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 第二十六章《将进酒》燃爆全场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第二十六章《将进酒》燃爆全场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4 02:41:49 来源:源1

第二十六章《将进酒》燃爆全场(第1/2页)

大乾三十七年,惊蛰。紫宸殿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正袅袅升腾,在梁柱间缠绕成雾。殿外忽有惊雷滚过,震得檐角铜铃簌簌作响,如同无数细碎的玉珠坠落。满朝文武皆垂首屏息,目光死死钉在金砖地面上那道蜿蜒的裂痕上,仿佛那裂痕中潜藏着关乎王朝命运的奥秘。

“北境急报。”内侍监总管李德全的尖嗓划破沉寂,他捧着鎏金托盘的手微微颤抖,托盘上的八百里加急奏章边缘已被驿马的汗水浸透,洇出深色的水痕,宛如一朵正在枯萎的墨花,“柔然铁骑昨夜踏破黑云城,守将……守将战死殉国。”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掀起一阵骚动。户部尚书周衍之的朝珠猛地撞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玉石俱焚的预兆。他素来以沉稳著称,此刻却猛地抬头,苍髯剧烈抖动:“陛下,国库已空!去年冬河工溃堤,三百万灾民尚在关外喝粥,若再动兵戈……”

“周大人是要我大乾割地赔款吗?”镇国大将军萧策的虎符重重拍在腰间,甲叶相击的脆响中带着凛冽的杀气,“黑云城乃北境咽喉,丢了那里,柔然铁蹄三日便能饮马黄河!某愿提三万玄甲军北上,定要将蛮夷首级悬于国门!”

两派争执不休,金銮殿的空气仿佛被压缩成一块沉重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年仅十六的新帝萧衍攥着龙椅扶手的指节泛白,他登基不过三月,面对这剑拔弩张的局势,眼中满是迷茫与无措。御座之侧的珠帘忽然晃动,一道月白身影缓步走出,玄端上绣着的北斗七星在晨光中流转,仿佛将整个星空披在了身上。

“陛下,”国师沈酌清抬手拂过案上的青铜酒樽,那樽中残酒映出他鬓边新添的霜白,“臣有一诗,愿与诸位共赏。”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国难当头,这位素来深居简出的国师竟要在朝堂之上吟诗作赋?周衍之刚要驳斥,却见沈酌清已提起紫毫笔,内侍早已铺好三丈素绢。老国师执笔的手稳如磐石,手腕翻转间,墨汁如奔涌的江河倾泻而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第一个字落时,殿外恰有洪流撞击城郭的轰鸣传来,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萧策猛地抬头,恍惚间竟看见二十年前随先帝征战时,黄河冰裂的壮阔景象——那碎裂的冰层如同巨兽的獠牙,在朝阳下折射出刺目的金光,映照着无数将士冲锋陷阵的身影。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笔锋陡然转急,墨迹在绢上拖出细长的飞白,宛如时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周衍之望着那“雪”字,忽然想起昨夜在灯下核算账册时,鬓角飘落的第一缕白发。那时他还自嘲是操劳过度,此刻才惊觉,原来岁月早已在不经意间刻下了沧桑的印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沈酌清的袍袖扫过案几,案上的青铜酒樽应声翻倒,残酒泼在绢上,晕开一片深色的云翳。有年轻翰林忍不住低呼,却见老国师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这朝堂的重重迷雾,直抵人心最深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写到“必有用”三字时,笔锋骤然加重,墨色深如夜空。萧策腰间的佩剑竟嗡嗡作响,仿佛在回应这掷地有声的誓言。他想起自己少年时被诬陷通敌,在天牢中受尽折磨,却始终坚信终有一日能重披战袍,为国效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绢上的墨迹忽然变得奔放不羁,宛如一群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肆意驰骋。光禄寺卿猛地拍了下大腿,想起库房中还封存着先帝赐的西域葡萄酒,那酒浆殷红如血,封存着王朝昔日的荣光。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沈酌清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古琴的最高音骤然响起。他的袖口翻飞,带起一阵清风,吹得殿中烛火剧烈摇晃,将众人的影子投在金砖上,忽明忽暗,宛如一场盛大的皮影戏。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此时,忽有雁阵从殿顶掠过,鸣声清亮,仿佛在应和这激昂的诗句。周衍之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案几上敲击,算珠般的指节竟打出了韵律,仿佛在为这千古绝唱伴奏。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墨迹陡然变得潦草,仿佛书写者已沉醉在自己的豪情之中。有老臣想起年轻时的诗会,那时他们也曾通宵达旦,饮酒作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笔锋一转,墨色变得沉郁,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孤独。萧策的目光落在殿外那株历经沧桑的古柏上,想起那些战死沙场的弟兄,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载入史册,但他们的英魂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绢上的字迹忽然变得飘逸,宛如仙人在云端漫步。李德全偷偷抬眼,看见老国师的鬓角在晨光中泛着银光,宛如落满了星辰。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沈酌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戏谑,仿佛在嘲笑那些被名利束缚的世人。周衍之忽然笑了,笑得苍髯抖动,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挥金如土,只为一醉方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最后一笔落下时,整个紫宸殿忽然安静下来,只剩下铜漏滴答作响,仿佛在细数这千古绝句带来的震撼。沈酌清掷笔于地,笔杆在金砖上弹跳三下,如同命运的叩问。

