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49章 每月两千万枚?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49章 每月两千万枚?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49章每月两千万枚?(第1/2页)

毕自严听到皇帝要中央垄断铸币权,忍不住进言:

“陛下,钱荒之弊,非止通都大邑,更在穷乡僻壤!州县百姓,买卖交易,常因无钱可用,或以物易物,倍受盘剥。

若仅由京师‘皇家铸币厂’一处铸造,纵使日夜不息,恐亦难解万里边陲、千村万落之急。”

“臣斗胆建言,是否可仿……仿旧例,令各省布政司遴选可靠官员,依京师规制,就地开炉鼓铸?如此或可稍解地方钱荒之困。昔年世宗皇帝时……”

“不必!”朱由校目光骤然转冷,直接截断了毕自严的话头。

“朕所设‘皇家铸币厂’,非比寻常!采用新法,用水力螺旋冲压机,辅以精钢模具,效率奇高!每月可铸足色‘壹圆’银元‘两千万枚’。

一年便是两万万四千万枚,足以覆盖大明全境所需流通之数!且朕之内帑,将不惜工本,持续制造机器,扩充匠坊,产量只增不减,何愁不敷使用?”

“每月……两千万枚?”毕自严闻言,如遭雷击,瞳孔猛地收缩,后面的话硬生生卡在喉咙里。

这个数字远超他的想象,甚至颠覆了他对铸钱效率的认知;其他阁老部臣也无不面露骇然,倒吸一口凉气。

每月两千万枚!这意味着一年就能铸造出相当于过去数年官铸铜钱的总数啊!

朱由校将众人的震惊尽收眼底,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大臣,声音带着穿透历史的寒意:

“嘉靖旧事,根源何在?不在技术,而在人心!在地方官吏、胥吏、豪绅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克扣上等铜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更胆大包天者,私设炉灶,铸造轻薄劣钱,冲抵官铸足色之钱!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致使官钱一出,劣币横行,钱法更乱,民怨沸腾!

此等前车之鉴,血迹未干!铸币乃国之命脉,关乎社稷信用,关乎万民生计,岂可再假手地方,重蹈覆辙?”

他霍然起身,声音响彻暖阁:

“自今日起,铸币之权,收归中枢!唯京师‘皇家铸币厂可铸天启银元!此乃铁律!各省、各府、州县,严禁私设铸炉!胆敢违令者,无论何人,以谋逆论处,立斩不赦!

地方所需银元,由中枢统一铸造,按各省人口、赋税、商旅繁盛程度,精准核算,调配至各府州县官银号!

朕要确保流通于大明每一寸土地上的天启银元,皆成色如一,重量无差,龙纹清晰,齿纹规整,吹之龙吟清越!此乃国家信用之基石,不容丝毫玷污!”

“诸卿!”朱由校将手中的那枚“壹圆”银元高高举起,蟠龙图案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要腾空而起:

“此币,非金非玉,却是重振大明之利器!非铜非铁,却是贯通天下商脉之根本!推行新币,收回铸权,势在必行。

此事由朕总揽,内阁、户部协理钱法,铸币厂昼夜督造,都察院严查渎职,锦衣卫、东厂侦缉不法!

诸部院需通力协作,依朕所定方略,速拟细则,明发天下;务使‘天启银元’,如朕之意志,畅通四海,泽被万民!”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众臣齐声应诺,声音洪亮,在暖阁中久久回荡。

他们望着陛下手中那枚闪烁着冷冽银光的钱币,心中再无半分侥幸。

陛下不仅拥有足够的铸币数量,更展现了粉碎一切地方势力、彻底垄断铸币权的铁血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9章每月两千万枚?(第2/2页)

帝国的货币,即将被统一、精良的“天启银元”所取代,而任何试图染指或阻挠的力量,都将在这位年轻帝王的雷霆手段下,被碾得粉碎。

朱由校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肃立的几位核心重臣——首辅方从哲、次辅李邦华、阁臣周嘉谟、户部尚书毕自严。

看着他们脸上或凝重、或忧虑、或深沉的表情,他心中亦是一叹。

自他登基以来,这几位重臣辅佐朝政,堪称兢兢业业。

尤其是毕自严,在帝国财政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里勉力支撑,维系着国用不至彻底崩溃,已属不易之才。

他缓缓起身,目光如沉水般扫过众人:“诸卿皆国之柱石,社稷肱骨。朕深知尔等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劳心劳力。朕亦深知,尔等为官不易。”

他语气带着一丝体察入微的沉重:

“一品大员,岁俸不过千石,折钞之后,实得几何?七品县令,年俸九十石,折钞之后,又能养活几口?”

“京官居,大不易,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外官看似威风,迎来送往,养家糊口,哪一样不需银钱?俸禄微薄,折钞损耗,致使清官难为,廉吏难存,此乃朝廷之失,朕心甚愧!”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几位重臣心中激起涟漪。陛下竟能如此体谅他们的难处?李邦华、毕自严等清介之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然而,朱由校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变的冰冷:

“但俸禄微薄,折钞损耗,也不是官员贪墨国帑、鱼肉百姓的借口!”

“朝中多数官员借口俸禄少,便将手伸向国库,美其名曰‘漂没’;地方官想升迁,便揣着民脂民膏进京钻营,美其名曰‘冰敬’、‘炭敬’。

‘漂没’不是贪?‘敬’不是贿?这道理,连街边垂髫稚子都懂!尔等饱读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岂能不知?莫非真以为‘窃书不为偷’,便可心安理得?”

殿中的几人也是惊疑不定,陛下不过登基数月,怎么会如此了解官场,想当初他们也是摸爬滚打好多年,才慢慢摸清的门道。

朱由校眼神深邃,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朕再问尔等!朝廷,真的只给了你们那点微薄的俸禄吗?真的亏待了你们吗?”

他眼中燃烧着怒火,沉声喝道:“刘若愚!”

司礼府掌印太监刘若愚应声而出,手捧一本明黄色封皮的册子,声音清晰而冰冷地念道:

“奉神宗皇帝谕旨:为体恤臣工,特颁优免新例:现任京官,一品优免田亩两千亩!二品一千五百亩!三品一千亩!四品八百亩!五品六百亩!六品四百亩!七品三百亩!八品二百五十亩!九品一百五十亩!致仕官员,优免本品田亩十分之六!

未仕进士,优免田一百亩!未仕举人,优免田六十亩!生员、监生,优免田十亩至三十亩!”

每一个数字,都像冰冷的秤砣,沉甸甸地压在众臣心头,暖阁内落针可闻。

朱由校轻轻拿起那本册子,目光落在上面,声音带着一丝冷冽:

“诸位爱卿,都听见了?国朝善待士子,仅一品大员,就可坐拥两千亩良田,不纳分文赋税;未中进士的举人,名下便可挂田百亩,避纳国税;区区生员,亦有数十亩免税之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