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 第334章 入宫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第334章 入宫

簡繁轉換
作者:轻弹染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0 15:40:19 来源:源1

第334章入宫(第1/2页)

高世德东游一行,近两个月。这段时间,在他的日夜操劳下,诸女都有了身孕。

就目前而言,能承接炮火的也只剩下锦儿了。

锦儿是高世德最先收入房中的女子,她看着姐妹们一个个陆续有了身孕,心里既为她们感到高兴,又不免有些羡慕。

特别是得知连菲露兹都怀孕后,她撅起的小嘴都能挂上一盏油灯了。

如今在赵丽娟面前卖惨,终于得到了高世德的承诺,她满心欢喜,‘嘻嘻,金莲姐的法子果然管用。’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太尉府内流光溢彩,宴会厅内宛如白昼,下人们捧着山珍海味忙碌穿梭。

大家长高俅夫妇坐于首位,一家人围坐一堂。

席间,有高世德插科打诨,平时严肃的高太尉也难绷笑脸。

欢声笑语不断,气氛温馨和谐。

当晚,锦儿侍寝。或许是喝酒的缘故,她的小脸有些红扑扑的。

她将高世德的脑袋抱在胸口,略显不满道:“每次都说人家小,你仔细看看,人家现在还小吗?”

高世德晃了晃脑袋,含糊不清道:“不小了,锦儿不小了。”

锦儿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想道:‘哼,我确实不小了,再说,就算我喂不饱宝宝,不是还有姐姐们吗?嘿嘿……她们肯定有余粮的。’

须知,资本最雄厚的贞娘和小潘,与她的关系异常要好,更不消说,最初三人还是金牌搭档呢。

所以,锦儿的借粮计划自然是可行的。

……

寅时末,房外响起‘当当当’的敲门声。

接着传来女婢的呼唤:“衙内,老爷让您起床了。”

高世德揉了揉脸,应道:“好,知道了。”

锦儿坐起身,两只白兔一阵蹦跳,她随手披上一件外衫,扭头见高世德没有动静,便伸手推了推他,“衙内,起来吧。”

高世德搂上她的细腰,脑袋在她腰窝蹭了蹭,“再睡一小会儿。”

“哎呀,待会儿老爷该生气了。”

锦儿一顿软磨硬泡之下,高世德才起来穿衣。

因为时间紧急,锦儿喊了两名女婢过来帮忙,有人打水,有人束发,三人一阵手忙脚乱地捯饬。

不多时,高世德脚踩鹿皮靴,身穿紫罗服,腰扎金束带,头悬三梁冠。

配上他挺拔的身材,以及俊朗的容貌,当真是风度翩翩,潇洒不凡。

“衙内,您穿这身官服,真威风!”

高世德捏了捏她的脸颊,“就你嘴甜,如今天色还早,你再睡会吧,等本衙内回来再,嘿嘿嘿~”

因为美好的一天必须从早上开始,高世德今天起得挺早,但还没上啊。

所以,等他回来必有一战。

……

高俅已在府门前厅等候,正想派人催促时,高世德姗姗而至,“都五更鼓了,还磨磨唧唧的。”

高世德笑嘻嘻地转了个身,“嘿嘿,义父,你瞧我这身装扮如何?”

高俅略一打量,满意地点点头,嘴上却道:“少臭屁了,赶紧走。”

二人出了府邸,上了马车,“哒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十几名挎刀护卫左右随行。

车子在稀薄的晨雾中,缓缓向着皇宫的方向行进。

高俅嘱咐道:“今日带你进宫面圣,你需用心应对。”

“知道了,昨天都交代那么多了,我又不是傻子。”

“切不可口不择言。”

高世德拍了拍胸脯,“放心吧,我有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皇宫南正门为“宣德门”,只有皇帝出行或举行大典时才会开启。

官员上朝时,文官从左掖门入宫,武官从右掖门进殿。

左右掖门外建“待漏院”,院内设有廊屋、火炉、茶汤室,文武百官在此候朝。

此时门前早已车水马龙,官员们身着朝服,提着笏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谈着。

车夫将马车驶到左掖门,恭敬道:“大人,到宣德门了。”

高俅撩开车帘,往外看了一眼,他决定在高世德面前装装逼,“走东华门。”

“是!”

马车转个弯,继续前行,不少官员见了,议论纷纷。

“那好像是高太尉的马车?”

“嗯。”

“官家莫不是允许他走东华门入宫?”

