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49章 冷枪冷炮阶段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49章 冷枪冷炮阶段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49章冷枪冷炮阶段(第1/2页)

1951年10月15日,棒子半岛的清晨笼罩在刺骨的寒雾中。三团二连的狙击手王铁柱趴在精心构筑的狙击阵位里,呼出的白气在浓密的胡茬上结了一层细密的霜晶。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红星2型狙击枪,枪托上刻着的七道划痕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每道都代表一个战果。

“柱子,九点钟方向,有动静没?“观察员小李压低声音问道,手里举着缴获的鹰酱M19望远镜,镜片上凝结的水珠被他用袖口小心擦去。

“嘘...“王铁柱突然绷紧了身体,粗糙的食指轻轻搭在冰冷的扳机上。透过3倍瞄准镜,他看到800米外的敌军阵地上,一个钢盔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从战壕边缘探出来,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砰!

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钢盔应声飞起,后面爆出一团猩红的血雾,在灰白的晨雾中显得格外刺眼。

“第七个!“小李兴奋地在皱巴巴的笔记本上又添上一笔,冻得通红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枪真他娘的神了!八百米外说打左眼不打右眼!“

这样的场景在整条战线上不断上演。随着战线陷入僵持,双方默契地进入了被战士们称为“冷枪冷炮“的奇特阶段——大规模进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狙击手之间的致命对决和小规模炮击的相互试探。兔子军将穿插战术发挥到极致,107火箭炮和红星狙击枪成了最令敌军闻风丧胆的“死神组合“。

“陈总工!前线急电!“老周气喘吁吁地撞开设计室的门,手里挥舞着一张被汗水浸湿边缘的电报纸,军大衣上还带着室外零下十五度的寒气。

陈樾放下手中正在调试的游标卡尺,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电报。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红星狙击枪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暴露的问题:枪机偶尔复进不到位,瞄准镜在零下30度时会出现水汽凝结,甚至有战士反映在连续射击后枪管会发生轻微变形。

“果然还是没挺住...“陈樾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工作台,“棒子这鬼天气,比西伯利亚还邪乎。“

他立即拉响紧急集合铃,技术骨干们顶着风雪从各个车间赶来。不到二十分钟,会议室的黑板上就贴满了前线传回来的故障报告和战士们用冻伤的手写下的改进建议。屋里的铁皮炉子烧得通红,却依然驱不散从门缝钻进来的刺骨寒气。

“张师傅,枪机复进簧的材质必须换,要那种毛熊坦克上用的耐低温合金。“陈樾指着最上面一份报告说,呼出的白气在镜片上结了一层薄霜,“李工,瞄准镜的密封性要加强,最好能加装电热防雾装置,就像咱们给飞机座舱设计的那种。“

就在这时,孙团长带着一个满身硝烟味的年轻军官闯了进来,带进一股刺骨的寒风和战场特有的硫磺味。

“陈总工,这是前线神枪手连的赵连长,他有重要情况汇报!“孙团长的声音沙哑得厉害,显然刚从炮火连天的前线回来。

赵连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冻得发青的手指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五颗明显变形的子弹,弹头上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

“这是零下25度时打的,“赵连长指着子弹底部的击发痕迹,“同样的瞄准点,弹着点能差出两米多。我们炊事班老班长说,可能是发射药受温度影响...“

陈樾拿起子弹对着灯光仔细端详,又对照着前线的射击记录表,突然猛地一拍桌子:“我明白了!低温影响发射药燃烧速度,导致初速不稳定!这不是枪的问题,是弹药的问题!“

接下来的半个月,兵工厂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陈樾亲自带队改良,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最终定型的红星3型狙击枪主要改进包括:

1.采用新型镍铬钼合金复进簧,经测试在零下40度仍能保持弹性系数

2.瞄准镜增加氮气密封系统和微型电热防雾装置,由特制锂电池供电

3.枪托改用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彻底解决低温开裂问题

4.配套研发的低温专用弹药采用新型缓燃发射药,装药工艺精确到毫克

11月5日凌晨,第一批30把红星3型顶着暴风雪紧急送往前线。与此同时,107火箭炮也完成了冬季适应性改装——增加了低温点火装置,改进了折叠尾翼的设计,还在发射架上加装了简易保温层。

前线的反馈来得比预期还要快。11月8日清晨,王铁柱用红星3型在零下28度的严寒中,创造了1200米的超远距离狙杀记录!战报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敌军一个观察员正在用望远镜侦察,子弹精准地从望远镜目镜射入,将整个颅骨后部掀飞。

“那枪简直神了!“王铁柱在战报附件中写道,字迹因为激动而略显潦草,“电热瞄准镜一点雾气都没有,连续射击二十发都没出现任何故障!就是电池续航有点短,要是能坚持八小时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章冷枪冷炮阶段(第2/2页)

但敌军很快也调整了战术。他们调来了更多经验丰富的狙击手,装备着最新式的AN/PAS-5型主动红外夜视器材,开始在夜间频繁活动。兔子军的哨兵接连遭遇冷枪,短短一周就有十七名战士牺牲,士气受到不小影响。

“必须想办法反制...“陈樾在12月的一个深夜召开紧急会议,桌上的煤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技术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给红星3型加装简易红外瞄准具!

