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九百五十二章 奶奶大事不妙

红楼之平阳赋 第九百五十二章 奶奶大事不妙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52章奶奶大事不妙

京城,

宁荣街上,小摊小贩几乎摆满了宁荣街的两侧,吆喝声,吵闹声,交织一片,好在宁荣街乃是荣国府脸面门户所在,老太太最喜热闹,有了人气,府上的管家管事,都不曾出来撵人,合着两府之间的工地上,人潮喧闹,显然成了京城最热闹之处,

辰时刚过,晨曦初升,

荣国府的东街口便热闹起来,十几辆马车缓缓驶入,车轮辘辘,马嘶声声,车上,装满了从东市采买的肉菜,乃是荣国府帮工伙计每日里的食材,马虎不得。

领头的一辆马车上,前头坐着一个锦服老者,不是别人,还是荣国府上买办钱管事,车下跟着走的,乃是荣国府包头戴良,许是将功赎罪,到了二太太那里求情,后院那里,还算是把戴良留下来,

一路前行,望着热闹的宁荣街,钱华不禁有些感慨,

“也就是老太太心善,你看看,路都堵了一半了,原来去东市,来回用不了一个时辰,如今磨磨唧唧,两个时辰都没回府,早之前,早就给清理了,”

钱华自从在福灵郡,惹了洛云侯的眉头,回府之后,就被二奶奶拿下管事的名头,后来因为府上采买的东西,还需要他来办,忍着心痛,给二奶奶贿赂了银子,如今这才“官复原职”,继续干着采买的活计,但是内里的账册,却由平儿姑娘掌管,所以,以往的油水,变成了油花,但好歹还能尝一口,毕竟皇亲国戚的门槛,也不是谁能都有的,所以说话,也带了气势。

“哎呀,看您老说的,都是贱民,混一些营生不容易,老太太喜好热闹,怎可撵走不是。”

戴良是吃一堑长一智,府上谁当家,一目了然,自然不会在明面上犯浑,二奶奶如今的威势,横跨两府,谁敢议论,见到钱管事发牢骚,戴良赶紧提醒一句,毕竟府上后院采买的位子,可比内院干杂活要强,

钱华虽然哼哼两句,不过是性格使然,知道有些话不好多说,摆了摆手,道;

“知道了,无非是嘴里不痛快,对了,后面有两车菜,一个是宁国府主家的,另一个是荣国府柳嫂子要的,你亲自送过去,这剩下的,我自己陪着过去,”

钱华今个换了一身藏青色的布袍,神色干练,府上各路采买,都是他历年来打理的,许些油水,还是有的,

“是,钱管事,小的这就去,”

戴良赶紧点头,然后带着两个小厮,就去了队伍后头,把两车上好菜品,送去了东府和后院柳嫂子那,

刚停了车,忽然就看到一队皇城司的人,急匆匆的从东面街道小跑过来,遇上车队的时候,还推搡了一把,吓得几人赶紧停了车,钱华一惊,准备赔个好话,哪知道,一会的功夫,皇城司的人理都没理,神色焦急的去了南城门,

人一走,

车队就到了眼前工地上,钱华下车,虽然心中还纳闷,但毕竟到了府上,吆喝一声,让跟车小厮开始卸货,就放在荣国府东南脚的庭院里,眼下院里小厮已经开始埋锅造饭,浆洗食材,

“都快点,手脚麻利些,莫要误了饭点,”

“是,管事,这就卸下来,”

小厮们应和着,众人七手八脚凑在一块,迅速把车上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还有已经割好的大块肉,从车上搬下来,送到西边院子里,那里,早已经开始生火烧水,炊烟渺渺,不少做工伙计的眼神,早就瞄了过来,

正当众人忙碌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只见是东府的俞管事,带着两个小厮,骑着驽马,神色慌张的闯入宁荣街上,引起街上两边吃食的百姓,一阵议论,动静不可谓不小。

此时的赖大,还亲自坐在国公府大门处的凳子上,眼见着东府的俞管事,满脸尘土,汗水都浸透了衣衫,显然是快马加鞭,如此狼狈的样子,难不成东府去的那些奴才造反了不成,

“俞管事,怎么回事,来的那么着急?”

