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 > 第六十四章 言官叩阙

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 第六十四章 言官叩阙

簡繁轉換
作者:风吹雨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4:17 来源:源1

第六十四章言官叩阙(第1/2页)

晨雾还未散尽,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已跪满了身着青袍的言官。三十余人列成三排,手捧弹劾奏折,脊背挺得笔直,像一片沉默的青竹。为首的是御史中丞李默,他花白的胡须上凝着霜气,声音却洪亮如钟:“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勿将隋珠公主嫁与北椋!”

这声呐喊穿透薄雾,撞在朱红的宫墙上,又反弹回来,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来往的内侍和侍卫都屏住了呼吸,连脚步都放轻了——谁都知道,这群言官是太子赵篆的“刀”,此刻亮出来,是要与皇帝硬碰硬。

紫宸殿内,赵淳正看着周显从北椋发来的急报。信纸一角被风掀起,上面“徐骁已备妥接亲仪仗”几个字格外刺眼。他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泛白。

“陛下,言官们在太和殿前跪了半个时辰了。”大太监李德全躬身禀报,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李中丞说,若是陛下不收回成命,他们就跪到……跪到天荒地老。”

赵淳放下信纸,目光透过窗棂望向太和殿的方向,那里隐约传来整齐的呼号声。他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天荒地老?他们有多少日子可跪?”

李德全不敢接话,只是垂着头。他在宫里待了四十年,深知这位皇帝的脾气——看似温和,实则比谁都犟。当年先皇废长立幼,朝野震动,是陛下用三年时间肃清反对者,将权力牢牢握在手里。如今太子和言官联手逼宫,怕是要触怒龙颜。

“传朕的话,”赵淳忽然道,“让他们进来。朕倒要听听,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陛下……”李德全有些犹豫,“言官们情绪激动,怕是会说出不敬之语。”

“不敬?”赵淳挑眉,“朕是天子,连听几句真话的度量都没有?让他们进来。”

“是。”

片刻后,李默带着七位核心言官走进紫宸殿。三十余人鱼贯而入,青袍摩擦着金砖地,发出沙沙的声响。他们走到殿中,“噗通”一声齐齐跪下,动作整齐划一,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臣李默,叩见陛下!”

“臣王瑾,叩见陛下!”

“臣……”

七人的声音在殿内回荡,震得烛火微微晃动。

赵淳端坐在御座上,看着阶下这群“文骨铮铮”的言官,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也是这样一群人,跪在太和殿前反对他登基。那时的他,还需要用雷霆手段才能压下非议。如今,他已是执掌天下的帝王,却还要面对这群人的逼宫。

“你们想说什么,说吧。”赵淳的声音平静无波。

李默膝行半步,举起奏折:“陛下,北椋徐骁乃是国之巨蠹!当年他在青州屠戮降兵三万,血流成河;在西域私开马场,囤积战马十万;如今更是拥兵自重,对朝廷阳奉阴违!这样的乱臣贼子,岂能与皇家联姻?”

另一位言官王瑾紧接着道:“陛下,北椋世子徐凤年,更是个纨绔子弟!坊间传闻,他强抢民女,滥杀无辜,连自己府里的侍女都能随意杖毙!隋珠公主金枝玉叶,若嫁与此人,岂不是推入火坑?”

第三位言官声音更激愤:“陛下!联姻之事,关乎国体!若将公主嫁与北椋,天下人会说我大靖无人,只能靠牺牲女子换取苟安!臣等宁愿死,也不愿见陛下留下千古骂名!”

七人轮番上奏,言辞犀利,句句都往“联姻是耻辱”“徐骁是反贼”“徐凤年是禽兽”上引。他们的声音越来越高,唾沫星子溅在金砖上,带着一股孤注一掷的狠劲。

赵淳始终没说话,只是把玩着手指上的玉扳指。那玉扳指是他登基时,西域小国所献,质地温润,却也坚硬。

等七人都说完了,殿内陷入一片死寂。言官们低着头,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砸在地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小点。

“说完了?”赵淳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李默深吸一口气,再次叩首:“臣等所言,句句肺腑!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肺腑之言?”赵淳笑了,从御座上站起身,缓步走下台阶。明黄的龙袍拖在地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走到李默面前,弯腰拿起那份弹劾奏折,翻了两页,忽然问道:“李爱卿,你说徐骁屠戮降兵三万,可有证据?”

李默一愣,随即道:“朝野皆知,何需证据?”

“朝野皆知?”赵淳把奏折扔回给他,“二十年前青州之战,降兵中混有北狄死士,意图刺杀主帅。徐骁是为了稳住军心,才不得不痛下杀手。此事有兵部卷宗为证,你看过吗?”

李默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赵淳又看向王瑾:“王爱卿说徐凤年强抢民女,可有姓名?有地点?有时间?”

王瑾脸色发白:“臣……臣是听坊间传闻……”

“传闻?”赵淳的声音陡然提高,“仅凭传闻,就能污蔑北椋世子?就能否定一桩关乎北境安稳的婚事?你们食君之禄,就是这样为国分忧的?”

