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217章 一场阅兵,唤醒了什么?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217章 一场阅兵,唤醒了什么?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1 15:42:11 来源:源1

第217章一场阅兵,唤醒了什么?(第1/2页)

北郊校场那毁天灭地的炮声与足以踏碎山河的铁蹄虽已沉寂,但其所引发的滔天巨浪,才刚刚开始席卷大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在朱由校的默许下,一些阅兵的震撼细节,如重炮轰碎五里外“敌指挥所”、万人燧发枪三段击形成的金属风暴、刺刀丛林逼退敌骑的森然气势、以及重甲铁骑沉默冲锋的毁灭力量等,

如同燎原之火,通过锦衣卫密探的有意泄露、观礼官员的私下议论、以及沿途无数旅人的口耳相传,一夜之间便燃遍京畿,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蔓延。

京城各大茶馆酒肆成了消息扩散的中心。眉飞色舞的说书人甚至将其编纂成系列故事——《天启点兵录》。

醒木一响:“且说那日北郊校场,皇爷神炮开山裂石!‘嗵’的一声巨响,五里外‘敌酋’灰飞烟灭!”

擅长口技的搭档立刻模仿:“轰隆!哐当!”炮火炸裂与建筑崩塌之声惟妙惟肖。

讲到天策军万人刺刀如林逼退敌骑时,说书人唾沫横飞,手中折扇猛地向前刺出:“不动如山!上刺刀——!”

搭档随即发出“锵锵锵”一片金属摩擦声!

“那‘敌骑’冲到三十步内,抬眼一望,只见一片寒光刺骨的钢铁荆棘!吓得是魂飞魄散,勒马不前!”

引得满堂看客屏息凝神,继而爆发出震天的喝彩与“嘶嘶”的倒吸冷气声。

就连京城的贩夫走卒,见了大街上那些穿着华丽绸缎、神色惶然的藩属使臣,腰杆挺得比往日更直。

卖炊饼的武家大郎与同行搭话,嗓门故意抬高几分:“嘿!看那些使节老爷,前几日还端着架子,如今嘛…”

他瞟了眼路过的安南随员,对方慌忙低头快走,“咱们虽然穷,那也是天子脚下的上国子民!有皇爷的神兵天将在,谁敢不敬!”言语间带着从未有过的骄傲与底气,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点头。

大明民间,尤其是近在天子脚下的京畿与北直隶、山西附近几个省份,对北郊校场煌煌军威的反响之热烈,声浪之沸腾,甚至远远超出了朱由校本人的预期。

细细想来,这却又在情理之中。

自朱由校登基以来,虽时日不长,但依托“系统”之力,粮仓充盈,多次减免赋税,裁撤辽饷,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百姓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终于能喘上一口气,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再加上几次震动朝野的反贪大案,一批平日里鱼肉乡里、视百姓如草芥的地方豪强胥吏被明正典刑,其家产尽数抄没充公。

由系统训练而出的锦衣卫和督察院官员,其清廉高效毋庸置疑,开始有选择地、持续地深入地方州府县,清理积弊。虽非全局,但已使底层的怨气看到了泄洪的闸口。

还有考成法的推行,尤其配合锦衣卫在地方力量的明显增强,虽令众多庸官胥吏惶惶不可终日,却也让务实勤勉者看到了“循吏”的上升通道。让往日一心摆烂和结党营私的官员不得不收敛行径。

官府的效率在刀锋逼迫与晋升希望的双重作用下有了明显的提升,百姓与官府打交道时的无望感与恐惧感,正在被一种“或可有理可申”的微弱期待所替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7章一场阅兵,唤醒了什么?(第2/2页)

尽管新政尚未全面铺开,但是这股涤荡旧污的烈风,已让最底层的百姓隐约感到,这“天”,似乎真变了!

眼睁睁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土皇帝”轰然倒台,拍手称快之余,心理上积压的怨气也释放不少。

尽管前路依然难测,但底层对未来的期待中,开始掺杂了“或许情况真能变好”、“也许冤屈能上达天听”的微弱曙光。

然而,经历了太多内忧外患、目睹了太多次希望破灭的大明子民,内心深处最渴求的,也是最后一丝尚需填补的东西,始终是那份能让子孙后代挺直腰杆、再不惧任何外敌的强大军事实力和国家尊严!

如今,北郊校场那毁天灭地的炮响,那足以踏碎山河的铁蹄奔腾,那“神炮碎敌”、“刺刀破骑”的传奇,以及番邦使节前倨后恭的故事,如同狂风般席卷而来。

这些不再只是茶馆里的谈资,它们像是一把利剑,狠狠地撕开了那层压抑在大明子民头顶的阴霾!

在京畿北直、山西等省府,在经历了新政惠民的铺垫后,这股冲霄而起的、绝对的军威洪流,终于彻底点燃了被压抑已久的、对复兴家国的深切渴望和民族自豪感!

街头巷尾的议论核心浓缩成一句质朴却充满力量的心声:“那是咱们大明的兵!咱们的炮!咱们的皇上!”

学堂的顽童们,追逐嬉闹间喊着从大人们嘴中听来的口号:“大明万胜!冲啊!”

这股席卷近畿的热烈反响,是百姓们在切实感受到新政惠泽和未来希望后,看到国家拥有无比力量的巨大鼓舞与认同。而这样的氛围,正以京师为中心,不断向其他省份扩散开去。

相较于民间几乎一面的欢腾与敬畏,大明的朝堂之上,看似一片安静,胜负已然在无声中揭晓。

以顾昭、卢志恒、沈正、袁可立、孙传庭等皇帝心腹为核心的“帝党”及兵部、工部系统的革新派官员,本就依托皇权占据上风。经此北郊军威一振,其气势更如烈火烹油,锐不可当。

内阁议事堂内,气氛凝重。面对内阁黄克瓒、以及各部守旧老臣们提出的“谨慎处置”、“刚柔并济”等主张。督察院左都御史顾昭于谈论此事时率先发难,声若洪钟:

“军威若此,正当挟此雷霆之势!”他目光扫过一众阁老,“积弊如山,非烈火不足以焚尽!辽东建奴,当犁庭扫穴;海疆纷扰,亦该一鼓荡平!至于那区区江南阻挠——”

他语气陡然转冷,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杀机,“何足道哉!陛下仁德宽宏,广有恩谕。然若有冥顽不灵、阳奉阴违、甚或暗中阻挠新政、囤积居奇、阴结势力者,其心可诛!

凡有抗拒圣命者,即视同通敌叛国、图谋不轨,以谋逆大罪论处!届时,我大明铁骑,自当南下荡涤宵小,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