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一卷 第4章 打粮战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第一卷 第4章 打粮战

簡繁轉換
作者:故道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3 15:45:35 来源:源1

第一卷第4章打粮战(第1/2页)

黄宁一听,猛然间觉得这个刺史倒是有些心系百姓。

不过也许是诳语呢?

反正不能轻信。

于是他开口道:“眼下百姓已处荒年,如若现在不救,不知会有多少人死于你的一念之间。”

黄巢一看刺史此时垂下头去,便对着黄宁说道:“宁弟,开仓放粮的各项事宜就交给你了。”

“将王长史带上来。”

顷刻后,王长史被几个兄弟绑着带到堂内来。

此时他已经心气尽丧,不过依然开口道:“既然成王败寇,我无话可说,不过朝廷不会坐视你们这些反贼起事的。”

王长史这么一说,座中的盐帮兄弟们都是轻蔑一笑。

而唯有黄宁心中对王长史的话有些思虑。

他觉得估计不过几日,唐廷就会派兵前来镇压。

而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壮大实力。

黄巢站在堂前,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

他转身对身旁的亲信说道:“速派可靠之人前往濮州。”

那人立即拱手应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黄巢又补充道:“务必找到王仙芝,传达我的意思。”

亲信点头,迅速退下安排人手。

黄巢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对抗朝廷。

他需要盟友,而王仙芝正是最佳人选。

此时,黄宁走了过来,低声问道:“大哥,可是要联合王仙芝?”

黄巢微微点头,沉声道:“不错,他手下人马不少,若能联手,大事可成。”

黄宁思索片刻,道:“王仙芝此人野心不小,未必甘居人下。”

黄巢冷笑一声:“无妨,先借他的势,日后再作计较。”

夜色渐深,几名信使悄然离开营地,直奔濮州而去。

与此同时,黄巢下令加强城防,以防朝廷突袭。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隐约的火光,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计划。

盐帮的兄弟们日夜操练,士气高涨。

黄宁则负责清点粮仓,确保军需充足。

他深知,粮草是立足之本,绝不能有失。

次日,黄巢召集众头领议事。

他环视众人,肃然道:“朝廷必会派兵镇压,我等须早作准备。”

一名头领拍案而起:“兵来将挡,怕他作甚!”

另一人却皱眉道:“硬拼并非上策,还需智取。”

黄巢点头:“不错,我已派人联络王仙芝,若能联手,胜算更大。”

众人闻言,纷纷赞同。

就在此时,探子匆匆来报:“报!朝廷已调集兵马,正向此处进发!”

黄巢神色一凛,问道:“有多少人马?”

探子答道:“约五千精锐,三日后可到。”

众人闻言,面色微变。

此时黄宁微微一笑,他觉得区区五千兵马证明了朝廷对于他们这群盐帮反贼并没有怎么重视。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算是好事。

接着他对着黄巢道:“大哥,我有一计可退兵。”

“请讲……”

“朝廷摸不清咱们的虚实,咱们完全可以诱敌深入,再一举歼灭。”

“今夜,我就带一帮兄弟溜到城外扎营……”

黄宁这么一说,不用继续解释,黄巢等人也明白了他的谋划。

先诱敌深入,再内外夹击,此计甚为可行。

随后各将都纷纷离去,准备接下来的战事了。

黄宁暂且留下来,与黄巢继续商量未来发展大计。

“大哥,眼下王仙芝那边还没动静,我建议开始四处购粮,再以低价卖出,与唐廷打价格战,以此来收买民心。”

作为后世之人,黄宁熟读了很多历代商战政策,他自然对粮食贱卖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而黄巢也是全然相信他的。

此时黄巢眼中精光一闪:“粮战?”

黄宁点头,压低声音:“正是。”

他解释道:“唐廷税赋沉重,粮商囤积居奇,百姓苦不堪言。”

“我们手握州仓,又有缴获。”

“可暗中派人,伪装成行商,去邻近州县大量收购市面上的粮食。”

“动作要快,要密。”

黄巢皱眉:“购粮?那岂不是耗我资财?”

黄宁胸有成竹:“大哥莫急。”

“购粮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在我们控制的区域,尤其是流民聚集处,开仓售粮。”

“甚至,对赤贫者,可施薄粥。”

“消息传开,四方饥民必蜂拥而至。”

黄巢若有所思:“低价售粮…收买人心?”

