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卞梁的信(第1/2页)
众人听之,都纷纷跪在了地上。
满脸的诚惶诚恐。
“属下该死!”徐凤至惭愧至极。
柳老头,“主公宅心仁厚,此非主公之错也。”
刘茂等人亦是纷纷开口劝说。
赵正道:“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无需掩饰,我的颜面不及民生,不及麾下兄弟们的幸福重要。”
柳见东内心也是暗暗敬佩,就冲着赵正的内圣外王手段,只要他不膨胀,稳扎稳打,手下人都得死心塌地。
“那疾病司贩卖物资的人情有可原,赦免他的过错,其次,要派遣更多的基层官员去村一级扎根。”
“所有基层官员的月薪再上涨三成!”
“此外,我打算每年拿出十万两银子,投入各部,专为麾下基层官员及其直系亲属设立,使得基层官员可以更加心无旁骛的为老百姓服务。”
“这十万两银子会随着麾下地盘的增大而增加。”
众人听后,再次心悦诚服的拜倒,“主公英明!”
这一招厉害了。
虽然花钱,但是对基层官员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好处。
以前条件不好。
但是明州治下,基础设施好,几十万人天天修建道路,连接到村庄。
“乡镇一级有官营的疾病司,就连一些人口过千的大村,也有村疾病司驻扎点。”
“以前一些治不好的顽疾,现在还真不是事儿。”
谁人敢说自己不生病?
这条规矩传下去,基层官员得死心塌地。
而且赵正对乡民是真的好。
这是公认的事情。
“行了,马屁就不用拍了,尽快把这件事落实到位,各部门宣传科要落实到位。”
“是,主公。”
“还有,天冷了,我给麾下所有的官员都准备了两套御寒的衣物,都去领吧。”赵正板着的脸放了下来。
众人都是心中一暖。
谁不喜欢跟着这样事少又大方的主公?
赵正的大方可不只是小恩小惠,比如他给某个部门拨款一万两,只要你把事情办成了,多的钱,你们部门看着分。
就没人不喜欢给赵正办事的。
等到众人离开后,赵正也松了口气,再拿下中南郡,整合所有大军后,赵正麾下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万。
他的实力也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
不过,赵正这时候停下了对外攻伐的脚步,而是对内整治军伍和内政。
六郡近三十州的地盘,管理是一个难题。
所以他决心用两三个月,沉淀一下,等到来年开春,他的实力必然还要再上两个台阶。
到时候,就不需要遮掩,直接横推过去就行了。
至于漠州,他们现在正在攻打百罗国。
而且初雪就要来了,赵正看了天气预报,三天内漠州必然降雪,他们也就只能被迫停止进攻漠州。
“主公,京城来了一批人,说是要见汪成元。”
“谁的人?”
“卞家!”
“哟,老汪的丈人来信了?”
赵正想了想,把汪成元叫了过来。
这家伙现在过得还行,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也饿不死。
得知卞家来人,汪成元道:“八成是来揽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三十章卞梁的信(第2/2页)
赵正并不在意,而是放这些人进来。
卞舒带着卞家人来到了军治所内,见到了汪成元,“三姐夫!”
“哦,是卞舒啊。”汪成元坐在主位上,也是急忙起身,“我还以为岳父大人只是派了几个送信的来呢,这一路过来,没少吃苦吧?”
“还算顺利。”卞舒看到汪成元后也是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三姐夫,你在明州的事情,陛下都说了,还多次在父亲面前夸赞你呢。”
“是吗?”
“那当然了,要不然父亲也不会亲自让我送信过来。”
二人短暂的寒暄后,汪成元道:“你们舟车劳顿,我先安排你们沐浴休息,等晚上我在宴请你们,有什么事情,咱们晚上到书房说。”
卞舒点点头,“一切都听姐夫的安排,对了,三姐夫,这是父亲的亲笔手书!”
接过信,卞舒一群人就下去了。
等一行人离开后,他手里的信就到了赵正的手上,“赵大人,您请过目。”
赵正接过信,看了起来,的确是卞梁的亲笔手书。
信中多为夸赞。
还说以他为骄傲。
说了一堆屁话后,其实就几个目的。
拉近关系,安置家中晚辈。
他把信丢给汪成元。
汪成元看后苦笑道:“我这老丈人,是个高傲的主儿,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拿正眼看过我一次,却没想,现在倒是一口一个贤婿了。”
赵正道:“卞梁还是有用的,毕竟是右相,也是离皇帝最近的人。”
“赵大人的意思是,想利用卞梁刺探情报?”
“这老家伙,想把自家人安排在明州,来往送信必然会多给卞家人一份,以此来验证真假。”
“而且,对方是打算来摘桃子的,你没看出来吗?”
汪成元苦笑,他岂能看不出来?
虽然老丈人信中满是夸赞,可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陛下器重你,我也器重你,到时候你听我号令,咱们翁婿二人,中兴大康。”
要他中兴个屁。
没有兵权,他算个屁。
真以为卞家有多了不起呢?
“不过,卞梁的确有用。”赵正手指敲击在桌面上说道:“让他帮我弄到王命旗牌或者挂将军印!”
汪成元道:“赵大人的意思是,帮您?”
“对,帮我。”
赵正现在的身份比较尴尬,虽然是真正的明州之主,但是之前打的是汪成元的旗号。
现在是个好机会。
“赵大人,我现在明面上也只不过是个经略呢。”汪成元苦笑。
王命旗牌什么概念?
仅次于挂印将军,可以弹劾三品,罢免四品,诛杀五品官员。
而挂印将军,对麾下所有的官员,都有生杀大权。
那是真正意义上的镇国大将。
说句难听的,除了太子和皇帝之外,大康历史上出现的挂印将军只有两次。
一次,是大康太祖的养子。
一次,则是武皇帝中兴大康,任用麾下第一大将为挂印将军。
他汪成元算个屁啊?
赵正淡淡一笑,“就那点出息,经略怎么了,经略就不能往上提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