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 第十九章大周出现(一)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第十九章大周出现(一)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4:11 来源:源1

第十九章大周出现(一)(第1/2页)

大周显德二十三年,秋。

雁门关外的风卷着沙砾,狠狠砸在萧策的甲胄上。他抬手抹去脸上的血污,指缝间漏出的目光越过尸横遍野的战场,落在远处缓缓升起的青雀旗上。那面旗帜在暮色中猎猎作响,像极了当年他在洛阳城头看到的景象。

“将军,该撤了。”亲兵的声音带着哭腔,怀里抱着的少年已经没了气息。萧策认得他,是上个月刚从家乡送来的新兵,还没满十六岁。

他深吸一口气,铁锈味的空气呛得肺腑生疼。“告诉弟兄们,”他拔刀指向青雀旗,“那面旗子底下,埋着咱们二十万弟兄的骨头。今日要么踏平敌营,要么马革裹尸,谁也不许后退!”

吼声未落,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萧策回头,看见几个骑兵冲破己方防线,为首的那人穿着熟悉的银甲,正是他的副将赵珩。“将军快走!”赵珩嘶声喊道,“朝廷下令,要咱们全军覆没在这里!”

萧策瞳孔骤缩。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密信,信上只有四个字:“鸟尽弓藏”。当时他只当是危言耸听,此刻看着赵珩胸前插着的羽箭——那是禁军特有的狼牙箭,终于明白过来。

“将军!”一个浑身是火的士兵扑过来,“东门失守了!”

萧策挥刀砍断射向自己的箭矢,忽然放声大笑。“好个大周朝廷!好个显德皇帝!”他调转马头,朝着相反的方向冲去,“弟兄们,跟我走!咱们不做垫脚石,要做开路人!”

残阳如血,映照着这支突围的队伍。他们身后,是燃烧的雁门关;前方,是未知的荒原。没有人知道,这场逃亡将在三百年后,催生出一个崭新的国度。

青雀三年,春。

洛阳城的桃花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被往来的马蹄碾成泥。沈清辞站在相府的回廊下,看着侍女捧着的奏章,指尖微微发颤。

“相爷,北境急报。”侍女的声音压得很低,“萧氏余孽在漠北称帝,国号‘磐’。”

沈清辞推开雕花木窗,远处的宫城笼罩在薄雾中,太和殿的金顶若隐若现。她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父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清辞,记住,这天下从来不属于哪一家,只属于能让百姓活下去的人。”

“备车。”她转身取下墙上的玉佩,“我要入宫。”

御书房里,显德帝正对着地图唉声叹气。看见沈清辞进来,他放下朱笔,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清辞啊,你说这萧策,朕待他不薄,为何要反?”

沈清辞将奏章放在案上,声音平静:“陛下,二十年前雁门关之围,若非萧将军力战,洛阳早已失守。可朝廷却要斩尽杀绝,换作是臣,也会反。”

显德帝猛地拍案而起:“放肆!你竟敢为反贼说话?”

“臣不敢。”沈清辞屈膝行礼,“只是磐国已占漠北七州,兵锋直指幽州。若朝廷再不出兵,恐怕——”

“出兵?”显德帝冷笑,“如今楚、吴、蜀、越四国虎视眈眈,朕若调兵北征,谁来守这洛阳?”

沈清辞抬头,目光清澈:“陛下,百姓要的不是年号更迭,是安稳度日。萧策在漠北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已有万余流民归附。若朝廷能放下成见,与之议和,未必不是好事。”

显德帝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笑了:“清辞,你是不是忘了,你父亲就是死在萧策父亲手里的?”

