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3章 组建实验室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3章 组建实验室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3章组建实验室(第1/2页)

1950年1月10日清晨,奉天兵工厂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个厂领导围坐在长桌旁,茶杯里的水汽混着烟卷的烟雾,在冰冷的空气中交织成一片朦胧。陈樾坐在靠窗的位置,时不时用手扇开飘到眼前的烟雾。

“同志们,“赵厂长敲了敲桌子,“今天这个会,主要讨论成立专门的武器研发实验室。陈总工,你先说说想法。“

陈樾站起身,把准备好的图纸摊开在桌上:“各位领导,咱们厂的机床已经能满足精密加工需求,是时候把重心转向武器研发了。“

他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实验室布局:“我建议把原来的3号仓库改造成实验室,分设设计室、样品室、测试间三个区域。“

主管后勤的李副厂长皱起眉头:“这得花不少钱吧?现在国家刚成立,到处都缺经费...“

“老李,“赵厂长打断他,“陈总工设计的那些机床给国家省了多少钱?现在要搞武器研发,咱们可不能拖后腿!“

陈樾赶紧打圆场:“李厂长的顾虑有道理。其实改造费用不会太高,主要是添置一些测量仪器和试验设备。人员方面,我建议先抽调10名技术骨干,再配30名后勤保障。“

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当讨论到实验室保密级别时,保卫科张科长拍案而起:“必须按最高级别!现在南边还有残余势力,毛熊那边也虎视眈眈...“

“张科长说得对,“陈樾点头,“实验室所有人员都要经过严格政审,进出实行双人双锁制度。“

最后,会议一致通过成立实验室的决议:陈樾任技术负责人,赵厂长亲自抓后勤保障,孙团长的保安团负责外围警戒。

散会后,赵厂长把陈樾叫到办公室:“陈总工,实话说,我对武器研发一窍不通。这摊子事,可就全指望你了。“

陈樾笑了笑:“厂长放心,我已经有初步计划了。“

1月13日,改造一新的实验室正式挂牌。原来的仓库被粉刷得雪白,墙上贴着“保守机密,慎之又慎“的标语。十名精挑细选的研究员整齐地站在门口,其中就有张卫国和林秀兰。

“同志们,“陈樾站在台阶上讲话,“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实验室的第一批研究员了。我们的任务是研发比敌人更先进的武器,保卫新夏国!“

掌声过后,陈樾带着大家参观了实验室。设计室里摆着六张绘图桌,每张桌上都配有最新进口的计算尺和绘图仪;样品室里陈列着各种国内外武器样品;测试间则安装了几台自制的测试设备。

“第一个任务,“陈樾指着样品室里的一排武器,“把这些枪炮全部拆解、测绘、分析。张卫国负责步枪组,林秀兰负责手枪组,王铁锤师傅带人研究迫击炮。“

研究员们面面相觑。林秀兰壮着胆子问:“陈总工,拆解没问题,但有些原理我们不太懂...“

“这正是我要说的。“陈樾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手稿,“我在编写一本《武器设计原理》,三天后发给大家。现在先动手拆解,有不懂的记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里从早到晚都响着叮叮当当的拆卸声。研究员们像解剖医生一样,把一支支枪械大卸八块,每个零件都仔细测量、绘图、记录。

“陈总工,您看这个枪机结构...“张卫国举着一个零件,“为什么这里要做成斜面?“

陈樾接过零件,招呼大家都过来:“这是勃朗宁设计的枪机延迟开锁机构,斜面可以...“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每个设计细节,研究员们如饥似渴地记着笔记。有时候讨论到深夜,食堂师傅不得不把饭菜送到实验室来。

1月16日晚上,陈樾正在办公室奋笔疾书,编写教材的最后章节。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进来。“

门开了,是林秀兰,她手里捧着几页纸,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陈总工,我...我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陈樾吓了一跳:“出什么事了?“

原来,林秀兰在测绘一支鹰酱制M1911手枪时,不小心把击针弄断了。这种精密零件当时在国内根本没法修复。

“就这事啊?“陈樾松了口气,“弄坏设备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吸取教训。来,我教你怎么办。“

他带着林秀兰回到实验室,把断掉的击针放在显微镜下:“看,断裂面在这里。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一个加强型的...“

林秀兰破涕为笑:“陈总工,您不骂我?“

“骂你干嘛?“陈樾一边画图一边说,“我当年在...呃...在学校时,弄坏的设备比你多多了。关键是要弄明白为什么坏,怎么改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章组建实验室(第2/2页)

