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2章 令人震惊的稿费标准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2章 令人震惊的稿费标准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32章令人震惊的稿费标准(第1/2页)

文学作品的读者多,也就意味着文字的影响力大。靠着虐心的故事情节来左右人的情绪不算什么本事,能用温暖的文字感染人才算能力。

刘一民将最新的故事情节写完后,检查了一遍没什么大问题,才关掉房间里面的灯,上床睡觉。

有电灯泡就是好,要是在麦积大队的家里面写到这么晚,煤油灯少不得要把他的两个鼻孔给熏黑。

高中的时候,经常有老师晚上熬夜太久,早上不注意,鼻孔跟挖煤的矿洞一般黑。每当这时,同学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让别的同学看到,然后再相视一笑。

今天外边的月亮格外的圆,月光从朝外的玻璃窗上洒落进来,地面霜白如雪。再加上筒子楼外的松树偶尔摇摆几下,地面上真如苏东坡写的“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

8月20号,刘一民正在文化馆里面跟馆长老张几人聊天吹牛。文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聚在一堆聊天,说是聊天交流创作经验,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互相捧臭脚。

有句话说得好,文人最先学会的功力不是笔力,而应该是捧臭脚的能力。

自从刘一民来了创作组,馆长老张也不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待了,每天上班就是直接坐到创作组,其余的几个文艺辅导组和文物小组的人,也时不时过来讨杯水喝。

但办公室里面捧臭脚又很尴尬,因为刘一民在的话,其余的人不好意思再捧别人的臭脚,自己捧的也尴尬,被捧的人更尴尬。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现在文化馆和文学界的人还是讲点脸面的。

不像后世,一群高校教师,诗坛名人对着贾小姐的“屎尿屁”诗歌专门开个会。众人围一圈,想尽办法的吹捧,能找角度找角度,找不到角度找话术。

而贾小姐,一脸娇羞地坐在中央,再扮作受宠若惊的感觉。

不能捧“文学能力”,那大家总要聊。于是开始讲经历,尤其是创作组成员的一些趣事。

刘一民捧臭脚的能力还欠火候,只是一味地发出感叹声。

只发出几声“嘶”、“呀”、“哎呦”的感叹声,便让说话的人洋洋自得了。

相处这段时间,大家越来越觉得刘一民好,年少成名,还没什么架子,还尊重这群没出息的老同志,甚至老李都想把刘一民引为忘年交了。

老孙则时不时地会在刘一民旁边,提起自己孙女孙艺红在家里面的趣事,一边说笑,一边偷偷观察刘一民的反应。

见刘一民脸色如常,心里面升起一阵失落。

自家的宝贝孙女,就这么看不上眼吗?好歹也是高中生啊!倒是回到家,孙女经常问刘一民在文化馆的事情。

“以前咱们洛市的文化馆邀请我去工作,我没去,我说干革命,哪里都是干!以前啊,我写的文章还是不错的。这老张可以作证,当时不省作协开会,还邀请过我。”

“嘶!”

老李手捧茶杯,吐沫横飞,用余光撇到刘一民的反应,心里暗爽,老张也乐呵呵地说道:“我作证,当时确实是这样,上级领导怕我不放人,还专门来做我的工作。”

老李里面有很多夸大的成分,老张也乐的捧,一个阴阳怪气的老李好还是一个乐呵呵服从安排的老李好,他还是分得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令人震惊的稿费标准(第2/2页)

其余的人,纷纷拿着茶杯凑过来让老李讲一讲去作协开会的事情。实际上,他就去了一次,火车晚点加上当天还因为不认识路迷路了,等到了的时候,头半天的会已经结束了,第二天才正式参加。

但他开始给大家讲,第一天开会多少多少的领导入场,还亲自跟他握手勉励。

他也不怕别人揭穿,因为那次会议,整个文化馆就他去了!

“我跟你们说.....”

大家正聊得火热,邮递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进来。邮递员是这里的常客,来文化馆送报送信跟来自己家一样。

不过“刘一民”的信是他第一次送,他知道这是文化馆新来的作家,而且跟文化馆的其他作家不一样,人家有真东西。

“刘一民同志,《诗刊》给你的信。”邮递员笑着说道。

“你们先聊,我去拿一下!”刘一民看着戛然而止的聊天氛围不好意思地说道。

“是不是过稿了?这还聊什么聊,我们也沾沾喜气。”老李高兴地说道。

老张尤其兴奋,率先接过了信,当准备撕开的那一刻,又不好意思地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同志:

你的诗歌我社已收到,诗歌主题明确,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我社一致决定刊登您的诗歌。希望你您继续保持创作积极性,为人民创作更多的优秀诗歌。

希望您继续投递,下次来稿可直接投递给邹获凡同志。

《诗刊》杂志社】

“邹老过的稿子?邹老出来工作了?”老李惊讶地说道。

刘运生感叹道:“应该是刚出来,一民了不起,邹老可是诗坛的支柱级人物。”

老张颤抖地接过手稿信,激动地说道:“可算如愿了,做了那么多年的梦,终于有一天成真了。”

大家还没有散去,刘一民知道是想看什么,于是打开了汇款单,24块钱的稿费,算下来就是千字六元。诗歌的算法跟小说不一样,诗歌是十行算一千字。

“千字六块?这么高?”文化馆这些人不是羡慕稿费多,而是震惊于这个稿费标准。

“苏老的稿费据说也才千字六块,一民,你这第一首就赶上咱们豫省第一届文联主席的标准了?”老李不可置信地说道。

刘一民淡笑道:“可能是为了鼓励我。”

“别谦虚了,这标准看的我有点呼吸不上来,我缓缓,我缓缓……”

稿费标准象征着不同作家的地位,能拿的多说明写得好,编辑部认可。这跟钱多钱少有关系,但更多的是一个面子问题。

大半天,文化馆的这些人才消化完,都在心里感叹道天才啊,这才是真正的天才。

君不见《诗刊》都为他打破常规,还没听说过哪个新人这么厉害!

办公室沉默了许久,刘运生想转换个话题,于是拉着老李说道:“老李,再讲一讲你参加作协会议的故事?我们可都想听。”

老李正准备讲,看了看已经坐到办公桌前拿起笔的刘一民,顿觉索然无味,悻悻地说道:“咱们还是向一民学习吧,多写一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表了。”

老张背着手说道,像是看开了一般:“也不能过于强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