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969章 贾珍南下疫了

红楼之平阳赋 第969章 贾珍南下疫了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69章贾珍南下疫了

顺天府衙门前,

气氛有些沉闷,

街上转角的位置,传来酒肆里店小二的吆喝声,几乎是瞬间,宋昌平马上就理顺了汤大人的来意,

这是来送结案文书的,但皇城司给刑部的案子,怎会转到顺天府来,想必内里又不知是哪家子弟犯了事,必定京城所犯下的案子,皇城司,刑部,顺天府,理论上都可以相互有通,相互结案,

但甚少有人会如此,眼前突然出现一个,说没有蹊跷谁能信,

“汤大人果真是为朝廷尽职尽责,竟然还能亲自送来,下官斗胆问一句,此番文书是给的结案,另外刑部的案子,刑部自己不结案,为何来顺天府?”

反问之下,

宋昌平面带笑意,手都没有动一下,根本没有要接的意思,让汤正端着也不是,收回也不是,冷着脸问道;

“宋大人是何意?”

“下官只想问一问,是哪些子弟的结案文书?”

宋昌平毫无惧意,继续问道;

“哈哈,宋大人果真是恪尽职守,本官也不藏着,此乃宁国府贾珍结案文书,皇城司那边写了回执,贾珍受不了舟车劳顿之苦,在南边路上染了病,疫了,刑部不好出头,所以本官今日来就是想顺天府出手相助,当然,刑部也不是没有说法,之前顺天府提领的三个案子,刑部已经给结了,如何?”

汤正自然不是空手而来,顺天府还有不少牵扯众多的案子,移交给刑部,包括徐大人有些递了话的,只因为内里的事,常大人并未点头,所以许多案子并未了结,今日来之前,特意请奏常大人,这才有了话语,

宋昌平听完汤大人所述,知道汤大人所说的几个案子,都是自家大人接下的,心里正在权衡利弊,还有一个,贾珍走的时候好好地,还是乘坐马车,怎么就忽然疫了,还是有人动了手脚,如今的贾家荣国府如日中天,这时候去送这些消息,不是添堵吗,

怪不得刑部的人不去,略微看了一眼汤大人,问道;

“大人如此坦荡,下官佩服,此事下官替我家大人接了,不过之前我家大人移交的案子,可有结案回执,”

“哼,自然有的,拿着,”

汤正哼了一声,从怀中掏出三个文书递了过去,宋昌平急忙接在手里,仔细查看,果真是不假,面色一笑,

“那就谢谢汤大人了,下官请汤大人进来歇歇脚如何?”

“那就不必了,此事宋大人务必要上心,本官回了,”

汤正气还不顺,摆了摆手,带着两个随从转身离去,眨眼间就没过街角,

“你们几个做得好,今日下值,去府上领赏银,”

“谢大人。”

几个衙役欢天喜地的答应着,宋昌平则是点点头,拿着手里的文书,急匆匆去了衙门后院,

亭子当中,

顺天府尹徐大人早就坐在亭子里,吃着早膳品着清酒,自有一番惬意在里面,

“大人,大人,刑部汤主事刚刚来此,送来一个结案文书,卑职略微想了想,借着由头,讨要了月前移交过去三个案子的结案文书,汤大人点头同意,一并给拿来了,所以,今日案子移交,卑职就接下了,”

看似说的简单,但由头说的清楚,徐加庆双目一怔,转过头来瞧着宋昌平一眼,三个案子都结了案,说明今日送来的事不小,

“呵呵,奇了怪了,一大清早就给咱们顺天府送来便宜,想必刑部那边送的事,不太好办是不是,”

徐加庆任职顺天府尹那么久,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早已经熟记于心,无非又是碰到了哪家权贵子弟,刑部人不好出面,只能转送过来,但本家那几个案子刑部能给结案,也不算吃亏,