“好一个与尔同销万古愁!”少年天子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将那杯冷茶泼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传朕旨意,朕与国师共饮!传光禄寺,开西域葡萄酒!”

萧策猛地扯开甲胄,露出胸前狰狞的刀疤,那是多年征战留下的勋章:“末将愿将家传的赤兔马换来美酒,与将士们共饮!”

周衍之颤抖着解下腰间玉带,那玉带曾是先帝所赐,象征着无上的荣誉:“臣这玉带,可换三个月军饷!”

刹那间,朝服上的玉佩相撞声、甲胄摩擦声、靴底踏金砖的闷响汇成洪流,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李德全慌忙指挥内侍抬来数十坛酒,泥封崩裂的脆响中,殷红的酒液倾入百只白玉盏,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仿佛凝聚了整个王朝的精气神。

沈酌清端起酒盏的手忽然顿住,目光越过人群落在殿外。那里,昨夜被惊雷劈断的古柏枝头,正抽出一抹新绿,宛如希望的火种在绝境中绽放。他仰头饮尽杯中酒,喉结滚动间,鬓角白发竟似染了几分赤霞,仿佛青春的火焰重新在他体内燃烧。

“诸位,”老国师的声音带着酒气,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亮,“这杯酒,敬黑云城死难的弟兄!”

满殿铿锵的碰杯声中,紫宸殿的铜鹤仿佛振翅欲飞,香炉里的龙涎香忽然笔直冲天,在殿梁间绕出个酒樽的形状,宛如天地为这场盛会所献的贺礼。而那卷《将进酒》的绢帛,正被风掀起边角,露出背面不知何时洇上的血痕——那是昨夜急报上守将的血,此刻正与墨迹相融,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仿佛一首用生命书写的史诗。

酒过三巡,少年天子忽然抓起案上的朱笔,在《将进酒》的末尾添了一行字:“大乾三十七年惊蛰,与国师及诸卿共饮于紫宸殿。”笔锋稚嫩却透着一股不屈的锐气,仿佛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此时,忽有驿卒闯入殿中,手中高举着一份新的急报,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陛下!柔然可汗在阵前听闻国师所赋《将进酒》,竟……竟下马叩首,愿与我大乾罢兵和亲!”

满殿皆惊,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沈酌清望着少年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忽然明白,有些诗,从来都不是纸上的墨迹,而是能穿透时空、震慑人心的力量。正如这杯中的酒,能让垂暮老者重拾豪情,能让迷茫少年坚定信念,能让一个王朝在绝境中,重新找回自己的风骨。

乾三十七年惊蛰,紫宸殿的铜鹤香炉正腾起第三缕青烟时,沈砚秋握着狼毫的手指突然顿住。

御案前铺展的明黄绢帛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十个狂草墨迹未干,笔锋如剑戟斜插纸面。阶下百僚屏息垂首,唯有站在文臣之首的太傅魏渊,鬓角白发在穿堂风里微微颤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将进酒》燃爆全场(第2/2页)

“国师这是...“户部尚书刚要抬头,就被身旁的吏部侍郎死死按住。谁都记得三年前上元节,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国师在金明池畔一挥而就《将进酒》,当场惊得北狄使者摔碎了琉璃盏。今日早朝本是议西北屯田之事,怎料陛下一句“久未闻国师雅韵“,竟引出这泼天的笔墨。