沈清辞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腥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她想起那个血染白袍的少年将军,想起他在桃花树下说:“清辞妹妹,等我凯旋,便求陛下赐婚。”

“臣不敢忘。”她缓缓抬头,眼中没有泪水,只有一片冰湖,“但臣更记得,父亲临终前说,为国者,当以百姓为重。”

显德帝沉默了。窗外的风卷着花瓣飘进殿内,落在那幅摊开的地图上,恰好遮住了“磐国”两个字。

磐国章和元年,秋。

漠北的风已经带上了寒意,萧策站在新建的宫殿前,看着工匠们安装最后一块匾额。“承庆殿”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是他亲手写的。

“陛下,”内侍监总管李德全捧着一件狐裘过来,“天凉了,披上吧。”

萧策接过狐裘,却没有穿上。他想起小时候,母亲总说:“策儿,你要记住,身为武将,不能怕冷,因为你的士兵们在寒风里站岗时,你也该陪着他们。”

“南边有消息吗?”他望着南方,那里是洛阳的方向。

李德全低声道:“沈相又上了奏折,劝显德帝议和。但听说……被驳回了。”

萧策的指尖划过冰凉的匾额,忽然问道:“你说,清辞现在还好吗?”

李德全迟疑片刻,答道:“听说沈相在朝中受了不少排挤,楚、吴两国都想拉拢她,但她都拒绝了。”

萧策叹了口气。他知道沈清辞的难处,夹在朝廷和磐国之间,她就像风里的芦苇,看似柔弱,实则坚韧。

“传旨下去,”他转身走向校场,“明日起,全军操练,三个月后,兵发幽州。”

李德全愣住了:“陛下,您不是说要与民休息吗?”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打仗。”萧策翻身上马,“幽州是咱们的门户,必须拿下来。至于议和……”他回头看了一眼南方,“等打到洛阳城下,自然会有人来谈。”

马蹄扬起尘土,惊飞了檐下的燕子。它们盘旋着飞向南方,仿佛要带去这个新生国家的消息。

青雀五年,冬。

幽州城外的雪下了三天三夜,把城墙变成了白色。沈清辞裹紧貂裘,看着城楼上飘扬的磐字旗,心里五味杂陈。

“沈相,萧将军派使者来了。”侍卫掀开帐帘,带进一股寒气。

沈清辞点头:“让他进来。”

使者是个年轻书生,见到沈清辞,恭敬地行了一礼:“在下苏文,奉磐帝之命,特来拜见沈相。”

“苏先生客气了。”沈清辞示意侍女上茶,“不知磐帝有何指教?”

苏文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奉上:“陛下说,幽州已成孤城,与其玉石俱焚,不如开城投降。他保证,不伤城中一人,还会上奏朝廷,保您全家平安。”

沈清辞打开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除了劝降的话,末尾还有一行小字:“清辞,二十年了,我等不起了。”

她的手微微颤抖,将信纸凑到烛火前。火苗舔舐着纸张,很快将那行小字吞噬。“苏先生,”她抬头看向苏文,眼神决绝,“请回禀磐帝,幽州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九章大周出现(一)(第2/2页)

苏文叹了口气:“沈相,您这又是何苦?朝廷早已放弃幽州,您守在这里,不过是白白牺牲。”

“有些事,明知是牺牲,也要做。”沈清辞站起身,“就像当年萧将军死守雁门关一样。”

苏文沉默着起身告辞。帐外的风雪更大了,仿佛要将这座孤城彻底吞没。沈清辞走到地图前,指尖落在幽州的位置上,那里已经被红笔圈住——那是磐国的进攻目标。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指着地图告诉她:“清辞你看,这天下就像一盘棋,我们都是棋子。但就算是棋子,也要有自己的坚守。”

如今想来,父亲说得没错。她和萧策,一个守着将倾的大周,一个建立了新的磐国,看似对立,实则都在坚守着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磐国章和三年,春。

洛阳城的桃花又开了,只是再也没有人会站在相府的回廊下静静观赏。沈清辞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磐**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沈相,开城吧。”萧策的声音从城下传来,带着一丝沙哑,“我答应过你,不伤城中一人。”

沈清辞低头看着他,这个曾经的少年将军,如今已是鬓角染霜。她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他在她家门前种下一株桃树,说:“等桃花开了,我就来娶你。”

“萧策,”她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乱,“你还记得那株桃树吗?”

