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1044章 内阁拟票彻查

红楼之平阳赋 第1044章 内阁拟票彻查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此时的京城,

晴空万里无云,可李宅书房之内,却显得有些压抑,虽不为所动,但仍在居中有所不知,

李潮生合上折子,用手指不断的点着桌面,道;

“师兄所言不无道理,江南那些盐商,被洛云侯杀了一批之后,老实了许多,尤其是领头的八大盐商之首汪家,落得满门抄斩,话说,这个汪家,会不会有漏网之鱼,”

毕竟这个新上任的巡盐御史汪孟善,也姓汪啊。

这一点,他们二人这才想到,常侍郎眯着眼,回道;

“大公子猜测不无可能,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都姓汪,而且许多事都是那么巧合,这样看来,巡盐御史,恐怕不只是巡盐御史了,这一点,在京城就要好好查查,他背后又是何人?”

朝中局势又起波澜了,

“这倒是难办,若是他不凭空跳出来,还真不好查,不过太上皇寿宴在即,各地就会上贺表,既如此,我倒是有个法子?”

“什么办法?”

常侍郎也来了兴趣,张口问道,

“盐税这一块,每年定下的税银四百万两,今年不如借口太上皇寿宴,要求盐税多奉上一百万两贺银,如此一来,有的盐商忙了,”

“这倒是好法子,此事,还请大公子多担待一些,这些折子的事,若是恩师问起,”

略有些犹豫,恩师的身子也不知如何了,李潮生点点头,应道;

“师兄放心,若是家父问起,这些事,我会提的,”

“那就好,既然大公子心中有数,为兄也就不叨扰了,还有一事,三位王爷回京的路可不一样,留心一下。”

说罢,便起身拱手告辞,桌上的包裹,也随之拿着一起离开。

人一走,

李潮生就按耐不住,径直去了后院,见到自家父亲,依然在躺椅上假寐,小心靠近,停留在那,

而首辅李大人,如何不清楚是谁来了,微微侧身一番,须白的头发倾斜,问道;

“是谁进府了?”

“回父亲,是刑部的常师兄,从江南那边接了案子,说是江南毁堤淹田的案子有了眉目,牵扯内务府和织造局,有些棘手,卷宗被送入内阁和宫里,到现在也没有信,内阁几位阁老,都没有去拆信封。”

大公子规矩的把话说完,内阁的事,他现在也是插不上嘴,不过养心殿,已经准许他入秋的时候进内阁了,所以,现在依然不是,

“哼,这封卷宗,岂是那么好拆的,内务府那边,挖个一些烂石头,都能让满天下都知道,织造局那边,一匹丝绸和锦布都没织造出来,就开始满天下嚷嚷,你说,用的人还各自争权夺利,就算是好事,也给撕扯坏了,”

轻哼了一声,李崇厚对此唾之以鼻,若是要一人负责,此番江南之策,还能走一走,如今各方势力插手,能有这个结果,已经是万幸了,可惜,洛云侯还有南子显的那两位门生,还真是有意思啊。

“那,父亲,朝中的事,又当如何去办?”

“朝中的事,朝中能有什么事,所有的一切,等太上皇寿宴过了再说,此番的折子,皇上应该是收到了,具体如何,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就怕皇上,罢了,去吧。”

话说到一半,李崇厚叹口气,若是藩王发难,皇上只能依靠四王,若是四位王爷有异心,这最后只能看洛云侯还有王子腾,以及镇国公他们了,但是,这些人,又是如何想的,太上皇的寿宴,会不会有人借此机会,布下暗手,

“这,是,爹,儿子知道了,”

大公子无奈,躬身一拜,便退了出去,可心中,如何能放得下,如今捷报入京,三路大军齐返京城,这些,会不会又是祸患,说不得早做打算,这般想法,脚下就不由的朝着书房而去,

“来人啊,笔墨伺候!”

大内宫城,

内阁部堂内,

早有值守的官员,把各地送来的奏折,全部规整,而后放在议事厅的书案上,关内各郡的奏疏,都会送到此处分类,以供阁老查阅。

而今日,

部堂内却显得极为古怪,此番值守的,内侍户部顾阁老,其余人则是接了通传,紧赶慢赶,刚刚步入内堂之中,尤其是卢文山,面带微笑,打进门之后,就在那默不作声,还有兵部尚书赵景武,也是一般事不关己的模样,

众人围坐在书案前,桌上早已经摆的满满当当奏疏,其中就有东平王和楚王送来的秘闸,就直挺挺放在桌上,深紫色的檀木,用火漆封口,此外,再也看不出什么。

除了一个秘闸放在桌上,还有五封从江南来的奏疏,看落款,都是金陵城的那几位,这样一来,秘闸里的东西,就呼之欲出了。

眼瞅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

众人还是不出声,此番,顾一臣就摸着胡须,拍了桌子,道;

“诸位,首辅大人不在,今个就由老夫逾越,主持一下,京南各地,已经平定叛乱,如今北静王水溶,还有东平王穆莳,以及洛云侯张瑾瑜三人,各自按照原路返京,五日之内,皆可到京城,”

顿了一下,又道;

“另有传令皇城司禀告,各藩王的车驾,已经过了安阳,入京城,也在五日之内,所以,京城禁军布控,还需要由内阁下令,严加巡视,勿要出了差错。”

两段话,两个话语,都是说京城的事,却也没有一个字提到江南的事,几位阁老也是老神注定,皆是点了头,

“是啊,京城还是要严令兵马司那些人,万不能再出现之前刺杀的事,也不知皇城司那边,查的如何了?”

