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1051章 御书房内三问

红楼之平阳赋 第1051章 御书房内三问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喧,晋王和洛云侯觐见!”

“喧,晋王和洛云侯觐见!”

一声声山呼过后,

戴权领着晋王,和洛云侯朝着御书房走去,原本也就是几步小跑的路,却被戴权拖得足足有半炷香时间。

晋王习以为常,却不知,跟在后面的张瑾瑜,略有些狐疑,这番举动,难道是稳住的意思,看着周围内饰,和熟悉回廊,还不是走之前的摸样,

虽有疑惑,但也不敢造次,学着晋王一般,半低着头,慢慢挪着步子,

到了御书房门前,

戴权先一步走了进去,

“陛下,晋王和洛云侯就在殿外听喧,”

“让他们二人进来,”

“是,陛下。”

戴权欠身,而后走到屋门前,山呼,

“喧,晋王和洛云侯入内,”

随着话音一落,晋王捧着手上血旗,和洛云侯一同迈步走进去,

一进屋子,摆放的陈设,依旧是老样子,东西各有一个书案,另有一个隔断,在东首窗户下,并且立着一个屏风,但是屏风社稷江山图,变成了翠竹流水。

书房里,并不是只有皇上坐在龙椅上,

张瑾瑜瞧见几位阁老,已经站在御案两侧,显然是早已经到此等候,入内没走几步,就瞧见晋王身子有些僵硬,显然是紧张所致,不由得加快脚步,用手臂碰了一下晋王臂膀,提醒一番。

随之,二人走到殿中央,行了军礼,

“儿臣(臣)参见陛下,武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算如此,兵甲碰撞声,清晰可见。

几位阁老显得有些诧异,这么重的铠甲,晋王竟然也穿在身上,而且衣甲并不是新的,隐约还有些血迹在上面,难道晋王也去了战场了,

就在几人暗自猜测的时候,武皇神情庄重,认真打量起二人,洛云侯不稍分说,更加显得历练,而且锋芒毕露,煞气冲天,可见这些日子,没少厮杀,倒是鼎儿,已经退去了稚嫩,并且脸色坚毅,一身厚重的铁甲,竟然也能穿上,隐约间,好似能透见,父皇那时候身影。

犹在近前,回忆往昔,总归是心底有些怅惘。

“平身吧,从京南而回,历经千难险阻,终归是有了历练,能有此收获,更是顺应天意,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语气不急不缓,听不出陛下喜怒,但此刻,晋王周鼎,已经鼓足了勇气,往前一步踏出,而后,把手上的旗帜,递给戴权,回道;

“回父皇,这是洛云侯整理的我军旗帜,每一次会战,就会命手下亲兵去收集,可战场繁杂,多数收集不齐,有幸能获得的,也是残破或者污秽不已,儿臣心中,愧对他们。”

也不知何时,晋王一想起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士卒,虽生死置之度外,却无人后退,那种厮杀的场景,是谁都无法忘怀的,眼睛瞬间通红,戴权已有所感触,伸手接过那厚厚一沓旗帜,然后双手捧举,轻放在御案上面,

武皇伸出手,轻轻摸了一下,拿起最上面的一副旗帜,打开一观,只见旗帜一角,已经烧毁,周身明黄色已经被渲染成暗红色,依旧可以看出,是被血水浸泡后的干泽,

“马革裹尸,忠军报国,洛云侯能有此举动,朕甚为欣慰,不知爱卿可以说说,这些旗帜,都是哪些英勇之人的。”

张瑾瑜脚下倒是没有动作,眼神坚定,一抱拳,而后对着两边几位阁老,也行了礼数,

“回陛下,此次南下,经历大战三次,小战无数,这些旗帜,都是三次和太平教主力决战时候留下的,最上面的,乃是安阳山脉以东,臣带领京营前部兵马近三十余万,与太平教主力会战与此,历经一日厮杀,终归是击溃其主力,京营左翼二十到三十营,右翼前出四十到六十营,所部兵马尽皆战死,加副将共十八人,为国进忠,无一人后退。”

此刻,就连张瑾瑜都有些黯然,这都是后来让书吏统计的,得到消息的时候,就连他有些不可置信,而后指了指中间那些,道;

“陛下,中间的那些,是禁军右卫所部,加康孟玉所率骑兵,原有六万余,此战过后,右卫兵马只剩不到三万人,而后攻打林山郡城,几乎是一日,就损失殆尽,至于剩下的,”

张瑾瑜更是不知如何说,顿了一下,想起王子腾那没落的眼神,京营的主力,最稳妥的,还是不能交给别人,

四王八公的人不能伸手,襄阳侯虽然看着合适,但此人背靠勋贵,陛下用的不放心,想到此处,才明白,京营节度使的位子,为何是王子腾了,当然,贾家背后出的力也算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王子腾本人,投靠了皇上,

“剩下的,乃是大梁城下,以及南进郡城时候,路过府军决战之地,臣命人收集的,弘农,司州,河西,河东,还有大梁城的府军,虽败犹荣。”

