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何日雁北归 > 第六回 临安城御街 小胡同混战

何日雁北归 第六回 临安城御街 小胡同混战

簡繁轉換
作者:只是笑而不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1 15:26:55 来源:源1

第六回临安城御街小胡同混战(第1/2页)

程保两人赶紧应“喏”,

可一边的小小却开口说话了“:殿下,奴家也想去给老先生请罪,毕竟这件事因奴家而起,还请殿下恩准。”

宋宇一听小小也要去,心里暗道:这间谍,绝对是专业的。见风使舵,那叫一个及时。

“:哦?想通啦?”宋宇满脸坏笑的问道。

“:奴家知错了,是奴家太任性。坏了殿下名声。”小小跪下满脸诚恳的说道。

好卧底啊,宋宇在心中赞叹。这种人才真不知道史弥远从哪找的。俗话说的好,心怀大奸之人,必以大忠示人。

这丫头年纪虽小,但是深谙此道啊,想到此,宋宇打算答应她,对于这些卧底,与其让他偷偷摸摸监视你,不如放身边光明正大的监视。

只要不像先前那样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瞎折腾,其他都好说。毕竟真撕破脸,大家谁都不好过。

收拾停当,一行人出了会客厅,向府门外走去。本来宋宇以为那竹楼是自己的住处,等到彻底走了一遍这座府邸后才发现,这祁国公府着实不小。

那花园的竹楼原来是所谓“金屋藏娇”里的“金屋”,也就是那个胡闹太子为了博得小小欢心,专门给人家盖的。

出了竹楼是花园,花园再向外便是后院,是府内各勤杂人员的住处,过了后院的前院才是府内会客,以及太子的住处。

看到这里,宋宇才明白,原来那座竹楼,就是一个玩乐的地方,干正事还得是前院。想到此处,宋宇不禁羡慕,怪不得古代书生为了金榜题名呕心沥血的夜读,争当王侯将相呢?

临安,可不是南宋的京师,南宋的京师依然是被金人占据的汴梁,这南宋称临安为行在,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南宋皇室暂时住在这,迟早是要回汴京的。

可终南宋一世130余年,也没能再回到故都。如果从空中俯瞰,这临安是个不规则的长方形,中间一条御街横贯南北,两侧皆是店铺与手工作坊。

达官贵人多住于城北御街旁,或隐于御街店铺之后。祁国公府紧靠皇城,换成位置偏南,所以想要去负荆请罪,众人得沿着御街一路向北。

这一路上,看惯了现代建筑的宋宇,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这御街上,光是古色古香的二三层小楼就不可计数,沿街摆摊的,叫卖的,更是热闹非凡。而于路的商旅熙熙攘攘,不可胜数,其中还不乏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临安的繁华,可见一斑。

正应了辛弃疾那首诗: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小小这一路走来也被街市繁华吸引,只见她穿着白色丝绸裙,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好奇的在这街市之上,蹦来跳去的买东西。

程保赵国则紧跟在小小身后帮她拿东西。三人忙得是不亦乐乎。

看到这一幕,宋宇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那个胡闹太子这阵子真的把小丫头憋坏了。沿路的首饰,布匹,还有服装店,让这丫头挨个光顾了个遍。

宋宇不时回头看看被各种包裹压得满头大汗的程保俩人,心里一阵发寒。看来这女人的天性,就是要逛街的...还好自己是太子。不然...

在宋宇等人的再三劝说强调下,小小这丫头才一脸诚恳的点头表示不会再买了。

可宋宇看着那不可胜数的包裹,程保俩人实在拿不了了,干脆让他俩买了路边一个货郎的小推车推着,也能减轻一下负担不是...

就这样一行人好不容易走出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了一条小路上,与刚才热闹的御街相比,这里简直是两个世界。

本来好不容易挤出人流的宋宇等人,以为能喘口气了,可走了没多远,小小忽然开口提醒“:殿下,咱们先回去一下吧,奴家刚才好像买了东西忘了拿。”

宋宇一听她这么说,眉毛不禁抖了抖,没好气的说道“:忘了就别要了,回去的时候再从新买。”

可刚说到这里,忽然听到前边隐约传来了弱弱的呼救声“:来人呐!救命!”