沈砚秋抬手将笔锋在砚台边缘轻刮,墨汁坠在端溪砚上溅起细小花纹。他玄色朝服上绣着的北斗七星,随着俯身的动作在晨光里流转,仿佛将整个紫宸殿都罩进了星图。

“诸位可知,昨夜钦天监观星,见天狼犯紫微?“他声音不高,却像落在青铜编钟上的木槌,震得梁柱间的燕巢簌簌掉下来几片泥。

站在武将之列的镇北将军萧彻猛地攥紧了腰间玉带。他靴底还沾着边关的沙尘,三日前刚押着北狄质子回京,此刻掌心的老茧几乎要掐进玉扣里。

沈砚秋忽然转身,狼毫在空中划出半道弧线。百官只觉眼前墨影翻飞,绢帛上已然跃出“奔流到海不复回“七个字,末笔拖出的长捺划破了殿内凝滞的空气。

“好一个不复回!“皇帝龙椅上发出一声赞叹,金冠上的东珠随着点头轻晃,“想当年朕与国师初遇,正是在黄河渡口...“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甲胄相撞的脆响。禁军统领气喘吁吁地滚进殿内:“启禀陛下,北狄使者在午门...在午门焚书!“

沈砚秋执笔的手竟微微上扬,墨滴落在绢帛空白处,晕成朵残缺的墨梅。魏渊眼角抽搐,他分明看见那笔锋转向时,掠过萧彻腰间悬挂的虎头牌——那是先帝赐给镇北军的信物,牌面的虎纹被常年摩挲得发亮。

“焚的什么书?“女帝的声音透着冰碴。

“是...是三年前国师林夏在金明池写的《将进酒》拓本...“禁军统领的声音越来越低,“还说...说大乾只会舞文弄墨...“

“放肆!“萧彻的虎吼震得梁柱嗡嗡作响,他踏前一步的瞬间,甲叶碰撞声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雨燕。

沈砚秋却忽然笑了,那笑声里裹着墨香漫过丹陛:“萧将军稍安,笔墨能杀人,何必要动刀兵?“

他手腕急转,狼毫如游龙穿雾,绢帛上瞬间绽放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笔锋陡然沉郁,墨色浓得化不开,像是把殿外铅灰色的天揉进了纸里。

魏渊喉头滚动,想起昨夜在国子监见到的景象。太学生们正围着新刻的《将进酒》石碑临摹,忽闻北狄使团在驿馆酗酒闹事,摔碎了刻有大乾疆域的玉盘。当时他就想,这班蛮夷怕是忘了,三年前那首诗如何让他们的可汗割了三城求和。

“人生得意须尽欢“——沈砚秋的笔锋忽然变得洒脱,绢帛上的字迹仿佛在跳舞。站在后排的翰林院编修们忍不住踮脚,看见“莫使金樽空对月“七个字时,有人悄悄摸了摸袖中藏着的酒囊。那是去年中秋,国师赏赐的西域葡萄酿,据说能解百忧。

“天生我材必有用“——写到“用“字时,沈砚秋突然将笔重重一顿,墨团在纸上炸开。

萧彻猛地抬头,正撞见国师投来的目光。那双眼在墨烟缭绕中亮得惊人,像极了当年雁门关外,他举着火把在狼群里看见的寒星。那年他率三百骑被困野狼谷,是沈砚秋带着一队白衣士子,用孔明灯引来援军,灯上写的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墨迹在绢帛上流淌,仿佛真有黄金珠玉从纸面滚落。户部尚书下意识按住了腰间的算袋,想起上月核查内库时,见着库房里堆着北狄年年进贡的沙金,每锭上面都刻着“岁贡“二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笔锋陡转凌厉,沈砚秋的朝服下摆扫过御案,带倒了青玉笔洗。清水泼在绢帛边缘,晕染开的墨纹竟像极了西北的地图。

魏渊瞳孔骤缩,那晕开的水渍恰好漫过“三百杯“三个字,让“三“字变得模糊。他记得昨夜收到的密报:北狄可汗暗中集结了三万骑兵,屯在雁门关外的三岔口。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沈砚秋的声音陡然拔高,殿外的风突然变得狂暴,吹得窗棂发出龙吟般的声响。百僚中有人认出,这“岑夫子“正是三年前随国师出使西域的鸿胪寺卿,而“丹丘生“,分明是镇北军里那位擅用火药的参军!

