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 第三十章大幽起兵入大渊(二)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第三十章大幽起兵入大渊(二)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4:11 来源:源1

第三十章大幽起兵入大渊(二)(第1/2页)

“好办法!”众将领纷纷赞同。

秦苍当即下令:“李将军,你带领一万人马,假装溃败,引诱藩王的军队追击。张将军,你带领两万人马,在黑风口设下埋伏,等藩王的军队进入埋伏圈,立刻发动攻击。其他人马跟我留在大营,做好接应准备。”

“是!”众将领领命而去。

几天之后,藩王的军队果然抵达了大渊都城附近。他们看到大幽军队撤退,以为大幽军队害怕了,个个趾高气扬,根本没把大幽军队放在眼里。

李将军按照计划,带领一万人马与藩王的军队稍一接触,就假装溃败,仓皇逃窜。藩王的军队见状,果然上当,一路追击而去。

当藩王的军队进入黑风口时,张将军一声令下:“放箭!”

一时间,箭如雨下,藩王的军队纷纷中箭倒地。紧接着,埋伏在两侧山上的大幽士兵冲了下来,与藩王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藩王的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伤惨重。藩王见状,知道中计,连忙下令撤退。但已经晚了,大幽军队早已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经过一番激战,藩王的军队全军覆没,藩王本人也被斩杀。

黑风口的捷报传到大幽军队的大营,秦苍欣喜若狂:“好!张将军和李将军干得漂亮!传令下去,趁大渊都城还不知道藩王军队被歼灭的消息,我们立刻攻城!”

大幽军队再次兵临城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大渊守将还在等待藩王的军队前来支援,根本没想到大幽军队会突然再次攻城,一时之间,手忙脚乱。

城门很快就被攻破,大幽军队蜂拥而入。萧远山得知城门被攻破,吓得瘫倒在地。柳承业连忙说道:“陛下,快逃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萧远山摇了摇头:“朕是大渊的皇帝,要死也死在这片土地上。”

柳承业无奈,只能护送着萧远山的家眷先行逃离。

大幽军队冲入皇宫,萧远山手持长剑,站在大殿中央,一脸绝望。秦苍走进大殿,看着萧远山:“萧远山,你输了。”

萧远山惨笑道:“是啊,朕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秦苍说道:“我不杀你,陛下有旨,要你亲自去大幽,为沈氏商队的亡魂谢罪。”

萧远山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朕去。”

这场由龙怒引发的战争,终于以大幽的胜利而告终。但战争带来的创伤,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大幽的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而大渊的百姓们,却要面对家园破碎、亲人离散的痛苦。

在返回大幽的路上,萧远山坐在囚车里,看着窗外荒芜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悔恨。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重视沈氏商队的案子,后悔自己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

而李昭然站在上京的城楼上,看着凯旋归来的军队,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他也明白,作为一个皇帝,不仅要维护国家的尊严,更要珍惜百姓的生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

从此以后,大幽和大渊之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两国互通有无,百姓们安居乐业,仿佛那场惨烈的战争从未发生过。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场龙怒,席卷了两国的边关,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岁月流转,黑风峪的血迹早已被风雨冲刷干净,临河城的废墟上也建起了新的房屋。沈氏商队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警示着后人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而李昭然和萧远山的名字,也被载入了史册,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在大幽的皇宫里,李昭然常常会拿出沈氏商队的卷宗,仔细翻阅。他会想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整个国家的重任,必须小心翼翼,才能让大幽长治久安。

而在大渊,新的皇帝登基后,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励精图治,努力发展国力。他派人前往大幽,修复两国的关系,希望能够重新建立友好的往来。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大幽和大渊都变得越来越强大,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边境线上,再也没有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贸易和友好的往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幽和大渊的使者在边境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会盟。他们签订了和平条约,约定永不再战,共同发展。当两国的使者握手言和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这场会盟,标志着两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终于明白,和平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那场曾经让两国陷入战火的龙怒,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大幽的历史博物馆里,那封来自西域的急报,被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它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诉说着一个帝王的愤怒,一场战争的爆发,以及最终和平的降临。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前来参观,他们在这封急报前驻足沉思,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和平的珍贵。