赖大把手中账册扔在桌上,好奇问道,心里还想着东府庄子上的人,谁有胆子敢闹事的,

俞禄翻身下马,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恐,喊道;

“赖总管,出大事了,”

赖大见状,心中一紧,能出什么大事,赶紧起身迎上前去,

“俞管事,何事如此惊慌失措,莫不是东府那些奴才闹事不成。”

赖大此时并未多想,还以为那些新去的奴才,闹事闹得厉害,以至于俞管事受了惊吓,

俞禄一路小跑,到了台阶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要不是身后两个小厮眼疾手快扶着,这一下,必然会磕着碰着的,惊魂未定,喘着粗气,

好一会,才强自镇定起身,回道;

“昨日,庄子南头,对河而望的那一处大庄子,失了大火,原以为是走水了,但后来听见惨叫声,觉得不对劲,不敢乱动,遂召集庄子青壮,守了村子一夜,今日一早,我就带着一些人,过去查看,谁知,整个庄子已经烧成了白地,庄子里的人,全都遭了毒手,片甲不留啊!”

几乎是用尽浑身的力气,在那喊着,此言一出,门前还有看笑话的人,顿时楞在那,还有路过那些帮工,放下手中的活计,一片哗然,

赖大更脸色骤变,京城外面的庄子,历来安生,要是出了变故,国公府如何好过,恰逢这个关头,

“你先别着急,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你怎么知道庄子里的人是被杀的?”

这才是关键所在,又招了招手,让那几门房小厮把椅子搬过来,让东府俞管事先坐下喘口气,

俞禄坐下后,定了定神,缓缓开口;

“是我亲眼所见,昨日午后,南边庄子燃起大火,我本想着叫人过河去救火,谁知道,站在房顶查看的时候,庄子里有眼神好的后生,忽然惊叫一声,说是有贼人在那,打着太平教的旗号,已经在庄内砍杀,不管男女老少,见人就杀,见屋就烧.”

说到此处,俞禄眼眶泛红,声音也哽咽起来,毕竟庄子离得近,虽隔着一条河,但偶尔隔着河,还有来往说话,如今一眨眼,人就没了,心气哪里能缓过来,

赖大心中一惊,南头那个庄子,他是知道的,好像是锦乡侯府祖上受封的皇庄,怎会如此,

“俞管事,此事重大,你可看清楚了?”

俞禄好似缓过神,点头又摇头,沉声道;

“绝不会错的,我当时已经带着几个庄丁到了河边,准备叫人撑船过去看看,就在河边,见到那些贼子杀人的样子,不会错的,对了,不是几个人,是好多,把庄子都围了起来,起码好几千人啊,”

身子打了摆子,京城地界能来那么多贼人,那南边会不会已经撑不住了,

赖大咽了下唾液,沉默片刻,

“此事太过重大,万不能再嚷嚷了,我得回府禀告老爷,老太太,你和你的人,先去后院那边,吃些东西,歇息一下,”

说吧,他叫来一个小厮,吩咐把俞管事几人,带去后厨那边,安排吃喝,

随后,

赖大走到桌前,合拢了账册,遂匆匆入了侧门,一路上,心中反复思量,如何向老太太诉说,

刚到了荣庆堂的中庭院落,就停下脚步,转头就去梨园寻二奶奶去了,

梨园内,

依旧是从前院巡视国公府回来歇息的王熙凤,刚进屋没多会,就在前屋的椅子上坐下歇歇腿,嘴上也不闲着,

“府上这几日,也算是井然有序,钱华每日采买的账册,可做好了,”