王瑾浑身一颤,把头埋得更低了。

赵淳环视七位言官,目光如刀:“你们说联姻是耻辱,可你们知不知道,北狄的铁骑已经到了雁门关外?知不知道南楚的降兵在江南蠢蠢欲动?知不知道西蜀的土司正在囤积粮草?”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股压抑已久的怒火:“朕用一场联姻,换北境三年安稳,换朕有时间收拾这些烂摊子,这叫耻辱?那什么叫荣耀?是让你们这群只会动嘴皮子的言官,去挡北狄的箭?还是让隋珠公主穿着凤袍,去跟徐骁谈判?”

言官们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一个劲地磕头:“臣等罪该万死!”

“罪该万死?”赵淳冷笑,“你们是罪该万死!但不是因为进谏,是因为一叶障目,是因为党同伐异,是因为把个人政见,凌驾于江山社稷之上!”

他猛地提高声音:“李德全!”

“奴才在!”李德全连忙上前。

“把这些‘忠臣’拖下去!”赵淳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默罚俸一年,闭门思过!其余六人,各打二十大板,扔进诏狱,好好反省反省,什么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陛下饶命!”

“陛下三思!”

言官们吓得魂飞魄散,哭喊着求饶。可侍卫们已经冲了进来,像拖死狗一样把他们往外拖。李默挣扎着回头,嘶哑地喊道:“陛下!太子殿下不会同意的!您这样做,会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赵淳看着他被拖出殿门,眼神冰冷:“太子?他还管不了朕!”

殿内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跳动的声音。赵淳站在殿中,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是动了真怒。李德全小心翼翼地递上一杯茶:“陛下,消消气。”

赵淳接过茶杯,却没喝,只是看着窗外:“去东宫,把太子叫来。”

“陛下,现在吗?”李德全有些犹豫,“刚处置了他的人,怕是……”

“现在!”赵淳的语气不容置疑。

东宫文华殿里,太子赵篆正看着一幅北境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北椋的势力范围,密密麻麻,像一张张开的血盆大口。

“殿下,李中丞他们已经在太和殿跪了一个时辰了。”张敬之站在一旁,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安,“要不要再加点火候?让六部的同僚也去凑凑数?”

赵篆摇摇头:“不用。言官是清流,他们去最合适。人多了,反倒显得刻意。”他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北椋的边界,“只要能阻止联姻,这点代价不算什么。”

正说着,一个内侍匆匆跑进来:“殿下,陛下……陛下让您去紫宸殿。”

赵篆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知道了。”

等内侍走后,张敬之担忧道:“殿下,陛下这时候召您,怕是……”

“怕什么?”赵篆站起身,理了理衣袍,“我是太子,是大靖的储君。阻止这场荒唐的联姻,是我的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言官叩阙(第2/2页)

他走到殿门口,忽然停下脚步:“张大人,你立刻去翰林院,让王学士把整理好的北椋军饷账目送到紫宸殿。我要让父皇看看,徐骁是怎么掏空朝廷的!”

“是!”

紫宸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赵篆走进殿时,正看到李德全在指挥内侍打扫地上的血迹——那是言官们被拖出去时留下的。

“儿臣参见父皇。”赵篆躬身行礼,声音平静。

赵淳背对着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你都知道了?”

“儿臣听说了。”赵篆道,“李中丞他们言辞过激,冲撞了父皇,是该罚。但他们的心意,是好的。”

“好的?”赵淳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盯着他,“在你看来,用二十大板和诏狱,来惩罚一群‘心意好’的臣子,是应该的?”

赵篆迎着他的目光,不卑不亢:“父皇是天子,臣子冲撞圣驾,自然该罚。但儿臣也认为,联姻之事,确实不妥。”

“不妥?”赵淳一步步逼近,“哪里不妥?是北境的安稳不妥,还是江南的富庶不妥?还是你觉得,用一场战争,来证明你的‘削藩十策’,才妥当?”

“儿臣不是这个意思!”赵篆连忙道,“儿臣只是觉得,对付北椋,不该用联姻这种软弱的方式。我们有足够的兵力,有足够的财力,完全可以……”

“完全可以什么?”赵淳打断他,“完全可以让北境战火重燃,让百姓流离失所,让南楚和西蜀趁机作乱,让大靖的江山分崩离析?”

他指着殿外:“你以为那些言官是为了江山社稷?他们是为了你的‘削藩十策’!是为了让你这个太子,能在将来的史书上,留下‘英明神武’的名声!可他们不在乎,这名声背后,要流多少血!”

赵篆的脸色有些发白,却依旧坚持:“父皇,儿臣是储君,将来要继承这江山的!儿臣不能看着北椋成为心腹大患!徐骁现在对朝廷恭顺,是因为他还需要朝廷的支持。等他平定了北狄,回过头来,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我们!”

“你以为朕不知道?”赵淳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朕当了二十年皇帝,徐骁是什么样的人,朕比你清楚。他是一头狼,但只要喂饱了,暂时就不会咬人。”

他叹了口气:“篆儿,帝王之道,不在于一味强硬,在于制衡。北椋是狼,北狄是虎,南楚是蛇。我们要做的,是让狼去咬虎,让蛇去缠狼,而不是我们自己冲上去,跟它们硬碰硬。”

“可联姻就是喂狼!”赵篆激动道,“狼是喂不饱的!今天我们送公主,明天就要送土地,后天就要送江山!”