“可是咱们没有现成的红外技术储备啊?“年轻的李技术员提出质疑,声音因为连轴转的工作而嘶哑。

陈樾却突然笑了,笑容在跳动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神秘:“记得上个月缴获的那些敌军夜视器材吗?拆几个研究研究!我听说三团仓库里还躺着两套完好的。“

在系统的逆向工程辅助下,兵工厂的能工巧匠们很快仿制出了简易的红外瞄准装置。虽然体积比原版大了三分之一,重量多了两公斤,但在实战中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1月20日深夜,赵连长带领狙击小组,借助这种土法上马的红外瞄准具,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潜伏六个小时,一举端掉了敌军三个狙击点,还缴获了两套完整的AN/PAS-5夜视设备。

“陈总工,您猜怎么着?“赵连长在电话里兴奋地大喊,背景音里还能听到战士们的欢呼声,“那些鹰酱狙击手到死都不明白咱们是怎么在漆黑一片的夜里瞄得那么准的!有个家伙的记事本上还写着‘夏国人不可能有夜视设备‘呢!“

随着冬季深入,双方的冷枪冷炮较量逐渐演变成一场高科技与土办法相结合的奇特战争。兔子军的狙击手们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战例:

-王铁柱小组用三把狙击枪采取交替射击战术,成功封锁敌军一个关键补给点三天三夜,迫使敌军放弃该据点

-赵连长带领三名战士在齐膝深的雪地里潜伏28小时,最终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击毙敌军炮兵观察员,导致敌军一个重炮连失去战斗力

-神枪手连的新兵张大山创造性地将107火箭炮当作“巨型狙击枪“使用,单发精确命中敌军机枪碉堡的射击孔

但敌军也不甘示弱,不仅调来了更多105mm榴弹炮和M4A3E8坦克,还开始使用新型的声波定位技术来反制狙击手。前线的伤亡数字每天都在增加,野战医院的担架队忙得脚不沾地。

12月7日清晨,陈樾正在分析最新战报时,孙团长带着满身硝烟闯了进来,脸上的表情让陈樾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王铁柱...牺牲了。“孙团长摘下军帽,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昨天傍晚,他在掩护战友撤退时,被敌军炮火覆盖...找到的时候,还保持着射击姿势,身下护着那把红星3型...“

陈樾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眼前浮现出那个总是憨笑着喊他“陈老师“的朴实汉子。孙团长递过一个血迹斑斑的笔记本,封面上还用铅笔写着“狙击数据“四个工整的字。

陈樾颤抖着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红星狙击枪在不同温度、湿度、海拔条件下的弹道数据,还有十几页字迹工整的改进建议。最后一页写着:“这把枪真好用,要是能再轻半公斤,在转移阵地时就更快了...另建议给枪管加个简易保温套...“

三天后,陈樾带着全新设计的红星3型改进版来到王铁柱生前所在的连队。这把枪比原来轻了整整0.6公斤,枪托上刻着一行小字:“赠最可爱的神枪手们——一个军工的敬意“。改进之处完全按照王铁柱笔记中的建议,甚至加上了他没想到的枪口制退器冬季防结冰设计。

“同志们,“陈樾红着眼睛对满屋子的狙击手说,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下去,“这把枪...凝聚着王铁柱同志的心血...用它多消灭几个敌人...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当晚,赵连长带着这把特殊的狙击枪,趁着月色潜入敌军阵地前沿。新型红外瞄准具中,敌军哨兵点烟的火光如同黑夜中的灯塔般醒目。瞄准镜里的十字线稳稳地压在那点火光上,赵连长仿佛听见王铁柱在耳边说:“稳住...呼吸...扣扳机要像摸大姑娘的手一样轻...“

砰!

清脆的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宣告着这场冷枪冷炮的生死较量远未结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红星狙击枪和107火箭炮将继续在前线谱写一个个传奇,而奉天兵工厂的灯光也将长明不熄,为那些“最可爱的人“打造更多克敌制胜的神兵利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