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03所求者,相忍为国而已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03所求者,相忍为国而已

簡繁轉換
作者:夏天就是要吃西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2 15:44:28 来源:源1

003所求者,相忍为国而已(第1/2页)

见沈、傅二人认下此事,刘义真顺势发难,他勃然大怒道:“王司马何罪,尔等竟要杀他。”

沈田子替自己辩解:“军中传言镇恶欲反,下吏也是依令行事。”

“谁的令?”

沈田子硬着头皮道:“主公之令。”

“家父又是如何说的?”

“镇恶若反,当效卫瓘。”

“我且问你,王司马真有反心?”

“流言闹得沸沸扬扬,下吏不能分辨真假,只能与仲度先发制人,以防万一。”

刘义真都给气笑了:“好啊,好一个以防万一,仅凭流言就敢冤杀大将,沈田子,你好大的胆子,今日你因此而杀王司马,如果明日又传你沈田子将要作乱,我当如何?”

沈田子急了:“下吏乃是南人,岂有异心,且下吏忠于主公,天日可鉴!还请府主明察!”

“你的忠心天日可鉴,难不成王司马就是乱臣贼子!今日他能入傅弘之的营中议事,足见其赤诚,这难道还不能证明他的忠心!你们视若无睹,依然提议让他屏退左右,孤身入帐,分明是因为私怨而执意杀人,家父让你防范王司马作乱,难道是准你残害忠良!”

因为太过激动,刘义真的胸口剧烈起伏,他缓了缓,继续怒斥道:“此等道理,我亦知晓,何况天下人!王司马有大功于国,倘若蒙冤被杀,朝野沸腾,家父岂能宽纵你二人,届时明正典刑,身首异处,为天下人耻笑,这便是你二人想要的吗!”

沈、傅二人似乎真的被吓到了,一时间面如土色,连连请罪。

原时空中,二人诱杀王镇恶,傅弘之后怕,遂抛下军队,单骑回到长安报信。

沈田子知晓此事,惶恐不已,同样选择弃军而走,只带数十骑返回长安自辩,但在近郊就被捕获,并于稿仓门外被处死。

说到底,他们杀人,都是意气用事,等头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利弊,其实也知道害怕。

而且真要是刘裕命令沈田子、傅弘之杀人,傅弘之事后也不会反水,往长安告发沈田子。

刘义真此时尤不解气,真想起身上前,一人踹上一脚,但他还是忍住了,对这二员大将,自己不能折辱过甚。

只是嘴上骂道:“糊涂!愚蠢!王司马既死,你二人又受戮,我军连损三员大将,人情离散,谁来替我抵御强虏!”

二人不敢狡辩:“下吏有罪,还请府主责罚。”

“都起来吧。”

待沈、傅起身,刘义真长叹道:“王镇恶跋扈难制,直呼我为十岁小儿,我亦恨之,然大敌当前,吾所求者,不过是希望诸位能够相忍为国而已。”

王镇恶自有他的取死之道,刘义真说他跋扈难制,一点也没冤枉他。

三年前,刘裕征讨司马休之,亲自率军围攻江陵,久攻不下,急召王镇恶率军驰援,王镇恶却对刘裕的军令置若罔闻,只顾在荆南劫掠,直到江陵城破,这才带着战利品姗姗来迟。

去年,王镇恶受命都督前锋诸军,进攻洛阳、许昌,刘裕三令五申,让他在收复洛阳后,不可轻敌冒进,需得等自己亲率主力从彭城赶来汇合,再作计较。

但王镇恶听说姚恢率领安定军民反叛,姚绍回军救援长安,潼关空虚,于是不顾己方粮秣不足,急率前锋诸军直趋潼关,奈何姚绍速战速决,虽被王镇恶夺取了潼关,但后秦火速进驻定城(潼关以西30里)堵住了晋军,使其不能入关。

王镇恶的粮草即将告罄,只得遣使向刘裕催兵催粮,可刘裕当时被北魏的十万骑兵拖住,前进缓慢。

对此,刘裕倍感无奈,他对王镇恶的使者道:‘我早就说过,不要轻举妄动,现在我被魏军阻在黄河南岸,如何能够给他派兵遣粮。’

王镇恶得了回复,气愤不已:‘寄奴言我失信!我却要怪他刘寄奴误我!’