而在大渊的学府里,老师们会给学生们讲述那段历史,告诉他们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重要性。学生们听着故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立志要好好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和平永远延续下去。

黑风峪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山谷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再也看不到当年的血腥和恐怖。当地的百姓们依靠着旅游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会向游客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沈氏商队的后代,继承了先辈的事业,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在大幽和大渊之间进行贸易,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其他国家。

他们始终牢记着先辈的遭遇,做生意诚实守信,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秦苍将军在退休后,回到了家乡。他常常会坐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战争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位英雄爷爷充满了敬佩。秦苍会告诉孩子们,战争是可怕的,和平是可贵的,希望他们永远不要经历战争。

李昭然晚年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在退位后,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走遍了大幽的各个地方,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

他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一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许多人和事,但那段龙怒边关的历史,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恶和战争的残酷,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幸福。

大幽上京的朱雀大街上,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他们伸长了脖子,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方,期待着那个特殊时刻的到来。今日,是大渊皇帝萧远山抵达上京,为沈氏商队亡魂谢罪的日子。

街道两旁,彩旗飘扬,却掩不住空气中那股既肃穆又带着几分亢奋的气息。

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沈氏商队的惨案,以及大幽军队如何势如破竹,直捣大渊都城的英勇事迹。

听客们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拍手称快,情绪随着故事的起伏而波动。

“来了!来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瞬间点燃了所有百姓的热情。

只见远处,一支队伍缓缓走来。最前面的是大幽的皇家仪仗队,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长矛,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踏在鼓点上,铿锵有力。紧随其后的是一辆囚车,由四匹健壮的黑马牵引着。囚车四周围着手持利刃的侍卫,戒备森严。

囚车中,萧远山身着素服,头发散乱,曾经的帝王威仪荡然无存。他低垂着头,脸上写满了屈辱和悔恨。当囚车经过朱雀大街时,百姓们的情绪瞬间爆发了。

“就是他!就是这个昏君!”

“为沈氏商队报仇!”

“杀了他!杀了他!”

石块、烂菜叶、鸡蛋……各种杂物如雨点般砸向囚车。萧远山蜷缩在囚车角落,任由那些污秽之物落在身上,一动不动。他知道,这是他应得的。

李昭然站在承天门上,俯瞰着这一切。他神色平静,心中却五味杂陈。他想要的并非萧远山的性命,而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幽的子民不容欺辱,大幽的尊严不容践踏。

“陛下,百姓们情绪激动,要不要……”李德全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李昭然摇了摇头:“不必。让他们发泄一下也好,这是他们心中的怨气。”

队伍缓缓来到太庙前。太庙是大幽历代先帝的陵寝所在地,庄严肃穆。李昭然从承天门上走下来,来到太庙前的广场上。

萧远山被从囚车中押了出来,强迫着跪在地上。李昭然走到他面前,声音冰冷:“萧远山,今日,你要在这里,当着我大幽列祖列宗的面,为沈氏商队的三百二十七名亡魂谢罪。”

萧远山缓缓抬起头,眼中充满了血丝。他看着李昭然,又看了看周围那些怒目而视的百姓,深吸一口气,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朕……大渊皇帝萧远山,愧对大幽百姓,愧对沈氏商队的亡魂。是朕治国无方,致使匪患猖獗,让你们遭受了无妄之灾。朕在此,向你们谢罪了!”