这件事很快在实验室传开。大家发现,在陈总工手下工作,只要认真负责,不怕犯错。这种宽松的氛围让研究员们更加敢于尝试和创新。

1月18日,陈樾检查各组的测绘成果时,发现了一个惊喜——张卫国小组不仅完成了三八式步枪的测绘,还提出了一项改进建议。

“陈总工,我们觉得这个弹仓可以改成弧形,“张卫国指着图纸说,“这样装弹更顺畅,还能增加两发容量。“

陈樾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后来AK47的弹匣设计吗?这些年轻人果然有天赋!

“好主意!把详细设计图画出来,我们找时间试制一个样品。“

1月20日,陈樾终于完成了《武器设计原理》的编写。这本三百多页的手稿涵盖了从弹道学到材料工艺的方方面面,配上了大量手绘插图。

“赵厂长,“陈樾把厚厚一摞手稿放在厂长办公桌上,“麻烦安排人油印五十份。“

赵厂长随手翻了几页,眼睛越瞪越大:“我的老天爷!这些都是你写的?这得多少年的心血啊!“

陈樾笑而不答。这些知识在系统空间里都有,他只是“搬运工“而已。

“我这就去找文印科,“赵厂长像捧着宝贝似的抱起手稿,“让他们连夜赶工!“

第二天一早,五十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教材整齐地码放在实验室门口。研究员们人手一本,如获至宝。

“同志们,“陈樾宣布,“从今天开始,每天上午学习理论,下午实践操作。一个月后,我们要拿出自己的武器设计方案!“

实验室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早晨天不亮就有人来背书,晚上熄灯了还有人打着手电看教材。食堂师傅抱怨说,送去的饭菜常常放到凉了都没人动。

1月25日,陈樾正在讲解膛线缠距对精度的影响,孙团长突然闯了进来:“陈总工,紧急情况!“

原来,前线部队送来一批损坏的武器,请求兵工厂协助修复。其中有一挺打不响的马克沁重机枪,部队急着要用。

“这是个好机会,“陈樾对研究员们说,“理论学得再多,不如亲手修一次。走,去看看!“

维修车间里,那挺马克沁机枪已经被大卸八块。部队派来的军械员正抓耳挠腮:“所有零件都检查过了,就是找不到毛病...“

陈樾没有急着上手,而是让研究员们分组检查。半小时后,林秀兰小组发现了问题:“水冷套筒内部有裂缝,导致水压不足...“

“正确!“陈樾赞许地点头,“这种隐蔽故障最难查。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教材第178页说过,“林秀兰翻开书,“持续射击后精度突然下降,很可能是冷却系统出了问题...“

部队军械员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小伙子大姑娘真厉害!比我们这些摸枪十几年的还懂行!“

这件事让研究员们信心大增。他们意识到,陈总工教的不是死知识,而是真本事。

1月28日晚上,陈樾查完宿舍准备回办公室,发现实验室还亮着灯。推门一看,张卫国带着几个男研究员正围着一支步枪比比划划。

“还不休息?“陈樾走过去问。

“陈总工!“张卫国兴奋地举起一张图纸,“我们设计了一支新步枪!借鉴了三八式的精度和毛瑟步枪的威力,还改进了供弹系统...“

陈樾仔细看了看图纸,不禁暗暗吃惊。这支步枪的设计相当成熟,已经接近后来56式半自动步枪的水平。

“好样的!“他拍拍张卫国的肩膀,“明天开始试制样枪,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找赵厂长。“

1月30日,实验室迎来了第一个“开放日“。赵厂长带着厂里各科室负责人来参观学习。研究员们像模像样地当起了讲解员,把一个月来的成果一一展示。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支新设计的步枪样枪。虽然还有些粗糙,但已经能正常射击。赵厂长亲自试射了三发,靶纸上呈现出一个紧密的三角形。

“神了!“赵厂长爱不释手地摸着枪身,“这要是量产,咱们的战士可就如虎添翼了!“

参观结束后,陈樾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同志们,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研发更多新式武器。让全世界知道,夏国人不仅能造好枪,还能造出最好的枪!“

掌声中,陈樾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厂区的雪地上,映出一片金红色。这支年轻的研发团队,就像这冬日的暖阳,虽然才刚刚升起,却已经让人感受到了无限的热力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