“大人慧眼如炬,卑职一听汤大人把初春的案子了结,心下意动,算是答应下来,就是有一点,此事简单倒是简单,但不好说,”

宋昌平迟疑下,如今荣国府大喜之日没过多久,这就登门去传丧事,上门泼冷水谁能高兴,

“大人,宁国府贾珍南下的时候,路上染病疫了,”

“嗯?什么!贾珍死了,”

徐加庆刚刚端起的酒盅悬停在半空中,脸上有些不可置信,皇城司护送的人怎可半路人就没了,除非是上头有了交代,心下一个激灵,恍然大悟,怪不得刑部的人不肯接受,定然是早就察觉此事,

宁国府虽然败了,可是荣国府恰恰相反,恩宠有加,还真是难办,

“回大人,却是如此,文书都拿来了,定然做不了假,不过怎么去通传,卑职有些为难,要不然,寻个差役,直接把这些送给荣国府门房管事,咱们不露面。”

宋昌平虽然没有什么好法子,但也够直白的,他们不露面,只派差役送文书,谁也不会多想,

“倒是个好办法,好,既如此,立刻安排人送过去,其余的话不要多说。”

“是,大人。”

却说顺天府衙门已经安排差役去送信,

宁国府胡同那边,

贾蔷起了大早,昨日的时候,去了城南市坊的街口,三千两银子,盘下了早已经看好的店铺,并且找了牙行的人,把此处店铺租了出去,一年也有五百两银子的租金,签好契约回来后,找了隐蔽之地,藏了地契和银票等,

而后出了门,

准备去工地那边,先用早膳之后,再去宁国府学堂那边打扫一番,听尤夫人那边说,三位夫子明日就过来,族里学堂算是开了,贾青等人也有了读书地方,用不着在此做活了,

想到此处,

心里好受了许多,迈着步子就朝着荣国府那边走去,

没走多远,

就瞧见有三个顺天府的差役,急匆匆骑着马赶来,看样子是去荣国府的,虽有好奇,但也并未放在心上,

只等着进门而入,

“蔷哥儿,这边,这边坐下,”

刚到了西南角的院子,就瞧见贾青还有贾芹等人,围着一张桌子吃着汤面,几人一招手,贾蔷面带喜色走了过去,随即,有小厮又端上来一碗汤面,放在眼前,

“多谢哥几个帮衬,分家的事已经了结,等几日,开了族学之后,咱们兄弟一起,再聚一聚,对了,你们的名字,我已经给记录在学堂花名册上,并且呈报给大奶奶和尤夫人那边了,想来明日,不,今晚你们就该收拾一下,明日夫子就要来,进学的事不能耽搁,月例可有二两银子。”

贾蔷去了宁国府中院,替尤夫人和大奶奶整理花名册时候,瞧见贾青等人并没有在名录上,觉得奇怪,想着会不会是贾瑞从中作梗,所以,拿过笔把几人名字又填写进去,今日一见这才把说了出来,

贾青等人听罢,脸色复杂,回道;

“还是蔷哥儿照顾兄弟,这花名册都是贾瑞所写,我等还以为,此番就不能入学了呢,不知中院那边,贾瑞任了何职位?”

其余众人脸色一喜,有了蔷哥儿推荐,这样一来,就不必在此帮工了,

“提他作甚,不过还是替族老监督之用,以后中院的事,由我管着,众位兄弟安心进学,万一能像蔷哥儿一番有了功名,出来混个一官半职,那就混出头了,”

贾蔷满眼羡慕,现如今大奶奶那边变化极大,未必不是靠着贾蔷的官身,自己或许也能读书有个去处,

“哎,谈何容易,蔷哥儿,也不怕你笑话,书读了有一年,虽然经意尚可,但八股文实在是琢磨难懂,你也知道,科举这边,八股文已经占了八成以上,那些秀才做夫子,如何能学的精。”