萧策愣了一下,随即苦笑:“记得。可惜后来打仗,被炮火毁了。”

“是啊,毁了。”沈清辞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城砖,“就像我们之间的一切,都毁了。”

她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打开城门。”

士兵们愣住了:“相爷,不可啊!”

“打开吧。”沈清辞闭上眼睛,“这天下,该换一种活法了。”

城门缓缓打开,萧策骑着马,一步步走进洛阳城。他看着站在城楼上的沈清辞,忽然觉得眼睛有些酸涩。

“清辞,”他仰头喊道,“下来吧,我们好好谈谈。”

沈清辞睁开眼睛,阳光洒在她的脸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萧策,”她轻声说,“我父亲临终前说,这天下从来不属于哪一家,只属于能让百姓活下去的人。如今看来,你做到了。”

她说完,纵身从城楼上跳了下来。

萧策飞身下马,想要接住她,却只抓到一片飘落的桃花瓣。那花瓣落在他的掌心,像一滴凝固的血。

磐国章和五年,春。

洛阳城的桃花开得比往年更盛,粉色的花瓣落在新铺的青石板路上,被往来的行人小心翼翼地避开。萧策站在新建的皇宫前,看着匾额上的“承庆殿”三个字,忽然想起沈清辞临终前的话。

“陛下,”李德全捧着一份奏折过来,“楚、吴、蜀、越四国派使者来了,说愿意归顺磐国。”

萧策接过奏折,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是四国君主共同签署的降表。他想起当年在雁门关的突围,想起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忽然觉得眼眶有些湿润。

“告诉使者,”他转身走向后宫,“朕准了。但有一条,必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李德全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萧策走到后院,那里种着一株新的桃树,是他亲手栽下的。他想起沈清辞,想起他们之间错过的那些岁月,忽然觉得有些遗憾。

但他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大周亡了,但百姓活了下来;他和沈清辞错过了,但天下太平了。

一阵风吹过,桃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像一场温柔的雪。萧策伸出手,接住一片花瓣,轻声说:“清辞,你看,桃花又开了。”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那是和平年代特有的声音。萧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磐国章和十年,冬。

漠北的草原上,一个放羊的少年捡到了一块残破的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沈”字,边缘已经磨损,但依旧能看出精致的花纹。

少年拿着玉佩跑回家,对正在缝补衣裳的母亲说:“娘,你看我捡到了什么?”

母亲接过玉佩,看到那个“沈”字,忽然愣住了。她想起十年前那个桃花纷飞的午后,一个穿着相府服饰的女子站在城楼上,轻声说:“这天下,该换一种活法了。”

“娘,你怎么了?”少年拉了拉母亲的衣角。

母亲回过神,把玉佩小心翼翼地戴在少年脖子上,轻声说:“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个故人。”

她抬头望向南方,那里的洛阳城已经换了新的主人,但桃花依旧年年盛开。她知道,有些东西会消失,有些东西会改变,但总有一些东西,会永远流传下去。

就像这玉佩上的“沈”字,就像那些为了天下太平而牺牲的人,就像这个新生的磐国。

风雪过后,草原上的阳光格外明亮。少年戴着玉佩,赶着羊群向远处走去,他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清脆而嘹亮。那是属于新时代的声音,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国子监里,一群学子正在诵读《磐国律》。教书先生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诸位同学,”先生放下手中的书卷,“今日我们不讲律法,来讲讲我们磐国的来历。”

学子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坐直了身体。

先生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城,缓缓说道:“十五年前,我们的先帝萧策公,在雁门关外率领残部突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漠北建立了磐国。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让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那为什么先帝要建立磐国呢?”一个名叫李明的学子问道。

先生转过身,目光温和而坚定:“因为他知道,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百姓的天下。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能得到天下。”

李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先生,那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先生笑了:“努力读书,将来为磐国效力,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这就是对先帝最好的回报。”

学子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窗外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仿佛预示着磐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