声音沉重,也给御书房内众人,以最直观的表现,尤其是几位阁老,早已经没了那些探究神色,反而凝神屏气,盯着桌上,那一层层旗帜,左右不过是一些织造的死物,但经过洛云侯这般解说,不提陛下如何想,就是他们心中,也知道有些事,不好再提。

“好,好,朕,记得他们,朝廷也会记得他们,戴权,全部收起来,就挂在养心殿的入口处,让进来的大臣们都看看,大武朝,还是有那么多的忠贞之士。”

也不知武皇是不是受了刺激,脸色铁青的站了起来,一挥衣袖,在那吩咐道,好似话没说完,又开了口,

“把入门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扔了,就在两侧壁影上,用上好的锦布,把这些都要装裱起来,挂在上面,朕要看看,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双眼一睁,虎目中,带着冷冽,戴权一见,立刻躬身应了声,

“是,陛下,老奴遵旨。”

好似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武皇在御案后,来回踱步,不知走了多久,首辅李大人,身子往前靠了靠,

“陛下,大武朝的朝臣,都是忠臣,吃着朝廷的俸禄,做的朝廷的官,为的也是朝廷的安危,都说当兵吃粮,为国卖命,但就是这些粮饷,也是百官治理,收上来的赋税粮草,洛云侯所言,老臣深感振奋,兵将用命,百官用心,此乃盛世之景。”

“臣附议首辅大人所言。”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随着首辅李崇厚的话音刚落,卢文山,顾一臣,乃至于赵景武等人,也都出声应和,这般举动,张瑾瑜瞧得有些诧异,好家伙,文官的嘴,果真是天下无双,武勋那些人和他们一比,就是废物,八辈子也赶不上。

再看武皇的身影,逐渐停下脚步,反而哈哈一笑,坐在龙椅上,须臾片刻,问道;

“说得好,文臣用心,将士用命,盛世岂能不来,洛云侯,朕问你,城南,为何纵兵袭击几位王爷车架,因何而起?”

一声大喝,让屋里众人身子一紧,张瑾瑜此刻脑子还没转过弯,不是说打仗的事,怎么忽然快进了,晋王周鼎反应不慢,想出声替侯爷辩解,可惜,被武皇凌厉的眼神,瞪了回去,

也就是这个时候,张瑾瑜嘴角一裂,大声回道;

“陛下,臣冤枉啊,”

一声喊冤之后,又对着几位阁老拱手施了礼,

“皇上,诸位阁老,都要为小子做主啊,臣着急护送晋王回京,所以就率骑兵脱离大军,连夜北上,就在今日清晨,臣率军到了南城驿站外,就瞧见城外有精锐甲士拦路,臣哪里知道京城出了什么事,立刻勒住缰绳,命大军停下,

可是,不知对面的那个谁,口无遮拦,对臣一通乱骂,毫无教养,两军对阵,将士们都听得见,臣忍无可忍,就骂了回去,”

说到此处,张瑾瑜暗自打量着皇上,还有几位阁老面目表情,可惜,入眼的是毫无动静,可见是老狐狸了,

“哪知道,骂回去不要紧,对方右翼军阵,竟然用短弩射出来,臣左翼骑兵,乃是禁军康孟玉所部,带回剩下的残军,如此一来,臣以为京城有变,所以臣,就下令击溃拦路兵马,直到兵马司何大人来此,才停的手,

还有,对面兵甲之精锐,臣实为惊叹,若不是臣带着缴获床弩,说不得,这阵法,臣也难以击破,”

最后一句话,就是给几位王爷上上眼药的,果不其然,话音一落,几位阁老和武皇的面色,微微一变,尤其是首辅李大人,竟然侧过身子,朝着他这边,问道;

“竟然还有洛云侯吃不下的精锐,是真还是假,那些人再精锐,也不过是新军,怎么,侯爷这是夸大其词不成。”

这样一说,

其余人等也有些疑惑,天下强军,无不是历经厮杀,能活下来才算,虽然他们是文臣,但军阵之事,并非一知半解。

“你小子,解释一下,何出此言?”

武皇把手上的旗帜,重新叠起来,放在一起,但放下的时候,手指尖的停顿,还是被戴权瞧见,心中一惊,陛下这是起疑了,

“回皇上,回首辅大人问话,精锐之兵,在于精气神,诸位王爷带来的兵甲,可谓是兵精粮足,若是一般新军,遇上重大杀伤,定然会不知所措,或者说错误百出,可是臣遇到的,战阵熟记于心,就算已经损失过半情况下,依然不慌乱,尤其是床弩三轮齐射过后,对面军阵,依然牢固,而臣所带短矛和巨箭,已经所剩无几了,”

既然所剩无几,那就怕破不开阵势,只能靠骑兵冲阵,但死的人就不是这一点两点,所以,能凑齐这些人,不是花银子就能养起来的,

李首辅,怎会不知晓其中关键,洛云侯着急北上,所带兵甲之利,一定不会多,遇上寻常士卒,长刀足以应付,可遇上重甲精锐,应对之法,就相形见绌了,

可叹,关内藩王,至此引为大患,忽然心中有些失落,削藩四王八公,如今空出的位置,又被藩王填补,朝廷何时才可以安心。

“你倒是嘴巧,不兵戎相见,你就已经杀伤一半的兵力,若是给你足够利器,这一仗,就算再精锐,还怎么打。”

李首辅话语中的调笑之味甚浓,几位阁老也是笑一笑,当真是一人镇压天下,尤其是洛云侯站在晋王身后,难不成,陛下心里的太子之位,定下了?

