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68章 无人机升级1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68章 无人机升级1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68章无人机升级1(第1/2页)

1953年11月1日,奉天兵工厂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陈樾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着十几份从朝鲜战场缴获的鹰酱装备技术手册。这些泛黄的纸张上满是英文标注和复杂的技术参数,普通人看了准会头晕眼花。

“陈工,您要的咖啡。“年轻的助手小王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把冒着热气的搪瓷缸放在桌上,“这都凌晨两点了,您还不休息啊?“

陈樾端起搪瓷缸抿了一口,苦涩的液体让他精神一振:“再等会儿,这个K-38航空相机的原理图马上就分析完了。“他的手指在一张晒蓝图纸上轻轻滑动,眼睛却盯着虚空中的某处——那是只有他能看到的系统界面。

小王好奇地瞄了眼桌上的资料,全是些看不懂的洋文和古怪的机械图纸。他挠了挠头:“陈工,这些外国玩意儿真能用到咱们的无人机上?“

“当然能。“陈樾头也不抬地回答,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你看这个K-38相机,虽然重了点,但成像质量比咱们现有的好太多了。“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明天让机修组把仓库里那台缴获的F-86上的侦察设备拆下来,我有大用。“

等小王离开后,陈樾立刻调出系统界面,将刚刚研究透的K-38相机数据录入知识库。系统立刻弹出提示:【检测到航空相机技术,是否进行逆向分析?】

陈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是“。只见系统界面上,那台复杂相机的三维模型迅速分解成数百个零件,每个零件旁边都标注着详细参数和制造工艺。最让陈樾惊喜的是,科技系统还自动生成了几处优化建议,将原本笨重的结构精简了将近三分之一。

“太棒了!“陈樾忍不住拍了下桌子,震得搪瓷缸里的咖啡都溅出来几滴。他赶紧擦干净桌面,又调出之前扫描的AN/AXT-2电视传输系统资料。这个从击落的RB-45侦察机上缴获的设备,将成为无人机升级的关键。

接下来的十天里,陈樾几乎住在了实验室。他白天带着技术员们拆解缴获的侦察设备,晚上则通过系统分析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兵工厂的工人们经常在深夜还能看到实验室的灯光,有时甚至能听到陈樾兴奋的自言自语。

“老陈这是魔怔了?“食堂里,几个老技工边吃早饭边议论。

“嘘,小点声。“年纪最大的李师傅压低声音,“听说是搞什么新式无人机,总部特别重视。“

“无人机?就那个会飞的铁疙瘩?“年轻些的张技工不以为然,“能比得过真飞机?“

李师傅神秘地摇摇头:“你懂什么,陈工搞出来的东西,准保让洋鬼子大吃一惊。“

11月10日深夜,陈樾终于完成了初步设计。他将AN/AXT-2电视传输系统与无人机的控制系统整合在一起,还参考了缴获的F-86战斗机的气动外形,重新设计了机翼形状。

“小王!小王!“陈樾激动地冲出实验室,把正在打盹的助手吓了一跳。

“怎么了陈工?着火了吗?“小王一个激灵跳起来。

“快去找赵总工!就说无人机的升级方案出来了!“陈樾挥舞着一叠图纸,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兴奋的光。

半小时后,被从被窝里叫起来的赵总工披着棉袄,睡眼惺忪地研究着陈樾的设计图。看着看着,他的眼睛越睁越大,最后完全清醒了。

“老陈,你这...这也太...“赵总工的手指微微发抖,“这电视传输系统真能稳定工作?还有这个新发动机布局...“

“绝对没问题!“陈樾信心满满地指着图纸,“我计算过了,这样改造后,飞行速度能提升40%,续航时间延长一倍,遥控距离...“

“等等等等,“赵总工打断他,“你这些数据哪来的?咱们可没条件做这么多风洞试验啊!“

陈樾早有准备:“部分数据参考了缴获的F-86飞行手册,部分是根据现有无人机的实测数据推算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具体效果还得造出样机来验证。“

