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 > 第六十三章 东宫议国策

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 第六十三章 东宫议国策

簡繁轉換
作者:风吹雨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4:17 来源:源1

第六十三章东宫议国策(第1/2页)

“当——当——”的钟声穿透薄雾,在宫阙间回荡。礼部尚书周显穿着一身簇新的绯色官袍,站在紫宸殿外的丹墀下,手里紧紧攥着象牙朝笏,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是寅时三刻就从府里动身的,马车在空旷的长安街上碾过薄霜,发出“咯吱”的轻响。作为两朝元老,他在宫里待了三十年,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可今早接到内侍省的传召时,他心里还是“咯噔”一下——皇帝特意点名要在早朝前提他见驾,十有**是为了北椋那桩事。

“周尚书,陛下在里面等着呢。”一个面生的小太监从殿内走出,躬身引路。

周显定了定神,跟着小太监走进殿内。昨夜的烛火已经换过,新燃的龙涎香在空气中弥漫,带着清冽的木质香气。皇帝赵淳正坐在御座上,手里翻着一本奏折,见他进来,抬了抬眼皮:“来了?”

“臣周显,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显撩袍跪地,动作一丝不苟。

“起来吧。”赵淳放下奏折,指了指旁边的锦凳,“坐。”

“谢陛下。”周显小心翼翼地坐下,半个屁股悬在凳边,时刻准备起身谢恩。他知道,在这位心思深沉的皇帝面前,哪怕是坐姿,都不能有半分逾矩。

“北椋的岁贡清单,你看过了?”赵淳开门见山,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回陛下,臣看过了。”周显欠了欠身子,“徐将军此次所备岁贡,品类丰渥,远超往年,足见其对朝廷的恭顺之心。”

赵淳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从御座旁拿起一卷画像,递给他:“你瞧瞧这个。”

周显双手接过,展开一看,画的是个年轻男子,眉目俊朗,站在梨花树下,手里握着一卷书,神情闲适。他心里一动,试探着问:“陛下,这位是……北椋世子?”

“正是徐凤年。”赵淳道,“坊间都说他是个纨绔子弟,可依朕看,能让徐骁那老狐狸选为继承人的,绝非等闲之辈。”

周显把画像卷好,双手奉还,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皇帝特意让他看徐凤年的画像,又提了北椋的岁贡,十有**是要把皇家的女儿嫁过去——宫里适龄的公主,只有隋珠公主赵风雅一人。

“陛下,”周显斟酌着开口,“臣斗胆问一句,莫非陛下有意……与北椋联姻?”

赵淳笑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周爱卿果然是明白人。不错,朕打算将风雅许配给徐凤年,你觉得此事可行?”

周显沉吟片刻,躬身道:“陛下圣明。北境不稳,则天下难安。与北椋联姻,既能彰显朝廷怀柔之意,又能以亲缘羁绊约束徐骁,实乃安邦上策。只是……”

“只是什么?”赵淳追问。

“只是太子那边,怕是会有异议。”周显的声音压得很低,“太子近日正召集言官,草拟‘削藩十策’,其中便有针对北椋兵权的条陈。若是此时提出联姻,怕是会与太子的主张相悖。”

提到太子赵篆,赵淳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朕知道他在忙什么。可削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北狄的铁骑还在雁门关外虎视眈眈,这时候动北椋,无异于自断臂膀。”

他站起身,走到周显面前,目光锐利如鹰:“周爱卿,你是礼部尚书,掌管天下礼仪婚嫁。朕想让你亲自去一趟北椋,名为‘慰问边军’,实则与徐骁商议联姻事宜。你敢去吗?”

周显心里一凛,随即伏地道:“臣万死不辞!为陛下分忧,为江山社稷,臣虽万死,亦无悔!”他知道这趟差事不好办——去北椋见徐骁,无异于与虎谋皮;回来还要面对太子的诘难,两头不讨好。可君命如山,他没有选择。

“好。”赵淳扶起他,“朕给你三个月时间,去北椋,把事情敲定。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跟朕开口。记住,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臣遵旨!”

从紫宸殿出来时,天已经大亮。朝阳透过云层洒下来,给琉璃瓦镀上了一层金辉。周显站在丹墀上,望着远处的东宫方向,轻轻叹了口气。他仿佛已经能想象到,太子得知此事后,会是怎样的雷霆震怒。

东宫的文华殿里,气氛果然如周显所料,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

太子赵篆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坐在紫檀木书案后,手里捏着一本《资治通鉴》,却半天没翻一页。他今年二十五岁,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年轻人的锐气,只是此刻脸色铁青,眼神里燃着怒火。

“你们都听到了?”赵篆把书往案上一摔,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父皇竟然要把七妹嫁给徐凤年那个纨绔!还要让周显那个老狐狸去北椋说和!这是把我大靖的脸面,往地上踩!”