“大惊小怪,高太尉身为殿前司都指挥使,自然有这资格。”

那人想想也是,以前没见高俅从东华门入宫,不代表人家没被特许。

东华门位于皇城东南侧,与西南侧的西华门形成对称,两门之间,是一条连接外朝与内廷的核心通道。

东华门紧邻门下省、枢密院等中枢机构,经此门便于重臣快速入宫议政。

东华门是偏向政务通道的门户,也是少数夜间依然开放的宫门。

王安石当政时,他就常走东华门直达禁中,与神宗密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4章入宫(第2/2页)

边关紧急军情无需经待漏院流程,可通过东华门直送枢密院。

《靖康要录》记载:高俅因私扩东华门夹道,被御史以“坏祖宗门禁之制”弹劾。

他若不能从这里入宫,闲的蛋疼了,才会扩建夹道。

不久后皇宫内响起“咚咚咚”的钟声,钟声悠扬而雄浑,是为“晨钟暮鼓”一词中的晨钟。

钟声一百零八响后,左右掖门随即开启,文武百官鱼贯入宫。

另一边,马车很快到了东华门,守门侍卫见是高俅的马车,连忙放行。

马车畅行至银台门才停下,再往前,俅哥也得下车步行。

高世德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建筑和景色,真没什么说的,因为入眼皆是朱红色的高墙。

临近垂拱殿,高世德远远地看到,从南门进宫的众位大臣已经抵达殿前广场,并列好队形等候入殿了。

也就是说,高俅绕这一圈并不能节省时间,只是少走几步路而已。

高俅对一名内侍塞了一块银子,吩咐道:“你带他到偏殿休息一会儿。”

内侍拱手躬身领命,“是!”

高俅若不安排的话,高世德肯定得站在殿外等候召见,不得不说,俅哥还是很贴心的。

临走时他又嘱咐道:“老实点,别乱跑。”

“知道了。”

高世德应了一声,随内侍离开。

他撇了撇嘴,心中吐槽道:‘这里也没有我的相好,我跑个屁呀跑。’

后宫佳丽三千,不光指后妃,还包括宫女。

宫女一茬又一茬的更换,也全是精挑细选的美人,赵佶的妃子,十个里有九个都是宫中女官出身。

可不管妃子还是宫女,她们都在内廷,有众多护卫及太监层层把守,毛都看不到一个。

小说里,一入皇宫,随便就能遇到皇妃贵妃投怀送抱,那纯属扯淡,寻常官员上下朝,连宫女都别想见到一个。

高世德没走多远,四名轿夫抬着一顶华丽小轿快步而来。

四人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划一,行走间不见轿子有丝毫颠簸。

落轿、压轿、掀轿帘,一位中年男子从容走出。

虽然距离垂拱殿还有一段距离,但能坐着轿子到这里,必定是重量级人物。

高世德有些好奇,侧头望去,竟是熟人——燕王赵俣。

赵俣头戴七梁进贤冠,冠缀珠玉,垂缨络。

他身穿一袭绛纱蟒袍,袍身上金蟒昂首,四爪攫云。

赵俣略微整理一下罩在外面的天青罗纱,不疾不徐地抬头四顾。

他看到不远处的高世德后,诧异道:“高衙内?”

高世德忙拱手行礼,并微微欠身:“见过燕王殿下。”

赵俣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呵呵,不必多礼。”

他又上下打量高世德一番,“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日刚回来,此前多谢殿下抬举。”

赵俣摆了摆手,“哎,这点小事提它作甚?本王还要感谢你呢。”

他往垂拱殿方向看了看,低声道:“如今你也回来了,晚上到我府上喝两杯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高世德见赵俣如此作态,心道:‘不是吧,一个王爷说话也这么小心翼翼的?’

其实宋朝的王爷都不怎么上朝,也很少管理具体事务。

毕竟,如今这一脉的祖宗赵光义,就是这么登基的,他们要防患于未然。

因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原则,国家各项具体行政事务主要由文官集团处理。

所以,皇帝需要的是治世之能臣,而非自己有治世能力,他只需要学好礼义廉耻,做出善民的最终决策即可。

宋代皇帝对皇子乃至太子的教育更侧重于道德教化,而非具体的治国技术。

他们学的是礼义廉耻,读的是《孝经》《论语》《尚书》《资治通鉴》等,即便太子也很少接触财政、军事等实务知识。

有兴趣的,就登基后学一点,没兴趣就实行“垂拱而治”。

这是宋代皇室的教育传统,以道德优先,“君德”重于“君能”。

皇帝都不需要学太多治世能力,各代王爷就更别提了,他们追求“无才便是德”。

不然肯定被皇帝猜忌,你一个王爷学这些是想干嘛?是想帮朕治理国家吗?

当初赵佶便是一门心思搞艺术,他的皇帝哥哥非常放心。

王爷不好好吃喝玩乐就是犯了忌讳,与官员私交过密,更是大忌,特别是与高俅这样的军事权臣。

《宋刑统》规定:“诸王与非职事官往来,徒一年。”

赵俣头顶王爵、太傅等诸多荣誉官职,并没有领导朝廷的具体事务,他与任何官员往来,都会遭人诟病。

……

【皇宫图在章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