说罢,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鲜血直流。

李昭然看着他,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一些。他转身,面向百姓们:“父老乡亲们,萧远山已经谢罪。朕知道,沈氏商队的冤屈不是一个谢罪就能弥补的,但朕向你们保证,从此以后,朕一定会加强边境管理,保护好每一个大幽子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百姓们听了李昭然的话,渐渐安静了下来。他们知道,皇帝已经为他们讨回了公道,再多的惩罚也换不回那些逝去的生命。

谢罪仪式结束后,萧远山被关押在天牢里。李昭然并没有立刻处置他,而是让他在天牢里反思自己的过错。

朝堂之上,对于如何处置萧远山,大臣们意见不一。

“陛下,萧远山昏庸无能,致使我大幽子民惨死,罪该万死,应当立即处死,以儆效尤!”兵部尚书秦岳义愤填膺地说道。

“陛下,不妥。”礼部尚书温彦反驳道,“萧远山毕竟是大渊的皇帝,虽然沦为阶下囚,但杀了他,恐怕会引起大渊国内的动荡,不利于两国今后的和平相处。依臣之见,不如将他软禁起来,作为人质,牵制大渊。”

“温大人说得有道理。”户部尚书周衍附和道,“如今大渊新帝刚刚登基,局势不稳。如果我们杀了萧远山,新帝很可能会以此为借口,与我们反目成仇。

到时候,边境再起战事,受苦的还是百姓,国库也会因此受损。”

李昭然听着大臣们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秦岳的话有道理,萧远山罪该万死;但温彦和周衍的顾虑也并非多余,杀了萧远山,确实可能引发新的战乱。

“此事容后再议。”李昭然最终说道,“先将萧远山关押在天牢,密切关注大渊的局势变化。”

就在大幽朝堂为处置萧远山争论不休的时候,大渊国内也并不平静。新帝赵钰是萧远山的侄子,年仅十六岁,性格懦弱,根本无法掌控朝政。朝堂之上,以丞相魏庸为首的一派和以镇南王赵虎为首的一派明争暗斗,互相倾轧。

魏庸是萧远山的心腹,一直想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以便自己独揽大权。而镇南王赵虎则野心勃勃,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如今萧远山被俘,正是他篡权夺位的好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章大幽起兵入大渊(二)(第2/2页)

在一个深夜,镇南王府内,灯火通明。赵虎正与他的心腹谋士密谋着。

“王爷,如今赵钰年幼无能,魏庸专权,正是我们起兵的好时机。”谋士说道。

赵虎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本王也是这么想的。魏庸那个老匹夫,仗着有萧远山撑腰,平日里根本不把本王放在眼里。现在萧远山成了阶下囚,看他还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可是王爷,我们贸然起兵,恐怕会引起大幽的不满。”另一位谋士担忧地说道。

赵虎冷笑一声:“大幽刚刚打完仗,国力空虚,根本无力再发动一场战争。再说,我们是以‘清君侧,除奸佞’的名义起兵,名正言顺,大幽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王爷英明。”众谋士纷纷附和。

赵虎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指向都城的方向:“传令下去,明日一早,集结五万兵马,向都城进发!”

第二天一早,镇南王赵虎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的消息传到了大渊都城。朝野上下一片恐慌,新帝赵钰吓得躲在后宫里,瑟瑟发抖。

丞相魏庸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陛下,镇南王叛乱,兵临城下,我们该怎么办啊?”一位大臣哭着说道。

魏庸脸色阴沉,他知道,自己与镇南王积怨已久,如果镇南王攻入都城,自己必死无疑。

“慌什么!”魏庸强作镇定地说道,“传朕旨意,命城外守军死守城门,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大幽,请求援兵。”

“向大幽求援?”一位大臣惊讶地说道,“大幽刚刚打败我们,他们会愿意出兵帮助我们吗?”

