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1060章 太上皇入朝堂

红楼之平阳赋 第1060章 太上皇入朝堂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京城皇宫,

午门前,

原本压抑的对峙,现在反而像冰雪消融,初见阳光。

晋王裹着月白色披风,骑在马上,面带微笑,让人如遇春风,这轻轻一拜,也让几位王爷铁青的面色上,有了一丝红润。

郑王周昌德冷哼一声,被自己小辈如此逼迫,还是第一次,沉下心,回以抱拳施礼,

“本王当是谁呢,大侄子,您可是躲了好久,见到王叔,怎么招呼都不打一声,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生分了呢。”

话音虽然并非阴阳怪气,但也是不中听,其余几位藩王,好似是解气一番,尽皆冷哼一声,却不知这些,不过小道尔,

“王叔说笑了,都是天家血脉,怎会生分,要说生分,也是几位王叔,不尊礼数,既然朝廷有朝廷的律法,那洛云侯所言,王叔只要拿出圣旨,才可入朝,这样说来,也合乎常理。”

硬是好话相劝,又是要拿出圣旨,这般说辞,让几位王爷,重新沉下脸色,

“大侄子,你看你,朝廷是朝廷的律法,但咱们宗事,有宗室规矩,我等回京,怎能不入宫请安呢,”

宋王张着嘴,哈哈一笑,倒是打了圆场,可是晋王周鼎,却不为所动,

“王叔,宗室有宗室规矩,没朝会的时候,尽可放心大胆的来,可是今个大朝会,乃是文武百官商议朝政要事的,怎可随意入朝,是也不是。”

眼见着晋王油盐不进,汉王极尽恼怒,呵斥道;

“废什么话,咱们今个还就进定了,谁敢拦着,走,”

一声令下,千余侍卫就要动身护送,

张瑾瑜眼神一凝,看样子是有猫腻在里面,越是想进,越是不能让进,一挥手,身后骑兵已经展开队形,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北静王水溶,眼神一闪,领军阻挡在午门前,

“诸位王爷,此乃午门,怎可如此不守规矩,既然朝廷有朝廷的法度,还是应当遵循为好,”

“是啊,诸位王爷远道而来,若是无事,不如回鸿胪寺好好休息,等大朝会结束后,再来请安也不迟。”

东平王慵懒话音响起,带着兵,拦在另一边,此番,诸位王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是冷冷看着眼前二人,

“好,好,没曾想,你们二位,竟然敢拦在这里,本王倒是长见识了,”

郑王此刻脸色已经难看的,不能再难看了,没想到又起波澜,如今之际,难道还真要拿出圣旨不成,

“王爷勿要多想。”

水溶抱拳行了礼,但身后兵丁丝毫未动,显然只是说一说,

“好,既然你们要圣旨,本王就拿出来,太上皇有旨,诏诸位入朝,一同参与朝会,”

头一昂起,手里拿着明黄色圣旨,就在众人眼皮子底下,晃了一圈,北静王水溶一愣,随即翻身下马,行了军礼,而后走过去,把圣旨接到手中,摊开一看,果然是太上皇的印玺,这样看来,是太上皇的意思,

这时候,东平王穆莳也凑了过来,见到圣旨上的印玺,也是一愣,看来今日朝会,不简单啊,

既然有了圣旨,二人也不得阻拦,摆了摆手,就把身后拦着的兵丁,让开道路,几位王爷脸色一喜,就要进去,

忽然,

张瑾瑜大喝一声,

“慢着。”

就在众人都定下脚步的时候,张瑾瑜带兵靠近午门前,让宁边去拿圣旨,

“刚刚说了那么多,你们藏着掖着,现在拦着不让进了,你又拿出来一个黄布,本侯没过眼,谁知道是真是假,”

“你,”

