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11章 舆论的力量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11章 舆论的力量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11章舆论的力量(第1/2页)

消息传至朝堂,满朝文武心中无不剧震,群臣都没有时间去震惊东林党人和东林书院查封之事。

陛下新提出来的这“景运功臣祠”与“硕鼠蠹虫羞耻碑”、“国贼汉奸唾骂碑”,哪里是土木工事,分明是悬于每个臣子头顶的千古判笔啊。

功名、利禄、权势……在青史留名与遗臭万年这般**直刺魂魄的抉择面前,皆黯然失色。

谁不渴望身后名姓入那香火鼎盛的“景运功臣祠”,受后世君臣瞻仰礼拜?谁又不怕堕入那冰冷的“羞耻”、“唾骂”二碑,被千夫所指,万世唾弃?

君王这道旨意,不赐金银,不赏权柄,却直直刺穿了天下士人的肺腑命门,它用最冰冷的砖石与最缥缈的香火,牢牢执住了士林清流、衮衮诸公的七寸——那浸入骨髓、重于性命的“名节”二字!

文臣们脊背发寒,以往庙堂倾轧,政争成败,或贬官罢职,或流放充军,终有转圜余地,存着几分起复的指望。

可如今这三碑一祠之制,却如千古判笔,将“身后名”掌握在手中。入祠者流芳百世,钉碑者身败名裂,中间再无缓冲余地!

即便生前权势熏天、富可敌国,若身后名列耻辱之碑,则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将背负祖宗污名,饱受无穷之辱!这比任何律法枷锁都更令他们恐惧战栗。

陛下一招,狠辣如斯。非但以功臣祠利诱,更以羞耻碑、唾骂碑相胁。将文官赖以安身立命的“名节”被彻底攥在了皇权之手,化作随时可能斩落的尚方宝剑。

如此一来,往后的朝堂奏对,行事作为,谁还敢不尽心竭力,不心怀惴惴?稍有不慎,行差踏错,惹怒天威,或有贪赃枉法、通敌叛国之嫌,一旦罪名坐实,便是要钉上石柱,永世不得翻身!

便是那些心思活络、自恃根基深厚之辈,此刻也是心头凉气直冒——皇帝如此决绝,那“景运功臣祠”的入选标准、“羞耻唾骂二碑”的界定权柄,最终岂不操于陛下之手?

生杀荣辱,青史定评,皆系于此!朝堂之上,群臣相顾,眼神中皆是敬畏与难以言说的惶然,再无半分喧嚣,唯余一片深入骨髓的惧意。

然而,并非所有人皆是恐惧!少数心忧社稷、夙夜为公的官员,位高如毕自严、李邦华等人都是胸口激荡难平!

入“景运功臣祠”啊!这可是君王血食,国家祭祀!是与历代真正匡扶社稷的栋梁同列!这不再是史书上的虚名,而是能被代代传颂、香火奉祭的实荣!

对于那些毕生追求“治国平天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直官员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终极归宿!

皇帝此制,虽手段凌厉,却也给了一心为国的文臣直达千秋荣光的煌煌大路,让他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炽热的期待。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低声对身旁同僚慨叹:“景运祠前立身难……然此生若能效范文正、于忠肃,于此祠中得一席之地,纵万死亦不悔矣!”

可以说,陛下这一手阳谋,煌煌正大,真真是拿住了所有文官的性命根本,从此,朝廷之上,无论清浊,为国为民者,得攀顶之机;枉法负恩者,有坠渊之危。

............

没有管朝堂上掀起的波浪,此时的朱由校正坐在御座上,凝神听着魏忠贤一五一十地还原着东林党人串联学子的全过程,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御案的边缘。

他的脸上并无太多怒色,反而浮起一种奇异的神色——那是一种混合着冰冷嘲讽与……难以言喻的惊叹。

“……从阴谋乍起,到组织起数百人伏阙上书,联络京畿、辐射江南,引动清议风潮……不过区区一两日光景!”

魏忠贤最后总结道,语气中也带着一丝凝重,“皇爷,这些腐儒煽风点火、蛊惑人心的本事,实在是……快得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1章舆论的力量(第2/2页)

“骇人?呵呵。”朱由校终于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打断了魏忠贤的话。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至巨大的雕花窗棂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穹,声音低沉而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乾清宫中:

“确实骇人!如此强大的组织力,如此迅捷的动员能力,如此高效的同声共气……若能将这份力量,投入到整顿吏治、疏通漕运、兴修水利、丈量田亩这些正经事上,该多好?”

“我大明,又何愁不能中兴?”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真切的感慨和惋惜。

你可以说明朝的文官坏,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们傻,能够将集中如此力量,并将其精熟地运作于阴谋之下,游刃有余地掌握着舆论的脉搏。让他这个手握至高权力的皇帝都感到感到一阵后怕。

若非自己有系统为底牌,若非辽东恰逢大捷,今日午门这场风波,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这股力量,从未真正用于社稷苍生,它存在的意义仿佛只是为了维系某个阶层的特权,为了争夺朝堂上虚无缥缈的名声和话语权。

一时间,他想起了另一位时空的伟大教员所说过的一句至理:“思想的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一直以来,他专注于整饬军备、充盈内帑、提拔干将、推行新政……他以为握住了军队、财政、人事,便能掌控乾坤。

却独独忽略了这片看似无形、实则能翻云覆雨、颠倒黑白的战场——思想的阵地!舆论的阵地!

想想这次东林党人以“清议”之名,行“逼宫”之实!裹挟“民意”,妄图以此逼他让步的行为。

“掌控舆论……”朱由校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

“东林党人能通过掌控舆论,颠倒黑白,蛊惑人心,裹挟民意,甚至妄图逼宫……”

“那朕,身为九五之尊,手握天下权柄,为何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做得比他们更好、更彻底、更堂堂正正!”

他想起了后世那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报纸,那才是真正掌控舆论、引导思潮、塑造民意的国之重器!

它不同于东林党人依赖书院讲学、刻印文集、操纵清议的“小圈子”传播模式,它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深度,将信息与思想传递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大伴,”朱由校蓦然转身,目光如炬,看向魏忠贤,“看到了吗?这就是朕一直感觉被掣肘的根源!”

“朕握有生杀予夺的皇权,握有横扫塞北的铁骑,却险些被他们操纵的‘声音’逼到墙角。朕过去,太过执着于朝堂上的改革斗争,忽视了这喉舌之争。”

魏忠贤连忙躬身:“皇爷圣明烛照!这些酸儒,嘴皮子功夫确实了得……”

“这可不止是嘴皮子功夫!”朱由校缓缓开口,语气却愈发冰冷,“这是影响人心向背、决定权力根基的生死之战!”

“朕决不能让这关乎国本、民心、未来的话语权,继续掌握在只会引经据典、阻碍变革、甚至煽动对抗朝廷的人手中。”

“借着此次逼宫,将南方的那些个书院都给朕查一查,该关的关,该抓的抓,大明不缺文人、朕更不缺官员!”

“奴婢遵旨”魏忠贤连忙俯首领命。

“看了一眼脑海中翰林院训练进度的倒计时,还有两天,系统特训的文官,第一批就训练完成了!”朱由校眼中精光爆射,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构想浮现脑海。

到时候,从中抽调干练忠诚、头脑灵活、通晓世事者!不必多,但求质优!

“朕要办一份报纸!不,不止一份!要建立一套属于朝廷、属于新政、属于大明未来的官方喉舌体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