刘裕幼年丧母,自小寄养在从母家中,故而乳名寄奴。

但自刘裕京口起兵,执掌东晋权柄以来,天下间还有几人敢这样称呼他。

以王镇恶这桀骜不驯的性情,就算沈田子不杀他,刘义真相信,刘裕也一定会在死前找个由头将他赐死,不敢留给儿孙驱使。

此时,刘义真当着沈田子、傅弘之的面表露自己对王镇恶出言不逊的憎恶,也让二人以为刘义真其实是站在他们这头的,自然不会因为他的责骂而心怀怨意。

况且,刘义真确实是救了他们的性命,不然,他们真得给王镇恶偿命。

傅弘之率先开口:“下吏愚钝,险些铸成大错,幸得府主阻止,下吏感激不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03所求者,相忍为国而已(第2/2页)

沈田子跟着表态:“府主所言极是,下吏不该自作主张,异日府主有令,下吏再取他的性命也不迟。”

刘义真心道:好家伙,这王镇恶难道真的非死不可。

他其实是想保住王镇恶。

王镇恶这人就是一头顺毛驴,也是个直肠子,心里有不满,他会直接说出来,不会藏着掩着。

所以有时候是会冒犯刘家父子。

但你要说他野心勃勃,那可就冤枉了他。

别看王镇恶急眼的时候敢于直呼刘寄奴,但他心里是认这个主公的。

当然,如果刘裕的继承人很不堪,坐不稳天下,王镇恶会不会生出异心,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刘义真保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自建兴四年(316年)长安失守,直至去年,也就是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收复长安,关中地区沦落胡尘上百年,如今的雍州,心向晋室的人已经不多了。

当年桓温北伐,仍有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等到刘裕北伐的时候,哪还有这种待遇,没了军粮,都得王镇恶豁出老脸,打着他祖父王猛的名号跟人借。

关中的胡汉百姓,现今感念的是王猛,而非晋室。

贞观名相房玄龄在《晋书》中盛赞王猛:猛宰政公允,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富国强兵,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因此,刘裕即使不放心王镇恶,也得把他留在长安,因为他是王猛的孙子,关中黎庶更认可他。

就目前来说,只有王镇恶才能统御后秦降卒,也只有王镇恶才能稳定关中局势。

哪怕长史王修也不行,王修只是出自京兆王氏,属于刘裕幕府少有的关中人士,所以才能主政雍州,但他的先祖可没有王猛名气大。

所以,刘义真必须要保下王镇恶,王镇恶若死,关中必乱。

如今沈田子表态不会私自动手,刘义真已经心满意足了,他可不敢奢求二人真的能摒弃前嫌,从此同舟共济。

其实在王镇恶与沈田子交恶的这件事情上,刘裕难辞其咎。

攻灭后秦以后,刘裕先是在灞上(西安白鹿原)对王镇恶说:是你成就了我的大业。

王镇恶也确实功勋卓著,他都督前锋诸军先后收复许昌、洛阳,又冒险乘舟由黄河入渭水,绕过驻守在定城的后秦主力,一举攻入长安,逼降后秦皇帝姚泓,功莫大焉。

但沈田子不服,他与傅弘之由武关进入关中,在青泥(陕西蓝田)大破秦军,打得后秦的京畿卫戍部队军心涣散,否则王镇恶如何能够轻易攻克长安。

偏偏刘裕又在未央殿的庆功宴上对沈田子说:得以平定咸阳,都是你的功劳。

这不是明摆着拱火,挑唆王、沈二人争功吗。

甚至刘义真猜测,刘裕可能真的想借沈田子之手除掉王镇恶,所以才会拿卫瓘的事迹勉励他。

或许沈田子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才敢在今日布局。

但现在除非是刘裕、刘义真父子明令他诛杀王镇恶,否则他是不敢再擅自行动了。

冤杀忠臣的罪名,沈田子背不起,傅弘之也背不起,只有刘义真能够扛下来。

原时空中,原主因为王修屡次裁减他对亲信的赏赐,深感面上无光,于是在亲信的挑唆下将王修杀死。

但并不影响刘裕对他的喜爱。

哪怕丢了关中,可在刘裕称帝后,也曾一度想要易储,改立原主为太子。

但遭到心腹重臣谢晦的坚决反对,认为原主‘德轻于才,非人主也。’

谢晦的另一层身份是原主妻子的堂兄,连他都这样认为,刘裕只能作罢。

刘义真当然清楚谢晦为何反对刘裕改立原主。

表面原因是原主有坐失关中的罪过,实则是因为王修之死。

关中之变后,刘裕接连折损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朱超石、蒯恩、毛修之、王敬先等大将,也不在乎多死一个王修,或许在他看来,原主杀死王修,还是杀伐果断的表现。

但王修毕竟是刘裕安排在长安的辅政大臣,原主冤杀此人,落在谢晦眼里,难免兔死狐悲。

别说原主娶的只是他的堂妹,就算是亲妹妹,谢晦也不会顾念亲情。

身为人臣,谁又愿意拥立一个十二岁就敢擅杀重臣的熊孩子坐上皇位。

就不怕有朝一日,屠刀落在自己脖子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