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何日雁北归 > 第一百零四回 终于回襄阳 不是欢迎啊

何日雁北归 第一百零四回 终于回襄阳 不是欢迎啊

簡繁轉換
作者:只是笑而不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3 16:51:06 来源:源1

第一百零四回终于回襄阳不是欢迎啊(第1/2页)

史弥远这才糊弄金国,让金国继续将国力,消耗在对宋战场上。如果是这样,那史弥远背后有嫌疑的,可是多了去了。

首先,忠义军李全,就十分喜欢见到金国继续与宋国交战。毕竟一旦两国停手,他李全便会成为金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拔不快了。

除了李全,蒙古也有嫌疑。成吉思汗不止一次说过,要好好利用宋金之间得矛盾,用来对付金国。

除了蒙古,还有西夏和辽东的蒲鲜万奴,耶律留哥,哪个都希望看到金国与宋国继续打。

这还都只是表面的,隐藏在下边的,只怕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啊!可见这金国,现在正处在各势力利益纵横交错的中心点,一句一动都牵动着天下的变局。

又更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大家都想看到一个继续被消弱的大金。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谁叫人家大金国,就是这个操行呢!

有几个歇后语说得很好,小母牛喝酒,醉牛逼。小母牛流月经,血牛逼。小母牛坐钻天猴,牛逼上天了。

反正但凡和小母牛有关的词,都可以用在大金国身上。一句话,出来装逼,迟早是要还的。

当然了,宋宇对完颜守绪,还是恨欣赏的。经过这两天的接触,宋宇发现,这完颜守绪虽然是含着金**长大的娃娃。

但却一点不矫情。低调奢华有内涵,用来形容他,很是贴切。尤其是这完颜守绪,跟宋宇说的话,九成都是实话,这是非常难得的。

毕竟宋宇是穿越而来,很多事,只要完颜守绪敷衍胡说,宋宇立马就能看穿。

但很显然,这完颜守绪不懂什么叫忽悠人。很实在,几乎和宋宇,成了无话不谈的亲闺蜜。让宋宇总是觉得,和他交朋友,还是有便宜可占的。

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宋宇在最后和完颜守绪分别之时,微笑着说道“:兄弟,此一分离,天南海北,从此以后,你我二人再想见面,怕是不太可能了。切记,越是紧要关头,越要镇定自若,须知,你在南边,始终有个兄弟。”这话很明显,就是告诉完颜守绪,北边如果混不下去了,南边还有个兄弟能保你一命。

但完颜守绪显然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结果,听了宋宇真情流露却像是死前诀别似的的一席话,疑惑的盯着宋宇看了好一会,才似懂非懂的,露出了感激的微笑。

之后也没留下句话,便率领折损近半得金军,缓缓开拔,奔着北方而去。

其实宋宇现在,是彻底改变了完颜守绪的命运。至于大金国,会因为这小小的改变,迎来多大转机,宋宇却懒得想了。毕竟,现在自己和史弥远,已经到了必须死一个的地步。宋宇现在,可没工夫去猜测别人的死活了。

如此,宋宇在枣阳又呆了数日,其间结交了战场上,袭营救了自己的丐帮一众首领。

只不过,这丐帮成员,八成都是老弱妇孺,对宋宇来说,编成军队是不可能了。

其实想想也知道,他们从北方逃难过来,金人肯定会想方设法留下壮劳力。

剩下的老弱妇孺,金人还嫌它留着费粮食呢。所以能逃到这里的难民,八成都是老弱病残。

不过为了答谢他们,宋宇还是给他们安排了去处,那就是将在襄阳,抄没出来的那些地契。

索性,做了顺水人情,全都散发给了这丐帮。宋宇顺水送的人情,并未想要得到报答,但他不知道,从这一天开始,自己在枣阳干的事,竟悄然传播开来,一时听到的人都成了太子故事迷。

这,还真多亏了丐帮除了要饭之外得另一项特长,那就是走街串巷说快板。

宋宇又给枣阳发了军饷粮草,留下了孟宗政的其中一个儿子守备枣阳,这才带领来时的众位兄弟,和孟家父子等人,向着襄阳而去。

但是在临走前,还是留下了命令,要他们善待接纳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好生安置,没钱了,没粮了,没地分了。就直接来襄阳取。

相较于来时的队伍,这宋宇回襄阳的队伍,足足扩大了近二十倍。多出来的,便是枣阳附近没有田地的流民。这三天来,宋宇是到处张榜,招揽附近的流民,为的就是把襄阳得田地,分给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就这样,浩浩荡荡二十万人的流民队伍,簇拥着当朝太子宋宇的大旗,缓缓向襄阳走去。