郑王气的脸色涨红,圣旨还有假,若不是你拦着,圣旨是不可能拿出来的,待宁边,把圣旨递到眼前来,张瑾瑜摊开在手上,看了一遍,果然是太上皇下的旨意,把圣旨给身边晋王看一看,

“殿下,印玺是真是假,”

圣旨字能认识,但是这个印玺,有些古怪,不管是官印,还是私印,要么是圆润,要么是端正方形,何曾见过这种道家阴阳的印玺,

却不知晋王仔细瞧了之后,点点头,

“侯爷,确实没错,太上皇用的印玺,不同于寻常官印,乃是用的道家阴阳之道,所以,甚少有人知晓,只是几位王叔,竟然有太上皇的旨意,实属意外。”

晋王也没想到,是由太上皇的旨意传达,也不知父皇知不知晓,

“原来是有备而来,或者说,是带着目的来的,看来今日的朝会,不简单啊,”

张瑾瑜呢喃一句,就把圣旨递给宁边,让其还回去,

“既如此,殿下,咱们进去吧。”

“听侯爷的,想来,在此耽搁那么久,父皇也应该知晓了,”

晋王点点头,随之下马,和洛云侯从午门进去,路过几位王爷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气的几位王爷,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太不像话了,”

乾清宫内,

武皇周世宏已经早早到了殿内,在龙椅前顿足片刻,便转身坐下,瞧着跪在地上的内庭太监管事,眼神凌厉,

“你是说,朕的那几位王兄,竟然也来了,”

“回皇上,几位王爷都来了,但被洛云侯和晋王领亲兵所阻拦,差一点兵戎相见,另外北静王和东平王最后也出手阻拦,可是几位王爷拿出了太上皇的圣旨,这才得以进入午门,文武百官,已经在殿外等候。”

老太监语速不慢,大体是把事情说一遍,但牵扯长乐宫,还是让他浑身颤栗不已,武皇摸了摸手腕,摆了下手,让其离去,看向身边的戴权,问道;

“长乐宫那边,昨夜开了宫门,可是为了送这圣旨的。”

语气淡漠,戴权不禁叹口气,终归是自己的疏漏,

“回皇上,圣旨应该是昨日送出去的,但宫门大开,或许另有他意,老奴派过去的人,并无细报,看来,几位王爷早有应对之法,好在有洛云侯挡着。”

既不推脱,也不承认,宫门打开,有可能也是障眼法,

“你个老货,疏忽了,看来今日朝会,不简单啊,对于三路兵马的封赏,等文武百官入了朝之后,即刻宣读。”

既然有了变故,那就不能按照以往来说,宣读圣旨,先声夺人,

“是,陛下,老奴明白,”

“喧吧。”

“是,陛下。”

戴权连番应了几声,而后给小云子使了眼色,随即,从乾清殿内开始,一道道山呼,传了出去,

“喧,文武百官上朝入殿,”

“喧,文武百官上朝入殿,”

“喧,文武百官上朝入殿,”

一声接着一声,从殿门前,朝着前院开始通传。

早已经等候多时的文武百官,依次登上玉石台阶,步入殿内,几位王爷紧赶慢赶,也到了地方,可惜,人已经走了进去,只得跟在队伍后面,站在武勋一列,

倒是张瑾瑜等人,则是不慌不急,等人全部进去之后,武勋一列,已经站满了人,索性,张瑾瑜尾随文官一列,和晋王站在最后,就这样,北静王水溶,和东平王穆莳,只得各自拉着两位殿下,一同站在文官身后的空位子,

等人都站定以后,一同跪下山呼,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随着谢恩之后,文武百官已经起身,武皇周世宏则是抬眼扫视殿内诸位臣工,果真在最后面,瞧见几位王兄在此,相对而站的,则是洛云侯几人,也好,相互盯着,随即给戴权使了眼色,

戴权见此,立刻大步上前,

拿出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临御天下,夙夜孜孜,为求贤能,以安黎庶,洛云侯德才兼备,格尽职守,平叛京南有功,其忠勇可嘉,其勤勉可彰,加封洛云侯为列侯,加太子少保,赐武英殿大学士,特赐显荣,以彰其功。

