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45章 混乱的钱制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45章 混乱的钱制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45章混乱的钱制(第1/2页)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瑞王朱常浩身上。作为宗室领袖,此时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瑞王感受到那沉重的压力,额角冷汗涔涔。他内心剧烈挣扎:一边是祖制威严和藩王们的既得利益,一边是皇帝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底层宗室惨淡的现实。

他脑海中闪过那些因无禄而上门哭求的远支“宗亲”,想想晋王、代王勾结晋商的下场……再看看皇帝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终于,他艰难地起身,对着朱由校深深一躬,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陛下……陛下心系社稷,泽被宗亲,老臣……感佩莫名!毕尚书、方阁老所言,皆老成谋国之言。

宗室繁衍日众,禄米已成重负,若再因循旧制,非但国将不国,宗室子孙亦将困顿潦倒,辱没祖宗威名!

陛下若开民禁,设‘宗室护卫之军’以武勋激励子弟,实乃……实乃为宗室寻一条自强之路,老臣……附议!

回府后,定当详述陛下苦心,晓谕诸王宗亲,共体时艰,拥护新政!”他选择了站在皇帝一边,既是无奈,也是明智。

朱由校见阻力基本消除,目标达成,便不再纠缠细节,展现出帝王的乾纲独断:

“诸卿所虑,朕已知晓。然病入膏肓,当用猛药!朕意已决:

“废除亲王驻藩之制,各地亲王、郡王限期一年内悉数迁居京师或南京,由宗人府统一管理。”

“亲王岁禄,即日起定为三万石;郡王定为一万石!永为定制,无旨不得增!此数已远超一品大员俸禄,足彰天家体面!”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所有爵位,即日除爵!原授者及其子孙,无论嫡庶,一律编入‘宗室名册’,与四民同列。”

“宗人府、礼部限一年内厘清玉牒,完成改制!宗室子弟可许其务农、务工、经商、科考、从军!与民同例,依律纳税!”

具体细节,着内阁会同宗人府、户部、兵部、礼部,依此议速速拟定细则,明发天下!”

“瑞王叔”

他看向瑞王,“劳烦皇叔将今日之议,尤以晋、代二王殷鉴及改制要旨,遍谕诸藩府宗室!望诸王宗亲,深体朕心,共克时艰!宗室之未来,在自强不息,在为国分忧!而非坐食山空,自绝生路!”

“臣等遵旨!”阁老部臣齐声应诺,声音在暖阁中回荡。

“老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瑞王朱常浩深深伏拜,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释然。

朱由校淡淡点头:“如此甚好。皇叔且回府歇息吧。”他挥了挥手。

待瑞王身影消失在暖阁门外,朱由校重新坐回御座,目光如电,扫过阁老部院重臣。

朱由校端起茶盏,轻呷一口,目光扫过几位重臣,语气带着一丝探讨的意味:

“诸位爱卿,山西逆案、宗室改制诸事已定,朕心稍安。然今日召见,尚有一事萦绕心头,想请教于诸卿。”

众臣连忙躬身:“臣等恭聆圣训,不敢言教。”

朱由校放下茶盏,目光落在户部尚书毕自严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5章混乱的钱制(第2/2页)

“毕爱卿,你掌户部,通晓天下钱粮赋税。朕近日对我大明之钱制,颇感兴趣。自太祖开国至今,钱法几经更迭,其中沿革利弊,爱卿可为朕解惑一二?”

毕自严闻言,精神一振,他整理思绪,恭敬回奏:

“陛下垂询,臣敢不尽言。我大明钱制,肇始于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间。其时,太祖雄才大略,为统御天下财货,革除前元币制混乱之弊,特颁行‘大明宝钞’!”

他声音带着对开国气象的追忆:“宝钞者,以桑穰为料,印制精良,面额自一贯至百文不等。太祖诏令:‘钞法通行,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罪’。此乃欲以朝廷信用为基,行不兑换纸币之制,收天下利权归于中枢!”

朱由校微微颔首:“太祖雄心,朕心向往之。然宝钞后来……似乎难以为继?”

毕自严叹了口气,语气转为沉重:“陛下明鉴。宝钞初行,确收一时之效。然……其弊渐生,终至崩坏。究其根源,首在朝廷未能恪守‘钞本’之规。太祖虽严令‘倒钞法’(以旧换新),然朝廷为支应浩繁国用,竟……竟不顾钞法根本,滥印无度!”

他痛心疾首:“洪武八年,印钞五十万贯;至洪武二十三年,年印钞竟逾千万贯!宝钞如洪水泛滥,市面充斥,其值焉能不贬?

洪武末年,一贯宝钞尚值铜钱千文,白银一两;至永乐年间,已贬至值钱数十文,银数钱;至正统年间,一贯宝钞……竟不值铜钱一文,形同废纸!”

“竟至于此?”朱由校适时露出“惊讶”之色。

毕自严点头:“正是,滥发之外,朝廷自身亦失信于民。征税时,多收银、钱,少收宝钞;发俸、赏赐时,却多以宝钞充数。

此等行径,无异于自毁长城!民间岂能信之?故商贾百姓,皆视宝钞如畏途,交易仍暗中用银、钱。至弘治、正德年间,宝钞几已名存实亡,市面绝迹矣!”

朱由校若有所思:“宝钞既废,民间交易,以何为凭?”

“回陛下,”毕自严答道,“宝钞废弛后,天下交易,主要依赖两种:一为铜钱,二为白银。”

“先说铜钱。”他继续道,“太祖时亦铸‘洪武通宝’铜钱,与宝钞并行。然自宝钞崩坏,铜钱需求大增。朝廷虽设宝源局、宝泉局铸钱,然产量有限,且……且弊端丛生!”

他语气带着无奈:“其一,铸钱成本高昂,铜料难得,工费不菲,朝廷铸钱往往‘得不偿费’,甚至‘铸钱一贯,费银一两二钱’,入不敷出!

其二,私铸猖獗,奸民豪右,为牟暴利,或熔毁官钱改铸劣钱,或私开炉灶,铸造轻薄小钱,掺杂铅锡。致使市面劣钱充斥,官铸足重钱反被驱逐、私熔!”

一旁的李邦华忍不住插言补充,语气激愤:“陛下,私铸之害,流毒无穷!

嘉靖年间,世宗皇帝曾大力整顿钱法,增重钱文,然新钱甫出,便被奸徒勾结无赖,以劣钱强换百姓良银,致京师商贾闭市,粮价腾贵,民不聊生!此乃前车之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