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1章 文字的力量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1章 文字的力量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31章文字的力量(第1/2页)

深夜,刘运生披着中山装和刘一民聊了很久,除了刚开始聊了几句目前刘一民正在创作的小说外,刘运生很知趣的没有继续聊下去。心里面很想看看刘一民写好的手稿,但还是忍住了。

只看了第一页,对题材讨论了几下,浅尝辄止。他知道如果自己要求的话,刘一民会给他看。

作为作家,他知道,有一种事情最不能干,那就是偷同行的稿子。他可以忍受自己是一个小作家,但决不允许自己成为小偷。如果看了,又怕自己忍不住,干脆就不看了。

“一民,我知道你行事光明磊落,且又没有体会到人的阴暗面。像这类手稿的东西,可千万收好。咱们这群人,读了书又拿笔写几篇文章,往往自诩清高傲骨,但也是平常人,也有私利,利令智昏的事情也有人做的出来。”刘运生交代道。

接着两人聊了聊目前文坛上的文学创作走向,尤其是关于十年间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刘运生也想从这方面入手进行创作,询问刘一民的建议。

“题材很重要,老刘你这个想法对,如果为了发表的话,当然是可以的。最近有不少的作品我也看了,往往是对一点的批评变成了广泛的批评,本来是正常的批评又变成了夸张的批评。

直面苦难,揭露苦难是对的,但落笔往往是曲解加夸大。我看你以往的文章,偏向现实主义,且以农村视角叙事居多,我觉得不妨从这片土地找灵感。”

刘一民的话让刘运生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本想反驳,但也觉得说的很对。想了半天,还是没锊清头绪。只能晃了晃脑袋,起身说道:“一民,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解,就算你考不上大学,像你这样的人也留不在文化馆。

在铺天盖地的讨论声中,还能保持自己的清醒,这才是真正的作家能做到的。我回去好好想一想,你也早点休息。”

最近《文汇报》上发表了卢心华的《伤痕》,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伤痕文学”这个词,也开始逐渐出现在报纸上,逐渐将批判十年期间的文学都称呼为“伤痕文学”。

刘一民看了看,只觉得写的太过。他觉得,一切的批评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想到这里,又翻开桌子上的草稿,准备将最新的一个情节补齐再睡觉。

《高考1977》是一部关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群知青通过考大学回城的故事。现在国家刚刚恢复高考,是全国瞩目的大事情。今年高考,国家和《人民日报》都经常下达最新的通知和评论,每一次都能引起社会的讨论。

可以说,高考这件事情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都能跳到全国人民的神经上。

这个时候写《高考1977》,可谓是正当时。

这部片子的背景是东北林场,那里的知青生活跟豫省的相比,更加艰难。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知青在东北扎根,每天喊着战天斗地的口号。

忽然一则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林场,农场瞬间沸腾了。他们沉寂许久的内心开始悸动,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回城的为数不多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1章文字的力量(第2/2页)

片子开始,农场里,知青里面的先进分子、林场革委会主任老迟的爱将潘志友,忽然跟成分不好的女知青陈琼谈起了恋爱。老迟对潘志友寄予了厚望,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但他没有通过强硬的手段,而是通过推荐陈琼上大学让两人分开。就在这时,陈琼的父亲陈甫德偷偷跑到了知青点附近,他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来到这里偷偷帮知青补习功课。

老迟看着知青们一个个因为参加高考,不仅对生产不积极,也逐渐不再像以前那样服从命令。于是动用了一切手段,阻止他们考大学。

知青要参加高考,必须他盖章。老迟手里面的公章,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知青们喘不过气来。

知青和老迟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在知青的怒火中,老迟不得不妥协。而老迟也醒悟了过来,为自己荒唐的举动感到懊恼。

最后老迟积极帮助知青高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高考的时候,老迟亲自送他们去考场。他坐在外面,紧张地期待着这些知青能够考试成功。

别的知青奋力答题,只有潘志友答满了试卷,却没有交上去,他选择留在农场。

想留下的最终会留下,不想留下的永远无法强求。

当然,刘一民并不会全部照抄,他会对里面进行改编。故事的背景改在豫南的农场,桐柏山山区有很多的知青,是一个好的取材地点。

《高考1977》本质上也是知青文学,他不是知青,他是农民。所以故事的主体也要稍微进行改变,像他这样的农民也是参加高考的主体。

增加了一个农村青年李天易的角色,跟知青同龄的年轻人。以潘志友为首的这群知青刚来的时候,不但抱怨农场的环境,还经常跟附近的社员发生冲突,甚至有一些知青会去偷社员家的鸡。

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对李天易这个小伙子很满意,于是让他配合自己改造这些知青的思想。久而久之,李天易跟这些知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天易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感染着这群知青,知青们在城里的所见所闻也令李天易向往不已。

当得知高考恢复后,他们相约一起考大学。

知青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刘一民也没有删除,爱情好是个宝贵的东西,读者也爱看。

另外他没有将笔墨过多的放在老迟阻止大家上学的情节上,而是放在了老迟支持大家上学,鼓励大家复习的情节上。当知青因为复习而感到挫败时,老迟还以自己的革命经历鼓舞大家。

这让大家意识到,老迟在强硬严厉的外表下,也不过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而且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人。

他力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做到积极向上,不使风格过于压抑。在贫穷和艰难的生活中,给大家带来乐观前行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