卢文山也不含糊,倒是先把兵马司,和皇城司的衙门拉出来说一说,鸿胪寺的几位世子,说是身体抱恙,被刺客伤着了,具体如何,也只有他们几人心里清楚。

这一问,

就有点是问赵阁老了,兵马司那边,一直是兵部统辖,这出了事,不是应该过问一番吗,

“咳咳,诸位阁老,老夫确实在督办此案,尤其是前些日子,命皇城司暗查,让兵马司在各酒楼还有酒肆茶馆,也都检查路引,并未有异样,但是京城那一日天变的传言,却愈演愈烈,好多说法都在其中,所以,就算去查,也查不到源头啊。”

赵阁老也是一推二五六,笼统的话语一说,里外都没说什么,或者说,有用的一点没有,至于外面的传言,不管有没有,只要不传进宫里面,皇城司的那些人,自会去查的,

“行吧,谁去查都一样,既如此,那就来议一议,江南的事,江南的折子,是上了一封又一封,尤其是淳阳县令,一封接着一封从未间断,

不断上参,而且是物证,人证俱全,经过江南监察使,监督御史,还有皇城司一同审理,牵扯众多,不知诸位有何意愿啊。”

顾一臣重重一问,或许也是有些不耐烦了,可是在座的几人,又有几个惧怕的,卢文山幽幽一笑,看向桌子上的几个奏疏,淳阳知县的折子,有三封,还有一位是永宁县令的折子两封,剩下的,无非是那几个人的,或许是各有各的理,但案子只有一个,那就是江南的堤坝,被人为挖开的,既如此,

“既然是有人上了折子,自然要慎重,但淳阳县令还有永宁县令呈递的奏疏,还有江南各部审查,都能证明有人敢犯了天谴,毁堤淹田的事,都能做,我看他是想谋反。”

声色严厉,恨不得立刻把此人杀之后快,这番言语,也让不少人频频侧目,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其余众人虽然知晓一点,但不知全貌,也不知如何接话,但礼部尚书边正儒却点点头,

“是啊,江南历来是朝廷的钱袋子,如今被搞的乌烟瘴气,说是改田为桑,给织造局增加丝绸锦布,可如今闹了水灾,或许,连一张织机都没动,可见此人心思歹毒,应该押解到京城,三司会审,严查。”

眼见着二人都表了态度,其余人则是闭口不言,江南之策,就是内阁提出来的,如今闹了大问题,又该如何变动,

这才是紧要的,可是,卢文山和边正儒二人,却不能解决,这就有耐人询问了,

“哼,说得轻巧,这些折子,你们也都看过了,除了秘闸卷宗,还有口供,剩下的,都心中有数,牵扯甚广,那就是大案,查与不查,在于你我,在于内阁,在于宫里,索性拟票吧,查就举手,不查,就不举。”

说完话,卢文山首先抬起手,而后就是边正儒,剩余几人,举也不是,不举也不是,片刻后,赵景武也举了手,随后就是刑部宋振,也举了手,这一下就过了半数,顾一臣面色一冷,加了话,

“倒是好心思,刚刚不说,现如今又开了口,既然拟票要查,那就去宫里面请示,这个秘闸,也一并拿过去吧。”

众人默不作声,随着顾一臣的步子,则是去了养心殿。

此时的养心殿内,

武皇周世宏冷着眼,而后看着手上,由皇城司送来的一袋卷宗,里面各部官员的话语,还有审问的细节,都在其内,尤其是金陵通判马广诚的供词,更是一副攀咬的摸样,

“戴权,内务府那边,可曾去江北买了地,那些前朝的矿洞,又是怎么回事?”

