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 第401章 武松归来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第401章 武松归来

簡繁轉換
作者:轻弹染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4 15:55:58 来源:源1

第401章武松归来(第1/2页)

天井关山崖上。

此次统兵的乃是枢密副使钮文忠,偏将张翔、沈安,以及对面山上的张定、孔成。

这伙人已经趴在山头上等候五六天了。

张翔道:“钮枢密,那群宋军在谷外停下来了。”

钮文忠捋须道:“嗯,宋军欲通过如此关隘,若是不停下探查一番,那才不合理呢。”

沈安道:“果然如钮枢密所说,看,有宋狗进来了。”

钮文忠向下望去,见有四五十人进入了山谷,脸上一副我当真神机妙算的神色。

张翔也眯眼俯瞰,见有不少士卒手提长枪,一步一探地戳着地面,活像旱地里找泥鳅的农夫,他不由嗤笑一声:

“嘿,瞧这群宋狗,这是怕咱们刨坑把他们给埋了,拿枪杆当拐杖使呢!”

“估计草丛里突然蹦出只兔,都能把他们吓趴下。”

“枢密,要不下令放一轮滚木开个张?四五十颗脑袋也是功劳,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也给兄弟们提提士气。”

钮文忠闻言,缓缓摇头,露出一副尽在掌握的从容笑意,他捋着胡须,用一种教诲下属的口吻道:

“勿急,《孙子》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眼下不过是一小股斥候,杀之打草惊蛇,坏我全盘。”

“且再忍耐一时,待他大军鱼贯入谷,首尾不能相顾,再以雷霆击之,方不负这一川好地势。”

张翔拍马屁道:“恩相所言甚是,末将受教了。”

钮文忠满意地点点头,“嗯,孺子可教也。”

“吩咐下去,叫将士们不必再准备滚木礌石了,都注意隐蔽身形。”

“遵命!”

滚木礌石的杀伤力很大,但缺点是无法做到精准打击,需要大面积密集投放,形成覆盖式无差别攻击。

而此时山谷中只有四五十人,若覆盖式投放礌石,纯属资源浪费。

若投放的少了,在闪避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徒劳无功。

这也是钮文忠此时不投放滚木礌石的原因之一。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山谷入口处人影晃动,又有一队四五十人的宋兵,几乎以相同的谨慎姿态,缓缓探入谷中。

沈安低声道:“枢密,您看,宋狗又派了一队人进来,还是这般小心翼翼。”

张翔也道:“恩相,这宋将是搞什么名堂?莫非还不放心?”

钮文忠微微颔首,脸上依旧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

他摇头晃脑道:“《孙子》有云:‘凡行军之道,必察敌之情,审地利而动’。”

“宋军首次派小队探查,乃是常理。如今复遣第二队,实乃用兵之谨慎。”

“尔等须谨记,人生无常,怒可以复喜,哀可以复乐,而死者不可复生。

故良将用兵,务警之、慎之,此乃全军之道也。”

二人拱手道:“多谢恩相提点。”

钮文忠点点头,感慨道:“此番宋军用兵将领,倒是个谨慎性子。”

“不过,他越是如此谨慎,便越说明其后大军即将行动,他自以为算无遗策,却不知正一步步踏入某为它选好的坟场!”

张翔脸上露出无比钦佩的神情,由衷赞道:

“妙啊!恩相真是诸葛再世,料敌如神!宋将那点心思,被您看得透透的!末将今日真是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钮文忠受用了这番奉承,含蓄一笑。

不知不觉,第三支“斥候”小队出现,也谨慎地进入了山谷。

之后山下传来一阵号角声。

钮文忠大喜,“这应该是通知后军进入山谷的讯号,看来大鱼马上就要上钩了!”

张翔与沈安也精神一振。

“传令各垒,让将士们稳住呼吸,稳住滚木,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没有本枢密的号令,便是憋出内伤来,也不许弄出半点声响!”