眉毛一挑,话中有话,平儿随着身后进来,关上门缓步入内,也没歇着,先给二奶奶倒了碗茶水端过来,然后也给自己倒了一碗茶解解渴,喝完茶水之后,点点头回道;

“回奶奶,账册一明一暗,早就做好了,每日里需要的花费,半点出不了差错,就是内务府那边,二老爷说是去谈了,但回来后,也没有说谈个什么结果,”

做这些账册,不说平儿手到擒来,就算王熙凤现在,都已经是做账的好手了,两府上下,那么多人吃喝,每日里刮出一层油,那也不算少了,见了油水,心情当然好,

“这些先别问,最后再算账,咱们就抓着平日几吃喝用度,还有每个月的工钱耗损,积少成多而已,对了,大奶奶那边,可有什么话要说,”

问的隐晦,平儿如何不知奶奶所问何事,

“奶奶,西苑那边,大奶奶几乎足不出户,林姑娘院中的侍卫,已经暗中过去一部分,也没有不长眼的奴才去打扰,”

“嗯,那就好,西边几个院子,你多留意下,另外府上的管事,该敲打就要敲打,不行的,都滚下去干活,”

王熙凤现在也不惯着,谁要犯错,都是当场处置,不长眼的,也都捻到庄子去干活,

二人说话的空隙,院子里面就传来一阵急匆匆脚步声,奔着屋门过来,二人立刻止住声,随后,门外就传来赖大话音,

“奶奶,出大事了,”

“进来说话,”

王熙凤不明觉厉,什么大事,府上里里外外都是她亲自过问,出了事,她怎么不知道,

但见赖大一脸凝重的走了进来,先是行了一礼,然后略有犹豫的把城南庄子上的事,说了一遍,

“奶奶,今个一早,东府的俞管事匆匆回来,说是太平教的贼军已经摸到了京城地界,宁府庄子南面的一处庄子,被烧成白地,人也全没留活口,那庄子,奴才知晓,应该是锦乡侯府的庄子,”

赖大并未夸大其词,把俞管事说的话,捡了重要的复述一遍,

还没喝上一口茶水王熙凤,顿时停在那,柳眉一皱,颇为不信,

“俞管事,可是宁国府遣送那些奴才的俞禄,会不会因为庄上的事不如意,故意编个瞎话来说,锦乡侯那个庄子我也知晓,挺大的一个庄子,想要把人杀光,怎么也需要把庄子围起来,没有上千口人是做不到的,京城周围,重兵把守,怎会有太平教的人,”

毕竟朝廷大军已经南下,就算有,那也该在路上碰着,还不是死路一条,赖大见二奶奶不信,苦笑一声,复又道;

“奶奶,此事俞管事绝不敢胡言乱语,今个一早,奴才还瞧见皇城司抽调大批近卫出城,听说南镇抚司衙门所有人马都出城了,应该是为了此事,”

清早的时候,他就坐在国公府的大门口,瞧见了好几批皇城司的人,都往南而去,当时还猜测京城怕是又出来幺蛾子。

“这,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王熙凤这才心中一惊,想骂又不敢骂,京营还有兵马司的人,是管什么吃的,安湖的庄子,可不仅仅是锦乡侯府一家,多少高门大户都在那留了庄子,尤其是在这个档口,万一贾家两府的庄子受难,府上可是缺了银子的,

“可有官家人出面?锦乡侯府怎么说?”