冷声一问,戴权明显愣了一下,想起江南的那些事,内务府这边,并未多插手,

“回陛下,江南那边,内务府的事,是由长乐宫夏守忠负责传话,具体的事,也由杨驰代为办理,买田的事,奴才不知,但那些玉矿开启,也是知会一声,前些日子太上皇修道用的玉石,也都是从江北起运,奴才还记得给陛下回禀过,因为在安湖码头卸货,难免落了耳目。”

戴权心中一惊,江南毁堤淹田的时候,怎么会牵扯长乐宫用玉的事,难不成是京城这些传言,

“用玉,用的什么玉,一整艘楼船的玉石,那得开采多久,这些玉石怎么来的,你心中不清楚,如今有人攀咬出来,这事,是查还是不查,另外,织造局干的那些蠢事,卷宗上一一记载,杨驰就是这样体会圣恩的。”

武皇沉着脸,重重把这些卷宗,狠狠摔在御案上,此事若是查,必然会牵扯内务府,长乐宫那边,会不会是个机会,洛云侯回来的还是太慢了,

“陛下,杨驰在江南,一直是坚持改田为桑的,江南水患,或许有差池,但一心为了朝廷,如今江南各县,开始补种粮食和桑树,已经走上了正轨,赈灾也是到了结尾,总归是有些苦劳在里面,望皇上开恩。”

由不得戴权不跪地求情,杨驰几个人,可是他一手提拔的,若是出了事,他如何能躲的掉。

“你个老货,竟然也有疏忽地方,江南的案子还是要查,怎么查,要有个章程,要有个度,暗自查清了,但是有些地方还不清楚,要重审,那个杨驰,也要审,要好好的审问,具体的事,你不要插手,让那文官去,朕,只要你盯着就好,”

武皇忽然把这些卷宗收了起来,而后重新塞入秘闸之中,在戴权跟前,用了烛火,重新烤了火漆,戴权一见,知道陛下是有了计较,赶紧磕头起身,走过来帮衬,火漆重新烤,就有了印子,所以要重新用印,这才烤好了,

“是,陛下,奴才知道,但牵扯内务府,还有长乐宫那边,杨驰他,”

性命如何,可就在太上皇和陛下嘴里了,

“他怎么,他知道怎么做,朕也想看看,江南的案子,应该怎么审,你的心思,应该放在京城寿宴上,等三位皇儿回京城,还需要勉励一番,至于水溶,穆莳,还有张瑾瑜,他们仨,暂且不封赏,待内阁商议过后再说,还有朕的那些王兄,既然来京城,就要老老实实待着,你可明白!”

武皇眼神一凝,从未有的凌厉,从眼中迸出,或许,忍了那么些年,有些时机到了,禁军一部人马,也可以换换了。

“是,陛下,老奴明白,”

戴权背后一冷,细汗已经浸透了后背,皇上能走这一步,定然是准备了万全之策,或者是,那些关内藩王,难不成真敢如外界传言,“改天换日。”

那陛下,又想怎样布下暗手呢,想想眼前的这些,御案上,只有江南大案在此,或许,是江南那边,隐约是猜到了什么,但又不敢深入猜测,

也就是这个时候,

门外伺候的小云子,急匆匆入了内,禀告道;

“启奏陛下,内阁几位大人,齐聚殿外,说是有江南案子禀告。”

话音一落,

养心殿御书房内,复又恢复神情,武皇眼中精光一闪,

“喧。”

“是,陛下。”

小云子起身,而后退出门外,片刻后,几位阁老,带着秘笈和书信,就进了殿内,齐声山呼,

“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给众位阁老赐座,”

武皇一挥手,戴权会意,从殿外,进来一水内侍太监,搬来椅子,就在殿中央,分两侧放下,以顾阁老和卢阁老为首,分坐两侧,尤一为顾一臣落座之前,就把秘旨和书信,呈递在御案上,先开了口,

“启禀陛下,江南金陵城,由巡察使,监督御史,还有皇城司组成的三部会审,已经把江南毁堤淹田的大案送至京城,所有卷宗在此秘闸之内,老臣以为,江南大案牵扯众多,审问过于粗糙,还需要细细斟酌,至于具体如何,内阁这边不敢擅自拆开,”

以退为进,把内阁拟票的事,也给忘在脑后,这番说辞,卢文山岂能不挑理。

“启奏陛下,刚刚内阁拟票,要求江南金陵的案子,当彻查,查他个水落石出,而且,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审问到底,其中有淳阳知县,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告,

内阁,吏部,刑部,乃至于督察院,此人多有上参的折子,而且审查的案子,人证物证具在,当为副审,还有皇上御案上的秘闸,是东王和楚王相送,我等并未拆开,应该是此案的卷宗和供词。”

卢文山此刻,把内阁拟票还有秘闸由来说得清楚,并且还称赞淳阳知县所作所为,要是有此人在,这个案子,想要糊弄过去,绝无可能,就看顾一臣他们如何接招了,只有一点担忧,那就是忠顺王府,牵扯有多深了,

要是忠顺王插手,这就怕有了变数,

“哦,既然内阁拟票,那就去查,好好查一查,苏崇,还有蓝季礼不是接手了吗,此番就要看看,是谁胆大妄为,至于这个秘闸,尔等为何不看?”

武皇眼里有些探究,这里面写的,无非是金陵通判马广诚,还有通知胡文玄,以及知府贾雨村的证词,至于那些人证物证,不过是毁堤淹田的案子,其余案子,总不可能是江南大营的事,所以关键人物还未到场呢。

武皇这一问,也把众位阁老问住了,

“陛下,臣等不敢胡乱议定案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