赵总工将信将疑地点点头:“那行,我明天就组织技术小组讨论。不过...“他犹豫了一下,“老陈,你确定这些外国技术咱们能消化得了?别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8章无人机升级1(第2/2页)

“放心吧,“陈樾拍了拍老搭档的肩膀,“我已经把所有关键技术都吃透了。再说,咱们不是有现成的设备可以拆解研究嘛。“

第二天一早,兵工厂的会议室里就炸开了锅。二十多名工程师围着陈樾的设计图争论不休。

“这个电视传输系统太复杂了,以咱们现在的电子工业水平...“

“我倒觉得发动机布局改得好,你们看这个进气口的设计...“

“问题是材料怎么办?这种铝合金咱们厂现在可生产不了...“

陈樾耐心地听着每个人的意见,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等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他才站起来解释:“材料问题我已经联系了鞍钢,他们新研发的合金应该能满足要求。至于电子元件...“他神秘地笑了笑,“咱们不是刚接收了一批毛熊援助的电子管吗?“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技术部决定采纳陈樾的大部分设计,只对几个细节做了微调。会议结束时,赵总工宣布:“从明天开始,全厂优先保障无人机升级项目,代号‘翔龙2‘!“

接下来的十天里,奉天兵工厂进入了战时状态。三班倒的工人们将车间挤得满满当当,机床的轰鸣声24小时不停。陈樾几乎住在了车间里,随时解决技术难题。

“陈工,这个镜头支架的精度要求太高了,咱们的车床...“

“用钳工老王的那套土办法,先粗加工再手工打磨!“

“陈工,电视信号的抗干扰测试又失败了...“

“去把通讯连的那台缴获的鹰酱军电台拆了,用里面的滤波器!“

11月20日凌晨,陈樾终于完成了全部图纸的绘制。当他将厚厚一叠图纸交给赵总工时,老赵惊讶地发现每张图纸都标注得异常详细,甚至连螺丝的扭矩参数都写得清清楚楚。

“老陈,你这是...“赵总工翻着图纸,突然注意到陈樾右手上缠着的绷带,“你的手怎么了?“

“没事,“陈樾轻描淡写地说,“画图时太专注,被茶杯烫了个泡。“其实是他连续工作36小时后,不小心被机床蹭了一下。

五天后,第一架“翔龙2“原型机终于组装完成。这个银灰色的大家伙比原来的无人机大了整整一圈,机头下方装着一个流线型的摄像头吊舱,两侧机翼上各有一个改进后的发动机。

试飞安排在凌晨秘密进行。当“翔龙2“在跑道上滑行时,地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随着陈樾按下遥控器,无人机轻盈地跃入夜空,很快变成了一个小光点。

“图像传回来了!“监视器前的技术员突然喊道。只见黑白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地面的景物,虽然有些雪花,但比之前的信号清晰多了。

陈樾小心翼翼地操纵着无人机做出各种动作:爬升、俯冲、盘旋...每一项测试都顺利完成。当无人机最终平稳降落后,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飞行高度1500米,遥控距离12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测试员念出一串数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

赵总工激动地握住陈樾的手:“老陈,你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陈樾却摇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厂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天后,陈樾提交了一份详尽的后续研发计划,包括改进电视传输质量、增加夜间侦察能力等。他在报告最后写道:“建议立即启动‘翔龙2‘量产工作,优先装备边防部队。“

1953年12月1日,奉天兵工厂接到了首批50架“翔龙2“的生产订单。与此同时,一列满载着特殊设备的军列悄悄驶向西北方向——那里,一个代号“邱小姐“的秘密工程正急需这种先进的侦察手段...

车间的墙上,新挂起了一条横幅:“学习陈樾同志钻研精神,为实现国防现代化奋斗!“而此刻的陈樾,已经埋首于新的研究课题中。在他面前的图纸上,隐约可见一个更大型的无人机设计雏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