他眼中钉、肉中刺。这次借着赌约的名义,就是想把林宇远远地打发到那穷乡僻壤,彻底拔掉这颗阻碍他仕途和权谋的钉子,永绝后患。

林宇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明白了温体仁步步紧逼背后的坏心思。朝堂上的人都被温体仁表面那一套给忽悠了,没看穿他肚子里的坏水。可林宇也不是个轻易认怂的主,稍微一想,反而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爽朗得很,带着一股冲破云霄的豪情,好像要把朝堂上这压抑的气氛一下子吹散。“温大人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啊!不过大人知不知道,蜀地栈道因为年久失修,都快散架了,好多路段都坏得不成样子。现在要是从那儿运粮,得绕一百多里路,耗费的人力物力根本没法算。但要是我能用自己的本事,把栈道改良一下,让粮草辎重十天之内就能顺利运到,温大人敢不敢把您家那豪华得不像话的花园捐出来当军用,解前线的燃眉之急?”他目光犀利,紧紧盯着温体仁,说话的语气斩钉截铁,每个字都跟敲钟似的,在这宽敞的朝堂上不停地回响。

退朝的时候,林宇轻轻摸了摸怀里的《蜀地规划增补版》,一下子恍然大悟,终于知道温体仁为啥这么着急把他往蜀地送了。蜀地丰富的盐矿、铁矿,那可都是温家商号的命根子。这场赌局,早就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一场各方利益纠缠在一起的激烈争斗。

想到这儿,林宇心中不禁冷笑,这温体仁为了自家利益,竟如此不择手段。但他林宇又岂会畏惧,此番去蜀地,他定要让温体仁见识见识自己的手段,将这看似棘手的局面彻底扭转过来,为大明朝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