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四十六章 杀猪菜和“人情债”

我和女儿共长生 第四十六章 杀猪菜和“人情债”

簡繁轉換
作者:Oo闲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6 15:26:37 来源:源1

第四十六章杀猪菜和“人情债”(第1/2页)

临近年关,雪乡变得更加热闹。

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这是东北农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盛事。

村长孙大哥家杀猪那天,天还没亮,院子里就聚满了人。男人们负责按猪、烧水、褪毛,女人们则在屋里准备着酸菜、血肠。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混合了肉香和柴火味的、喜庆的香气。

“江大夫!一一!别瞅着了,快进屋坐!”孙大姐眼尖,看到我们站在门口,立刻热情地招呼。

屋里的火炕上,已经坐满了来帮忙的邻居,大家一边唠嗑,一边手脚麻利地干活。

“江大夫,你这身子骨太单薄了,得多吃肉!”一个大叔拍着我的肩膀说。

“就是!瞅一一这小脸,得多吃点咱这嘎嘎香的猪肉,才能长得壮实!”另一个大婶附和道。

我被他们按在炕上,手里被塞了一把瓜子。一一则被几个阿姨拉过去,教她怎么灌血肠。她起初还有些害怕,但很快就被那种热火朝天的氛围所感染,笨拙地学了起来。

中午,最正宗的杀猪菜就出锅了。

大片的白肉、酸菜、血肠,用一个巨大的盆装着,端上桌。没有精致的碗碟,就是大盆大碗,透着一股豪迈之气。

“来来来,都别客气,可劲儿造!”孙大哥举起酒杯,“江大夫,你不能喝酒,就以茶代酒!俺代表全村,谢谢你这小半年来,给大伙儿看病,省了我们多少事儿!”

“是啊,江大夫,俺那老寒腿,今年冬天就没咋犯病,全靠你的膏药!”

“还有俺家那小子,上次发高烧,要不是你半夜过去给扎针,都得烧成傻子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但那份感激,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端起茶杯,心中温暖。我做的,不过是一个医者分内之事,但在他们看来,却是一份需要铭记的恩情。

饭后,孙大姐非要给我们装上一大块最好的五花肉和一整条血肠。

“孙大姐,这可使不得,我们吃了饭,怎么还能再拿东西。”我连忙推辞。

“你这人咋这么墨叽呢!”孙大姐把东西硬塞到我怀里,“你给大伙儿看病,有时候俺们拿不出钱,你也没说啥。这点猪肉算个啥?你要不拿着,就是看不起你姐我!”

在东北,“人情”是一种比金钱更重要的流通货币。你帮我一次,我记在心里,总要找机会还回来。这种你来我往的“人情债”,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像一条条温暖的纽带,将整个村子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提着沉甸甸的猪肉走在回家的雪路上,一一忽然说:“阿爹,我好像有点喜欢这里了。”

我笑了笑:“为什么?”

“这里的人,心里好像都烧着一团火,靠近了,就觉得暖和。”她认真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杀猪菜和“人情债”(第2/2页)

是啊,一团火。

隔天一一正坐在炕桌前看书,门帘一掀,送豆腐的王大爷进来了。

“一一又学习呢?来,大爷考考你!”王大爷把豆腐放下,一屁股坐到炕沿上,指着桌上的题,“这啥玩意儿啊,又是三角又是圆的,有啥用?能换二斤豆油不?”

一一被问得一愣,认真地解释道:“王爷爷,这是几何学,可以锻炼逻辑思维,以后造房子、修桥都用得到。”

“造房子?咱这木刻楞,拉直线全凭眼力,也没见谁家盖歪了啊!”王大爷一脸不屑。

这时,来拿膏药的李木匠也凑了过来:“哎,话不能这么说!我做那带雕花的窗棂,就得算好角度,不然对不上卯,那不就是这个……几何?”

“对对对!”一一找到了盟友,兴奋地点头。

“那有啥用?最后不还是得凭手感?”王大爷坚持己见。

于是,一场关于“几何到底有没有用”的辩论赛,就在我这小小的医馆炕头上,激烈地展开了。一个坚持“实践出真知”,一个维护“理论指导实践”,吵得不亦乐乎。

我坐在一旁,含笑听着,也不插话。

这种场景,在“关东医馆”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一一在读历史,孙大姐会凑过来说:“哎呀,这秦始皇,瞎折腾,修那长城有啥用?还不如多盘几盘炕,让老百姓冬天不受冻!”

一一在读生物,村长会指着书上的细胞图说:“这玩意儿还没我打的蚊子大呢,研究它干啥?不如研究研究怎么让咱这黑土地,一亩多打几百斤粮食来得实在!”

他们用最朴素、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去解构一一书本里的知识。这些“歪理”,看似粗糙,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烟火的气息。

它让一一明白,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和公式,它最终是要回归生活,服务于人的。

她开始学着,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复杂的道理。

“王爷爷,几何算得准,盖大楼的时候就能省材料,省下来的钱,就能买好多豆油了。”

“孙大姐,就是因为秦始皇修了长城,挡住了北方的敌人,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在家里盘炕呀。”

“村长叔叔,研究细胞,就能知道庄稼为啥会生病,以后就能让粮食不减产,甚至增产呢!”

一来二去,一一不仅锻炼了口才,更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如何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是任何学校的课堂,都无法教给她的宝贵一课。

看着她在炕头上,和一群大爷大妈“辩论”得面红耳赤,却又笑意盎然的样子,那个在江南雨巷里黯然神伤的小姑娘,已经彻底被这北国的阳光和热情,治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