“这,回奶奶话,奴才不知。”

赖大脑门子见汗,这些他怎么会知道,低着头立在那,小心地陪着,

“行了,回去多派人去庄子上盯着,然后让俞管事组织人,把庄子入口,还有围庄子的墙,想办法建起来,”

“呃,是奶奶,您这是要建坞堡不成,那可需要不少银子。”

赖大可是知道坞堡的,前朝时候,民间之乱太过,士绅豪族只能合庄建坞堡,以求自保,现在倒是很少了,

“什么坞堡,现在哪有银子建那玩意,就是绕着庄子建的那些房子,把外墙加厚,在庄子口,建个岗哨堵门,不能贼人来了,直接就进庄子杀人吧。”

王熙凤眉毛一挑,没好气的训斥,坞堡,真敢想,贾家现在哪里还有银子建那玩意,就算是想建,那也是东西两府合庄之后,才能商量,好像荣国府剩下的一处皇庄,就在宁国府庄子北面,中间隔着一小块地,只要买下来连成一片,也不是不可能,

“行了,你先回去,把人安抚住,此事我去寻老太太商量,”

“是,奴才这就去寻俞管事,”

赖大赶紧应声,好似逃离一般,转身就出了屋,

王熙凤则是把手里的茶水,喝上一口,放下茶碗就喊了平儿,

之后,

二人就去了荣庆堂,

进了角门,在正堂屋里,竟然没有看见三春丫头,好奇之下问了门口的婆子,

“怎么回事?老太太怎的没在屋里,”

“回二奶奶话,今日天好,老太太叫上几位小姐,还有宝二爷,去了后院阁楼上赏湖呢,”

门口看门的婆子,赶紧起身,恭敬的回话,如今二奶奶可不比以往,

“行,知道了。”

王熙凤哪有功夫在此闲扯,领着平儿,就朝着后院走去,

贾家的后院面积极大,主要是从青湖引水过来,人为挖的一个湖,并且在南头修建一个三层的阁楼,专门留下酷暑时候避暑之用,也就是老太太的休息游玩地方,

院子不算小,花团锦簇,顺带着还有一片竹林,当的上“雅居”二字。

湖边不远处,立着阁楼院子,二楼的屋中,贾母满脸喜色,和着宝玉他们一起,竟然玩起了猜字的游戏,三春还有湘云,黛钗二人,也都在此处,玩猜字的时候只有宝玉最为积极,脸色涨红。

黛钗二人一直是笑而不语,二人眼神不断对视,似有话要说,嘴上未多言,却把桌上的糕点,吃的七七八八,也不知这一口和谁学的,宝玉刚刚答上一题,贾母赶紧开口称赞几句,

“哎呀,还是我家宝玉读书读得多,这一个个猜的,都不如我家宝玉。”

离得老远,就听到老太太的笑声,恰逢被屋外的王熙凤听见,停下脚步,嘴里似有若隐若现的笑意,要真的读书用功,这国子监的官位,可不就是宝玉的吗,错过了今年恩科,以后不是侯爷监考,再想高中,怎么可能,

心里越想越有说不出的滋味,兰哥儿好命数啊,

想着事,抬脚就进了屋内,顺着拐角楼梯上了二楼,楼梯口伺候的婆子丫鬟纷纷起身行礼;

“二奶奶安好。”

王熙凤上楼也没搭理,径直入了大堂,本还是欢声笑语的气氛,见到是二奶奶来此,就连宝玉刚刚的大笑声,也戛然而止,

贾母则是不然,招呼一声;

“你看看,老婆子我刚刚还念叨着,觉得少一些什么,一会的功夫,这人不就来了,快坐下,”

王熙凤抿着嘴笑了笑,看着宝玉一脸兴奋的样子,眼里闪着莫名之色,

“哎呀,还是老太太惦记着我,学堂中院已经打扫出来了,族里的报名的人不少,大奶奶那边已经让人去买了笔墨纸砚等,就连宝玉那一份也是专门买的,

而且国子监的名额已经下了,这不,拿到了名额,我就让来旺拿着银票,去给宝玉报名了,还有,这银票也是大奶奶那边出的,说是宝玉进学的钱,都走族里公账。”

几乎是瞬间,

宝玉涨红的脸就变得煞白,贾母则是笑的合不拢嘴,心头最大的惦记算是解决了,问道;

“那感情好,对了,你来这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