贾青有些叹气,没有名师指点,学的再多也是无用,剩下几人更是无精打采,青哥经意读的最好,他们这些人,无非是混吃混喝,哪里按下心思读经意诗篇,

“青哥如此说,算是咱们哥几个里面书读的最好的,夫子的事暂且先听着,大奶奶那边说,等今岁恩科过去,那些举子落榜的,还可请来做教书先生,不必着急,毕竟先拿着月例傍身,大奶奶那边发了话,凡是族里进学的人,一个月三两银子,而且管饭。”

起初贾蔷知道此事还有些不可置信,但大奶奶说话从来说一不二,想来不会有假,几人一听,神色复杂,对着西边拱了拱手,

“还是大奶奶恩情重,罢了,听蔷哥的,先吃,”

复又端起碗,吃了起来。

正在这时,

也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叫喊,

“珍老爷疫了!”

院内众人大惊失色,怎么回事?

荣国府门前,

赖大阴沉着脸,看着手里的文书,怎么也不会想到,珍老爷刚上路没几天,人就没了,还想再问一些话,却发现衙门的差役已经走的没有影子,

如今荣国府喜气还没过去,这事闹得,真不是时候,望着手里的公文,赖大苦着脸,埋怨自己怎么今日来此那么早,可不进去又不成,踌躇片刻,

转头吩咐门房管事,留在此处看着,

“你们几个,好好看着此地,我去去就来,”

不等门房小厮说话,拿着手里衙门文书,匆匆进了前院,人走后,几人议论声想起,被进出的伙计听到,也就传了过去,引起更多人的好奇。

荣庆堂内,

老太太这几日心情舒畅,每日里起的尚早,院内院外,恰好王熙凤也没闲着,一来二去,最先来请安的,就是王熙凤最先到此,老太太高兴,每日里,就合着二人一起用膳,用完膳之后,二人就回了暖阁内,上了炕上的软塌坐下歇歇,

贾母今日里穿的随意,一身红褐色宽服,也没戴什么金银首饰,随之坐在一旁的王熙凤亦是如此,淡红色的衣衫,配上一只金步摇插在发髻后,倒也显得素净。

“凤丫头,城外修建坞堡的事,怎么样了?”

老太太刚坐稳,就开口问询,心里还记挂着城外庄子,这几日京城皇城司四下调兵,该知道的都知道,也不知有没有剿灭那些胆大的贼军,这一天天提心吊胆的,总归也不是个事。

“老太太放心,坞堡图纸一出,我就安排东府俞管事,召集两个庄子人手,就在东府那片庄子,地势高的位子开始修建围墙,咱们府上的庄子就给拆了,把那些石料木料一并拉过去填埋做了地基。”

王熙凤端着茶点走过来,小心伺候的放在老太太身旁的方几上,至于坞堡,修的也不大,人手足够,要不了一个月时间,围墙就能修起来,话说也花不了十万两银子啊,

“不对啊,为何要在东府庄子那里修建坞堡,荣国府原来的庄子位子不好?”

老太太有些疑惑,两个庄子靠得近,按理说荣国府那个庄子应该大一些,为何坞堡反而要修在东边,算下来还要重新修房屋,这花费不是还要多一些,

“老太太,看您说的,这修坞堡的事,又不是我说了算,让宋大匠过去看了一下,说咱们府上的庄子位子有些低矮,还没有取水之地,庄子平了,还能多得一些地,东府那个庄子,靠河水近一些,地势高,修建坞堡再把河水引过来,就能解决用水问题,或者说多费一些力气,挖个护城河一样的沟渠,更保险一些。”

王熙凤好话陪着,其实这些都是二太太安排的,既然位置好,那不如多占一些便宜,撤了荣国府旧庄子,还能多留下一些田地耕作,有了二太太的话,王熙凤和大奶奶也不好拒绝,只能如此,

贾母听了点点头,笑了笑,

“修个坞堡就成,还弄什么护城河,又不是建城,不过这个想法倒是好的,左右是个安稳的事,以后啊,庄子对账的事,就交给你了,多一些心思在里面,”

