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94章 :明军不满饷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94章 :明军不满饷

簡繁轉換
作者:那是朕的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3 16:01:17 来源:源1

第94章:明军不满饷(第1/2页)

尘土飞扬,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在数百名新军精锐的护卫下,缓缓驶入了山海关。

车帘掀开,走下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新任的蓟辽督师,年近七旬的孙承宗。

他身着寻常的青色官袍,没有惊动任何地方官吏,甫一入关,便直接策马登上了宁远城的城楼。

此刻的宁远城,乃至整个关宁锦防线,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沉寂之中。

城墙上的士兵们盔甲破旧,面带菜色,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麻木。

孙承宗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宁远城的每一段城墙,赵率教等人都屏息跟在身旁,他们从这位老督师平静的目光中,读出了前所未见的严厉和专注。

整整三天,孙承宗走完了宁远,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锦州,他用自己的双脚重新丈量了这条耗费了大明无数金钱和鲜血的防线。

第四日,在宁远城的帅府大堂,孙承宗召集了所有副将以上的将领。

“防线残破,士气低迷。”他一开口,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直指问题的核心,“本督不想听任何借口。从今日起,全军出动,修复城防。该补的墙,一块砖都不能少;该清的壕,一寸土都不能留。陛下调拨的其余物资已在路上,一月之内,本督要看到一条焕然一新的防线。”

将领们面面相觑。

修城墙?

可士兵们饿着肚子,凭什么给你卖命?

似乎看穿了众人的心思,孙承宗冷哼一声,拍了拍手。

帅府的大门被推开,一队队新军士兵抬着数十口沉重的木箱鱼贯而入,箱子被重重地放在地上,发出“咚”的闷响。

“打开!”

随着孙承宗一声令下,箱盖被撬开,刹那间满堂金光迸射,黄澄澄的金锭和白花花的银元宝,晃得所有人都睁不开眼。

“这……”赵率教等人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征战辽东多年,何曾见过如此巨量的金银被直接运到帅府?

“这是陛下亲自从内帑拨出的一百万两!”孙承宗的声音陡然提高,在大堂内回响,“临行前,陛下执老夫之手,殷殷嘱托:‘辽东将士为国戍边,抛洒热血,绝不能再负了他们的忠勇!’”

他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传本督将令!即刻起,发放全军将士所有积欠的粮饷!从总兵到马前卒,一文钱都不能少!所有饷银,必须由军官亲手发到每一个士兵手中,登记造册,本督会派亲兵查验,若有克扣者,立斩不赦!”

此言一出,满堂皆寂。

辽饷,那是沉疴痼疾,是一笔谁都以为早已烂在户部故纸堆里的旧账!

这些年,他们听惯了朝廷的推诿和将军们的空头许诺,心早已冷了,麻木了。

所以,无人相信。

然而当那一口口沉重的木箱被军士们用尽气力撬开,当那雪花花的银锭在日光下耀出使人目眩的光芒时,大堂内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传言竟是真的!

真金白银,堆积如山!

这消息仿佛长了翅膀,顷刻间传遍了关宁防线的每一处营寨、每一个堡垒。

起初是狐疑,是讥笑,是“怕不是铜里掺了沙”的刻薄猜测。

但当装满饷银的大车在士卒们死死地注视下碾着车辙印驶入营中;当军官们拿着名册,用前所未有的洪亮嗓门开始点卯;当那一串串冰凉而沉重的铜钱...一把把货真价实的银角子被粗暴而真实地塞到每一个士兵脏污的手中时....

压抑到极致的冷寂,终于被一声惊雷般的狂吼撕得粉碎!

“发饷了——!!”

“天杀的,俺摸到银子了!!”

无数个军营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将银子凑到嘴边狠狠地咬上一口,留下清晰的牙印后才咧开漏风的嘴,发出疯癫似的大笑。

更有那铁打的汉子捧着散碎银两,竟一屁股坐在地上,先是痴痴地笑,笑着笑着,眼泪便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最后竟抱着钱,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

山呼万岁的声浪还未停歇,一队队身着崭新朝廷官服的文吏,便在亲兵的森严护卫下,如一股清流涌入各个沸腾的营区。

他们面容肃穆,手捧一卷卷盖着鲜红御印的巨大榜文,在无数士卒惊愕的目光中,郑重地将其张贴在了各营最显眼的布告栏上。

这一下,所有人都愣住了。

喧嚣和狂喜的声浪,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扼住,渐渐平息。

给将军下敕令是常事,可天子竟会亲笔写榜文,给他们这些终日于刀口舔血的厮杀汉看?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想都不敢想的奇事!