御案后的武皇,也是轻笑一声,呵斥道;

“竟是一些胡话,怎么,难不成你要领军,把关内所有步卒,都要打一遍,以后说话,多想想,念你护送晋王有功,此事就暂且翻过去,都回去休息吧,”

也不知武皇是何意,对其二人挥了挥手,晋王还有些迟疑,但张瑾瑜巴不得现在就走,所以先一步躬身一拜,

“臣谢主隆恩,臣告退,”

缓步后撤,又对着几位阁老微微拱手而拜,到了门口,直接一步跨出去,眨眼没了踪迹,晋王在见到洛云侯走后,也随之行礼,

“儿臣告退,”

刚走到门外,还想着和侯爷说一些话,岂料,到了殿外,竟然没有寻见侯爷身影,暗自埋怨侯爷走的也太快了,正想出宫,却被夏雨拦下,

“殿下,娘娘请您过去,”

“好,是本王疏忽了,忘记去给母后请平安,走吧,”

步子一转,晋王朝着坤宁宫走去。

而养心殿内,

随着晋王和洛云侯二人离去,殿内,总归是有些变化,武皇的心思,难以捉摸,首辅大人更是一言不发,而卢文山和顾一臣,又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兵部尚书赵景武,率先开了口,

“启奏陛下,老臣有事要说。”

“讲!”

“陛下,诸位阁老,随着京南名民乱平定,此地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尤其是京南,赤地千里,荒无人烟,洛云侯和晋王上书,钦州以南,如林州,卫州,林岳府,赵州,定州等,早已经被太平教和白莲教贼子,一把火烧成白地,

而朝廷户部所准备的银子,只够三路大军的抚恤银,要是修建京南各城,这些耗费,乃是无底洞,臣也在内阁看到,汝南太守魏湘平奏疏,要求重建汝南城,但洛云侯却不同意。”

赵景武把目光看向卢文山和顾一臣,这些事,都是内阁批阅的,为何他们二人留中不发,是何道理,

武皇深吸一口气,京南什么情况,他已经了然于胸,如此破败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朝廷的脸面,还是要的,但银子,朝廷已经拿不出来了,

“他怎么不同意的?”

不等赵尚书回答,卢文山则是先一步站出来回道,

“回陛下,老臣正想趁此机会递上折子,却被耽搁了,洛云侯所言,京南干泽,不解决水的问题,京南就是朝廷的病灶,十年前白莲教起事,十年后,太平教起事,或者在十年后,还有什么黑莲教的,所以,洛云侯以为,以钦州,林山郡城为防线,暂且由京南将军顾平驻守,汝南城魏太守,则去西河郡整备,能替朝廷,剩下大笔银子。”

这些话直白,无非是把京南放弃不用,留下这几城作为据点,至于汝南城,这里面是非曲折,还要从长计议,

武皇摸索着手上的折子,沉默不语,又把目光看向户部顾一臣,

顾一臣无奈,只得出列回道;

“陛下,臣赞同卢文山所言,户部的银子,要用在刀刃上,三路大军所用的抚恤银,还有太上皇的寿宴,近在眼前,实在是无力修缮京南各地,西河郡乃是天下第一大郡,水源丰沛,尚且可以恢复,至于汝南城,京南不恢复如初,汝南城地位可有可无,所以臣附议。”

至于最后说的,

引西河郡湖水,入京南的事,不亚于开凿运河,人力物力,花费的钱财,无法计数,怎可擅自开挖,再说关内良田无数,何必再多一个负担。

有了他们二人的话,武皇也觉得有理有据,最后把目光落在李首辅身上,问道;

“李首辅,意下如何?”

“嗯,陛下,老臣听着呢,”

像是刚刚睡醒一般,李崇厚慢慢又把身子,回转过来,苍老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睿智眼神,

“皇上,俗话说,婆说婆有理,刚刚诸位所言,都在理,老臣亦是赞同,洛云侯虽然镇压贼教,可是那些贼首,并无一人落网,就连北静王和东平王那边,亦是如此,所以老臣还是有所担心,京南民乱,不要也罢,但是岭南封锁,还是要快,山岳一族,不服朝廷亦是多年,洛云侯安排,自无不可,现在最主要的,还是江南赋税,重中之重。”

几乎是一锤定音,一针见血,几位阁老也都明白,此话过于直白,也只有首辅大人说的毫无顾忌,

“好,就依照首辅所言,封锁岭南,另外下诏,擒拿贼首者,赏千金,封千户,赐爵位,贼首生死不论!另,江南毁堤淹田一案,尽快查实,江北玉矿启封者,全部捉拿归案,既然前朝都有决心封存,朕岂能不闻不问!”

厉声呵斥,堂内众人,无不拜服!

“喏,陛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