襄阳一面,自打宋宇走后,余阶这些日子来,可没闲着。就在宋宇走的第二天,这襄阳竟然流言四起,而这流言,竟然说什么史嵩之赶着大批牛羊,又去舔金狗主子腚眼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零四回终于回襄阳不是欢迎啊(第2/2页)

仅仅半日,整个襄阳便开始人人骂娘,局势颇为紧张。好在余阶不是个糊涂人,一看势头不对,立马想出了对策,那就是拿出宋宇留下的印信,四处张榜,说明了**,驴群,其实是太子与金人开战的坐骑。而且名言,只要等个十数日,定然真相大白。这才暂时稳住了襄阳百姓的怒火。

而余阶也不知是懵对了,还是怎的,宋宇回来的这天,正好是第十天。只见余阶手里拿着宋宇写来的书信,欣喜不已,赶忙叫上了留守的一众人,老早便来到了北门等候。

哪知这余阶,一等就等到了黄昏。才迎来了宋宇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难民队伍。

余阶看着这狼狈不堪的流民队伍,心里十分好奇,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拉住宋宇那头黑白相间的花毛驴,关切的问道“;殿下,你可回来了,再不回来,小弟可镇不住这襄阳百姓激动的心情了!”

宋宇拍了拍脸上的尘土,笑着说道“:余老幺,十数日不见,可想死本殿下了。”

言罢,宋宇跳下了驴背,却见襄阳北门内挤满了百姓,心中疑惑,指着襄阳北门内站立的百姓说道“:这些百姓,为何全都在此处?”

得,看来宋宇还什么都不知道。

余阶听宋宇问起此事,忙说道“;不瞒殿下,你走后的第二天,这襄阳便乱成了一锅粥。也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散播流言,说殿下的**驴群,是那史嵩之孝敬金狗主子的礼物。就这句话,差点没把襄阳搞得暴乱。还好小弟拿出了殿下走时留下的印信。发布榜文,澄清事实,这才暂时稳住了群情激愤的襄阳百姓。没让他们把衙门拆了。由于许他们十数日后,殿下定然凯旋而归,这不,襄阳百姓现在都在等着殿下,给他们个说法呢。本来这些百姓都要出来迎接,但小弟怕有人趁乱逃离。走漏了消息,这才将它们,挡在了北门之内。”

宋宇听了这个解释,苦笑着摇了摇头,感情,这襄阳百姓,不是因为自己打了胜仗欢迎,而是都在等着自己解释牛和毛驴赶到哪里去了?

想到此,宋宇指着身后老长的难民队伍,解释道“:喏,这些人,都是聚集在枣阳得北地流民,前些日子已经和你在信中说了,那些田宅土地,你可事先布置妥当?“

余阶听了,赶忙回道“;田宅土地已经清理造册,只待这些流民,在空白表册上签字画押,便可在这襄阳周边,得到一块土地,至于耕牛等物,小弟还没来得及采买,看来这几天得加紧办理此事了。“

“;不着急,慢慢弄,其实也怪我,身边全带的大老粗,就你一个文官,当初要是知道这襄阳之行会发展成这样,就该叫上刘克庄他们一块来,这倒好,把你忙的跟孙子似的。“宋宇一脸歉意的对余阶说道。

余阶摇了摇头“;殿下,小弟忙的过来,只是小弟要奉劝您一句,公然违抗朝廷命令,收容这些流民,即使是皇室,也是重罪一条。不过,现在咱犯的事也不少了,整个京湖,现在都让殿下您给整成独立小朝廷了。正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咱也不怕多这一条罪了,索性胡闹到底吧。“言罢,余阶又将宋宇扶到了驴背上。亲自牵着毛驴,吩咐众人,向着城内走去。

宋宇顺着余阶的力道,坐回了驴背上,自言自语道“:小朝廷?别说,还真像!”

看前边百姓众多,宋宇忙整了整身上铠甲,对着余阶继续说道“;余老幺,你觉得,我把孟老将军,留在襄阳,主持局面如何?“

余阶牵着宋宇的花毛驴,边走边答道“:孟老将军乃是岳家军嫡传,其父孟林,祖父孟安,都曾追随岳飞左右。可以说是三代忠良。殿下让他来守襄阳,是再好不过。只不过,我大宋向来没有武将独守一城之例,殿下是不是再安排个文官相佐?“

余阶说的,宋宇都明白。其实这孟家,在历史上是五代忠良。孟宗正上边是父孟林,祖孟安。

而之后继承其遗志得,便是儿子孟珙,孙子孟之经。如果宋朝不灭,他老孟家估计还会有六代七代忠烈,没办法,人家家教好。孩子都懂事。

但余阶后一句话,宋宇却有些不赞同,说白了,对武人得猜忌与排挤,贯穿了整个两宋时期。包括他余阶,也是因此饱受诟病,最终被气死。现在余阶亲口提醒自己,坏了他老赵家得祖宗规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