萧彻的手按在了刀柄上。他靴筒里藏着的密信还带着体温,上面画着北狄军营的布防图,标记火药库的位置,正是用朱砂点了个“丘“字。

四、与君歌一曲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沈砚秋忽然放下笔,转身时玄色朝服扫过烛台,火苗猛地窜起半尺高。

皇帝从龙椅上微微前倾,金冠上的流苏轻晃。他看见国师的朝服后背,北斗第七星的位置绣线不知何时磨断了,露出里面月白色的中衣,像片被星光遗忘的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沈砚秋拾起案上的酒樽,竟是昨夜北狄使者送来的贡品。青铜酒樽上雕刻的狼头狰狞毕露,他却仰头饮尽,酒液顺着下颌线滑进衣襟,洇出深色的痕迹。

魏渊闭了闭眼。他想起三十年前,先帝爷还是太子时,曾在东宫与少年沈砚秋对饮。那时这孩子刚从江南来,抱着琵琶唱“醉里挑灯看剑“,转眼就成了大乾的定海神针。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沈砚秋将空樽往案上一扣,青铜狼头被震得掉了颗獠牙。百官听见殿外传来金戈交击的脆响,禁军统领再次冲进来时,甲胄上沾着新鲜的血迹。

“启禀陛下,北狄使团...尽数伏诛!“

沈砚秋重新提笔时,手指稳如磐石。“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墨色突然变得鲜亮,像是掺了朱砂,在绢帛上灼灼燃烧。

萧彻嘴角勾起冷笑。他认出这“陈王“指的是当年平定西域的永安王,而北狄可汗的先祖,正是被永安王斩于马下。昨夜他在驿馆埋下的伏兵,动手时喊的正是“为永安王讨还血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笔锋突然转折,墨迹在绢帛上蜿蜒如河。魏渊盯着那“酌“字的右点,忽然想起三天前户部送来的账册,西北军饷的缺口,恰好是“十千“之数。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太仆寺卿捧着八百里加急冲进殿内,奏章在晨风中展开:“报!雁门关大捷!镇北军夜袭敌营,斩敌首三千,缴获粮草万石!“

沈砚秋的笔顿在“五花马,千金裘“上,墨滴在“金“字旁边晕开。萧彻猛地扯开衣襟,露出左肩上狰狞的刀疤——那是三年前守雁门关时留下的,当时他怀里揣着的,正是国师手书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呼儿将出换美酒“——沈砚秋的笔锋陡然变得轻盈,仿佛带着酒香在绢帛上旋转。百僚听见殿外传来市井的喧嚣,不知何时,午门外已经聚集了数千百姓,正跟着太学生们齐声诵读《将进酒》。

皇帝哈哈大笑,从龙椅上站起身。他腰间悬挂的玉佩,是当年沈砚秋在黄河边捡的河卵石雕琢而成,上面刻着“同销万古愁“五个小字。

“与尔同销万古愁!“最后七个字落下时,沈砚秋将狼毫掷向空中。笔杆在空中划出银弧,恰好落在萧彻伸出的手里。武将粗糙的掌心裹住温润的笔杆,竟生出种奇异的和谐。

晨光突然刺破云层,透过雕花窗棂照在绢帛上。百僚抬头的瞬间,看见那狂草的《将进酒》仿佛活了过来,字字句句都在发光,将紫宸殿的每一寸角落都染成了金色。

魏渊望着沈砚秋转身的背影,忽然发现他玄色朝服上的北斗七星,此刻正与殿外初升的晨星遥遥相对。三十年前那个抱着琵琶的江南少年,终究长成了大乾最亮的那颗星。

殿外的诵读声越来越响,混着禁军甲胄的铿锵、百姓的欢呼,还有远方传来的角声。沈砚秋站在丹陛之上,望着阶下百僚,忽然想起昨夜在宣德楼,看见的那轮将圆未圆的月亮。

他知道,这杯酒,大乾还要饮很久。但只要紫宸殿的墨香不断,黄河的涛声不绝,这《将进酒》的余韵,就会永远回荡在大乾的万里河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