北静王,东平王,皆为天下藩王楷模,鲜明仁厚,匡扶天下,夙夜匪懈,赐二王代申伯爵之位,加封北静王太子太傅,西河郡大都督,尚书房行走,加封东平王为汝南大都督,暂管京南各郡,尚书房行走,冀其益励忠贞,共襄盛治。

三位皇子,天资英卓,温良恭俭,敏而好学,赐千金之赏,望其免修德行,精进好学,日后为社稷栋梁。

尔等宜体会朕意,勿负朕望,钦此。”

未等文武百官回过神,先行封赏起来,这举动,打了众多大臣措手不及,不少文官蠢蠢欲动,可是前头几位阁老,老神安定,不为所动,

张瑾瑜几人反应也不慢,出列单膝跪拜,

“臣,张瑾瑜,拜谢陛下,”

“臣水溶拜谢陛下,”

北静王水溶,和东平王穆莳,紧跟在身后,加之三位皇子,让众人看不明白,为何几位王爷站在最后,

“好,平身,先期封赏就是这些,还要配合户部,把士卒安顿好,”

“是,陛下。”

几人又是叩拜,这才站起身,也不知怎么,张瑾瑜起身后,斜眼瞧了几位王爷一眼,汉王周令光实在是没有忍住,立刻出列道;

“启奏陛下,臣弟要状告洛云侯,飞扬跋扈,霍乱京城,对宗室不敬。”

“启奏陛下,臣弟也要状告洛云侯,目无法纪,私下动用兵卒,对陛下大不敬啊。”

宋王周建生哀嚎一声,痛哭流涕,哭着哭着就跪在地上,说不出的委屈,这番举动,也让文武百官,瞧得频频侧目,还真是别开生面,

既然撕破脸面,张瑾瑜怎会给几人留下面子,直接站到二人身边,抱拳道;

“启奏陛下,臣也要状告几位王爷,飞扬跋扈,目无法纪,聚兵封锁官道,并且袭击晋王车架,如同谋反,臣还听闻京城有童谣,藩王回京,民生凋零,若是入朝,改天换日,臣以为,诸位王爷有谋逆之举,请陛下严查。”

“你,你,洛云侯,好大的胆子,”

郑王脸色一变,怒斥道,

“陛下,洛云侯在京南行屠城之举,获罪于天,动摇大武根基,京城还有民谣传,艳阳高照,红日轮回,云侯屠城,天下大祸,分明就是说洛云侯”

郑王还未说完话,就听到龙椅上传来武皇的呵斥声,

“好了,堂堂宗亲藩王,怎如市井之徒一般,尔等的事,随后再议,既然京南民乱平定,不知诸位爱卿,如何处置京南各郡。”

明摆着是拖延,文武百官也都心中净明,但几位王爷如此发难,这朝堂议事,怕是难了,

顾一臣不为所动,户部已经没了银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京南各郡,只能放弃,沈中新心中亦然明了,出列一拜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我大武朝官兵,镇压天下,顺天应道,京南各郡,被焚毁城池,不在少数,另京南缺水,赤地千里,不如维持现状,整合西河第一大郡,巩固城防,弥补朝廷亏空,”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顾一臣北方一派臣子,尽皆站出来赞同,其余六部官员,则是驻足观望,勋贵一边,早有封赏下来,吃的满嘴流油,自然不会发表意见,只有最后几位王爷,不甘心退了回去,几人对望一眼,都觉得流年不顺,

“嗯,沈侍郎说的在理,京南民乱,为祸一方,可天不遂人愿,京南大旱,赤地千里,实在是无田地可种,既如此,就照沈爱卿说的办,户部盯紧一些。”

这些都是事先内阁决议好的,无非是走个过场,武皇并未给再多问,一语而定,

“是,陛下,臣领旨,”