魏庸叹了口气:“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告诉大幽皇帝,只要他们愿意出兵相助,我们愿意割让北方五州之地。”

大渊求援的使者很快就抵达了大幽上京。李昭然得知镇南王叛乱的消息,召集大臣们商议。

“陛下,大渊求援,我们该不该出兵?”秦岳问道。

李昭然沉思片刻,说道:“大渊内乱,如果镇南王得逞,建立新的政权,很可能会对我们大幽不利。而且,我们刚刚与大渊签订了和平条约,如果坐视不理,恐怕会失信于天下。”

“可是陛下,出兵相助,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粮草和军饷,这对我们的国库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周衍担忧地说道。

李昭然点了点头:“周爱卿说得有道理。但我们也不能白白出兵。告诉大渊使者,我们可以出兵相助,但除了割让北方五州之地外,还要他们支付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大渊使者不敢怠慢,连忙将大幽的条件传回了都城。魏庸得知后,虽然心疼那一百万两白银和北方五州之地,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只能答应。

李昭然得到大渊的答复后,任命秦苍为帅,率领十万大军,前往大渊平定叛乱。

秦苍接到命令后,不敢耽搁,立刻率领大军出发。他知道,这次出兵,不仅是为了帮助大渊平定叛乱,更是为了维护大幽在大渊的利益。

大军行进到半路,突然接到探马回报,说镇南王赵虎已经攻破了大渊都城的城门,魏庸被杀,新帝赵钰被软禁。

秦苍眉头紧锁,他没想到镇南王的军队如此强悍,竟然这么快就攻破了都城。

“将军,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副将问道。

秦苍沉思片刻,说道:“继续向都城进发。镇南王刚刚攻破都城,根基未稳,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一举将他歼灭。”

镇南王赵虎攻入都城后,得意忘形,在皇宫里大肆搜刮财宝,饮酒作乐,根本没把大幽的援军放在眼里。

当秦苍率领的大幽军队兵临城下时,赵虎才如梦初醒,连忙组织军队抵抗。

但此时的镇南王军队,早已是强弩之末。士兵们在攻破都城后,个个都抢得盆满钵满,无心恋战。面对大幽军队的猛烈攻击,很快就溃不成军。

秦苍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都城。镇南王赵虎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大幽士兵斩杀。

平定了镇南王的叛乱后,秦苍并没有立刻返回大幽,而是留在大渊都城,帮助新帝赵钰稳定局势。他知道,大渊的稳定,对于大幽来说,至关重要。

在秦苍的帮助下,新帝赵钰逐渐稳定了心神,开始处理朝政。他对秦苍感激涕零,答应会遵守与大幽的约定,割让北方五州之地,并支付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秦苍将大渊的情况写成奏报,派人送往大幽上京。李昭然接到奏报后,非常满意。

“秦苍做得很好。”李昭然说道,“传朕旨意,赏赐秦苍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同时,命他尽快将北方五州之地接收过来,并清点好那一百万两白银。”

“陛下英明。”李德全说道。

就在大幽准备接收大渊北方五州之地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北方五州之地中,有一个名叫云州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云州刺史慕容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不愿意将云州拱手让人,于是暗中联络了周边几个州的刺史,准备联合起来,抵抗大幽的接收。

慕容烈知道,仅凭他们几个州的兵力,根本无法与大幽抗衡。于是,他派人前往西域,联络了西域的一个游牧民族——突厥。

突厥可汗是一个嗜杀成性的人,早就对中原的富庶垂涎三尺。接到慕容烈的邀请后,他立刻答应出兵相助,并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能够击退大幽军队,云州及周边几个州的土地归慕容烈所有,但人口和财物必须归突厥所有。

慕容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突厥可汗的条件。

很快,突厥可汗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云州进发。

大幽负责接收云州的将领是秦苍的副将李威。李威得知慕容烈联合突厥叛乱的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向秦苍和大幽上京禀报。

秦苍接到消息后,非常愤怒:“慕容烈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竟然敢勾结突厥,背叛大幽!传命下去,集结大军,前往云州平叛!”

李昭然接到奏报后,也是怒不可遏:“突厥蛮夷,竟敢干涉我大幽内政!传朕旨意,命秦苍率领大军,务必将突厥军队和慕容烈的叛军一网打尽,给他们一个教训!”