说的不急不缓,王熙凤手上端着的茶水微微一颤,溅出一丝水泽,老太太的意思,荣国府庄子轮到自己管了,这可是南头最大的庄子,一年的收成,她可是查过账册的,少说也有五万两银子入账,

以往的时候,二太太做账动了手脚,这才少了许多,如今划到她手里,这些余下的银钱,可就有她一份了,

“老太太,以往庄子上的账册,都是二太太那边管着,每年也都是府上周瑞管事去收租,如今要是轮到我这边管账,这些人事,是不是和二太太商议一下,”

王熙凤斟酌一下,倒是把内里的事说了出来,她要管,人自然是要用自己的,二太太那边的人,她可不想用,就算在熟络,过手的银钱,还是自己人用的放心,

“让你管着就管着,随你安排,二太太那边,老婆子我让人知会一声就可以,两府合了庄子,修建了坞堡,说来也是贾府的大事,你这个当家人,自然要把庄子理顺了,还有族里进学的事可安排好了?”

一说到进学,贾母就想起宝玉去国子监的事,补录生的名额可办妥当,还想再问,王熙凤察言观色,哪里不知老太太的意思,赶紧先开了口,

“哎呀,您看看,这几日府上的事多,忙的忘记了,国子监那边补录生的名额,由大嫂子那里报了籍贯姓名,大嫂子又添了一千两书费,这补录生的腰牌,已经送到宝玉院子里了,等明日,就可去国子监读书,

说来也巧,明日里族学那边夫子也寻了三位,说是可开族学,不过大嫂子说,为了让族里子弟学的安稳,把月例提高到了三两,还管饭,倒是大嫂子重视。”

这些本不该王熙凤来问,但是一想到,给的银子那么多,族里那么多人,原本不来的人,不是也来了,少说也有百人规模,一年下来可不少花费,

有些不情愿,但又没法开口,族产走的公账,谁也不能插手不是,许是贾母看出来一丝端谜,笑了笑,伸手拉过凤丫头的手,说道;

“你啊,这一点就不如珠家媳妇的,她难得掌家,东府又领着族长的头衔,族产不多,但是收成尚可,贾家族里上下,盯着这些收成的可不少,与其于人惦记着,还不如用在这里散出去,落下名声,一举多得啊,”

贾母心中微微一叹,要说能持家的,不光有凤丫头一人,珠家的那位,秀外慧中,极为有主见,可惜,珠儿走得早,早早守了寡,有些事遇上了,只能如此,

好在苦尽甘来,珠家的兰哥儿用心,秀才封官,多少年都没见过,贾母心底的异样,说不出来的滋味。

“老太太说的是,那几位族老,不说也罢。”

王熙凤叹口气,毕竟性贾,有些话说不得,族里那些年轻的后生,要不是自己有了商会那边的活计,要了那么多人,但凡几位族老领头,说不得每年都会来府上闹一闹,大嫂子应该知晓此事,这也算是个好法子,既然不能留银钱,那就全花出去,谁也别惦记着。

就在二人说些闲话的时候,赖大已经脚步匆匆的入了门庭,站在暖阁屋外候着,喊了一声;

“老太太,奴才赖大有事禀告,”

屋里的人闻见,顿时停下刚刚说的闲话,好好的,赖大怎会进了屋子,莫不是府外来了什么人,王熙凤还有些纳闷,

“进来吧。”

“是,老太太。”

赖大低着头,小此挪步进去,躬身一拜,

“给老太太,二奶奶请安,奴才有事呈报,”

走得急,说的话也急,怕主家不信,几步上前,把手上的衙门公文放在桌上,而后缓缓退回原来的位子,继续说道;

“老太太,二奶奶,东府珍老爷,南下路上染了风寒证,劳累过度,疫了!”

“什么,疫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