宋宇心里一紧,有人呼救?忙回头望着众人说道“:前面好像有人在喊救命呢。”

众人竖起耳朵听了听,余阶率先开口“:还真是,殿下,要不要去看看?”

可一旁的小小却冷冷说道“:光天化日的,哪来的救命声?要去你去,本姑娘可不去,本姑娘还得回去拿东西呢。”

宋宇看着各执一词的两个人无奈的笑了笑:“:既然被本殿下听到了就得去看看。”

说完也不理会众人,循着声音向前走去。

待走过几条小胡同之后,声音越来越清晰,只听见一个粗重的男声说道“:喊喊喊!喊破喉咙也没人会来救你,别说你喊不来人,就算你喊来了,这临安城里敢管本少爷闲事的,恐怕还没生出来呢。再说,本少爷等小美人你从这路过,可不是一日两日了,今日本少爷便在这里把你就地正法了,看你那固执的老子,能把本少爷怎么样,嘿嘿嘿!”说完传出一阵淫笑声。

紧接着一阵满是怒气的女子之声随后传来“;你这个畜生,你就不把杨皇后放在眼里吗?”

听到这里宋宇浑身一颤,杨皇后?有人敢调戏皇后?事不宜迟,宋宇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了声音传出的胡同口,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胡同里的流氓说道“:呔,放开那皇后!”

可这话刚说出口就后悔了,只见这胡同是条死胡同,三面皆是矮墙,连个门都没有,里面黑压压的十几个壮汉,将两个弱女子堵在了墙根,见有人说话,唰唰唰的将目光全都锁定在了宋宇身上。宋宇这心里悔啊,让你耍帅吧,这回一顿胖揍是免不了了...

穿越前就因为多管闲事,惹来解决不掉的麻烦,最后三天两头被不良少年收拾,直到被迫转学。穿越后,本以为是太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应该吃不了亏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回临安城御街小胡同混战(第2/2页)

结果对面十几个,自己带来的那俩人,让对面塞牙缝估计都不够。

但这些流氓并没有迅速冲过来,反而是让开了一条道,从人堆里走出来一个不到1米6的小胖子,长得矮吧也就算了,还一脸的麻子。

就这模样,要是有个选丑比赛,这货肯定是冠军。只见这小胖子嘴角上扬,一副谁也不服的样子,走出了人群,看了看站在胡同口的宋宇就一个人,不禁哈哈大笑“;本少爷当是哪路神仙呢,原来就是一个疯子。”

说完冲着身后的壮汉怒了努嘴“:照死里打”。

说时迟那时快,身后的余阶和程保赵国俩人也推着车赶来了,三人眼见胡同里涌出来一群壮汉,冲着太子而去,顿时大惊失色。

也顾不得那许多了,扔了小推车冲着那群壮汉打将过去。由于出门之前和程保赵国俩人说了穿便装,所以俩人也没带刀,而余阶文人打扮,更不可能带武器了。

三人就这样赤手空拳的和十来个流氓打在了一起。本来宋宇撸袖子就要冲上前去帮忙,可随后便发现程保赵国这三人似乎都是练家子,赤手空拳和十来个壮汉打,竟然没没有一个漏网之鱼冲到自己身边。

就这样,宋宇索性在一边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宋宇心里暗道:今天真是开了眼了,原来这武功并非花架子,倒没后世那么夸张,一骑当千什么的。但以一敌十还是有可能的。

就像现在,这三人中的程保,赵国拳脚姿势颇为相似,应该是一个师傅教的,怪不得自己让程保喊人,他喊来了赵国。看来这俩人还颇有渊源。

但他俩这路功夫,明显没练到家,姿势十分笨拙,身上已经被对方踢出了不少脚印。

反观余阶那边倒是轻松了许多,余阶并未动用双手,一直潇洒的背着手,用双腿踹来踢去。

不过就是这腿法,对方三五个大汉却不能近身,对方拿刀来砍,余阶只是身体一闪,右脚一踢那刀便被他踢出去老远。

没多久围着他的那几个大汉便都被卸了兵器,只能赤手空拳的挨踹。看到这里宋宇不禁暗暗叫好,没想到这余阶瘦瘦弱弱的一副书生模样,却深藏不漏。怪不得人家投军后,能从小兵做到一方统帅,显然是有真本领傍身。真是不能小看了这些古代的名人啊。