一时间,无数双粗粝疑惑又带着一丝滚烫期望的眼睛,全都死死地盯住了那崭新纸张上。

相似的场景,在辽东大地上无数个营盘里同时上演。

在左哨营,一名满脸络腮胡,刚才哭得最凶的百户用袖子狠狠抹了一把脸,拨开人群挤到最前,他瞪大了那双铜铃般的眼睛,每一个字都像是要从牙缝里迸出来,用他那粗犷的声音高声念诵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4章:明军不满饷(第2/2页)

神机营那边,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以箭术闻名的老把总,颤抖着手抚平了榜文的一角,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他清了清嗓子,用苍老而沉稳的语调开始为周围的弟兄们宣读圣意。

更有甚者,在那些最偏远的屯卫所,识字的竟是那位随军的年轻文书,他被一群高大魁梧的兵卒簇拥在中央,显得有些瘦弱,但当他清朗的声音响起时,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他们的声音,或粗犷,或苍老,或斯文,此刻却无一例外地带上了抑制不住的颤抖与激昂。

一瞬间,所有沸腾的校场,所有喧嚣的营盘,都奇迹般地再次安静了下来。

成千上万的士卒,无论远近,都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那一个个从识字军官口中吐出的字句,仿佛带着魔力,烙印进每一个人的心底。

这一刻,他们仿佛能透过那薄薄的纸张,真切感受到紫禁城中,那位年轻天子投向他们这片苦寒之地的,那沉甸甸且无比诚恳的目光!

他们下意识攥着手里的饷银,那点冰冷的金属是他们前半生唯一的信仰。

圣旨上的每一个字他们都听清,可那些字串联起来,却颠覆了他们骨子里赖以存活的认知。

天子…会认错?朝廷…会担责?对他们这些丘八许下的诺言,竟要用江山社稷来作保?

这比战死沙场更让他们感到茫然。

校场一角,一个脸上刻着刀疤的老百户,他一生听令,杀人,领赏,克扣,早已心如铁石!此刻,他浑浊的双眼却是死死盯着自己那只因常年握刀而骨节变形的右手。

他像是在看着一只完全陌生的手。

许久,他缓缓抬起这只手,解下了腰间那柄砍下过不知多少颗头颅的佩刀,没有跪下,而是将刀身横于胸前,而后对着京师的方向,深深躬身。

腰背,弯成了一张蓄势待发的满弓!

这个动作,无声,却重逾千钧。

他周边的士卒看见,没有言语,只是默默模仿,解下佩刀,横于胸前,躬身。

一个,十个,一百个……继而,一个方阵,又一个方阵。

紧接着,另一种声音响起。

“锵——”

一声清越的金铁交鸣,是那位老百户将刀锋稳稳地送回了鞘中。

这声音仿佛一道号令。

“锵啷……”

“锵……”

还刀入鞘之声迅速连成一片,汇成一股绵长而肃杀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校场。

那金铁交鸣之声,是他们压在心底多年的怨愤与不甘,在此刻尽数化作了凛然的杀意!

当最后一柄长刀归鞘,校场再度万籁俱寂.

孙承宗看着眼前这支纹丝不动的军队,这位见惯了沙场风浪的宿将,眼眶竟微微发热。

这支军队的魂,回来了!

孙承宗的目光从眼前肃杀的军阵上缓缓移开,最终定格在不远处,那块刚刚张贴了御笔榜文的巨大木牌上。

没有繁琐的仪仗,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宣读,就是这白纸黑字,盖着天子宝印,简单直接地昭示天下。

但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撼动人心?

皇帝以真金白银倾泻于将士们铁甲般的冷漠之上,瞬间击碎了那包裹着怨愤与麻木的坚冰,随即又以最滚烫的誓言,将他们冷却的血重新点燃!

榜文上的每一个字,此刻都仿佛拥有了生命,从纸上跳脱出来,在空气中回响,清晰滚烫地印在每一个将士的心上——

朕谕关外三军将士书

朕惟天下之强,莫强于兵。大明立国二百余载,皆赖尔等边关将士,北拒腥膻,血肉筑城。尔等之功,山高海深,朕宵衣旰食,未尝一日敢忘。

昔者,庙堂失政,国事多艰,致粮饷屡欠,忠魂无依。此非战之罪,实乃朝廷之失,亦朕之过也!

今朕焚香告庙,沥血明志:自即日起,九边粮饷皆为先务,朕必使白银盈箱,粟米盈仓。若再有一卒啼饥号寒,朕当自解龙袍,易尔征甲!凡斩酋夺旗者,不唯封侯赐第,更许图形凌烟;凡畏敌逡巡者,虽亲王勋贵,亦必悬首白幡!

辽东雪沃,尽染英雄碧血;蓟门风高,长鸣壮士金戈。尔等鎏金箭镞所指,即大明王疆所向;尔等玄铁靴履所至,即华夏正统所延。

待朕整饬朝纲、肃清吏治,国内安定,府库充盈之日;待尔等兵强马壮,锐气充盈之时,便是朕亲提六师,北定辽东之期!

不戴冕旒而顶兜鍪,不执玉圭而握剑柄。与诸君同啖雪水,共卧寒霜!

昔太祖驱蒙元于漠北,成祖五征而靖北疆;今朕与三军约:但见狼烟南指,即是天子北来!

届时朕当为诸君擂鼓助阵,亲射北斗以号全军!

山河若裂,便以筋骨补之;社稷若倾,当以热血擎之。此战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华夏衣冠不绝,千秋血食不断!

剑锋所指,即是国土!血染之地,即为故乡!愿与诸君,共赴国难!

钦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