站在他面前的,是三位心腹大臣——吏部侍郎张敬之,御史中丞李默,还有翰林院学士王彦。三人都是太子一手提拔起来的,主张削藩,与太子的政见不谋而合。

张敬之是个干瘦的老头,此刻却义愤填膺:“太子殿下息怒!陛下此举,实乃不妥!北椋拥兵自重,早有不臣之心,徐骁更是豺狼之辈,与其联姻,无异于与虎谋皮!”

李默也附和道:“张大人说得对!隋珠公主金枝玉叶,岂能嫁给徐凤年那个只会斗鸡走狗的草包?这要是传出去,天下人都会笑话我大靖无人!”

王彦相对沉稳些,皱着眉道:“殿下,依臣看,陛下此举,怕是有深意。这几年北境不宁,北狄频频叩关,陛下或许是想借联姻稳住北椋,腾出手来对付北狄。”

“稳住北椋?”赵篆冷笑一声,“徐骁那老狐狸,岂是联姻就能稳住的?他巴不得朝廷对他放松警惕,好趁机扩张势力!等他羽翼丰满,再想削藩,就难如登天了!”

他站起身,在殿内踱来踱去,明黄色的常服在晨光中晃动:“我草拟的‘削藩十策’,已经快成稿了。其中第五条,就是要收回北椋的盐铁经营权;第七条,是将北椋铁骑的编制缩减三成。这些都是釜底抽薪的法子,只要推行下去,不出三年,北椋就会变成一只没牙的老虎!”

张敬之叹了口气:“可陛下现在要联姻,这‘削藩十策’,怕是……”

“怕什么?”赵篆打断他,眼神锐利,“父皇是一时糊涂,被徐骁的岁贡迷了眼。等我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清楚,他一定会改变主意的!”

李默迟疑道:“殿下,陛下的脾气您是知道的,一旦做了决定,很难更改……”

“难更改,也要改!”赵篆的语气斩钉截铁,“我是大靖的太子,将来要继承这江山的!我不能看着父皇犯下错误,让北椋成为心腹大患!”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纸笔,飞快地写了起来。墨汁在宣纸上晕开,笔走龙蛇,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王学士,”赵篆头也不抬地说,“你立刻去翰林院,召集所有编修,把北椋近十年来的军饷账目、兵力调动、边境冲突,全都整理出来,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

“臣遵旨!”王彦躬身应道。

“张大人,”赵篆又道,“你去联络六部的同僚,尤其是兵部和户部,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削藩十策’推行,需要他们鼎力支持。”

“臣明白!”张敬之点头。

“李大人,”赵篆最后看向御史中丞,“你带几个言官,去查一下北椋送来的岁贡。我就不信,徐骁会这么好心,送这么重的礼,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臣这就去办!”李默领命。

三人匆匆离开后,文华殿里只剩下赵篆一人。他看着自己写下的“削藩十策”四个字,眼神坚定。他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会得罪很多人,甚至会触怒父皇。可他不在乎。他是储君,守护这江山,是他的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三章东宫议国策(第2/2页)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书案上,将“削藩十策”四个字映得格外清晰。赵篆握紧了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父皇的联姻计划得逞。

与此同时,坤宁宫的偏殿里,气氛却截然不同。

隋珠公主赵风雅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方绣帕,却半天没绣一针。她穿着件水红色的宫装,梳着双环髻,发间插着几颗圆润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珍珠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公主,您都看了这帕子半个时辰了,针脚都没动一下呢。”贴身宫女翠儿笑着说,“是不是在想昨天陛下说的话?”

赵风雅的脸颊微微一红,嗔道:“胡说什么呢。”

昨天父皇召她去紫宸殿,说了要把她许配给北椋世子徐凤年的事。当时她没敢说什么,只是低着头,听父皇讲北境的风光,讲徐凤年的好处。可回来后,她的心里就像揣了只小鹿,怦怦直跳。

她见过徐凤年的画像,是皇后娘娘偷偷给她看的。画里的年轻人站在梨花树下,笑容温和,眉眼俊朗,确实是个好看的男子。可她也听宫里的老太监说过,北椋世子是个纨绔子弟,整天就知道玩马球、斗蛐蛐,连弓都拉不开。

“翠儿,你说,北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赵风雅忽然问,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翠儿想了想,说:“听去过北境的侍卫说,北椋可冷了,冬天能下三尺厚的雪。那里的人都很壮,说话声音像打雷。还有啊,北椋的草原可大了,一眼望不到边,能骑着马跑上一整天。”

“真的吗?”赵风雅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一定很有趣。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草原呢。”

“公主,您真的想去北椋啊?”翠儿有些担心,“听说那里的风沙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而且离京城那么远,您要是想家了,可怎么办?”

