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42投名状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42投名状

簡繁轉換
作者:夏天就是要吃西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2 15:44:28 来源:源1

042投名状(第1/2页)

刘义真毫不犹豫,解下自己的佩刀交到马晟的手上。

众人都知道,这一刻,马晟接下的不仅是一把刀,还有刘义真的信任。

胡夏使团入长安,都被收缴了兵器,这些渭北士族子弟进入桂阳公府,自然也是手无寸铁。

如今刘义真把佩刀交给马晟,就意味着相信他不会挥刀砍向自己。

当然,刘义真的亲卫们已经打起了精神,纷纷把手按在刀柄上,就看马晟如何选择。

“谢桂阳公!”马晟双手捧刀,激动不已,他当即转过身去,面朝皇甫徽,把后背交给了刘义真,走出几步,直到靠近了皇甫徽,与刘义真拉开了距离,这才拔刀。

皇甫徽心中惊惧,喝问道:“马晟!你为了自己的前程,要置宗族于不顾吗!”

他是夏使,代表的是赫连勃勃,身份不同于驿馆的那些骑卒,马晟今日杀他,扶风马氏就真的没有了退路可言。

马晟没有回答,他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连捅数刀,刀刀都捅在皇甫徽的腹部,连肠子都流了出来。

皇甫徽死了,死不瞑目。

他的堂侄皇甫雄心中有愧,别过头,不敢看堂叔的死相。

而马晟则丝毫没有杀人的心理负担,他用自己的衣服把刀身擦拭干净,收刀入鞘,呈给刘义真:“马晟幸不辱命!”

刘义真取回佩刀,笑道:“马郎忠心可嘉,不知可愿入我幕府,为雍州主簿。”

众人闻言,无不红了眼,早知刘义真会千金易马骨,就不该瞻前顾后。

不过是杀死一个赤手空拳的文士,有何难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与马晟争抢,正如皇甫徽所言,杀夏使的随从与杀夏使完全是两码事。

甚至皇甫雄都有些悔恨:堂叔反正必死,倒不如便宜自己,肥水不流外人田。

那可是雍州主簿啊,虽然如今的雍州刺史府并无实权,但主簿的地位摆在那,仅次于别驾与治中。

况且,从此成了刘义真的心腹,前途当然不会只限于一个主簿。

就算被赫连勃勃知道这事,大不了带着家人来长安避祸,关中待不下去,就往江东,莫非赫连勃勃还能打到建康。

至于留在渭北的族人,皇甫雄祝他们好运。

当然,被当做千里马骨的不是皇甫雄,而是马晟。

他此刻难掩喜色,当即叩首谢恩:“下吏誓死追随府主!”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深夜,胡夏使团遭遇袭击,一群渭北士人带着随从冲进馆舍,见人就砍。

使团众人手无寸铁,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若非刘义真有言在先,必须留下二十人,只怕整个使团都不会有活口。

剩余的二十人或惊恐,或怒骂,但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此刻已不是客人,自然住不了馆舍,统统将被打入大牢。

夜里的喊杀声惊动了住在馆舍周围的民众,好在刘义真早有准备,让军士巡街,安抚百姓,才没有人趁乱打家劫舍。

当渭北士人们提着夏人的脑袋向刘义真邀功时,刘义真暗自得意:渭北群雄,入吾彀中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42投名状(第2/2页)

当然,该赏还是要赏,今日前来报信的渭北十一家士族子弟,除马晟得授雍州主簿外,其余十人皆授行参军。

行参军,为公府自辟,无需中央除拜,地位低于参军,无固定职掌,员额不定。

众人都很满意,虽然行参军的品阶不高,但好歹也是刘义真的幕府成员,于他们而言,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刘义真没有留下这群新入府的幕僚,而是让他们回去渭北,如今这些人纳了投名状,刘义真不想暴露他们,也许等到关键时刻,渭北士族豪强突然倒戈,能够左右这场战局。

马晟等人连夜出城,行至渡口,眼见众人有说有笑,隐隐有以马晟为首之势。

这让他的同乡窦明颇为不满。

毕竟,窦氏才是扶风郡最大的士族。

过河后,窦明不愿与马晟同行,他开口道:“马兄,今日让你抢占先机,但来日方长,你我日后再看尊卑。”

窦明的举动也撕破了众人表面的和睦,事实上,他们虽然都已经纳了投名状,属于一条绳上的蚂蚱,但谁又真的对马晟服气。

马晟对此并不在意,心道:一步快,步步快,我现在能压你,往后尽忠职守,便能压你一辈子!

只不过,心里话不能说出来,马晟笑道:“都是为桂阳公效力,何需做意气之争。”

窦明没有多说什么,拱拱手,与众人道别,带着随从率先离开。

其余人也相继离去,只剩了马晟、班峻以及二人的随从。

马晟问班峻:“还在后悔?”

班峻怎么可能不后悔,他们相识多年,门第、才识都相当,又是一起来的长安。

只不过当刘义真提及让众人袭杀使团时,班峻迟疑了片刻,落在马晟后头,于是刘义真把杀皇甫徽的机会交给了第一个表态的马晟。

所以一个成了雍州主簿,一个只是行参军。

班峻悔得肠子都青了,但到底是好朋友,班峻颔首道:“确实后悔,但也为你高兴。”

马晟翻身上马,安慰他:“放心,今后我会关照你。”

班峻同样上了马,不服输道:“你怎知我不会为桂阳公立下大功,后来居上。”

“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二人相视一笑,策马同行。

......

与此同时,一艘客船夜泊襄阳城外的渡口。

襄阳,原属荆州,衣冠南渡后,东晋在此设立侨雍州,用以安置关中侨民。

后将军赵伦之坐镇襄阳,即为雍州刺史。

不过,在刘裕收复长安以后,东晋从此便有了两个雍州。

由于都城建康在下游,考虑到必须削弱荆州的目的,刘裕也不可能将襄阳重新并入荆州。

但一时又没有新的安排,所以时人便暂时称呼长安所在为北雍州,襄阳所在为南雍州,以此区分。

一名顶着狐皮帽子的中年男人随着人流走下船,感慨道:“可算到了。”

他叫沈庆之,自吴兴郡武康县(浙江德清)而来。

(感谢空有一如献出的100部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