沈中新毫不拖泥带水,抱拳领旨,

就在此时,

吏部侍郎杨卓,准备请走上折子的时候,从乾清殿外,来了队内侍太监,夏守忠立在殿门前,山呼,

“太上皇到。”

原本众人还有心思想着京南的事,却突然噤了声,太上皇怎会来此,只见宫门口,两位太监扶着太上皇周圣卓,慢慢悠悠入了殿,

武勋藩王一列,尽皆跪拜,

“老臣等,参见太上皇,”

“儿臣,参见太上皇,”

激动声神色溢于言表,可文官一列,几乎是纹丝未动,就连张瑾瑜和晋王,也都未转动身子,北静王和东平王,二人神色犹豫,到最后也未动,一跪一站,泾渭分明,可武皇的脸色,却阴沉下来,

眼中闪过一丝寒意,狠狠瞪了戴权一眼,戴权此刻脸色苍白,心中大乱,为何太上皇会出宫,

“平身吧,朕也是刚刚修道出关,不讲这些礼数,倒是听闻,今日文武百官入殿,民乱以绝,当是喜庆的日子,所以,朕就过来瞧瞧,”

边说边挪着步子,走到殿中央,此时,武皇不得不站起来,

“儿子见过太上皇。”

“嗯,皇帝,你说你的,朕就在此加个位子,听一听,”

随即,夏守忠也不知从哪里搬来一个椅子,就放在龙椅东侧下首位子,放好之后,太上皇就落座于此,神游天际,

武皇眯着眼,心中警醒,但事已至此,只能见招拆招了,

“杨卓,你有何事要奏。”

杨侍郎被问话,先是停下脚步,定了定神,而后才开了口,

“启奏陛下,臣,”

“报,江南,六百里加急,”

话没说完,殿外,有禁军急匆匆跑进殿内,手上拿着红色信封,显然是加急文书,这一番打断,也让杨卓进退失据,

“戴权,拿过来,”

“是,陛下,”

一波三折,今日朝会,显得极为诡异,

戴权到了堂下,接过信封仔细查验,封漆口未动,这才呈递上来,待武皇拿在手中,分量颇重,又看落款,竟然是金陵淳阳县知县徐长文,心下一动,并未拆封,

“诸位臣工,朕手里的这封加急文书,乃是金陵淳阳知县徐长文所奏,他乃是金陵两案的副审,书信里乘奏的,应该是卷宗,宋振,你是刑部尚书,此书信,你来拆解,”

一说是金陵淳阳知县,刑部尚书宋振,心中一突,江南来的折子,是一封接着一封,金陵两个大案,牵扯甚广,他怎能不知晓,尤其是内务府,启用江北玉矿,运送玉石北上,几乎快弄得尽人皆知,牵扯太上皇的事,他怎敢胡言乱语,最主要的事。

这位知县县令,有些话说的极为,极为大胆,可武皇的眼眸,一直盯着他,怎敢不从,只能踉跄着出了队列,抱拳道;

“启奏陛下,老臣老眼昏花,昨日整理部堂卷宗,劳累心神,所以精神不济,看不清,还请陛下换人来读。”

如此明显推脱之言,从刑部尚书嘴里说出,引得不少人惊诧,首辅李崇厚,忽然睁开双眼,却是盯着太上皇瞧了一眼,如此说来,太上皇是为了江南一案来的,还是为了几位王爷,

“呵,堂堂刑部尚书,也需要你来整理部堂卷宗,老眼昏花,好啊,好一个老眼昏花,难不成,整个刑部,都是和你一般摸样,都要整理卷宗,劳心老神。”

武皇轻笑一声,面带嘲讽,果真是老眼昏花,刑部尚书,不堪大用,就在此时,宋振身后一人,挺直身子,迈步走了出来,

“臣,刑部侍郎常佐,愿意拆封诵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