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 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4:11 来源:源1

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第1/2页)

磐国章和二十年,夏。

御书房里,萧策看着眼前的奏折,眉头紧锁。江南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而国库却有些空虚,难以支撑大规模的赈灾。

“陛下,”新任宰相王敬之躬身说道,“臣以为,可以向富商募集资金,再减免灾区赋税三年,以安抚民心。”

萧策点点头:“此计可行。但要注意,不可强征暴敛,伤了百姓的心。”

王敬之应道:“臣明白。”

萧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暴雨,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年建立磐国时的艰难,想起那些为了天下太平而牺牲的人,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敬之,”他转过身,目光深邃,“你说,我们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吗?”

王敬之坚定地说:“陛下放心,只要我们始终以百姓为重,就一定能守住。”

萧策笑了:“说得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让这太平盛世,延续下去。”

暴雨过后,天空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天际。萧策知道,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安乐,磐国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地传承下去。

磐国章和二十五年,冬。

一个寒冷的夜晚,几个黑衣人潜入了皇宫,想要刺杀萧策。幸好侍卫及时发现,才没有让他们得逞。

御书房里,萧策看着地上的尸体,脸色凝重。这些人身手矫健,招式狠辣,不像是普通的刺客。

“陛下,”侍卫统领跪奏道,“属下在他们身上搜到了这个。”

萧策接过一块令牌,上面刻着一个“楚”字。他顿时明白了,这是楚国的残余势力在作祟。

“看来,有些人还是不甘心啊。”萧策冷笑一声,“传旨下去,加强京城防卫,严查楚国余孽。”

侍卫统领应道:“属下遵旨。”

萧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夜色,心中有些感慨。他以为平定了四国,天下就能太平,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暗流涌动。

“陛下,”王敬之走进来,“臣以为,与其镇压,不如招安。楚国余孽之所以作乱,无非是担心受到清算。如果我们能赦免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安居乐业,或许能化解这场危机。”

萧策沉思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吧。”

王敬之躬身应道:“臣遵旨。”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覆盖。萧策知道,想要真正的太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以百姓为重,就一定能扫清所有的障碍。

磐国章和三十年,春。

萧策已经老了,头发花白,行动也有些迟缓。但他依然每天坚持上朝,处理国家大事。

这一天,他收到了一份急报:北方的蛮族大举入侵,已经逼近雁门关。

朝堂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出兵讨伐,有人主张议和。

萧策看着争论的大臣们,忽然想起当年自己在雁门关的经历。他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当年朕在雁门关,就是因为朝廷要斩尽杀绝,才不得不反。如今蛮族入侵,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旨下去,派使者去见蛮族首领,许以重利,让他们退兵。同时,加强边防,以防不测。”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退朝后,萧策独自一人来到承庆殿,看着匾额上的三个字,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沈清辞,想起了那些为了磐国牺牲的人,忽然觉得有些累了。

“李德全,”他轻声说道,“朕想退位了。”

李德全愣住了:“陛下,您还硬朗着呢。”

萧策笑了:“朕老了,该让年轻人来干了。太子聪慧仁厚,一定能把磐国治理好。”

李德全含泪说道:“陛下,您放心,奴才会辅佐好太子的。”

萧策点点头,望向窗外。桃花又开了,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仿佛在为他送行。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路,该由新一代的人来走了。

磐国章和三十一年,春。

太子萧承继登基,改元“永熙”。登基大典上,萧承继看着底下跪拜的群臣,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仪式结束后,萧承继来到后宫,看望已经退位的萧策。

“父皇,”他跪在萧策面前,“儿臣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好好治理磐国。”

萧策笑着扶起他:“承继,你记住,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民心。只要民心向背,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萧承继点点头:“儿臣记住了。”

萧策看着儿子,忽然想起当年自己建立磐国的情景。他知道,磐国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

“去吧,”他挥挥手,“去做你该做的事。”

萧承继躬身行礼,转身离开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萧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国一定会在新一代的手中,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磐国永熙十年,秋。

这十年间,在萧承继的治理下,磐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江南的水灾早已平息,北方的蛮族也没有再入侵。

这一天,萧承继正在御书房处理奏折,忽然收到了一份来自西域的奏报。奏报上说,西域诸国愿意归附磐国,成为藩属国。

萧承继看着奏报,心中十分高兴。他想起父亲的教导,知道这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传旨下去,”他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接受西域诸国的归附,但不可征收过重的赋税,要与他们和平相处。”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萧承继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象。洛阳城越来越繁华,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知道,这就是父亲和无数先辈们想要看到的景象。