一场新的战争,即将爆发。

秦苍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向云州进发。当大军抵达云州城下时,突厥军队和慕容烈的叛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云州城外,两军对垒,杀气腾腾。

秦苍站在阵前,看着对面的突厥军队和叛军,大声说道:“慕容烈,你勾结外敌,背叛大幽,罪该万死!识相的,赶紧打开城门投降,或许朕还能饶你一命!”

慕容烈站在城楼上,冷笑一声:“秦苍,别以为你们大幽就了不起。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我们的厉害!”

“狂妄!”秦苍怒喝一声,“传令下去,攻城!”

随着秦苍一声令下,大幽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突厥军队和叛军也不甘示弱,奋勇抵抗。

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

秦苍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心中非常焦急。他知道,这样耗下去,对大幽军队非常不利。

“必须想个办法,尽快打破僵局。”秦苍自言自语道。

就在这时,秦苍的儿子秦峰走上前:“父亲,孩儿有一计,或许可以攻破城门。”

秦苍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哦?什么计策?”

秦峰说道:“突厥军队虽然勇猛,但他们不熟悉中原的地形。我们可以派一支精锐部队,从小路绕到突厥军队的后方,发动突袭。突厥军队受到袭击,必然会大乱。到时候,我们再从正面发起猛攻,一定可以攻破城门。”

秦苍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但小路崎岖难行,而且容易被敌人发现,派谁去合适呢?”

秦峰挺身而出:“父亲,孩儿愿意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执行这个任务!”

秦苍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有些犹豫。秦峰是他唯一的儿子,他不想让儿子冒险。但他也知道,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

“好,你带领五千精锐,务必小心行事。”秦苍最终说道。

“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秦峰说道。

秦峰带领五千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地从小路绕到了突厥军队的后方。

第二天一早,秦苍率领大军,从正面发起了猛攻。突厥军队和叛军连忙组织抵抗。就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秦峰率领的精锐部队突然从突厥军队的后方发起了突袭。

突厥军队毫无防备,顿时大乱。慕容烈的叛军看到突厥军队大乱,也无心恋战,纷纷溃散。

秦苍见状,大喊一声:“兄弟们,冲啊!”

大幽军队士气大振,如同潮水般涌入云州城。经过一番激战,突厥军队和慕容烈的叛军被彻底歼灭,慕容烈被斩杀,突厥可汗率领残部狼狈地逃回了西域。

云州平定后,大幽顺利接收了北方五州之地。这场由接收土地引发的战争,最终以大幽的胜利而告终。

战争结束后,大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国力也日益强盛。李昭然看着版图上新增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他也知道,治理好这些新增的土地,并非易事。

“传朕旨意,任命有经验的官员前往北方五州之地,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同时,在这些地方设立驿站,加强与中央的联系。”李昭然说道。

“陛下英明。”李德全说道。

在李昭然的精心治理下,大幽逐渐走向了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大渊,则因为常年的战乱和割地赔款,国力日渐衰退,最终沦为了大幽的附属国。

萧远山在天牢里被关押了十年,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病逝了。李昭然得知后,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下令将他的遗体送回大渊,按照王侯的礼节安葬。

秦苍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镇国大将军,成为了大幽的一代名将。他的儿子秦峰也因为在云州之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沈氏商队的后代沈明远,继承了先辈的事业,将生意做得更大。他不仅在大幽境内开设了许多商铺,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周边的国家。他始终牢记着先辈的遭遇,经常捐款捐物,帮助那些遭受战乱和灾难的百姓。

岁月流转,几十年过去了。大幽的繁荣昌盛一直延续着,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那段龙怒边关的历史,也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在大幽的皇宫里,李昭然的画像被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画像中的李昭然,目光坚定,神情威严,仿佛在守护着这个他一手缔造的盛世王朝。

而在大幽的历史长河中,李昭然也被后人尊称为“圣明之君”,他的功绩被永远传颂。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龙怒边关的故事,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