可是等宋宇转过脸来再看程保他俩时,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程保还好点,此时夺了对方混混手中一把朴刀,呀呀呀杀猪似的边喊叫边胡乱挥舞。

周围几个混混也不知是被程保的喊叫声震慑到了,还是害怕程保手里那把胡乱挥舞的朴刀伤到自己,愣是没人敢上前一步。

不过看得出来程保是在硬撑,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子不停顺着脸颊流淌,显然到了力竭的档口,落败是早晚之事。

赵国更别提了,此时已经被打翻在地,五个壮汉正围着他爆踩,他现在躺在地上只有招架之力,想起身再战已经是不可能了。

看到赵国倒地,宋宇这心里有点慌了,赵国可是拖住了五个壮汉,他要是落败,这五个壮汉下一个对手就是自己。

可要是自己冲上去救赵国吧?估计也是盘菜,地上再多个人的事...

要说这不会武功的人,一到性命相关的时候,都会想到找件武器防身,宋宇也不例外,可翻遍了身上,除了点散碎银子,就是身后背的那把戒尺了。

那东西打手心还行,打人实在不靠谱。无奈之下,宋宇开始扫视周身附近,想在路边找块石头或者木棍什么的,给自己壮胆。

不过石头没找到,倒是找到块大青砖,也不知道这宋朝的烧砖师傅手艺怎么样,结实不结实,不过光看这块转的个头,就比后世的板砖大了两倍有余。

宋宇不动声色的摸过去,一只手将砖拿在手里掂了掂,还挺沉。索性便抱在了怀中,开始在人群里寻找那些个长的寒碜的,欠拍的目标。

找来找去,发现对面那群壮汉一个个都跟健美教练似的,露着黝黑的小肌肉,估计哪个都不好惹。

正垂头丧气的时候,忽然想起刚才那个小胖子来,暗自奇怪这小子哪去了?找来找去才发现,原来这货被混战的人群挡在了后面,只见这货一脸的坏笑,双手抱胸,斜着个脑袋,很悠闲的看着这群人混战。还不时地指指点点,让往死里打。

宋宇在心里骂道:孙子,在这呢,胆还挺肥,身边一个人都没留,看本太子偷偷摸过去,给你开了瓢。嘿嘿!

想到此,宋宇便和这混战的人群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动声色地,从麻子脸的视野盲区向他摸去,等到离那货约摸不到二十米的时候,宋宇突然一个加速,双手举着板砖,呀呀呀的怪叫着冲了上去...

事后据当事人宋宇描述,自己是很有风度的,丝毫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的冲了过去。

据被救的两位女子描述,太子殿下当时叫了,叫的好大声呢...

据被害人描述,当时宋宇不但怪叫了,还空出来一只手,擦了擦鼻涕...

这些人里,余阶证词比较符合事实。他声称殿下根本没怪叫,并且以自己的前途做担保。

历史称谓解析:可能有很多人看了本书的称谓会有点不解,在这里我得把大多称呼说一下,对于这些侍卫一般自称小人,小的,在下,属下,小将。女性称呼自己奴家,妾身,小女子。而当官的都在自己称谓前加个本字,比如本官,本提辖,本相。太监们自称小侍,本内侍,咱家,本监,小臣。而民间和太监多称呼皇帝为赵大官家,官家。总之宋代普遍在自己称谓里加“奴”的只有女性。千万不要拿清代的称谓说事,大清的官员,太监,将军,都以为奴为荣,比如家奴,奴才,奴婢,老奴,皇上称呼下边人那更简单了,不管文官,武将,一律都是狗奴才。这是人家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在元朝以前,不管对方男性身份多低,你加个奴字,就是骂人的。例如著名的三姓家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