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41章 朱元璋挖的坑!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41章 朱元璋挖的坑!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41章朱元璋挖的坑!(第1/2页)

朱由校缓缓翻看着手中的卷宗,当看到了代王和晋王与晋商勾结走私的证据,人都气笑了:

卷宗一:《晋藩昭德王朱求桂通虏资敌案》

【抄没晋商“复盛隆”密室账册数簿】:详细记录万历四十五年至今,经昭德王(晋王系郡王)府签发之通关令牌,由大同镇关口秘密输送往建虏境之违禁铁器(锅铁、铧铁)、硝石、硫磺、药材、布匹、茶叶数量。

商队管事亲供:历年所获暴利,七成以上需“孝敬”晋王府及昭德王本人!所附商队出关路引赫然加盖晋藩王府印记!

卷宗二:《代藩广灵王朱鼐铉纵奴通商、收买边军案》

【抄没代王府外管事私宅暗账】:明载历年向代藩宗室、边军守口将领行贿数目。证人供称:代王府多名宗室、家人,实为晋商货物流通蒙古、建虏之关键枢纽,借宗室身份畅通无阻!

晋王和代王,这两个名字背后,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亲自分封的“九边塞王”之后!

首封晋王朱棢,太祖第三子,就藩太原!太祖之意,坐镇三晋,屏藩北疆,威慑蒙元余部!太原控扼太行、吕梁,自古为兵家要地、北疆锁钥!

首封代王朱桂,太祖第十三子,就藩大同!大同地处边陲,控扼内外长城,直面瓦剌、鞑靼,其责任乃“捍御北虏,拱卫京畿”。

结果现在,昔日太祖倚为臂膀、肩负守边卫国重任的亲王、郡王、将军,堂堂太祖血脉,竟在国朝危难之际,私通家国死敌!贪眼前之利,行资敌之实!养寇之罪,罄竹难书!

这要让朱元璋知道,怕是要气得从棺材里面跳出来;但是话说回来,这波其实应该算朱元璋的;

朱元璋认为:“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他要让子孙后代“世世皆食天禄”,永享富贵。

于是他处心积虑地为明朝宗室设计了一套看似“周全”的制度,本质是以“血缘纽带”巩固皇权的私心产物——他既想让子孙后代永享富贵,又怕宗室干政威胁皇权,最终形成一套“高福利、严限制、无弹性”的畸形制度。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规定,所有宗室子弟,从亲王到最低的奉国中尉,一生由国家全包,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这一标准远超官员,就连当时的正一品尚书岁禄仅180石,跟不要比人家的“世世承袭,永不降等”了,直接就把官员和朱家放在了对立面上,典型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而且,亲王还可获“庄田”数千至数万顷,还能垄断地方盐、铁、茶等专营生意;宗室婚丧嫁娶、建房修墓皆由朝廷拨款,甚至连子女出生、取名都需朝廷赐名并发放“养育费”。

但是,作为一个疑心病极重的皇帝,为了防止宗室夺权,他又严令禁止宗室“从事士农工商”—不许参加科举,不许经商,不许务农,甚至不许随意离开封地。

而且宗室子弟出生后需报“宗人府”登记入“玉牒”,否则不被承认身份,也无法获得俸禄;死亡后需注销,整个生命周期完全被朝廷“圈养式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1章朱元璋挖的坑!(第2/2页)

当时朱元璋还觉得自己的制度天衣无缝,又担心后代子孙随意篡改,于是将宗室制度写入《皇明祖训》,规定“后世子孙不得更改”,以“祖宗之法”的名义固化了这套制度。

但他很明显算学的太差了,根本就没算过一笔账:明初宗室仅58人,每年俸禄总需求约5万石;若按正常繁衍速度,百年后会是多少?

再加上这帮宗室整日无所事事,每天就待在家里造人,以此来申请获得更多的朝廷禄米;他根本没考虑到,国家财政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皇族“指数级增长”的速度。

结果导致,亲王、郡王等高层宗室贪婪地占据大量庄田,俸禄优厚且稳定;

底层宗室如镇国将军以下,尤其是中尉、庶出子孙则俸禄被层层克扣,甚至常年拖欠。再加上朱元璋禁止他们从业,许多人“无禄可食,无业可从”,只能悲惨地沦为流民,甚至沿街乞讨。

史载,嘉靖年间,河南有宗室“年逾三十不婚,暴露十年不葬”;山西有宗室“缺衣少食,有行乞于市者”。他们虽有“龙子龙孙”的名分,却连普通百姓的生计都不如。

活生生的把“巩固皇权的工具”,变成了“拖垮王朝的枷锁”:天下税赋被宗室大量消耗,百姓不堪重负而造反;中下层宗室则在“皇族身份”与“生存绝境”的撕裂中;

转了一圈,可以说是损人又损己,获利的竟然只有一小撮藩王高层,简直是荒谬绝伦!

朱由校回过神来,看着桌上的几份卷宗,既然现在借着山西的贪腐案,查出来把柄,那么宗室的问题,也要提上章程了。

“不过……也不能一刀切,都杀了干净。自古治国,讲究恩威并施,杀伐有度。”

他的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紫檀御案的边缘,发出笃笃的轻响,那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如同晋藩昭德王、代藩广灵王朱鼐铉之流。

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超规格的俸禄、贪婪地霸占着广袤的封田、肆无忌惮地享受着垄断的贸易特权。

他们恬不知耻地利用太祖分封赋予的权势,贪婪无度,兼并土地,盘剥地方,甚至为暴利铤而走险,走私资敌!不仅是蛀虫,更是国贼!

其罪昭昭,挑两个出来按国法论处,名正言顺;天下只会拍手称快,赞朕除害!此为国之公义,非朕绝情!

而那份宗室密档中提及的,那些可能年过三十无钱娶妻、死后十年无力安葬、甚至被迫沿街乞讨的“镇国中尉”、“辅国中尉”

他们的困顿潦倒,很大程度上正是太祖这套只给身份不给活路、只吸血不分羹的“绝户政策”亲手造成的可怜虫。

虽然名为“龙子凤孙”,实则连普通富户不如;他们不是受益者,某种意义上也是这腐朽制度的受害者。

若不分青红皂白将其一体屠戮或贬为罪奴,那才真是寒了天下心,坐实了“薄情寡义”、“屠戮亲族”的恶名;史笔如刀,纵是帝王,亦需敬畏。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得一丝感慨:

“太祖他老人家怕子孙挨饿受冻,定下优渥俸禄,却又怕子孙威胁皇权,断了他们所有生路。唉……这叫什么?作茧自缚,遗祸无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