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19章 与鹰酱国际贸易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19章 与鹰酱国际贸易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19章与鹰酱国际贸易(第1/2页)

1971年3月的四九城,春风里还带着丝丝寒意。原第三兵工厂的大院里,工人们正忙着拆除生产线上的军工模具,钢铁碰撞的声音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老钳工赵德柱蹲在地上,用扳手拧着最后一颗螺丝,金属摩擦发出刺耳的“吱嘎“声。他的工作服后背已经湿透,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

“小心点!这可是咱们造过最精密的炮管模具!“车间主任王大庆扯着嗓子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厂房里产生回音。他手里拿着个搪瓷缸子,里面的茶水随着他的走动晃荡,偶尔溅出几滴,在水泥地上留下深色的痕迹。

突然,“咣当“一声巨响——是厂长王建国抡着二十斤大锤砸向了模具基座。这一锤下去,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柱。工人们不约而同地咳嗽起来,有人掏出印着“劳动最光荣“的毛巾捂住口鼻。

“从今天开始,咱们改做这个!“王建国抹了把汗,从军绿色挎包里掏出一个亮闪闪的不锈钢保温杯。杯子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照得工人们眯起了眼。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接过来仔细端详,手指抚过杯身上精美的牡丹花纹:“乖乖,这可比造炮管精细多了!“

与此同时,在广州某保密军工厂的注塑车间里,技术员陈卫国正弯腰调试着新下线的注塑机。机器发出“嗡嗡“的轰鸣,震得脚下的水泥地微微颤动。他的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三支不同颜色的钢笔,随着他的动作轻轻碰撞。

“温度再调高五度!“陈卫国对着操作工喊道,同时擦了擦眼镜片上的雾气。随着参数调整,注塑机发出“嗤“的排气声,紧接着一个个明黄色的塑料小鸭子排着队从模具里跳出来,“噗通噗通“地掉进包装箱里。

老车间主任张援朝拿起一只捏了捏,鸭子发出“嘎“的清脆声响,把他吓了一跳。“这玩意儿...真能换外汇?“他挠着花白的寸头,军装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窗外,下早班的工人们三三两两走过,他们手里的新式塑料饭盒相互碰撞,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

4月3日清晨,新成立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督局门口,排队等待面试的应聘者已经拐过了两个街角。局长张卫国站在花岗岩台阶上,手里的铁皮喇叭因为清晨的雾气而结了一层水珠。“同志们!“他的声音通过喇叭有些失真,“从今天起,每一件出口商品都要过三关!质量关!标准关!形象关!“

屋檐下的麻雀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飞,扑棱着翅膀掠过排队人群的头顶。队伍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下意识缩了缩脖子,手中的钢笔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检验车间里,五十岁的老检验员周志明正戴着老花镜检查一批指甲刀。他粗糙的手指捏着游标卡尺,金属尺身与刀片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刀口弧度偏差0.1毫米,“他在记录本上画了个叉,“返工!“钢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

突然,流水线上的金属探测仪发出“叮“的警报声,红灯急促闪烁。一个印着“次品“印章的塑料筐自动移到了指定位置,机械臂“咔嗒“一声将不合格的产品精准投入。车间主任快步走来,皮鞋跟敲击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5月的天津港,万吨货轮“东风号“正在紧张装货。起重机操作员刘大柱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操纵杆,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左移五厘米!“对讲机里传来地面指挥的喊声,夹杂着电流杂音。刘大柱轻轻推动操纵杆,钢铁吊臂发出“吱呀“的呻吟,集装箱缓缓对准货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9章与鹰酱国际贸易(第2/2页)

“放!“随着一声令下,十吨重的集装箱稳稳落下,与甲板接触时发出沉闷的“咚“声,震得码头边的海水泛起细小的波纹。水手长老李拿着清单,用铅笔一项项勾选:“第10086箱,塑料玩具...齐活!“他的大嗓门惊起了岸边的一群海鸥。

货轮离港时拉响汽笛,低沉的声音在海面上久久回荡。年轻的水手王小军趴在船舷边,手里攥着个崭新的打火机——这是临行前厂长亲自发给每个出海工人的纪念品。他“啪“地一声打开金属盖子,火苗在咸湿的海风中摇曳,映照着他年轻的面庞。

6月的纽约曼哈顿,第一家“东方百货“开张的热闹场面引来了半条街的围观。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鞭炮的硝烟味混合着夏国茶叶的清香。六十岁的华裔店主陈阿福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招呼客人:“GOOdqUality!CheappriCe!“他拿起一个印着熊猫图案的塑料脸盆,用指关节“咚咚“地敲着盆底。

金发主妇丽莎拿起一件透明雨衣反复揉搓,防水布料发出特有的“沙沙“声。“MyGOd,“她惊讶地对同伴说,“这比我们国产的厚实多了!“收银台前,电子计算器“滴滴“的声响此起彼伏,年轻的收银员林小红手指翻飞,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刘海滑落。

7月的天津港,来自鹰酱国的“海上巨人号“货轮缓缓靠岸。码头工人们围在岸边,对着船上那些庞然大物指指点点。当第一台数控机床被起重机缓缓吊起时,金属外壳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

“后退!都后退!“海关监督员张志强挥舞着小红旗,哨子吹得“嘟嘟“响。他的制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当精密仪器落地时,他长舒一口气,钢笔在验收单上签下名字的瞬间,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片蓝色。

12月31日的外贸部年终总结会上,老式打字机“咔嗒咔嗒“地工作着,色带已经有些褪色。部长拿起最后一张报表,手指微微发抖:“五亿...零八百万元...“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挂钟的秒针走动声。突然,隔壁办公室爆发出欢呼声,接着是“砰砰“的开香槟声——年轻的科员们提前得到了消息。

此时此刻,在洛杉矶郊区的某个普通家庭里,主妇玛丽正在拆圣诞礼物。她拿起一个印着“MadeinChina“的电饭煲,内胆在圣诞树彩灯照射下闪着温润的光泽。“亲爱的,“她按下开关,机器发出“滴“的提示音,“这可比咱们的老式锅方便多了!“

而在四九城南锣鼓巷的一个大杂院里,退休工人老张头正摆弄儿子从友谊商店排队买来的鹰酱国收音机。他小心翼翼地转动旋钮,喇叭里先是一阵电流杂音,接着传出字正腔圆的京剧唱段。“这洋玩意儿...“老张头嘟囔着,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胡桃木外壳,“音质还真不赖。“

夜幕降临,太平洋两岸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无论是车间里尚未冷却的机器,还是港口待发的货轮,亦或是寻常百姓家中的电饭煲和收音机,都在诉说着这个特殊年代里,那些关于生活、关于希望的故事。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在钢铁与塑料的碰撞声里,悄然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