“放肆!”赵淳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江山是朕的,是赵家的!岂是你说送就能送的?”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朕让风雅嫁去北椋,不是送,是安插一颗棋子。有她在北椋,徐骁就不敢轻易反。等朕收拾了南楚和西蜀,腾出手来,再跟北椋算总账!”

赵篆还想争辩,却被赵淳打断:“你不用再说了。联姻之事,朕意已决。周显已经在去北椋的路上,徐骁也备好了接亲仪仗。你要是还认朕这个父皇,就给朕安分点!”

赵篆看着父皇决绝的眼神,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他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儿臣……遵旨。”

“退下吧。”赵淳挥挥手,重新转过身,望着窗外。

赵篆躬身行礼,转身离开。走到殿门口时,他忽然停下脚步,声音低沉:“父皇,儿臣只希望,将来您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赵淳没有回头。

等赵篆走后,赵淳才缓缓坐下,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一饮而尽。茶很苦,像他此刻的心情。他知道太子是对的,徐骁确实是心腹大患。可他更知道,现在不是动北椋的时候。

“李德全。”

“奴才在。”

“给周显发密旨。”赵淳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让他告诉徐骁,公主嫁妆,朕会亲自督办。但有一条,必须保证公主的安全。若是风雅受了半点委屈,朕就是拼了这江山,也要让北椋陪葬!”

“是。”

与此同时,坤宁宫的偏殿里,皇后赵稚正看着一幅北境的舆图。图上用金线标出了从京城到北椋王府的路线,蜿蜒曲折,像一条金色的长龙。

“娘娘,太子殿下从紫宸殿回来了。”春桃低声禀报,“听说……陛下把言官们都处置了。”

赵稚点点头,没有说话。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太子和皇帝的政见分歧,迟早要爆发。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激烈。

“公主呢?”赵稚问。

“在里屋看书呢。”春桃道,“不过……奴婢看她好像有点心事,书翻了好几页,都没动地方。”

赵稚叹了口气,起身走进里屋。赵风雅正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本《北境杂记》,眼神却有些涣散。

“风雅。”

赵风雅回过神,连忙起身行礼:“母后。”

“在想什么呢?”赵稚在她身边坐下,拿起那本《北境杂记》,“在看北境的风光?”

“嗯。”赵风雅点点头,“书上说,北境的草原很大,到了夏天,到处都是野花。还有,那里的星星比京城的亮。”

“是啊。”赵稚笑着说,“北境有北境的美。虽然冷了点,但也有不一样的风情。”

赵风雅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母后,外面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刚才好像听到侍卫说,言官们被打进诏狱了。”

赵稚摸了摸她的头,柔声说:“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些大臣对这桩婚事有不同的看法,跟你父皇争辩了几句。你父皇脾气不好,罚了他们几下,过几天就没事了。”

“真的吗?”赵风雅有些担心,“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嫁给徐凤年?是不是觉得……我给皇家丢脸了?”

“胡说什么呢。”赵稚握住她的手,“你是父皇和母后最疼爱的女儿,是大靖的公主,嫁给谁都不丢脸。那些大臣,只是担心你去北境受苦。”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风雅,母后知道,让你嫁去北境,委屈你了。但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去的。你带着父皇的期望,带着大靖的安宁,带着无数百姓的安稳。你是去做大事的。”

赵风雅看着母后坚定的眼神,心里忽然安定了许多。她点点头:“母后,我知道了。我不会让您和父皇失望的。”

“好孩子。”赵稚欣慰地笑了,“过几天,母后带你去库房挑嫁妆。想要什么,尽管跟母后说。咱们皇家的公主,嫁过去就要风风光光的,不能让北椋的人看轻了。”

“嗯。”

母女俩又说了会儿话,大多是关于北境的风土人情。赵稚仔细叮嘱她,到了北境要注意保暖,要跟徐凤年好好相处,要有公主的气度,也不能受委屈。

赵风雅听得很认真,把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她知道,自己这一去,就再也不是那个可以在御花园里放风筝的小公主了。她肩上,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等赵风雅回房休息后,赵稚独自坐在偏殿里,看着那幅北境舆图。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宫灯一盏盏亮起,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她拿起一支金笔,在舆图上圈出北椋王府的位置,轻轻叹了口气。这场联姻,到底是对是错,她也不知道。但她知道,为了这江山,为了这天下的百姓,总得有人做出牺牲。

而她的女儿,就是那个勇敢的牺牲者。

夜深了,紫宸殿的烛火依旧亮着。赵淳坐在御座上,看着周显从北椋发来的第二封急报。上面说,徐骁看到朝廷的联姻旨意后,很高兴,亲自去马场挑选了一百匹最好的战马,作为回礼。

赵淳看着那行字,忽然笑了。徐骁越是表现得恭顺,他心里就越清楚,这头老狐狸,绝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但他别无选择。

他拿起朱笔,在急报上批了两个字:“准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