黄宁肯定道:“正是此意。”

“百姓只求活命,谁给活路,便认谁是天。”

“唐廷横征暴敛,我们平价放粮,民心向背,立时可判。”

“再者,我们大量收购邻州粮食,推高当地粮价。”

“邻州百姓怨气更甚,对唐廷恨意更深。”

“若官府强行平抑粮价,必与粮商冲突,自乱阵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章打粮战(第2/2页)

“若坐视不理,则民怨沸腾,更易被我等煽动。”

黄巢抚掌大笑:“妙!妙计!”

“此乃釜底抽薪,攻心为上!”

“宁弟,你真是我的张良、孔明!”

黄宁谦逊道:“大哥过誉。”

“此计还需仔细筹谋。”

“购粮需得力且机敏之人,分多路进行,避免引起官府过早警觉。”

“售粮点要选好,既方便饥民,又便于我们掌控。”

“还需派可靠兄弟混入饥民,宣扬我盐帮义举,揭露唐廷之恶。”

黄巢立刻拍板:“好!”

“购粮之事,我让赵老三去办,他跑过多年行商,门路熟。”

“售粮放粥,由你全权调度,人手、地点你定。”

“宣传之事,交给刘七,他口才好,脑子活。”

黄宁应道:“是,大哥。”

“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准备。”

他转身快步离开。

黄巢望着黄宁的背影,眼中满是欣赏与期许。

他深知,这位族弟带来的,远不止是武力。

是搅动风云的智谋。

是争夺天下的视野。

黄宁回到临时征用的府衙偏厅。

他摊开简陋的地图。

手指点在几处交通要道和流民聚集的城外空地。

“这里,这里,还有城西破庙旁,设三个售粮点。”

他对身旁的助手吩咐。

“每个点配二十名兄弟维持秩序,十名伙夫熬粥。”

“登记造册不必苛求,但需大致记录领粮人数,估算消耗。”

“粮车每日寅时出发,确保卯时开售。”

助手一一记下:“明白,黄宁哥。”

黄宁又补充:“再拨一队人,专司打探消息。”

“密切关注城内粮价变动,官府的动向,尤其是刺史、通判残余势力的反应。”

“还有,流民中的议论,要一字不漏地报来。”

助手点头:“遵命!”

购粮的行动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展开。

赵老三带着几支精干的队伍,扮作不同商号的伙计。

他们携带重金,分头潜入邻近的滑州、郓州。

目标明确:扫荡市面流通的粮食。

起初还算顺利。

各地粮商见有大主顾上门,且出价高于市价一成,纷纷喜出望外。

粮食被一车车秘密运出。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大量粮食在短时间内被神秘买家收购一空。

邻近州县的粮价,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池塘,猛地向上窜起。

“怎么回事?昨天还五钱一斗,今日就七钱了?”

“听说来了几个大商贾,把粮铺的存粮都买光了!”

“天杀的!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恐慌在街巷间蔓延。

百姓奔走相告,抢购风潮初现。

粮商们先是狂喜,随即又感不安。

他们开始惜售,囤积观望。

价格继续攀升。

消息也传到了其他地方官吏耳中。

“查!给我严查!”郓州刺史拍着桌子怒吼。

“定是奸商囤积,扰乱民生!抓几个领头的!”

衙役四出,却抓不到“大商贾”的踪影。

购粮队伍早已完成任务,带着最后一批粮食撤离。

只留下节节攀升的粮价和满城怨声。

与此同时。

在黄巢控制的曹州城外,三个售粮点人头攒动。

“盐帮义军开仓放粮啦!”

“平价粮食!薄粥管够!”

消息像长了翅膀。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们眼中燃起了久违的希望。

“真的…真的只要三斗钱?”

一个老汉颤抖着捧着刚买到的糙米,不敢置信。

维持秩序的盐帮兄弟大声道:“老丈,千真万确!我们黄大将军说了,不让一个百姓饿死!”

“盐帮义军万岁!”

不知谁喊了一声。

瞬间,感激的呼声此起彼伏。

“黄大将军仁义!”

“谢义军活命之恩啊!”

施粥棚前更是排起了长龙。

热气腾腾的薄粥,在饥民眼中胜过琼浆玉液。

混在人群中的刘七等人,趁机开始“讲故事”。

“知道为啥唐廷不管咱们死活吗?”

“皇帝老儿在长安花天酒地呢!”

“狗官们只顾自己捞钱,哪管百姓饿殍遍地!”

“要不是黄大将军仁义,开仓放粮,咱们早就饿死路边,被野狗啃了!”

字字句句,戳在百姓心窝。

对比之下,盐帮的义举,唐廷的冷漠,高下立判。

“对!跟着黄大将军才有活路!”

“反了这鸟朝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