“待其主力过半,听我号令,尽全功于一役!谁若是胡乱动手,以至打草惊蛇,军法处置!”

二人兴奋地应道:“得令!”

钮文忠轻捋胡须,目光灼灼地望向谷外,他仿佛已经看到宋军主力在滚木礌石下人仰马翻的景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1章武松归来(第2/2页)

自从第一支斥候小队进入山谷,匪军的注意力便被吸引了大半,而禁军中擅于山林奔袭的将士,正有条不紊地登山。

第一支“斥候”小队的领队是许文杰,第二支领队是慕容无敌,第三支是侯明华带队。

......

话说当初武松与鲁智深带着一队士卒回了清河县,二郎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清河阳谷离得不远,武松打虎的事迹,自然也传到了清河,使得武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气。

而如今他当官了,这等光耀门楣的事情,百姓哪有不艳羡的?人气飙升。

何况他还是高世德的麾下,要知道高世德在清河县的声望,可不是盖的。

多重因素影响下,二郎荣归故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了全县百姓关注的焦点。

早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在城门外二里处设香案相迎。

队伍所过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武松骑着高头大马,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敬仰目光。他特意放缓速度,好让百姓能清楚看见他这一身象征功名的官服配饰。

武松头戴交脚幞头帽,斜插一枝初绽金桂;身着鸦青绸缎圆领袍,暗绣青猊逐鹿纹;腰束黑漆涂银明装带,左悬镀银铜方牌,右挂雪花镔铁刀;胸前十字罗稠大红花,脚踩鹰爪四缝干黄靴。

这身打扮与他挺拔的身姿相得益彰,在清河县的街市上,引得百姓纷纷侧目。

每当有乡邻上前行礼,他都会微微颔首回应,既保持官威又不失亲切。

武松耳边萦绕着百姓的欢呼,心中不禁涌起阵阵自豪。

这种被人真心敬重的感觉,让他想起当年在阳谷县任都头时的风光,但如今的荣耀远胜往昔。

他不再是区区小吏,而是正经的八品武官,更是深受百姓爱戴的高将军麾下爱将。

想起从前浪荡度日的自己,再看如今的光景,武松不禁握紧缰绳,眼中露出坚定之色。

——这条追随衙内的道路,确实让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武大郎穿着新做的细布长衫,见弟弟这般威风,他不住用袖口擦拭眼角。

当武松下马与他相见时,围观的百姓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大郎紧紧握住二郎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一遍遍抚摸着二郎的官服,憨厚的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心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在县衙的接风宴上,一众官吏频频举杯,称赞武松剿匪有功、为清河争光,更不忘感念高世德对清河县的恩德。

武松酒到杯干,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每提及高世德时,必起身拱手,言语间充满了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高山仰止的敬佩。

武松在清河小住期间,每日都有乡邻前来拜访,或是送礼,或是邀请赴宴。

每每走在街上,百姓们都会恭敬地行礼问候,称他一声“武大人”,这份荣耀让他倍感满足。

武松也结识了一位朋友,名叫苟富贵,又名高三。

原来高三本是阳谷县人,当初他得了高世德给的遣散费,回老家娶了个婆娘,如今生活拮据。

之前他让人往汴京给高大高二送信,一直也没有消息,毕竟二人当时还在青州。

得知武松是高衙内的麾下,他便前去套近乎,武松也正准备寻他。

因为高大高二现在手里是真的有点家底。

当初高世德打发高三时,也赏给二人各五百两银子,清河县剿匪,他们又得五百两,从青州回来更是腰包鼓鼓。

他们和高三毕竟是几年的朋友关系,便托武松捎带赠予的二百两银子。

富贵能在高衙内身边排第三,全凭一张嘴,再加上曾为高世德效过力,没几日,他便和武松成了好友。

高三想开一家生药铺,想让武松入股,武松非常豪气,当即就甩出五百两银子。

得知高世德即将领兵攻打田虎,大和尚坐不住了,武松也坐不住了,二人星夜赶往河东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