赵风雅沉默了。她想家,想父皇,想皇后娘娘,想宫里的每一棵花树。可一想到那辽阔的草原,那飞驰的骏马,那不一样的风光,她的心就忍不住怦怦直跳。

“翠儿,你说,徐凤年他……真的像传闻中那么坏吗?”赵风雅小声问,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翠儿笑道:“公主,传闻哪能信啊。陛下和娘娘都觉得他好,那他肯定差不了。再说了,就算他现在不好,等公主嫁过去,好好管教管教他,他肯定会变好的。”

赵风雅被她说得笑了起来,轻轻捶了翠儿一下:“就你嘴贫。”

正说着,皇后赵稚走了进来。她穿着件月白色的便服,看起来比在紫宸殿时亲和了许多。

“母后!”赵风雅连忙起身行礼。

“坐吧。”赵稚在她身边坐下,笑着说,“看你这脸红的,是不是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母后!”赵风雅的脸更红了,低下头,不敢看她。

赵稚摸了摸她的头,柔声说:“风雅,昨天父皇说的事,你想好了吗?”

赵风雅咬着唇,半天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母后,我想好了。我愿意嫁给徐凤年,去北椋。”

赵稚有些惊讶,随即欣慰地笑了:“你不后悔?”

“不后悔。”赵风雅摇摇头,“我是大靖的公主,能为父皇分忧,为江山社稷出力,是我的荣幸。再说,我也想去看看北境的风光,看看那里的草原和骏马。”

赵稚的心里一阵酸楚,又一阵骄傲。这孩子,虽然从小娇生惯养,却有着皇家子女的担当。她轻轻握住赵风雅的手,说:“好孩子,委屈你了。到了北椋,要是受了委屈,就给母后写信,母后一定为你做主。”

“嗯。”赵风雅点点头,眼睛里泛起了泪光。

就在这时,一个宫女匆匆走进来,躬身道:“娘娘,公主,太子殿下求见。”

赵稚和赵风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太子这个时候来,十有**是为了联姻的事。

“让他进来吧。”赵稚沉声道。

不一会儿,太子赵篆就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常服,脸色依旧有些难看。

“儿臣参见母后,参见七妹。”赵篆躬身行礼,语气里带着一丝疏离。

“太子免礼。”赵稚淡淡道,“你来找哀家,有什么事吗?”

赵篆看了赵风雅一眼,开门见山:“母后,儿臣听说父皇要把七妹嫁给徐凤年,可有此事?”

赵稚点点头:“确有此事。这是陛下的意思,也是为了江山社稷。”

“为了江山社稷?”赵篆冷笑一声,“母后,您怎么也跟着父皇糊涂?徐凤年是个纨绔子弟,北椋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与他们联姻,无异于与虎谋皮!”

“太子慎言!”赵稚的脸色沉了下来,“徐凤年是北椋世子,将来要继承北椋王位的。他的好坏,不是你一句话就能定论的。再说,与北椋联姻,是为了稳住北境,让朝廷能腾出手来对付北狄,这是长远之计。”

“长远之计?”赵篆不以为然,“母后,您太天真了。徐骁是什么人?他是一只老狐狸,一旦让他缓过劲来,后果不堪设想。儿臣已经草拟了‘削藩十策’,只要推行下去,不出三年,就能彻底解决北椋的问题。”

“削藩?”赵稚叹了口气,“太子,你太心急了。北椋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现在北狄虎视眈眈,朝廷要是再与北椋反目,后果不堪设想。”

“母后!”赵篆有些激动,“您怎么也护着他们?难道您忘了,当年北椋铁骑是怎么逼死三皇叔的吗?难道您忘了,北椋每年要消耗朝廷多少军饷吗?”

提到三皇叔,赵稚的脸色变了变。三皇叔是先皇的弟弟,当年因为与徐骁政见不合,被北椋铁骑逼得自尽身亡,这是她心里的一根刺。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赵稚沉声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江山社稷,是天下百姓。与北椋联姻,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不认同!”赵篆固执地说,“母后,儿臣恳请您劝劝父皇,收回成命。七妹金枝玉叶,不能嫁给徐凤年那个纨绔子弟,更不能去北椋那个苦寒之地受苦!”

赵风雅站起身,看着赵篆,轻声说:“大哥,我愿意去北椋。我觉得父皇和母后说得对,为了江山社稷,我愿意付出。”

“七妹,你……”赵篆没想到赵风雅会这么说,一时语塞。

“太子,”赵稚的语气缓和了些,“风雅已经长大了,她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是陛下的决定,也是哀家的意思,你就不要再说了。”

赵篆看着赵稚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赵风雅平静的表情,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他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儿臣告退。”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偏殿,脚步沉重。

看着赵篆的背影,赵稚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太子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只是方法太急躁了。

“母后,大哥他……”赵风雅有些担心。

“别管他了。”赵稚摸了摸她的头,“他会想明白的。”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偏殿里,温暖而祥和。赵风雅看着窗外,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她不知道北椋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徐凤年是什么样子,但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会翻开新的一页。

而此时的礼部尚书周显,已经带着随从,踏上了前往北椋的路。马车在官道上飞驰,卷起一路烟尘。他知道,这趟差事不好办,但他别无选择。为了陛下,为了江山社稷,他只能全力以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