他忽然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这天下从来不属于哪一家,只属于能让百姓活下去的人。”如今看来,他们做到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洛阳城上,仿佛为这座古老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萧承继知道,磐国的盛世,才刚刚开始。

磐国永熙十五年,冬。

虽然磐国表面上一片繁荣,但萧承继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近年来,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壮大,有些甚至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一天,萧承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萧承继看着底下的大臣,“地方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已经影响到了朝廷的统治。你们有什么好的对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第2/2页)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比如,收回地方的兵权,由朝廷统一调配。”

兵部尚书反驳道:“不可。地方需要军队来维持治安,如果收回兵权,一旦发生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大臣们争论不休,萧承继听着他们的意见,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诸位爱卿,”他开口说道,“朕以为,加强中央集权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从税收入手,改革税制,增加朝廷的收入,同时削弱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陛下圣明。”

萧承继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想要彻底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磐国永熙十七年,春。

萧承继推行的税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地方豪强的势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改革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这一天,几个地方豪强联合起来,上奏弹劾推行改革的户部尚书。

萧承继看着奏折,脸色凝重。他知道,这些人是在向他施压。

“传旨下去,”他对太监说道,“户部尚书推行改革有功,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至于那些弹劾他的人,暂时搁置不议。”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萧承继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但他不能退缩,改革必须进行下去。

他想起父亲的话:“治理国家,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知道,自己必须勇往直前,才能让磐国保持繁荣昌盛。

磐国永熙二十五年,冬。

萧承继已经在位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里,磐国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繁荣稳定。

这一天,萧承继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便召来太子萧景明,交代后事。

“景明,”他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父皇快要不行了。朕把磐国交给你,你一定要好好治理。”

萧景明跪在床前,泪流满面:“父皇,您会好起来的。”

萧承继摇摇头:“生死有命,朕已经活够了。你记住,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要善于纳谏,不能刚愎自用。”

萧景明点点头:“儿臣记住了。”

萧承继看着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儿子的手中。

“去吧,”他挥挥手,“去做你该做的事。”

萧景明躬身行礼,转身离开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萧承继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路,该由新一代的人来走了。

磐国景明五年,夏。

这几年,在萧景明的治理下,磐国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打破了这份平静。

北方数省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明心急如焚。

“诸位爱卿,”他在朝堂上说道,“北方大旱,百姓遭殃,你们有什么办法?”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有人主张移民就食。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国库虽然充裕,但要救济这么多灾民,恐怕还是不够。臣以为,可以向富户募捐,同时减免灾区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萧景明点点头:“此计可行。传旨下去,命各地官员开仓放粮,同时号召富户募捐。朕也会拿出内库的钱财,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萧景明知道,这场旱灾是对他的一次考验。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让百姓渡过难关,保住磐国的稳定。

磐国景明五年,秋。

在萧景明的部署下,赈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地官员开仓放粮,富户们也踊跃募捐,内库的钱财也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萧景明还亲自前往灾区,慰问灾民。看到百姓们的苦难,他心中十分难过。

“乡亲们,”他站在高台上,对灾民们说道,“朕知道大家受苦了。但请大家相信,朝廷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等灾情过后,朕会免除大家三年的赋税,让大家重建家园。”

灾民们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

萧景明看着灾民们,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旱灾的问题。他命人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同时组织农民开垦荒地,种植耐旱的作物。

在他的努力下,灾情逐渐得到了控制,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磐国景明七年,春。

经过两年的努力,北方灾区终于恢复了生机。农田里长满了庄稼,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一天,萧景明收到了灾区官员的奏报,说今年的收成很好,百姓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萧景明十分高兴,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北方灾区已经复苏,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水利建设,以防不测。”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萧景明知道,这次旱灾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他决定加大对水利、农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国家的抗灾能力。

磐国景明十年,秋。

就在磐国逐渐从旱灾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北方的蛮族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趁着磐国国力受损,多次入侵边境,烧杀抢掠。

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明大怒。

“蛮族竟敢如此放肆!”他在朝堂上拍案而起,“传旨下去,命大将军率军出征,教训一下这些蛮夷!”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蛮族骑兵勇猛,我军不宜轻易出击。臣以为,可以加固边防,同时派使者去谈判,许以重利,让他们退兵。”

萧景明沉思片刻,点头道:“好吧。先派使者去谈判,如果他们不识好歹,再出兵不迟。”

使者很快出发了,但谈判并不顺利。蛮族首领不仅拒绝退兵,还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萧景明得知消息,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传旨下去,命大将军即刻出兵,讨伐蛮族!”

大将军领命出征,与蛮族展开了一场激战。经过数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蛮族,保卫了边境的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