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一卷 第12章 安定后方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第一卷 第12章 安定后方

簡繁轉換
作者:故道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3 15:45:35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2章安定后方(第1/2页)

黄宁带兵刚出城未久,就看见传令兵策马驰来。

“黄将军,大帅派我来告知你,让你务必守城,不得驰援。”

黄宁一听,也知道后方安稳的重要性。

于是他开口道:“好,回去告诉大哥,曹、郓二州势必固若金汤,请他不必担忧。”

接着黄宁望着传令兵策马驰走。

随即他正勒转马头准备赶回城中,此时前面平阔的野地里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流离百姓。

接着黄宁策马上去开口问道:“这位老人家,你们是从何处来啊?”

老人一见黄宁身后排列的乌压压的骑兵,他连忙伏地叩拜。

“回禀将军,河南道遭了灾,赤地百里,听说义军在这边广施粥食,我们就都过来了。”

黄宁一听,当即便明白,义军的名声看来都传的很远了。

这说明,之前他们做的工作很有成效。

而现在对于这些受难百姓,更是应该扶危济困一把。

“诸位,黄大帅造反为民,今日我请大家到郓州城中去吃顿饱饭。”

黄宁这么一说,四处稀稀落落的百姓都伏地叩拜感谢。

而这时一旁的将领开口道:“黄将军,如果流民进城人太多怎么办?”

“现在郓州城刚稳定下来,搅扰了城中已经安居的百姓,指不定会适得其反。”

“不必担心,咱们义军要想进一步壮大,兵源就是这些人。”

黄宁这么一说,一旁的将领们虽然也认可其说。

不过他们却觉得,这些百姓若是要参军,未经训练,那也估计是乌合之众。

而黄宁却不以为然。

毕竟他觉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些受难百姓就是星星之火。

黄宁领着流民队伍缓缓向郓州城门行进。

夕阳西下,城墙上巡逻的士兵远远望见大队人马靠近,立即吹响了号角。

城门守将认出了黄宁的旗帜,连忙下令打开城门。

然而,当衣衫褴褛的流民涌入城中时,街边的商铺纷纷关上了门板。

“又是这些逃荒的,脏兮兮的,可别把病带进来。”一个绸缎庄的掌柜低声嘀咕。

几个孩童躲在母亲身后,好奇地打量着这群陌生人,却被大人一把拽回屋里。

“看什么看?小心染上晦气!”妇人厉声呵斥。

流民们低着头,不敢与城中百姓对视,只是默默跟着黄宁的军队前行。

黄宁察觉到气氛不对,眉头微皱,但并未多言。

他下令在城西空地搭建临时粥棚,安排流民暂时安顿。

然而,消息很快传开,城中百姓议论纷纷。

“听说黄将军带了几百个流民进城,这不是引狼入室吗?”茶楼里,一个书生摇着扇子说道。

“就是,这些人饿急了,保不准偷鸡摸狗!”旁边的商贩附和道。

流民们蜷缩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听着远处传来的闲言碎语,眼中满是惶恐。

一个瘦弱的老妇人抱着孙子,低声啜泣:“早知如此,还不如死在路上…”

黄宁的亲兵听到这些议论,愤愤不平:“将军,这些人太不知好歹了!”

黄宁抬手制止:“百姓有顾虑是正常的,我们要用行动证明。”

他亲自巡视粥棚,确保每个流民都能分到热粥。

然而,城中富户却联名上书,要求将流民驱逐出城。

“将军,若不处置,只怕民心不稳啊。”师爷忧心忡忡地递上请愿书。

黄宁沉声道:“传令下去,凡有欺辱流民者,军法处置!”

当晚,几个地痞故意往粥棚里扔石头,砸伤了一名流民孩童。

黄宁闻讯大怒,亲自带兵捉拿闹事者。

“将军饶命!我们只是…只是开个玩笑…”地痞跪地求饶。

黄宁冷冷道:“每人二十军棍,以儆效尤!”

惨叫声响彻夜空,城中百姓噤若寒蝉。

次日清晨,流民们发现粥棚外多了几筐新鲜的蔬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2章安定后方(第2/2页)

“这是…”老妇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城中老农低声道:“将军说得对,咱们都是苦命人…”

渐渐地,城中百姓对流民的态度开始微妙地转变。

几个胆大的孩童偷偷跑到粥棚附近,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外乡人”。

“你们…真的从河南道来吗?”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怯生生地问道。

流民中的少年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粗糙的木雕小鸟:“送给你。”

这个小小的礼物,成为了打破隔阂的开始。

黄宁注意到这个变化,立即召集军中工匠:“教流民们做些手艺活,让他们能自食其力。”

很快,城西的空地上搭起了简易的工棚,流民们开始编织草鞋、制作木器。

“将军,这些手艺品可以拿去集市上卖吗?”一个独臂的老兵恭敬地问道。

黄宁拍拍他的肩膀:“不仅可以去卖,我还要给你们安排固定的摊位。”

这个消息在城中引起轩然大波。

“让流民在正街上摆摊?这成何体统!”几个乡绅气得胡子直翘。

但第二天清晨,第一批流民手工艺品还是出现在了集市最显眼的位置。

令人意外的是,那些精巧的藤编筐、结实的草鞋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没想到这些逃荒的,手艺倒是不错。”一个买了藤筐的妇人小声嘀咕。

黄宁站在远处观察,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转身对副将说:“去把城里闲置的旧屋整理出来,让流民中的老弱妇孺先住进去。”

这个决定再次引发争议。

“凭什么把我们的房子给外人住?”几个房主堵在衙门口抗议。

黄宁亲自出面解释:“只是暂借,每月会付租金。”

说着他掏出自己的俸银:“这是第一个月的租金,请各位行个方便。”

看到将军自掏腰包,抗议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与此同时,流民中的青壮年被组织起来,开始参与城墙的修缮工作。

“将军,我们真的能当兵吗?”一个高大的青年眼含期待。

黄宁亲自为他系上义军的红巾:“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帐下亲兵。”

这个消息像春风般在流民中传开,年轻人们纷纷报名参军。

城中的气氛一天天缓和,但粮食却日渐减少。

“将军,粮仓的存粮只够支撑半个月了。”军需官忧心忡忡地过来报告。

黄宁沉思片刻:“传我命令,从明日起全军口粮减半。”

这个决定让将领们大吃一惊:“将军,这会影响士气的!”

“我的那份也减半。”黄宁坚定地说,“流民和城中百姓,一个都不能饿着。”

消息传开后,流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到城外挖野菜、捕鱼。

更令人感动的是,城中百姓也开始主动捐粮。

“将军,这是我家存的老腊肉…”一个曾经反对最激烈的乡绅红着脸递上包裹。

黄宁深深鞠躬:“我代流民兄弟们谢过了。”

就在局势逐渐好转时,探马突然来报:“将军,发现唐军斥候在城外三十里活动!”

整个郓州城顿时紧张起来。

“定是流民进城走漏了风声。”几个将领急得直跺脚。

黄宁却异常镇定:“传令,加强城防,流民中的青壮年全部编入守城队伍。”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

“将军,这些流民才训练几天,能靠得住吗?”副将小声问道。

黄宁望向正在操练的新兵:“虽为新卒,可为了保护自己的容身之地,必定勇不可挡。”

果然,当夜官军偷袭时,这些新兵表现得异常勇猛。

“为了我们的新家!”新兵们挥舞着大刀,一个个冲上城墙。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天明,官军最终丢下数百具尸体仓皇撤退。

战后,城中百姓自发组织犒军。

“多亏了这些新兄弟啊!”酒馆老板把珍藏的老酒都搬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